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森林防火:中国模式与世界发展--张维为教授在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论坛上的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3:41

思想者:中国模式与世界发展

——张维为教授在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论坛上的演讲

发布者:新闻人 时间:2011-07-03 07:47:00 来源: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 【收藏】[0]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    核心提示:看中国容易如“盲人摸象”,看不到全面的情况。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尽量全面准确地读懂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呢?


思想者小传

 

 

    张维为 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出版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中国触动全球》、 《中国震撼》等著作。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看中国不能“盲人摸象”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的GDP总量很高,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人均GDP排在世界100位左右,大致相当于阿尔巴尼亚的水平。这种说法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人均GDP的概念,有它的误导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超大型国家来说,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的国家, “超大型”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的规模大致等于100个中等欧洲国家的规模 (如果你把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除以全部国家的数量大概是1400万,我们的人口总数是13亿、将近14亿,所以说基本等于100个欧洲国家的规模)。所以看中国容易如“盲人摸象”,看不到全面的情况。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尽量全面准确地读懂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呢?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的GDP总量很高,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人均GDP排在世界100位左右,大致相当于阿尔巴尼亚的水平。这种说法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没有把问题讲清楚。人均GDP的概念,有它的误导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超大型国家来说,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好比说天气预报,你如果说新加坡今天是35摄氏度,大家不会有疑问,因为新加坡国土面积很小,相当于上海的1/10。但如果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35摄氏度,人家肯定会找不到感觉,因为中国太大了。所以我觉得看中国一定要有板块的概念,否则的话看不清楚。再打一个比方,比如在拳击运动当中,重量级的和轻量级的是不一样的,在其他的运动中也有区别,举重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质的问题。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国家,它是一个特殊的类型,你没法笼统评定。毕竟一个国家,不说其他方面,单单就经济或者生活水平的比较,比举重和拳击都要复杂一万倍。所以我说要把中国问题讲清楚,一定要用板块的概念。比如准发达国家板块和新兴经济体的板块,或者发达板块和欠发达板块。你把这两个板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就可以了。

 

    那么,发达板块是什么概念?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它达到了准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说人均GDP、硬件等,我们现在一些一线城市,或者发达地区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再如人均寿命,北京、上海的人均寿命都比纽约高。应该说我们有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我之所以用一个 “准”字,是因为有些方面的确不如人家。比如一般民众的文化素质,城市文明程度,以及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方面要得到改观不容易,也是很大的话题。

 

    我们的新兴经济体板块主要指的是中西部地区,实际上发展也很快。我去年去了重庆和内蒙古,可以说是崛起的气势如虹。事实上,连续三年内陆总体增长速度都比沿海地区要快。照这速度发展下去,将会是另一个“中国震撼”。中国过去30年的迅速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一种震撼。大家在国内可能不容易看出这个问题,走出国门,你更容易感受到,为什么?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是中小型国家,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个国家比中国大100倍,哪怕离中国很远,每年增长10%,增长30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发展中的问题要辩证看

 

 

    尽管我们的发展模式还是有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过去3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超过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成绩的总和。很多人说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大得不得了,我说是增加了是大,但这是相对的。我们的穷人比10年前、20年前、 30年前生活好多了,相对生活更富裕了。

 

 

    实际上,我们的发展模式还是有不少问题的,但有一点我比较自信,就是不管我们存在多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过去3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超过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成绩的总和。我给大家打一个比方。你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发,开车往任何一个方向开,开20个小时,把所有的贫困地区记录下来,这个数量肯定要少于你从印度或者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市中心出发沿途贫困地区的数量。很多人说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大得不得了,我说是增加了是大,但这是相对的。我们的穷人比10年前、 20年前、 30年前生活好多了,相对生活更富裕了。这是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和转型经济国家,比如东欧、中亚等国相比,过去3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大致增加了16到18倍,而东欧在过去20多年大致上增加了1倍,其中前10年到15年是严重的衰退,然后是缓慢地恢复,当然东欧经济原来的起点比较高。

 

    再说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国的发达板块与西方国家是可以比一比的。美国 《纽约时报》的资深专栏作家弗里德曼2008年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在北京、大连、上海转了转,回去后写了一篇文章,很有名,叫 《中美这七年》。他在书中感慨,纽约的硬件全面落后于上海,商业的繁华、夜景的漂亮都比不过上海;软件方面也有差距,他说上海天黑后街上有很多女子独自行走,而纽约天黑后有多少女子敢独自行走?这个比较可以反过来说明我们的巨大进步。

 

