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神童沈文裕:《势胜学》《解厄学》(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3:00

《势胜学》译文     作者薛居正,北宋初期名臣。他行为纯正,生活俭朴,做宰相时简易宽容,不喜欢苛刻地考察,士大夫因此称道他。他从参政到做宰相,共十八年,始终没有失掉皇上的恩遇。
    对“势”的关注,许多人是缺乏的;对“势”的认识和作用,多数人是模糊的;对“势”的掌握和运用,掌权者需要,普通人同样需要。这是《势胜学》给予世人的最大警示。
  “势”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有权力的人要“造势”“用势”“驭势”,无权力的人要“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担心“失势”,平民百姓期盼“得势”。可以说,“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们把它看得过于抽象和高深,这才会望而却步。
  幸运的是,北宋初期的名臣薛居正对“势”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把看似玄奧难解的“势”作了通俗实用的论述与解析,其抽丝剥茧的功力和化繁为简的智慧,令今人为之赞叹。透过这本《势胜学》,让有权者如何行权、无权者如何取势、富贵者如何守业、贫贱者如何进取这些人生中大的命题都有了明确具体的答案。这些解答虽不是唯一的,但以“势”的角度作解却是独到的,其价值自然是实际的,对人的启发也是不可替代的。
  《势胜学》一书给予强者是如虎添翼,给予弱者是雪中送炭,它不仅是制胜的理念,更是如何制胜的行动指南。
势胜学
[北宋]薛居正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势易而未觉,必败焉。
    察其智,莫如观其势。信其言,莫如审其心。人无识,难明也。君子之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心不生恶,道未绝也。
    未明之势,不可臆也。彰显之势,不可逆耳。
    无势不尊,无智非达。迫人匪力,悦人必曲。
    受于天,人难及也。求于贤,人难谤也。修于身,人难惑也。
    奉上不以势。驱众莫以慈。正心勿以恕。
    亲不言疏,忍焉。疏不言亲,慎焉。
    贵贱之别,势也。用势者贵,用奸者贱。
    势不凌民,民畏其廉。势不慢士,士畏其诚。势不背友,友畏其情。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上不疑下,下改逊焉。不为势,在势也。
    无形无失,势之极也。无德无名,人之初也。
    缺者,人难改也。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
    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人足自足焉。
    君子怜弱,不减其德。小人倚强,不增其盛。时易情不可改,境换心不可恣矣。
    天生势,势生杰。人成事,事成名。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懦不成势,攻其弱也。恶不长势,避其锋也。
    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察人而明势焉。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势者,利也。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伪,下乃媚。义不张,情乃贱。
    卑者侍尊,莫与其机。怨者行险,仁人远避。不附一人,其祸少焉。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根。厄多生智,其性乃和。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
    贱者无助,必倚贵也。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惧,必抑情也。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善念善存,恶念恶运。以恶敌善,亡焉。
    人贱不可轻也。特贵不可重也。神远不可疏也。
    势有终,早备也。人有难,不溃也。    

译文:
    不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势,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形式有变,而不能及时察觉,一定会失败。

    考察一个人的智慧,不如考察他的发展趋势,相信一个人的言辞,不如审视他的内心。人若没有见识,就不会保持明智。君子的发展趋势,虽有滞碍但不会沉沦,小人的发展趋势,即使强大终究必会失败,心里不生恶念,前途就会充满希望。

    不明朗的形势,不可以主观臆断,非常明显的形势,不可以违拗它。没有声势就谈不上尊贵,没有智慧就谈不上通达事理。逼迫人不能依靠蛮力,取悦人一定要委婉表达。

    受命于天,他人就难以和自己相比了,向贤人求助,他人就难以毁谤了。加强自身的修养,就难以被他人迷惑了。

    侍奉上司不要凭借自己的势力,驱使众人不要一味仁慈。若使内心纯洁,就不要采取宽恕自己的态度。

    对亲人不可说疏远的话,要保持忍让,对不亲近的人不可说心里话,要特别谨慎小心。

    富贵与贫贱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权势和地位。使用权利的人尊贵,使用奸计的人卑贱。

    有了权势不能欺凌百姓,百姓敬畏的是公正廉洁,有了权势不能怠慢读书人,读书人敬畏的是正直无欺。有了权势不能背弃朋友,朋友敬畏的是情感如一。

    下属不敬重上司,上司一定是有确实的,上司不猜疑下属,下属一定要保持恭顺。不轻易使用权势,这才是真正的权势。

    没有外在的形势,没有失策疏漏,这是权势达到顶峰的标志。

    没有仁德之念,没有名望之求,这是人的原始心态。

    天生的缺陷,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改变,人生的智慧,任何人都难以舍弃,自然的天命,个人的力量难以违背。

