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第八章耳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3:31

第一节 耳诊的理论依据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耳是人体重要的信息接收站,前人称为“采听宫”,耳是人体信息的窗口,也是人体脏腑重要的外相。耳为人体宗脉之所聚,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脏腑经络的病理尤可反映于耳,通过耳可以较早预报体内疾患,因此耳是人体体表外窍中的重要荧光屏,通过耳相可以窥测内脏的疾患。耳部是人体信息输出、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人体各脏器、各部位于耳部皆有集中反映点,故耳具有重要的预测疾病的意义。

  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相关联,耳尤与肾、心最为密切。

  耳与肾关系:耳为肾所主,肾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肾主耳”“肾在窍为耳”。《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此外,《难经》与《中藏经》也有记载,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足见耳与肾的特殊关系。    

  耳与心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日:“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关于心开窍于耳的意义,《甲乙经》上即有解释,认为心气本通于舌,五脏皆有窍,舌非窍,故心窍寄耳,原文曰:“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在于耳”。杨上善《太素》也持上述观点,并指出心开窍于耳是因“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济,心气通于耳,故以窍言之,即心以耳为窍”。今人实验观察证实手少阴心经的刺激感传可以上传耳廓,表明心耳之间确实以经络为媒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耳只应为肾窍,其言心窍者,无非说明耳不独与肾有关,且和诸脏腑皆有密切联系。首先,从经络来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说明经络与耳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其中,直接循环耳部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上耳前”。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却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上项,系耳系,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因此,胃、膀胱、三焦、胆经,其经气皆直通于耳,其病候也皆反应于耳。如手少阳三焦经“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焯,嗌肿喉痹。是主所生病者……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在十五络脉中,手太阴之络会于耳中,因此手太阴肺经与耳也有经络联系基础。经气间接影响耳的经络有六阴经别,借其阳经通路上达于耳,此外阴跷、阳跷,其经气也上通于耳,故《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所聚也”。即是对耳与脏腑关系的总括。

  以上说明了耳与五脏皆密切相关,耳为肾之窍,故耳为肾之外候。肾藏精,精充耳始能听,故《灵枢·脉度》日:“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心主神,心神明始能审听。肝藏血,耳受血始能听。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合司宗气,肺朝百脉,宗气上贯于耳,耳方能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日:“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即可说明。脾胃为升降之中轴,脾胃升降正常,清阳之气上达贯耳,耳方能聪,因此耳不仅为肾窍、心窍,同样亦为肺窍、脾窍、肝窍。耳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不过占人体总面积的百分之一而已,然却具有对全身脏器预报的全息作用,就是因为耳通过经络系统与内脏有着纵深联系的缘故。事实上,耳下确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脑及人体各部组织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耳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气象预报站”。

  以上说明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脏腑有病也必然反映于耳,故耳先兆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第二节 耳廓的形态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耳廓分前外侧面和后内侧面。

  一、前外侧面

图8—1 耳廓前外侧面图

  1.耳轮为耳廓周缘向前卷曲部分。
  2.耳轮脚为耳轮在外耳道口上缘伸入耳甲内的横行堤状隆起。
  3.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4.耳轮尾耳轮下端与耳垂相接的无软骨部分。
  5.耳轮棘在耳轮与耳轮脚交界处,因该处有软骨突起如棘状故名。
  6.对耳轮耳轮前方与其相对的平行弓状隆起。由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上角和对耳轮下脚组成。
  7.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上端分叉之上支。  
  8.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上端分叉之下支。  
  9.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角之间构成的三角形浅窝。
  10.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构成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11.耳屏:又称耳珠,为耳廓外面前缘,外耳道口前方的瓣状隆起。耳屏的个体差异较大,常有单峰、双峰、三峰等型。  
  12.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对耳轮下部弯向前方的隆起。
  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槽状切迹。
  14.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或叫前切迹。
  15.耳甲为由耳屏、对耳轮下角、对耳轮、对耳屏,屏间切迹等所围成的凹陷。耳甲被耳轮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耳甲艇,下部为耳甲腔。
  16.耳甲艇又称耳甲窝,为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分。  
  17.耳甲腔为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分。其底部有被耳屏遮盖的外耳道口。
  18.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9.耳垂指耳廓最下端,无软骨的皮垂。以上,见图8—1。