    去年我们的 GDP总量超过了日本,我看到我们自己的报刊,总体上比较低调,国外评论比较高调。国内舆论基本上这样说的,就是我们的人均GDP才是日本的1/10。也有人说得更远,我们1840年的时候GDP比英国大好多,可还是被英国人打败了。我仔细看了评论,分两种,第一种是说我们中国还不到出头的时候,要谨慎,要认真向别人学习,咬紧牙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还有一种人十分不认同中国,说中国没有资格,不是现代国家,缺少现代性。我是这样看的,实际上,这些排名很简单,你只要引用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你可以想像的日本的日常东西几乎都比北京、上海贵10倍,吃的饭贵10倍,吃一碗面贵10倍,它凭什么做一顿饭就创造比北京上海多10倍的GDP,算算肯定没有那么多。现在在购买力平价研究方面最大的权威是英国的学者恩格斯·麦迪逊,他做过详细的跨百年的比较,认为1992年中国的实际购买力已经超过了日本,而到2009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欧洲12个主要国家,包括英、法、德、西班牙等国家,他认为2015应该超过美国。我觉得这个计算有他的道理所在。第二个因素是房产。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有钱就要置业、买房,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国的民众大约90%认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幸福。事实上,过去10来年是中国人财富迅速增加的一个时期,可以说是世界增速最快的时期,这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房产。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其实真正反映人民生活水准的概念,是家庭的净资产,包括房产、股票、资金等等。我看到美国家庭中位净资产是93000美元,就是说50%高于这个数,50%的人低于这个数。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曾跟上海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你拥有一套无贷款的房子,折合人民币150万-200万元的话,基本上就超过美国中产阶级了。虽然瑞士的人均GDP比北京上海都要高,但是拥有自己房产的只有36%。而我们这个比例要高得多。我看 《蜗居》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就是说一个人到35岁如果还没有自己的房子的话,就是很凄惨的事,全国人民都认为这是个大问题。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应该有自己的房子,在我们这里是理所当然,但是发达国家没有一个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这是扯开来说的另外一个话题,如何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住房问题和购房问题,如何用创新的思想把文化的特点变成我们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利用优势谋发展是门学问

 

 

    我们有超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国家治理到文学、到诗歌、到医学到养生到饮食,都是数千年的文化,数千年形成的东西是不容易改变的,你可以不喜欢,但你要想办法趋利避害,而不是试图改造它。实际上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优势,就看你怎么看它,怎么利用它。

 

 

    关于这两个板块我还想再讲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二八效应。简单讲,就比如说公司里 20%的产品能创造80%的利润,你有20%的管理层可以管好80%的人,等等。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战略从大局看就是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内地,现在搞中西部的建设,实际上还是放在几个城市,重庆、长沙等等,让这些城市来带动整个内地的发展。我自己觉得实际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大致上就是二八效应的不断扩展。

 

    那么中国模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第一是超大型的国家。我刚才讲规模等于100个欧洲中等国家,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国能做到第一的话,在世界就是第一的,你可以通过人口规模来影响世界。比方说中国现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第一了,全世界主要的汽车制造公司、设计公司都开始面向中国转型,他必须研究中国人喜欢什么样的车。同样,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世界所有的一流、二流、三流的设计师都在中国,在研究中国人喜欢什么样的房子,这个趋势会扩展下去。当我们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时候,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一定会跟进研究中国为什么会成功,实际上他们现在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第二是超广阔的疆域国土。中国拥有在历史长河中沿袭并整合而成的超大战略空间,这种空间优势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觑的。比如我们现在说沿海跟内地,是1+1>2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一个发展较快的省面临产业结构的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转向内地,在一般国家,幅员小一点的话就没办法进行,但在中国可以。另外我们处于整个东北亚、东亚的核心地点,我们的地缘优势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一点其他国家很难比得上。

 

    第三我们有超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国家治理到文学、到诗歌、到医学到养生到饮食,都是数千年的文化,数千年形成的东西是不容易改变的,你可以不喜欢,但你要想办法趋利避害,而不是试图改造它,这个改造是非常不容易的。实际上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优势,就看你怎么看它,怎么利用它。举个例子,谈到中国模式,有一个重要特点时常会被提起,就是实践。中国人没有西方的神学传统,抽象的逻辑推理,从A到B到C到D,这是它很重要的价值体系。但中国的哲学思想总体上说是务实的、实践的,需要去做、去实验、去尝试,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中国人不太迷信抽象的东西。 “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哲学指导思想使我们避免了大的灾难,避免了国家解体,避免了休克疗法,避免了盲目地照搬西方政治经济模式。这一点很重要。

 

