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新规范2016:高中高三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23:20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期末考试反映的问题分析:
1、学生视野不够开阔,业务知识不是特别到位。
2、有时落实不是很到位,作业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
三、教学安排:
(一)教学任务根据上学期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周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二)情况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总体措施第二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二轮复习(“二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阶段,即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四)教学要求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教学安排㈠ 2009.09.01~2010年初(第一轮复习)⒈完成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对知识点按章节体系、专题体系进行系统复习,并注重进行综合测试,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考试要点。2.做好高考综合练习卷以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3. 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优秀生的成绩及班级整体实力。㈡ 2010.2.1~高考前(第二轮复习)⒈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⒉查漏补缺(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挖掘学生潜能。3.进行各种综合能力测试,加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
四、今后复习中的采取的改进措施
1、强化训练。继续坚持天天练(每天1——2题)、周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加强对其他省份试题的研究,注意学习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的有关研究问题。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
7、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并有机地与历史知识相连接,从而找到复习的新感觉、新视角。如从史学界对工业化、民主化、全球化、大国崛起、环境问题等问题的探讨与关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整理相关历史知识。今年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就融入了相关信息。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高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2006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06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 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2005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辅优补差
1、学生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绩前10名;
后进生:每班后5名,总人数约60人左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确定名单。
2、辅导教师:优生辅导:蒋长征
后进生辅导:孙敏
3、时间安排:下班辅导时间和周六下午,其中专业班优生辅导时间由级组统一安排。
4、主要方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分班跟踪质量检测,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时整改。
六、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二上午或晚上
七、检测安排:
综合科:每周六下午两节3:00—5:00
专业班:周二下午或周五上午的历史连排时间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1.重点班高三(1):对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进行第一轮复习;完成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课堂教学。
2.本科班高三(2)、(3)、(4):对高一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进行第一轮复习;
3.艺术本科班高三(5):完成必修一、必修二的复习(注:9月12日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培训及考试)
教学进度 :期中考之前,复习完必修一与必修二
期中考之后,复习完必修三与选修六的教学
◆  工作思路:
(1) 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在文科成为弱势,文综高考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作为有良知的老师,切勿对未来丧失真诚的梦想、信心和干劲,知难而上,勇于迎接挑战。老师们首先要做到的热爱自已的学生,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做好他们的服务工作,因此我们就要更多的了解学情,树立他们的信心,多与他们的班主任交流,了解他们生活与学习的状况,这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起点。
(2)多做近年的高考题与高考模拟题,关注高考有关的信息、研究动态。
主要参考杂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
网站:中学学科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嘉兴高中历史学科基地
成册的复习资料:《全线突破》、《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导与练》、《世纪金榜》等.在学习过程中,答题技巧、命题意图、复习策略等等进行记录、体会、归纳,并能及时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而
(3)切实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工作。课前除自已做到精心备课外,还应该让学生对接下来要上课的课做到心里有数,特别是要进行课前自主复习(构建知识结构、不同模块的联接、疑难问题的提出)是提高课堂复习有效性的前提。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动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三维目标应该不是写在备课本上的摆设。课后,对自已的课堂教学及时做出
简要的反思记录,以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依据。利用好学生们人手一册的《导与练》,对于学生每天布置的作业(《导与练》、与老师随堂印发的《世纪金榜》、《全线突破》配合使用,及时检查、进行批改、反聩。要知道,再勤奋的人也有偷懒的时侯,更何况对一些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
(4)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1,各组员之间交联系、多交流、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教学心得,协调进度,及时记录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共商方案。
2.加强校际备课组的交流和学习,积极参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和高考复习会。
(5)做好试题评析工作
高三阶段各式各样的考试很多,如单元测验、模块考试、专题考试、校际的八校联考、本校月考、全市模拟考等等。如何利用这些考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1、让学生做好积极应对的心里准备,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外,定时期有计划的复习其它的课本,这对于历史学科式来说,尤其重要,但是时间可以短些。
2、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批改方式,或面批、或全批、或抽批(这主要自已组织的考试)针对性要强,指出答题的方向和要领。
3、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评卷之前,首先要对试题的命题意图、结构、导向等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结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答题技巧、方法的缺陷及时整理,进行跟踪训练。对其进步及时肯定,让他们树立信心。
对学生在卷面上反映的知识结构、阶段特征、知识盲区、方法与能力等问题及时在评析课上进行分析,或特以后有目的的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强化。