  二、后内侧面

图8—2耳廓后内侧面图

  1.耳舟后隆起耳舟背面的隆起部分。
  2.对耳轮后沟与对耳轮相对应的背面凹沟处。  
  3.耳垂背面耳垂的背面部分。
  4.耳轮尾背面耳舟后隆起与耳垂背面之间的平坦部分。
  5.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隆起处,位于对耳轮后沟与耳后上沟之间。
  6.耳甲艇后隆起耳甲艇的背面隆起处。
  7.耳后上沟对耳轮下脚之背面,三角窝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
  8.耳甲腔后隆起耳甲腔背面的隆起处。
  9.耳轮脚后沟耳甲腔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于耳轮脚的背面。
  10.耳轮脚后沟上支耳轮脚后沟分叉的上支。  
  11.耳轮脚后沟下支耳轮脚后沟分叉的下支。  
  12.珠形隆起耳轮脚后沟上下支之间的小隆起。  
  13.屏间切迹后窝耳垂背面上方、耳甲腔后隆起下方的凹窝,与屏间切迹相对的背面。
  14.对耳屏后沟对耳轮后沟与屏间切迹后窝之间的凹沟,位于对耳屏背面。  
  15.耳轮背面即耳轮的外侧面,因耳轮向前卷曲,故此面多向前方。

  归纳起来,耳廓后内侧面共有:一窝、三面、四沟、五隆起。  

  一窝:屏间切迹后窝。

  三面:耳轮背面、耳轮尾背面、耳垂背面。

  四沟:对耳轮后沟、耳后上沟、耳轮脚后沟、对耳屏后沟。  

  五隆起:耳舟后隆起、三角窝后隆起、耳甲艇后隆起、耳甲腔后隆起、珠形隆起。

  以上见图8—2。

第三节 耳廓的脏腑分属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人体内脏在耳廓对应分布是有其规律性的,它在耳廓前外侧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臂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即头面部在对耳屏、耳垂;上肢分布在耳舟;躯干分布在对耳轮;下肢及臀分布在对耳轮上脚和下脚;盆腔分布在三角窝;消化道分布在耳轮脚周围;腹腔分布在耳甲艇;胸腔分布在耳甲腔;鼻咽部分布在耳屏;内分泌分布在屏间切迹(见图8—3)。

图8—3 耳与脏腑相应部位图

  一、三角窝部分(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1.子宫(精宫)位于三角窝的最凹陷处。

  本穴是诊断妇科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的参考穴。

  2.盆腔位于三角窝之外角,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侧。

  本穴是诊断盆腔炎、附件炎的参考穴。

  3.卵巢,在三角窝中,子宫穴上下,呈双穴。  

  本穴是诊断卵巢疾病的参考穴。

  二、耳甲艇部分(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1.肾脏位于耳甲艇上缘,对耳轮下脚下方,盆腔的直下部位。

  本穴是诊断肾脏疾病、性功能障碍、神经衰弱、骨骼疾患的参考穴。

  2.膀胱位于耳甲艇上缘,对耳轮下脚下方,大肠的直上方。  

  本穴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参考穴。  

  3.输尿管位于肾与膀胱穴之间。  

  本穴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参考穴。  

  4.前列腺在膀胱穴的两侧。

  本穴是诊断前列腺疾患及性功能障碍的参考穴。  

  5.胰胆位于耳甲艇的边缘,肝、肾两者之间。  

  本穴是诊断胆、胰疾患的参考穴,若右耳出现阳性反应时,胆病的可能性大,左耳出现阳性反应时,胰腺疾病的可能性大。

  6.肝脏位于耳甲艇外下方边缘,胃的外上方。

  本穴是诊断肝胆、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肌肉运动系统疾病的参考穴。

  三、耳轮脚周围部分(耳轮脚周围部分相当于消化系统)  

  1.口位于耳轮脚下缘,外耳道口外上方。

  本穴是诊断口腔疾患的参考穴。

  2.胃位于耳轮脚消失处。若耳轮脚延伸至对耳轮时,则取外耳道口上方之耳轮脚部位至对耳轮内缘所作联线的外2/3处。

  本穴是诊断胃、脾疾病的参考穴。

  3.食管位于耳轮脚下缘,口与胃之间内1/3处。  

  本穴是诊断食管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参考穴。

  4.贲门位于耳轮脚下缘,口与胃之间中外1/3交界处。

  本穴是诊断贲门疾病的参考穴。

  5.大肠位于耳轮脚上缘内1/3处,与口相对。

  本穴是诊断大肠疾病和肺部疾患的参考穴。若大肠穴阳性,阑尾穴强阳性则考虑阑尾炎;若大肠穴与荨麻疹区同时出现阳性,应想到过敏性肠炎。

  6.小肠位于耳轮脚上缘中1/3处,与食管相对。

  本穴是诊断小肠与心脏疾病的参考穴。若心、小肠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

  7.十二指肠位于耳轮脚下缘外1/3处,与贲门穴相对。

  本穴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参考穴。  

  8.阑尾在大、小肠之间。

  本穴是诊断阑尾炎的主要穴位。

  四、耳甲腔部分(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1.心脏位于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约平外耳道口中央。

