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丝皮肤特效观看:单元说明 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35:48
单元说明#TRS_AUTOADD_1226639191171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3919117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3919117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3919117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663919117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26639192671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26639192671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26639192671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26639192671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教学目标

 

一、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三、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就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等问题展开研讨,体会科学作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价值和魅力。

 

 

 

单元介绍

 

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虽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逞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明代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虽然不一定与西方科学有联系,但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之匹敌。

 

《天工开物》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官修的大型图书如《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等,对它多有引用。乾隆时编修《四库全书》,因发现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中有明显的反清思想,因此《四库全书》没有收《天工开物》,使得这部书在清代中叶以后没有进一步流传。但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天工开物》先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亚洲国家,成为当时一般文化人喜爱的读物,日本思想界还由此兴起了“开物之学”;后流传到欧洲,法国著名汉学家儒莲(1797—1873)先后将《天工开物》中《丹青》《五金》《锤锻》等章节译出,发表或转载在当时法、英、德、意、俄等国的权威科学刊物上,如法国的《化学年鉴》《科学院学报》等,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曾引述儒莲《天工开物》译文中有关养蚕的部分,还称之为“权威著作”。现在学术界公认,宋应星所描述的炼钢炉,实际上就是法国冶金学家马丁(1824—1915)发明的平炉(亦称马丁炉)的祖先,其基本构造和原理是一致的。甚至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中都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节:法国商人在讨论借鉴中国以竹为原料造纸的方法,以取代法国日趋紧张的破布供应──小说中的人物声称是看到一部插图本中国技术书得到的启示(《天工开物译注》《宋应星评传》的作者潘吉星先生认为此书即为《天工开物》)。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出游行记之作,如《张骞出关记》(张骞)、《大唐西域记》(玄奘)等。但这些考察记大多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或宗教目的,像《徐霞客游记》这样完全以考察自然为目的,以日记的形式严格实录的科学著作,是独一无二的。徐霞客以布衣之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涉险临危、仆人背叛、断粮、被劫、病痛等,终于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这种为科学事业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徐霞客死后,清代大学者钱谦益非常关心《徐霞客游记》的刊刻。他晚年身处明清易代之际,以身事清,颇受良心的谴责,更兼他藏书万卷的绛云楼毁于大火,所以自云“一身旅泊,一意抛弃世事,皈心空门;世间声名文句,都如尘沙劫事,不复料理。唯念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嘱徐仲昭刻游记书》),“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嘱毛子晋刻游记书》),可见《徐霞客游记》在当时文人学界中就已经有很大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在岩溶地貌、山岳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河流湖泊水文、生物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成果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他对地表岩溶和洞穴的时间、范围及其分类命名,都领先于西方学者。他还运用与建立了许多地理学研究方法,如注重数据描述、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对比、标本采集等,开创了中国古代地理学注重实地考察、研究自然规律的新方向。

 

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古代科技著作的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把握其精神实质,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古代科技成就。如果能结合所学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或实地考察,比如,调查一下《天工开物》中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游历一下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作一些地理(或地质)考察。然后把这些调查或考察的结果总结出来,形成文字,必然会增进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