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明沙放车上可以吗:谁才是儒家正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22:05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1-05-31 11:59  责任编辑: 苏向东
作为儒家的学者,孟子的最大成就在于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另外他还有许多创见。
孔子有很多遗憾,因为他的思想并不能完整地被人了解。他死之后,儒家弟子分为八派,各有一套理论教育学生,但除了孟子和荀子几家之外,并没有在历史上产生多大影响,无法在理论上把老师的思想发扬光大。直到孟子出现,才弥补了孔子的遗憾。
孟子把《论语》里的零星材料构建成了完整的思想系统。他设法把孔子的人性论、修养论、教育主张、仁政理想等阐释清楚,并做了很多发挥,建立了儒家的圣人观、天命观和历史观。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他的人性论,下面以此为例,介绍孟子的儒家正统地位。
《论语》里只有一句讲到人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后来变成“性相近,习相远”,即《三字经》的第二句。《三字经》里面有对有错,第二句话完全正确,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就有问题了,孔子没说过,孟子更没有说过,是宋代学者解释出来的。
学历史与学哲学的人都知道,对于古代的经典材料,有两种解读可能,第一种是照着说,第二种是接着说,比如讲完《论语》,我再发挥一下,这样思想才会进步。接着说是有风险的,因为是自己的解释。
孟子说“性善”,没有说是“本善”还是“向善”,我现在接着说,是“向善”,很多人有疑问,那就看谁对资料比较熟悉。对于孟子的“性善”,朱熹可以接着说“性本善”,我为什么不能接着说“性向善”呢?做学问要有平等心,这个平等心不但对朱熹有效,对孟子、对孔子都有效,否则就是盲目随从儒家思想,就叫做权威,研究学术不能谈权威。
首先,孔子为什么说“性相近”呢?因为人性不是本善,所以非说“性相近”不可。但朱熹注解《论语》的时候,在这句话上面动了一点手脚。朱熹根据程颐的说法(程颐比朱熹早了将近一百年,他们这一派叫做程朱学派),主张人性是本善,都是相同的。但是读《论语》,是听朱熹、程颐的话,还是听孔子的话?当然是听孔子的。
根据《论语》里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孟子的“性善”理解为“向善”,比“本善”更合理。人性向善,就可以“性相近”了,因为“向”代表力量,力量有强有弱。譬如我们坐在车上,看到老太太上来,有些人很敏感立刻让座,说明他的人性能够很直接地表现出来,有些人比较迟钝,一定要自己的母亲上车他才愿意让座,说明他的人性反应稍微慢一点。“习相远”的“习”和后天的环境以及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关,让人变得千差万别,有人行善,有人为恶。
文章来源: 中国网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