    第四是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传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的老家是上海,我在北京工作过7年,我感觉,我们北京人、上海人和广东人的差别,包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法等等方面,都远远大于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区别,但是我们却可以融合在一个国家里,这是我们精彩的地方。而如果你采取西方模式的话,你的优势可能就会变成劣势。

 

 

不要低估中国模式

 

 

    现在中国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我觉得我们也要用板块来分,不能以偏概全。比如我们的长三角有1亿多人口,如果长三角能够做到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比他们做得好,整个中国就有希望了。我觉得这样看就比较客观。

 

    除了拥有人口、地域、历史、文化这几方面,我们还拥有独特的语言、政治、社会、经济优势。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这世界上非常独特的一种语言,关键在于它是我们文化命脉的衍生。我们的语言体现了我们主要的民族特性,千万不要低估这个。大家学英语,都知道英语单词比较难记,词汇量很大,而汉语核心的词汇是很少的,实际上就是两三千,它是通过字的不同组合产生千变万化。跟汉字一样,中华民族的最大的特点是共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基因。

 

    再说独特的政治。我曾跟美国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你们国家的政权不具有合法性。我就跟他略微较真了一下。我说有一个问题请给我解释一下,美利坚合众国的合法性是怎样形成的?美洲不是欧洲的殖民地,也把印第安人杀光了,然后才有今天美国的疆土。他说这是历史形成的。我说你这个话就讲对了,就是合法性的概念一定是历史形成的,不是几个人关在屋里设计出来的。是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自然发展逐步形成的。中国政权合法性的建立也是如此。这其中有两个核心概念,第一个叫人心向背,第二个叫选贤任能,古往今来已传承数千年。我们的制度特点就是选拔,我们是把选拔和选举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模式。所以不要低估中国自己的模式。

 

    还有就是独特的社会。前面我讲过,我们的社会是由家庭逐步延伸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这样的社会随着现在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实现良性互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最后就是独特的经济。我们现在通过改革开放,大家都知道了市场经济。但是我们的老祖宗也有自己的经济学,就是人本的经济学,就是以人为本,求小康,大家都有饭吃、有房住。这两种经济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模式下是结合起来的,我们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实际上是把这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互相结合起来,是一个理想的模式,现在已经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如果你质疑市场经济,在今天的世界你肯定竞争不过西方国家;但如果你只有市场经济,行不行呢?事实证明,这两者之间是存在互动关系的。实际上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美国也好,瑞士也罢,都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倾向。在21世纪高度竞争的全球化时代,如果对政府的作用还是要全盘否定的,我觉得确实是有点落伍。应该与时俱进。

 

    最后我讲几点结论,第一点就是中国的崛起与众不同。 18、 19世纪欧洲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的崛起,只是千万级的人口,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和日本的崛起,是一个亿级的人口,而今天中国的崛起是10亿级的,比前两个国家加在一起的人数还要多。这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是一种国家类型制度的增加。这一点很关键。

 

    第二点是我刚才讲的,我们看中国要有板块概念。现在中国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我觉得我们也要用板块来分,不能以偏概全。比如我们的长三角有1亿多人口,如果长三角能够做到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比他们做得好,整个中国就有希望了。我觉得这样看就比较客观。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的问题比美国多4倍理论上也是正常的。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我们千万不要用简单的词语概念来套,它太精彩了。这些概念讲一句老实话,连中国文明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解释不了。这种丰富性的精彩是历史形成的,我们要好好地研究,看看它能够为我们的崛起带来多少益处,怎样为我所用,树立起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根据录音整理,本报有删节)
中国模式与世界发展--张维为教授在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论坛上的演讲 《孟子》与现代人生——张岂之教授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上的演讲 李克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张维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2011.04.01. BZRXZ zhuantie 图文:吴文俊在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 信念与激情--俞敏洪在企业家精神论坛上的演讲 人生的境界——单纯 丰富 宁静 ——周国平教授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上的演讲 思想者:中国模式与世界发展 郑永年在上海论坛的演讲 郑永年在上海论坛的演讲 郑永年在上海论坛的演讲 郑永年在上海论坛的演讲 郑永年在上海论坛的演讲 谁的终结?——福山与张维为对话“中国模式 谁的终结?——福山与张维为对话“中国模式” 谁的终结?——福山与张维为对话“中国模式” 谁的终结?——福山与张维为对话“中国模式” 金融危机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_学术论文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权威(CSSCI... 张朝阳在福布斯的论坛上发表关于中国人仇富的演讲 张朝阳在福布斯的论坛上发表关于中国人仇富的演讲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与应对——作家冯骥才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上的演讲 张维为、福山激辩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 习近平: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协力求发展 合作促繁荣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