2010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保证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紧张有序,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复习,根据湖南省2010年高考制度方案及新课改省份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根植于最优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10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标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新课改省份高考试题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
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
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新课改省份高考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9年高考广东卷(B)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26题根据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切题.
第五,地域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三,复习内容与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复习进度:
时间
教学模块
教学主要内容
课时
备注
2009年9月1日-10月24
必修Ⅰ
《政治文明历程》
45课时
2009年10月25—2009年12月13日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40课时
2009年12月14日—2010年1月31
必修Ⅲ
《文化发展历程》.
40课时
2010年2月1日—2010年3月20日
选修Ⅰ,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0课时
2010年3月21日—4月
二轮复习
以专题整合必修,选修模块
30课时
2010年5月
三轮复习
回扣课本,梳理知识,实战训练,技巧反思,规范训练
24课时
四,复习方法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09年9月1日-2010年3月20日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 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10年3月21日—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史学观点等.
(3)主要任务专题训练,将同类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在这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把握古今中外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回答问题能迅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使问题迎刃而解.在这轮复习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类,如:列表格,列举同类问题等.
(4)方法
复习专题的设计:
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
(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
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5月1日-6月5日.
(2)复习思路:回扣课本,梳理知识,实战训练,技巧反思,规范训练.
(3)主要任务是套题训练,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并回归教材,及时查漏补缺.
(4)具体方法
①继续关注"双基"的落实.基础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因素,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是学生获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素.因此,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仍是今后一个阶段复习,备考的重点课题.
②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找出历次考试中存在的普遍的共性问题,在三轮复习中有意识的进一步提醒,纠正.
历次考试存在的共性问题:
答题不规范,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审题不仔细,粗心;解答试题马虎.
二是找出复习中的知识缺陷,针对这些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三是搜集各地试题及有关研讨会渗透的信息,强化最后复习阶段的针对性.通过各地试题反映的信息,编制练习题加强训练,编制训练题题型要灵活多样,要与教材主干知识紧密联系.
③回扣课本,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回归课本要"返璞归真".
强化训练结束后,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回扣课本不能让学生简单的翻看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的目录,章节的标题入手,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读书不宜翻开即读,不妨先回忆某一阶段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因为标题是"纲",对这些"纲"的综合,归纳,便形成了"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回归刻本是容易的,过难的知识不作要求,基本掌握但容易出错的部分是回归的重点.
第二,回扣课本时对教材中具有结论性的句子要引起重视,不但要记牢,还要注意理解.
第三,教科书中的相关插图,材料要与教材正文相联系,注意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④讲求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冲刺阶段强化训练,要尽量营造高考实战氛围,方法点拨,解题指导应贯穿于讲评的始终,要做到:题目要紧扣重点,热点,具有代表性,不要贪多,而应求精;训练要认真组织,尽量模拟高考环境下的限时训练,考后及时批阅,及时讲评.通过训练,切实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
⑤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一方面要做到书写规范,用语规范,答题要使用学科语言;另一方面要狠抓规范性的落实(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提示化).
⑥为了适应跨学科综合的需要,在三轮复习时可以围绕一些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准备一些材料,选取的材料要精,要少,不要多而杂,以提高学生的多角度,多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制度
(一)知难而进
文科生基数较大,底子普遍较差,而大量专业生又归入文科考,加上学校领导在教学战略上对文综学科存在偏见,认为高三第一期主要抓语数外,第二期可临时突击就能抓好文综学科.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我们应不甘人后,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其一,我们要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力争成绩居市重点中学前列.其二,在目标确立后,要有扎实细致的作风.要勤于职守,敢出黑汗,敢打硬仗,不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落实,讲求实效.
(二)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怎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呢
3,改只有纯知识的疏理,分析,没有解读这堂课的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它需要在训练中培养与其参与)
(三)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教案就是教学的方案,教学方案不作好,那就变为随意的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决定了你的工作效果.
教案写得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每个历史知识,都可从"是什么 为什么 还有什么 "三个层次推进讲;问题设计也要从易到难梯度设置.如果一堂课都是低层次的平原式教学,优生得不到满足和发展;如果一堂课都是高难层次的高原式教学,中下等生吃力,教学会曲高和寡.如果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电教活页.高三课堂教学要直观刺激,大容量,高效率,就必须在教学手段上使用电教加活页.有电教的要尽管使用电教增大课堂容量.我们尤其重点检查的是随堂活页,没有随堂活页的课我们定之为不合格的课.还须强调的是,随堂活页不能照搬外来资料,而是老师将各种资料优质题目进行拼接,优化重组的.
4,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5,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6,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的巩固.抓好文综,我提倡要早抓,并持之以恒.高三第一期对文综不能放任不管,不仅晚自习历史老师要每晚下班督阵,还要尽可能地安排早自习读文综学科.
7,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以群策群力,活化思路,提高效率.集体备课,也是我们视导时检查的一个内容.要强调的,一是集体备课不能只看形式,而要重质量,不能只看统一进度,统一资料,而要看是否有定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安排,讨论问题是否深入,所编的资料是否有质量;二是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好处主要在于活化思路和优化资料,而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还需集体备课后老师个体扎实的备课,通过个体备课,深化对教材的认识,研究适应班情的教法,彰显老师教学的个人风格,使教学收到更好的实效.
执笔:陈玟兰

