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桥热电厂简介:河南农民为何围追堵截打国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39:15
  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1942年春夏之交,河南发生那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时,蒋介石正在重庆陪都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这场旱灾有多严重?全省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灾民超过五百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最后,全省饿死了300万人。

300万人,放在58年之后的今天,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对于蒋介石来说,却只是一粒小小的棋子。因为他当时正在下的那盘棋,实在太大了。

首先,1942年,正处于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僵持阶段。毛泽东《论持久战》的预言成了现实。作为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吸引了大部分在华日军,压力极大。胜利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其次,蒋介石要考虑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虽然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一样,都是同盟国,但坐在一起开会,中国领导只有端茶递水的份儿。

最后,蒋介石还要考虑稳定的问题。俗话说,稳定压倒一切,1942年的中国,派系林立,各种不稳定因素潜伏,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更何况,国民党内部不是铁板一块,多少人在盯着蒋委员长的宝座......

河南的灾民们行走在逃荒的路上,面临着路往何处去的选择;而蒋介石也面临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选择。鉴于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蒋介石无法、也无能对河南大旱灾给予更多关注。当河南方面上报灾情时,蒋介石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故意夸大灾情,企图中饱私囊。所以,他不但没有进行救灾,反而下令:政府征收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

这就意味着,500万河南灾民,不但要遭到上天的惩罚,还要接受政府的趁火打劫。

                  二、一篇捅出乱子的社评

1942年12月底,重庆《大公报》记者张高峰被派到河南任战地记者。

张高峰,天津人,著名的战地通讯记者。当行走在满目疮痍的河南大地上,他惊呆了,"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往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一路上的村庄,十室九空","许多人被迫卖自己年轻的妻子或女儿去做娼妓,而卖一口人,还换不回四斗粮食"......

而更令人愤怒的是人祸: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还强迫灾民纳粮。警察拿着柳条抽打纳不起粮的灾民。赈灾款呢?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只剩下官方苍白的说辞。

张高峰以一位资深记者的敏锐度判断,这是一个比战争更重要的新闻。于是,根据河南叶县的灾情,张高峰以近乎白描的笔法撰写了长篇通讯稿《饥饿的河南》,寄回《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收到后,作难了。作为一个新闻人,他深知发表这个稿件的深远意义,但同时,其蕴含的政治风险也不容小觑。是夜,王芸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发表。最终这篇稿件题目改为《豫灾实录》,发表在1943年2月1日《大公报》上。

王芸生似乎感觉发一篇通讯还不过瘾,第二天,他又亲自执笔,写了一篇社评,也就是那篇著名的《看重庆,念中原》,发表在2月2日《大公报》重庆版上。这篇评论不单单是在描述河南旱灾的悲惨,而是直接把矛头指向重庆当局。"河南的灾民卖地卖人甚至饿死,还照纳国课,为什么政府就不可以征发豪商巨富的资产并限制一般富有者‘满不在乎'的购买力?看重庆,念中原,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三、一幅历史性的场面

长篇通讯和评论出台后,人们争相传诵,《大公报》一时洛阳纸贵。蒋介石龙颜大怒。娘希匹,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

2月2日晚,新闻检查所就派人送来了国民党当局限令《大公报》停刊三天的决定,以示"惩戒"。这就是著名的《大公报》停刊事件。

当然,张高峰也不能幸免于难。当时虽然还不兴跨省追捕,但主政河南的国民党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还是下令以"共党嫌疑"将张高峰逮捕,并严刑讯问。

《大公报》停刊事件发生后,舆论大哗。连一向为蒋介石说好话的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也觉得不可思议。他立刻赶到河南,想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已经有思想准备,白修德还是跟张高峰一样,被眼前一幕幕惨景震惊了。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时代》周刊。

国内的舆论,蒋介石可以视若无睹。但来自美国的压力,令蒋介石无法再敷衍下去了。蒋介石接见了白修德,表示自己被下边人蒙蔽了,要严查此事。

蒋介石真的被下属们蒙在鼓里了吗?事实上,早在1942年夏天,河南灾情才现苗头时,蒋介石就接到了灾情报告。蒋介石还特地赶往西安,召开"前方军粮会议"。只不过,会议的结果是:旱灾要赈,军粮要征。

在铁的事实面前,蒋介石不得不下令赈灾。可惜,他已经错过了最佳赈灾时机,也失去了河南民众的民心。1944,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5万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战役中,当原来驻扎在河南的汤恩伯部队往豫西撤退时,历史性的一幕发生了:沿途农民拿着猎枪、菜刀截击这些散兵游勇,缴获他们的武装,甚至枪杀和活埋他们......

这是后事。先来看第一个报道此事的《大公报》。专制会让敢于说话的人受害,同时,也会馈赠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礼物。《大公报》复刊之后,销量大增,从6万份增至10万份--读者做出了正确选择;而张高峰被汤恩伯释放之后,也成了一代名记,与《大公报》一起载入新闻史册--历史做出了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