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符号f:“吴子城”的兴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53:17

作者:徐震

举凡中国古代的大城市,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几乎都有外城套内城的格局。苏州,这座千年古城,因为建城伊始便定位于诸侯国的首都,及至后来又一直是江南首邑,因而苏州城的格局自然也是这种规制。“吴子城”就是苏州的内城。

苏州外城的规模和形状现代人是比较清楚的,因为它的城墙消失了才几十年,目今尚有部分残段保存,且有一定数量的图片资料,足以对其研究和了解,相对来说并不困难,但内城已消失了数百年,且无任何遗迹可寻,因而它的逐渐被人淡忘似也合乎情理。不过,倘若真想一睹其风采,有心的人们还是可以在《平江图》上找到些参考的。

“吴子城”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514 年,与苏州城同龄,也是伍子胥所筑。《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筑小城,周十里。陆门三,不开东面者,欲绝越明也。”这座小城初为吴国王宫所在地,秦汉之后一直为郡守府,是整个江东地区的行政中心。项羽刺杀会稽郡守殷通应该就是发生在这里的。唐代时这里成了太守府,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等大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时都曾生活办公在其间。入宋之后,“吴子城”为平江府署。从现存的宋刻《平江图》碑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吴子城”呈长方形,四周环以不高的城墙,在南、西、北方向开有三扇城门,唯独东面没有,这正符合《吴越春秋》所说“欲以绝越明也”。

小城内除有官衙、府库外,还有教场和花园,最为醒目的是北门上的齐云楼。史载,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在建都临安(杭州)之前曾驻跸苏州,这就有可能此地亦曾做过他的临时皇宫所在地。但“吴子城”的最后一次辉煌,应是在YUAN朝末年群雄纷起之时。那时张士诚割据称王,即以此地为王宫,大兴土木,巍峨壮观远胜于前朝。可惜好景不长,张吴王最终败给了朱YUAN璋。城破之日,他将爱姬美妾驱赶到齐云楼,放火焚烧,火势蔓延,转眼之间,连座偌大的皇宫也烧得精光,于是这座出尽风头的千年城中城,终于灰飞烟灭,只给后人留下一个皇废基的地名。这个地名,一直叫到贰十世JI五六十年代,忽然有人提出,张士诚从来没有做过皇帝,那里也从来没有做过皇宫,怎么可叫皇废基,一定是弄错了,应改为王废基。是耶非耶?请读者耐心一点,读到后文,自会明白。

说了半天,人们定然会问:那么“吴子城”的范围究属如何?可以明确地回答:子城旧址东至公园路,西抵锦帆路,南临十梓街,北傍干将路,位于古城中轴线上。至于公园路和锦帆路,原先均为河道,十梓街南侧的地下,至今仍有埠岸可寻。当年这一圈水系便是子城外的护城河。记得儿时就读于齐云楼的遗址草桥小学,对皇废基的传说即时有耳闻。八十年代,改建体育场,深挖地基,我在土层下玩“地道战”,偶然发现过一道石墙残段,约有近十米长,块垒状,石砖上均雕有龙凤图案,想来就是张士诚的王宫遗物了。


虽说“吴子城”已经毁于战乱,但在明朝初年,好心的苏州知府魏观,曾经一度修缮复建,造好了一座美仑美奂的官衙,并且请来了名士高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上梁文。不料一下子就惹恼了登基不久的洪武皇帝。不仅是为了文中有什么“龙蟠虎踞”混账话,更要紧的是他恨透了那个私盐贩,连带切齿痛恨苏州有钱人,现在居然有人,而且是朝廷的命官,大胆重建,还叫那个令人痛恨的诗人,为恢复了的张士诚老巢歌功颂德,岂不是造反了不成!当然立即下令杀杀杀!魏观、高启先后问斩。“吴子城”从此彻底夷为平地。不知当年这位叫化皇帝是否下过诏书,反正明代的苏州人绝对不敢再在这片土地上造房子了,连种田也不敢。就因为这片废墟是皇帝老倌一手造成的,这个“吴子城”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废掉的,于是苏州百姓一直叫它——皇废基。客观上是尊重历史事实,主观上是褒是贬,任人评说。