一、2003届高三历史教学的回顾与分析
在市、县教研室和历史学科中心的指导下,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2003届高三历史高考均分103.4分,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成功的经验有:一是重视对考纲和说明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试卷和高考信息的研究,把握住了复习的方向;二是重视一轮复习效益,夯实基础,吃透教材,特别是一轮复习中重视对历史单科薄弱的学生进行治瘸补差和个别辅导;三是重视了学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四是重视了授课提纲的编写和练习的精选精练精评。但是,2003届高三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新高模式下历史学科教学的起点、深度研究不够深入,定位不够准确;二是随高考模式变化而增加历史课的班级调整补差没有达到预想目标;三是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不到位,答题语言的表达、组织随意性大,缺乏历史学科语言的特点等等。
二、指导思想
借鉴我校2003届高三历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届高三历史班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03年9月-2004年2月下旬)
2003年9月-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
2003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003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2003年12月中旬—2004年1月中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2004年1月中旬—2月下旬《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2、二轮专题复习(2004年2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04年5月-6月初)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2003年高考历史试卷,搜集高考信息,指导复习工作;同时研究学情,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编好授课提纲,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一轮单元复习突出双基,夯实基础。复习中既要全面铺开,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4、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
5、精选、精练、精评。一轮复习中安排两周一练,二轮复习安排一周一练,三轮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0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09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09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09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09年12月16日-2010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10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10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10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09年7月21日-2009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备课组组长:卓晓辉        成员:林志成              2010/09/15/
(本表一式二份,一份在期初订好后上交,一份在期末总结后上交,并上传校园网)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二、三和选修四。必修二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必修三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内容。选修四复习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本学期还要对选修三开始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综合联系。
本学期复习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在此同时注重对学生历史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高三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节内容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加强基础题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历史解题能力的指导。
3、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2. 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历史单元测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指导,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
4、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选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3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4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月考
5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
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
专题二、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8
专题四、五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月考
9
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必修三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的发展
12
专题七、八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月考
13
选修四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4
单元二
东西方的先哲
15
单元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6
单元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月考
17
单元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18
单元六
杰出的科学家
19
选修三单元一二
一战,凡华体系
20
单元三
二战
月考
21
单元五六
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
22
复习
期终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学情
分析
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
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
思路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把做过的习题认真复习巩固一遍,把题做精,切忌复习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10,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11,加强三科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共赢.
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2.23~2.28
统考试卷讲评,古代中国政治 检测
学校有其他安排进度会有变化

