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援外交是什么:应以红会信任危机倒逼慈善制度化透明 [南都社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4:41

[社论]应以红会信任危机倒逼慈善的制度化透明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7-09
作者:南都社论 原创        摘要:这个夏天慈善很热,但不是热在社会的踊跃捐助,却是因了一个貌似偶然的“郭美美”事件,以及从这个话题牵扯出来的越来越多的人、机构和公共议题。

    这个夏天慈善很热,但不是热在社会的踊跃捐助,却是因了一个貌似偶然的“郭美美”事件,以及从这个话题牵扯出来的越来越多的人、机构和公共议题。事情还在继续发酵,并未看到明显要终了的痕迹。7月7日晚间,北京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郭美美”事件的调查情况,用语简练,称“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总会并无直接关联”。看似严谨的辟谣姿态不仅没有定纷止争,却引来了新一轮的质疑热潮:一时间,发帖与删帖的车轮战又一次陷入胶着。

    因为一个郭美美,已经牵出了红十字会,看样子又要搭上一地的警方。这其间有被动语态的无奈牵扯,但也不乏上赶着的自求陪绑。原本期待警方介入后对“郭美美”事件有突飞猛进的助力,毕竟相较于网友的各类“草台班子”来说,警方所具备的调查功力与技术手段,于小儿科式的“郭美美”事件,即便不是探囊取物,也起码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准。但从警方公布的调查情况来看,却可能只读得到某些留有余地的正确废话,以及单凭当事人言辞就被确信下来的所谓“事实”。

    与网友的调查相比,滞后的趋同信息只能归于无效,而“无直接关联”的说法则不可避免地被解读为话里有话。一方权力机关,究竟需要顾及多少复杂的因素,才会断然选择用自身公信力做筹码来考验公众的耐心?更不要说,“郭美美”事件的不少细节甚至直接就与北京警方有关,比如作为北京限牌后稀缺资源的机动车牌照,怎么就挂在了明显并不符合条件的豪车之上?到底需要怎样一个权威机构出面来组织调查,或者还是否有这样具备起码公信力的机构,可以消解公众的焦躁与疑虑:究竟有多少人与利益,在与“郭美美”事件“无直接关联”之余,有间接的、明里暗里、不愿也不能往敞亮里说的某些其他关联?

    事到如今,没有谁会天真地以为,事件的焦点还仅仅是一个作为偶然事件出场的“郭美美”。导火索是无法预知的,但之所以能引燃普遍的质疑与怒火,一定是因为特定方面的积弊已经由来已久。“郭美美”事件还在发酵,短时间内,各地频频爆出不少地方红十字会的运营管理乱象:在北京,投资“红十字会急救箱”,先交红会30%的管理费;在重庆、昆明、江西赣州等地,考驾照要先向红十字会交救护培训费,而且是只交培训费却不见培训;在成都,出租车被要求定期包销红十字会的“捐款条”;在微博,越来越多事关各地红十字会劣迹的陈年旧账被翻检出来,动辄几万次转发。据最新一期《南都周刊》报道,红十字会旗下的红十字基金会,这家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相对检点很多的公益基金会,也存在不少起码值得商榷的运作问题——— 温暖中国项目的主任,另一重身份则是北京两家商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中迷雾重重。据说要实现的“三赢”局面还没什么谱,一群利益攸关方倒是已经在那里争相发迹了。“温暖中国”暖了谁?而在稍早前的其他媒体报道中,红基会还涉嫌假借公益之名搞房地产开发、建别墅。

    中国慈善组织的整体形象,因“郭美美”事件而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值此危急存亡的风口浪尖,涉事机构是没有多少资格去指责公众不理性的,因为还能为了如此慈善乱象而生气,恰恰说明善良的人们依然怀揣着希冀。作为以公信力为生存根基的慈善组织,是需要主动为之去做点什么了。因为慈善信息的制度化公开,以及健全的刚性监管流程,对于脆弱的中国慈善生态而言,不仅必须,而且紧迫,因为它已然事关生死。

    7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向社会承诺,要做到“两公开两透明”,即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7月8日,中国民政部公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并公开征求意见。要建立完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平台,及时发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这显然是官方对“郭美美”事件的集中回应。虽尚需时间来听其言、观其行,甚至需要每一个人的费心参与,以类似“郭美美”事件的热情与方式,但有理由相信,“郭美美”事件的偶然发生,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制度化信息公开与严苛监管,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甚至可能已是为数不多的制度再造机会。如果个案的倒逼还能够奏效,那这些天来整个社会的所有心碎与抓狂,就不算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