尽管到了明朝中后期,苏州已经空前繁荣,城外到处是商肆,城里亦成寸金地,市中心的这块“吴子城”,却宁可依旧让它一片荒芜。明亡之后,满清人入关,按说这里该有所作为了,却因“清承明制”,拖辫子的皇帝仍对洪武爷心存畏惧,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也不敢在那里动土造屋,子城一带仍然空闲着。从清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中可以得知,即使到了号称乾隆盛世的期间,城里城外出现了一二百家私家园林,那里仍只是一片高大荒凉的瓦砾堆而已。


中国历史进入了民国,这才什么都能变一下。皇帝退位,改了总统;男人的辫子剪掉了,女人的脚丫放大了;各种有违祖制的事层出不穷。“吴子城”终于得到了开发,房屋一片片地造起。不过,已经不再是粉墙黛瓦和深宅大院,而是一排排整齐的海派石库门里弄房子:梅里、同德里、鼎康里、洁里、信孚里、梧村、金城新村等等,外加数十幢大小不一,风格迥异的单体花园洋房。可以这么说,苏州城里的洋房不少,但就密度最大、数量最多、分布区域最广而言,此处乃为第一。开了一所学校,西式的门面,西式的教育;修了一个公共体育场,西式的运动,西式的理念;请上海租界公董局园艺师设计了一座法公园,草坪、喷泉,还造了一座带钟楼的欧式图书馆。拓建了几条马路:五卅路、公园路、民治路,听听路名也挺时髦。居住此间的人多为寓公、寓贤、资本家、律师、医师以及银行职员,当然,穷人也不少。西北角通关坊旁边的土墩上,前后梗子巷一带,拥挤着大批的苏北逃荒者,房子简陋而杂乱,上海称之为“棚户”。总之,石库门里弄、花园洋房、棚户、法式公园、体育场,种种的一切,构成了古城苏州的一道新景观。虽已无内城墙的阻隔,可仍不失其为一座城中之城,确切地讲是一座居住氛围最为欧化的区域。这便是民国时期的“吴子城”。


“吴子城”这片往日吴文化的心脏,似乎从来就与众不同。明清之前它让人感到振奋,明清之际令人感到惋惜,明清之后又使人感到新奇。那么,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呢?人们谈及苏州,总爱冠以二千五百年,总爱冠以“古”字,但真正的历史却也包括着近代,内含着渐进的过程,从来没有跳跃过。有识之士正在呼吁保护民国风格的西中市商业街,那么,对待“吴子城”,倘若也再多保留一些昔日的“洋气”,岂不更像个有着“古韵今风”的天堂了。


  • 2011-7-14 17:58
  • 回复
  • 枕河人家
  • 姑苏之吴歈
  • 213位粉丝

3楼

苏州吴子城的位置




  • 2011-7-14 17:59
  • 回复
  • 枕河人家
  • 姑苏之吴歈
  • 213位粉丝

4楼

平江图 南宋绍定二年(1229) 苏州的城中城 吴子城




  • 2011-7-14 18:00
  • 回复
  • 枕河人家
  • 姑苏之吴歈
  • 213位粉丝

5楼

南宋平江图高清晰大图 点击图片放大




  • 2011-7-14 18:01
  • 回复
  • 枕河人家
  • 姑苏之吴歈
  • 213位粉丝

6楼

当今苏州古城(明清以来),可以看到,外城墙和南宋相同,但吴子城已经消失




  • 2011-7-14 18:01
  • 回复
  • 马刚姑苏城南
  • 0位粉丝

7楼

好帖,多谢分享。
首先给各位苏州的老乡问个好!
我祖籍苏州吴县,善形意拳和昆曲(现已失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到了山东曲阜,现在想查询本性,一续家谱,无其它意思。

我老家在吴县马姓的村子。我92年来过,因时间原因,没能寻访,但在寒山寺东一个南北大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南角的一个宾馆挂着的地图上看到,城南有2个马家村庄,东南马家浜,西南马家村,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前往; 后来在2004年专程来查询,到了马家浜,已经开发,未果。

以上简述,恳请苏州朋友给打听一下马姓字辈和我相同的线索和联系方式。苏州这两个马家村近况如何?提供线索者,来曲旅游定当酬谢。
我祖父字辈是振,父辈字是鸿,我字辈是玉。
我的电话是:1358377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