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部队经验秘籍:安徽状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13:39

安徽状元知多少?历代安徽籍状元谱

时间:2007-10-30 18:57来源:网络收集 作者:佚名 点击: 4342次

  

一、安徽籍状元知多少?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始于隋,历经唐、宋,延至元、明、清,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诏令废除,计1300多年。科举考试是分科考试,设有很多种类和科目,最重要、最难考、影响也最大的是“贡举”中的“进士科”。进士科一般分为三级考试,所谓“三年大比”,即考试分三年举行,每年考中的人数越来越少:第一级是“州试”,或称“郡试”、“解试”,合格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解元”;第二级是“省试”,或称“乡试”,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中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或“省元”;第三级是由中央礼部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和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分别创立会试后再举行“殿试”或称“廷试”,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其他合格者称“进士”。因此,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
     其实,进士第一人称“状元”,名起于唐代,但从唐代一直到辽代,状元也还只是士大夫和民间流行的一个通俗称谓,还不是朝廷规定。“状”取自“投状”,唐朝的会试,规定各州贡送到京城的举子,应试前要向礼部呈递州、府的解状和考生的出身履历等案状,统称为“投状”,相当于现在中考、高考上报的考生材料;经礼部会试合格后,礼部又要将新进士前若干名的身份材料、考试试卷和成绩评定一并呈报给皇帝,称为“奏状”;最后由皇帝亲策于廷和钦定名次,“元”即为第一名,居榜首之意。类似当今把各省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甚至各县、各校的文、理科第一名,每个考试科目的第一名,都戏称之谓“状元”,被炒得很热。直至宋、明、清,都对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和各级考试第一名称谓有了明文规定,所谓“状元”即为进士的第一名之谓也。
我国历代有多少状元?如果从隋炀帝大业中设进士科考试算起,应有进士十多万人,进士中的第一名“状元”者应有800多人。但据典籍,自唐至清开科次数为745次,有姓名、事迹可查的状元为653人(本文指文状元,不含武状元),其中有很多人的籍贯、字号不详。
     历代安徽省有多少状元?安徽成为一个省份,始设于清康熙六年(1667)。此前诸状元的籍贯多只注明所在州、府,不可能注明属安徽省;此后即使是安徽籍的考生,有在客籍地参加考试。经考查其祖籍现为安徽省所属市、县的,一并计列在内,安徽籍历代状元共有41人,占全国状元总数的6.27%。600多名状元中,还有很多人籍贯不可考,其中可能还有安徽籍的。所以,安徽省历代状元很可能不止此数。安徽省的人口数,一般是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而历代状元人数占全国状元总数超过6%,高于安徽省同全国人口比例数。

    历代安徽籍41名状元中,中状元时期分别为唐、五代4人,宋代6人,元代1人,明代7人,清代(含太平天国时期)23人;籍贯所在县分别在15个县,其中状元人数遥遥领居首位的是休宁县为17人(其中本籍2人、祖籍休宁县寄籍外县的15人,此外还出过两位武状元不在本文论列),因而有“全国第一状元县”之称;其次是歙县为6人(其中本籍3人、祖籍歙县寄籍外县的3人);一个县出过两个状元的有合肥、宣城、无为、太湖、和县等5县;一个县出过一个状元的有旌德、贵池、当涂、庐江、怀宁、安庆、寿县、颍州等8县。
     古代徽州一府六县,宋、明、清三朝,据统计进士有1769人,是科场中的佼佼者。休宁、歙县历属徽州府,两县状元共有23人,占了安徽籍状元总数的56%,这是全国其他县无可比拟的。徽州府原有“连科三殿撰”之名,即连续出三个状元,据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应更正为“连科五殿撰”,即乾隆年间,连续五科出五个状元,他们是: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状元、休宁县人黄轩,三十七年壬辰科状元、歙县人金榜,四十年乙未科状元、休宁县人吴锡龄,四十三年戊戌科状元、祖籍休宁县、寄籍江西大余县人戴衢亨,四十五年庚子科状元、祖籍休宁县、寄籍浙江杭州人汪如洋。歙县岩寺镇(今徽州区),一镇曾出四个状元,他们是:北宋宣元年间的吕溱,南唐年间的舒雅,明正德年间的唐皋,清乾隆年间的金榜。以至于徽州地域内有那么多的“状元坊”。文风之盛,其煌煌然,这在中国科举史上是罕见的。
历代科举考试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个人“连中三元”,即在州、郡、府解试中取得举人第一名的解元,再在乡试、省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会元或省元,最后在会试后的殿试或廷试中取得进士第一名的状元。全国“连中三元”者,有案可查的只有14人,其中安徽籍有2人,他们是:唐代庆历二年(1042)中状元的合肥人杨寘,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状元的贵池人黄观。安徽籍“连中三元”者占全国总数的14.3%。
     全国历代“连中二元”(会元和状元,或解元和状元)者计49人,其中安徽籍3人,他们是:宋元丰八年(1085)状元无为县人焦蹈,明正德九年(1514)状元歙县人唐皋,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状元祖籍休宁县人汪如洋,占全国“连中二元”人数的6%。
     历代状元中,有亲属关系(父子、兄弟、叔侄、祖孙、翁婿等)先后中状元者计有32对65人,其中安徽籍的有3对,他们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状元汪绎和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状元汪应铨,均祖籍休宁县,寄籍江苏常熟,他俩是叔侄关系;清乾隆七年(1742)壬戍科状元金甡,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状元汪如洋,他俩是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戍科状元陆润庠,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状元洪钧,祖籍歙县人,寄籍江苏吴县,他俩是翁婿关系,陆润庠是洪钧二姨太之父,洪钧先于陆润庠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