3.1~3.7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检测

3.8~3.14
中国古代文化 古希腊,罗马史 检测

3.15~3.21
近代世界史及检测

3.22~3.28
近代中国政,经,思及检测

3.29~4.4
现代世界史及检测

4.5~4.11
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及检测

4.12~4.18
备考二模

4.19~4.25
三轮综合复习,学科内综合训练,文科综合训练,
结合综合练习进一步回归教材.

4.26~5.2
十一
5.3~5.9
十二
5.10~5.16
十三
5.17~5.23
学生自行梳理教材,查漏补缺,老师个别答疑
十四
5.24~5.30
教师对主干知识最后点拨
十五
5.31~6.6
学生自行复习 高考
十六
6.7~6.8
高考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特别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09年7月——2010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10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09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四,措施
1,强化训练.坚持天天练(每天1——2题),周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多钻研业务,多关注史学动态,多研究高考,及时了解高考信息的变化.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





复习  必修历史2
必修历史3.
必修历史1







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
(包括测验、考试、大小作文等的安排)

3
必修二   第一单元

2
第一单元 第1、2课
2
第3课
1
第4课

2
第二单元 第5课
2
第二单元 第6、7课
1
第二单元 第8课

2
第三单元 第9课
2
第三单元 第10课
1
第三单元 第10课

2
第四单元 第11课

2
第四单元 第12课

1
第四单元 第13课
2
第五单元 第14课
2
第五单元 第15课

1
第五单元 第16课
2
第六单元 第17课
2
第六单元 第18课

2
第六单元 第19课
2
第七单元 第20课
1
第七单元 第21课

2
第八单元 第22课
2
第八单元 第23课
1
第八单元 第24课
十一
期中考试
十二
2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2课
2
第一单元 第3、4课
1
第一单元
2
第二单元 第5课
十三
2
第二单元 第6课
2
第二单元 第7课
1
第三单元 第8课
2
第三单元 第9课
十四
2
第三单元 第10课
1
第四单元 第11课
1
第四单元 第12课
1
第四单元 第13课
十五
2
第五单元 第14课
2
第五单元 第15课
1
第六单元 第16课
1
第六单元 第16课
十六
1
第六单元 第17课
2
第六单元 第18课
1
第七单元 第19课
1
第七单元 第20、21课
十七
2
第八单元 第22课
2
第八单元 第23课
1
第八单元 第24课
2
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1、2课
十八
1
第一单元 第3课
2
第一单元 第4课
1
第二单元 第5课
十九
2
第二单元 第6课
1
第三单元 第7课
1
第三单元 第8课
二十
4
期末复习
二十一
期末考试
教学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
①备课组高度统一,分工协作,精心备课
②注重基础,不简单赶进度
③注重知识(教材前后、中外知识)联系,注重规律性知识总结
④注意学习方法介绍,注重能力培养
⑤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⑥努力做好讲练结合
2、注重训练质量
①考试一般二周安排一次,试卷尽量组编
②努力做到每练必批,每批必评,每评必透
③考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到纠错本上
④针对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⑤每节教学内容都有配套练习,每章都有阶段练习,练过后附发参考答案
3、注重提优补差工作
4、坚守和扩大历史学习阵地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高中高三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2 高中高一历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中高三英语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 高中高三语文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三语文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1 高中高三英语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三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生物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下载 高中高一生物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信息技术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中高一体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44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44 高中高一体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一物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一体育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1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一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三数学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三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