钰城机械有限公司:从“猪畸形”到“猪调控” ——草根论者 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4:53

从“猪畸形”到“猪调控” 

2011-07-17 20:57:20|  分类: 经济研究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宏观调控是干什么的?最经典的解释,说是为了纠正市场的“缺陷”,即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宏观调控要发挥作用,保持价格和经济的稳定。问题是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市场是永远“失灵”的,因为宏观调控无时不在时时在,无时不有时时有。面对市场,政府是左看不顺眼,右看不如意,怎么都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于是价格高了就打压,价格低了就“救市”,直搞得计划不是计划,市场不是市场,把本不该扭曲的都扭曲了。这几年的猪市场,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一头老老实实的猪,直拱得宏观经济摇摇晃晃,宏观调控连滚带爬,搅得中国经济不得安宁。频繁的调控造就了畸形的猪市场,而“畸形猪”又导致了宏观政策的“变态控”,中国经济就只能在调控声中打摆子了。实践证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根本没有“纠正市场的缺陷”,而是制造了更多的“市场缺陷”,加剧了价格的波动和震荡。中国的市场,连发挥正常作用的机会都没有,更奢谈什么“市场的缺陷”呢。

        有人做过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的猪肉价格波动大概有8次,前6次的波动平均周期为六年左右,而2007年以来的两次大波动,平均周期缩短了一半,即3年左右。缩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价格的人为干预和调控。实际上,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除了2004年有一次短暂的波动外,中国的猪肉价格保持了相当的平稳。而这十年间,正是中国经济最好的黄金发展期,宏观调控较少,人为干预较少的时期,市场的作用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那次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大面积传染的猪蓝耳病,其实与宏观经济没有多少联系,但因为猪肉价格在食品价格的权重,食品价格在整个CPI统计中的权重过大,因而导致CPI非正常升高,使猪肉对CPI的贡献一度高达30%左右,从而使得央行不顾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严重影响,连发20几道令箭紧缩银根,使中国经济“内忧外患”。当时国务院破天荒地专门研究了生猪生产问题,实行了对母猪的大规模补贴。由于生猪生产的周期性,这些措施对当时的CPI下降并无多少作用,倒是对其后的“肉賎伤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猪肉卖到了白菜价,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伤害。虽然国家收储了一部分猪肉,实际上根本没有对肉价低迷产生任何影响。由于市场周期恰好与政策滞后效应重合,这次肉价下跌是历年来最惨烈的。而最近几个月来猪肉价格的报复性上涨,除了肉賎伤农导致存栏量大幅度降低,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病等疾病的肆虐也是重大因素之一。据测算,6月份6.4%的CPI中,由于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57.1%,贡献率达21%以上。而在这个时候,国务院决定把今年规模养殖生猪投资恢复至25亿元,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有识之士指出,今年猪价调控措施与2007年非常相似。2007年的宏观调控为2009~2010年的猪价暴跌埋下了伏笔。猪肉价格暴涨暴跌,这个不是市场的错,恰恰相反,是调控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实际上,2007~2008年的那次宏观调控,完全是由于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其他肉类上涨,触发了CPI的快速上涨,导致了央行过度的货币紧缩,因此上一轮调控完全可以称得上“猪调控”,即由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的从严调控。而本轮紧缩性调控,猪肉不是直接原因,属于“接力性上涨”性质,其作用是延长了紧缩周期,强化了紧缩力度,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猪调控”。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CPI的泛政治化,CPI指标几乎被当成衡量通货膨胀的唯一指标了,而我们的央行,几乎就是盯着CPI制定货币政策,进行“高度机械化”的操作。你很难说,当一个猪肉价格波动就可以对CPI指标产生20%~30%重大影响的时候,这个指标还具有宏观经济标尺的作用。当我们的宏观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荒唐指标之上的时候,怎么能指望这个政策调控本身不是荒唐的呢。一方面实体经济通缩,“钱荒”严重,一方面CPI大幅度上涨,“通胀”严重。不是宏观经济荒诞不经,而是我们看待宏观经济的方法和视点荒诞不经。说宏观调控“两难”,实际有什么两难的?做个“核心CPI”出来看看,我们的实际通胀到底有多严重,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我在2007年说过,中国强大的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的多年丰收,就是站在通胀面前的一道铜墙铁壁,只要这个铜墙铁壁存在,中国就不会有什么严重的通胀,完全没有必要为CPI的周期性上涨神经过敏大动干戈,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2007~2008年的那一轮上涨和本轮CPI上涨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平稳,小麦、大米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平稳,有了这么几个平稳,还会有什么恶性通胀呢?发再多的票子都不会使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了的。票子发多了,适当回收一些就是了,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紧缩再紧缩搞得实体经济鸡飞狗跳强,让那么多中小企业停产倒闭,那么多工人失业了。美国连续推出了量化宽松的QE1、QE2,释放了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我们的四万亿,算是小巫见大巫了,美国的物价上涨了吗?通货膨胀严重了吗?没有啊。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农业很强大,工业消费品通过贸易供应很充分,供需关系没有变,加上实体经济低迷,消费能力有限,哪里会有什么严重通胀?至于有人说,美国的量化宽松就是奔着新兴经济体来的,就是为了造成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打击这些国家的经济,这不是缺乏常识就是有意误导。如果美国的货币政策,居然有这么强大的作用,那就实在是在恭维美国了。如果国内的实体经济复苏良好,增长速度在3%以上,你把美联储打死了它也不会冒险透支财政去搞什么量化宽松。这种实属迫不得已的举措,竟被许多专家解读为“阴谋”,真是佩服想象力。连这点都看不清,我们还搞什么宏观经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在用上世纪的货币理论衡量通胀,你不走上“猪调控”的道路才怪!