    向强者借势,奉承他不可以厌烦,向弱者借势,给予不可以吝啬,使他人满足,自己才会如意。

    君子同情弱者,不会减损他的品德,小人依靠弱者,并不会增加他的威风,岁月变化,真情不可以改变,环境变了,心思意念却不可以放纵。

    上天早就时势,时势造就豪杰,人成就事业,事业成就人的名望。

    奸诈的人不能主导形势,要讨伐他的罪过,怯懦成就不了大势,要功击他的弱处,凶恶不会增长势力,要躲避他的锋芒。

    善良的人不会抱怨形势恶劣,他们只会费劲心思去努力,不善良的人不做善事,他们吝惜自己的力气。观察人的作为就知道他的结果如何了。

    不固守一种看法,才可以规避风险,不计较仇怨,才可以谋划大事。

    权势,能给人带来利益,人们多是世俗的。

    世道不公平,人们才会依附他人,上司多是虚伪的,下属才会献媚。

    正义得不到伸张,情谊才会遭人轻视。

    地位低的人侍奉地位高的人,不要参与机密大事,心怀怨恨的人做凶险的事,有德行的人应该远远避开。依附之人不要固定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祸患就可以减少了。

    君子自己努力向上,他们只担心不能自立,小人自己轻视自己,他们只担心没有依靠。

    没有思想就没有获得,没有谋略就不会成功。

    穷困久了就会产生恨意。如此感表才能振作,困厄多了就会催生智谋,如此性情才会平和,没有困厄的经历,后来是要补上的。

    地位低的人无人扶持,一定要依仗地位高的人,读书人不知谦逊,一定要顺应习俗,勇敢的人无所畏惧,一定要抑制过激的情绪。

    严守礼节不能求取权势,礼节使人受到束缚,爱好急躁不能求取功名,急躁使人心绪纷乱。

    先有道德的缺失,后有势力的消亡。先有思想的变化,后有不良的行为。

    用好人能建立工业,用不好的人能导致恶果,好的想法使人平安,坏的想法使人遭恶,用邪恶来对抗正义一定会灭亡。

    地位低的人不可以轻视,珍贵的物品不可以重视,远处的神灵不可以疏远。

    势力有终了的时候,要早做准备,人都是经历苦难的,精神不能崩溃。

《解厄学》翻译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历居要职,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更通避祸解厄之学,因此生前身后,俱获显要殊荣。一生平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译文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吐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就会改变心态。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容易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难容。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勇敢的人不会逞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艰辛,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范蠡功成退江湖)

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译文    活用智谋是有利的,玩弄智谋是有害的。暗中使用智谋方有成效,公开卖弄智谋就毫无作用了。不为自己谋划,这是君子的智慧。不使自己吃眼前亏,这是小人的狡黠。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担忧忠义的丢失。上司都希望下属忠诚,能力才华还是次要的。做下属要注重诚心,权术还在其次。不明白其心理,困厄就难以停止。蠢笨的人炫耀智谋,这是愚蒙的行为。智慧的人纵论计谋,只能给自己招祸。(雍正查办年羹尧)

戒欲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译文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立根,心地宽广的人不会怨恨。喜欢什么不要过度,强求什么定要招灾。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根。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造成生死之别。整治贪欲要严苛,不要宽容放纵。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隐讳。祛除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制服欲望要求助于修德,务必诫勉牢记。颖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的人困厄多难。(金海陵纵欲亡身)

省身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译文    自知的人不会身陷窘境,看透世事的人是不会奢求。人有等差,命运各异。物有区别,情态相近。对待自己像对待他人一样,大体不会失误。智谋往往赶不上事情变化,不深入观察就无法正确把握。人心容易发生改变,不深入思考就难以揣测。对俗人不可以过于亲昵,不严守礼法就难以共处。常怀惕励的人没有邪念,遵循正道,相安长久。担忧良心有失的人没有愧疚,心灵安宁,永处吉祥。(急流勇退曾国藩)

求实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人无贱者,惟自弃也。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译文    目光长远的人务实,谋取近利的人虚浮。对众人追捧的事要慎重,对自己喜欢的事要敢为。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就不会偏离事物的实际。不追求完美无缺,就不会被蒙蔽事实。人没有注定是卑贱的,除非自暴自弃。大的智谋没有伪诈,因它顺应规律天理。小的智计不讲仁德,因它违背事理人情。不忧虑欠缺识见和洞察力,当忧思不用心学习进步。辛苦劳累却少有收获,这不是求实的过错。清闲安逸却多有所得,这才是求实的本意。(曹孟德不拘求才)

慎言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译文    言论可以肇祸,好话与坏话都可以导致恶果。言论能给人带来害处,全在人取舍。君子不说诳言,说实话又容易让人听起来感觉不舒服。小人不表露真心,伪装得常让人看不清真面目。听其言可知其心志,其行为也就可以判断了。富贵之人应该自谦,不要自傲。卑微的人应该恭顺,不要狂傲。一个人如果失去信任,那么他的话别人就会听不进。不知晓机密就不会泄露,这是切切的安全。不回避亲属谈论而使秘密泄露,将是大大的祸患。(泄机谋伏完丧家身)