        再回到猪肉价格的话题。1997~2007的十年间,我们处于简政放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时期,市场发挥了相当的主导作用,所以猪肉价格表现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局面。2007年以后,内外因素导致了宏观调控的空前强化,凯恩斯主义横行,宏观调控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微观调控,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大大缩短,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大,给市场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一头小小的猪,竟然拱动了整个宏观经济,牵动了我们敏感的神经,这是一个笑话也是严峻的现实。从微观效果来看,我们的政策总是滞后于市场现实,总是在价格严重上涨之后才采取干预措施,不但于事无补,还助长了肉价的暴涨暴跌,使市场扭曲价格扭曲,严重伤害了生产者的利益。如果真的要干预,那就提前一个周期,譬如在2011年初就推出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而到目前就取消这个政策,估计肉价既不会暴涨,也基本上不会暴跌了。真正的宏观调控,就得这么去搞才行。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跟在市场的后面,把畸形的指标当宝贝,出现“猪调控”这样的荒唐事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了。

        事实再一次说明,市场经济就是一个法治经济,任何的宏观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减少干预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国民经济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动辄强调“市场的缺陷”,以为长官的脑袋比市场还聪明,以长官意志代替客观规律,以宏观调控指挥市场的运行,这是非常危险的。类似于猪肉价格涨跌的这点事儿,其实是不用调控的。价跌了生产自然会减少,价高了生产自然会增加,让它沿着市场的轨迹演变,波动不会十分大,周期也会相对较长。“看得见的手”横插一杠子,就打乱了市场的运行轨迹,增加了市场波动的幅度和频率,使宏观调控走向了它本来意义的反面。中国的问题不是市场多了调控少了,恰恰相反,是市场被调控搞得严重扭曲和变形。在一个扭曲的市场搞调控,调控只会充满了悖论。至今仍然严重存在的计划经济思维,从来就没有相信过市场依赖过市场放手让市场发挥过作用,而是相信宏观政策比市场自由更重要。不走出这个思维定势,以改革开放的精神进行经济管理,我们的宏观经济就难以避免被折腾,并一再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愿猪市场不再畸形,但愿我们的宏观政策不要再被一头猪所左右,但愿我们的宏观调控只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不是代替市场的作用,但愿市场能够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不是宏观政策成为这个核心。让市场成为主角,让政策成为配角,我们就离客观规律和健康发展不远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变人治为法治,变政策为法律,把“宏观调控”变为“宏观干预”,我们才会达到“科学发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