节情卷七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天怒成灾,人怒成害。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译文    知书达理后就不会为情感所左右,抑制天性后才能立身行正。庇佑亲情就会暴露私心,将招来不容。放纵友情就会显现愚拙,是不明不智。滥施同情就会显得幼稚,并非忠厚本意。上天愤怒就会施加灾难,人们愤怒就会制造伤害。君子戒忌慈悲,小人戒忌忧思。不肯割舍的情感,束缚着人的身心。受宠幸不能全仗容颜,从承受尊荣可看出人品。有情义不能倚仗谄媚,忠信可以维持和谐。(卢杞的报复)

向善卷八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名勿信,实勿怠。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道可守。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译文    吉祥有因,幸福有源。上天保佑忠善者,因其领悟了处善之道。语言善意者未必尽善,要观察他的行为。话语粗犷者未必凶恶,要审视他的内心。虚名头不要轻易求取,务实心不可丝毫松懈。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小人也会有朋友,但不会停止争夺。利益可以求取,道义必须坚守。恶念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智者。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乎方法。(冯道为相事十帝 )

翻译2: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显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露。
  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便会改变心志。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会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与下属就不能相互容纳了。
  仁德的人不求有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勇敢的人不会争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
  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艰难,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运用智谋是有利的,玩弄智谋是有害的。暗中使用智谋有成效,公开卖弄智谋就毫无作用了。
  不为自己谋划,这是君子的智慧。不使自己吃亏,这是小人的奸邪。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担心道义的丧失。
  上司强调忠诚,才能不是最主要的。下属注重实惠,权术是次要的。不明白人的心理,困厄就难以停止。
  和愚笨的人谈论智谋,这是愚蠢的行为。和有智慧的人谈论智谋,这是招祸的行为。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把握住自己,心地宽广的人不会充满恨怨。喜欢什么不要过度,强求什么定有灾难。
  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患。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造成生与死的差别。
  整治贪欲要严刑峻法,不要宽裕放纵。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隐瞒。讨伐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
  制服欲望要求助于道德,不要依赖于教令。彻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的人困厄多难。
  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会身陷窘境的。看透世事的人是不会奢求的。
  人有差异,其命运便会不一样。物有差别,其衰亡却是一样的。对待自己要像对待他人一样,就不会有致命的闪失。
  一个人的智慧赶不上事情发展迅速,不深入观察就无法研判。人心容易发生改变,不深入思考就难以猜测。世俗不可以亲近,不严守礼法就不能生存。
    担忧自身的人没有邪念,遵循正道才可以长久。担忧良心有失的人没有愧疚,心灵安宁才可谓吉祥。
  能带来长远利益的是务实,只带来眼前好处的是虚名。对群众追捧的事要谨慎,对自己喜欢的事要敢为。
  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就不会偏离事物的本意。不追求完美无缺,就不会有实际的损伤。人没有注定是卑贱的,除非自我放弃。
  大的智慧没有奸诈,它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小的智计不讲仁德,它是违背人情的。见识少不要忧虑,忧虑的是不用心学习。
  辛苦劳累却少有收获,这并不是求实的过错。清闲安逸却多有所得,这才是求实的宗旨。
    言论能给人带来灾祸,好话和坏话都可导致恶果。言语能给人带来害处,言语的取舍全在人为。
    君子不说假话,说实话就会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小人不表露真心,伪装就会使人看不清真相。听其言可知其心意,其行为也可以判断了。
  富贵之人应该自谦、不要自傲。卑微的人应该恭顺,不要放荡。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那么他的话是不能听从的。
  不知晓机密就无法泄露了,这是最安全的。不回避亲人就会使秘密疏漏,这是大的祸患。
    有知识才能不为情感所左右。抑制天性才能不走歪路。
  纵容亲情就会显露私心,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纵容友情就会显现笨拙,这不是聪明的做法。放纵同情就会显出幼稚,这不是忠厚的原意。
  上天愤怒会造成灾难,人们愤怒会造成伤害。君子戒忌悲观,小人戒忌忧思。不肯割舍的情感,束缚着人的身心。
  宠幸不能倚仗女色,荣显是由其德行决定的。情义不能倚仗献媚,信誉是由其和谐决定的。
    吉祥有它的原因,幸福有它的源头。上天保佑善良的人,他们的头脑是醒悟的。
  说好话的人不一定是君子,要观察他的行为。说坏话的人不一定是小人,要审视他的内心。虚名不要轻易相信,务实不要丝毫松懈。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小人也会有朋友,但不会停止争斗。利益可求取,遵义可以坚守。
  邪恶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智者。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于方法。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了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为人与处世

    一切从现实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心事宜明,才华须藏。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分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扬善不扬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

    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设法恢复当初的信念,立下贯彻到底的决心。相对的,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很容易踌躇满志,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祸患,所以应该急流勇退,以为全身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接人要中和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湛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态度鲜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要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好义,言所当言。

    做人须以谦冲为怀,如果一意包揽善行令誉,就会有树大招风,名高谤来的危险。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嫉妒而与毁谤。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心养性。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分都不好。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宝,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分。因事要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君子不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知天命的人,绝对不会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之泰然,上天对于这种乐观的人,根本无从摆弄,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恶事向自己,好事让别人。

    肯替别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