  本穴是诊断心脏疾病的参考穴。    

  2.肺在心的上、下周围。

  本穴是诊断肺部疾患、皮肤病的参考穴。

  3.支气管在肺区偏内侧1/3处,上下各一点。  

  本穴是诊断气管炎的参考穴。

  4.气管在外耳道口外缘与心之间,与心平行。  

  本穴是诊断感冒、气管炎的参考穴。

  5.脾脏位于耳甲腔的外上方,胃的外下方。  

  本穴是诊断消化系统疾患的参考穴。

  五、轮屏切迹部分(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脑干位于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本穴是诊断脑部疾患的参考穴。

  六、对耳屏部分(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1.腮腺位于对耳屏中区的最高点。  

  本穴是诊断腮腺疾病的参考穴。

  2.脑点在脑干与腮腺之间。

  本穴是诊断脑及内分泌疾病的参考穴。

  3.额在对耳屏前下方对耳屏软骨边缘,与皮质下相对。

  本穴是诊断前额头痛的参考穴。

  4.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同额点相对。  

  本穴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瘤的参考穴。  

  七、耳屏部分(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1.肾上腺位于耳屏下缘(如耳屏为双峰状,则在下面隆起)的稍内侧。

  本穴是诊断癌症的参考穴。

  2.外鼻位于耳屏软骨前缘与肾上腺、屏尖呈三角形。  

  本穴是诊断鼻部疾患的参考穴。

  3.内鼻在耳屏之内侧面下1/2处,与肾上腺相对。  

  本穴是诊断鼻部疾患的参考穴。

  4.咽喉位于耳屏内侧面1/2处,屏尖内侧。  

  本穴是诊断咽喉疾病的参考穴。

  八、屏上切迹部分(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外耳 位于屏上切迹前方凹陷中。

  本穴是诊断外耳疾患的参考穴。

  九、屏间切迹部分(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

  1.内分泌位于屏间切迹底部稍内约0.2厘米处。

  本穴是诊断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的参考穴。

  2.卵巢2位于屏间切迹与对耳屏交界处,内分泌外上方,皮质下前下方。

  本穴是诊断妇科疾病、性功能障碍的参考穴。如本穴与内分泌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妇女可能是月经不调或不孕症;若与盆腔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则可能是卵巢炎、输卵管炎;男性若与精宫、肾穴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是阳痿或性功能减退。  

  3.目1、目2目1位于屏间切迹前下方;目2位于屏间切迹外后下方。

  本穴是诊断眼疾的参考穴。

  十、耳垂部分(耳垂相当于颜面部)

  为了叙述和临床取穴方便,一般将耳垂前面划分为九个区:在屏间切迹软骨边缘处画一水平线,由此至耳垂下端等分,画两条平行线,再将第一条线分三等分,垂直画两条垂直线,这样就将耳垂分为九个区。由内向外,由上向下分别为1、2……9区(见图8—4)。

图8—4耳垂前面分区图

  1.扁桃体在耳垂8区中央。

  本穴是诊断咽喉疾病的参考穴。

  2.内耳在耳垂6区中央。

  本穴是诊断美尼尔氏征及内耳疾病的参考穴。

  3.眼在耳垂之中央,即5区中心。

  本穴是诊断眼疾的参考穴。

  4.舌在上腭与下腭穴中点稍上处。  

  为诊断舌疾的参考穴。

  5.面颊区在耳垂前面5、6区交界线周围。眼与内耳之间。

  本区是诊断面部疾病的参考穴。

  6.肿瘤特异区1耳垂边缘轮4~轮6间的弧线。

  在患癌症时,常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穴相应部位及肿瘤特异区同时出现阳性反应。

  十一、耳轮部分

  1.肿瘤特异区。位于耳轮边缘的中上段。

  本区是诊断癌的主要参考穴,若与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穴同时出现强阳性反应时,再查有关脏器穴位,有利于病变的定位诊断。

  2.外生殖器位于对耳轮下脚交感穴同水平的耳轮上。  

  是诊断外生殖器疾病的主要参考穴。

  3.尿道在外生殖器穴下方,与膀胱同水平的耳轮部。  

  本穴是诊断尿道疾患的参考穴。

  4.直肠下段位于屏上切迹上方,与肠穴同一水平的耳轮处。

  在诊断时本穴若与大肠、小肠穴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患痢疾、肠炎。

  5.睾丸在外生殖器与尿道之间稍偏外侧。  

  本穴是诊断睾丸疾病的参考穴。

  6.肛门在直肠下段与尿道之间。  

  本穴是诊断肛门部疾患的参考穴。  

  十二、耳舟部分(耳舟相当于上肢)  

  1.锁骨在耳舟下端与轮屏切迹同水平位置。

  本穴是诊断肩背疼痛的参考穴。

  2.指在耳轮下缘之耳舟顶部。约平耳轮结节上缘。  

  本穴是诊断指部疾患的参考穴。

  3.肩关节将锁骨与肘两穴之间的耳舟分为四等分,此穴在锁骨上方第一个等分区域内。

  本穴是诊断肩关节疾患的参考穴。

  4.肘在锁骨上方第三个等分区域内,约平对耳轮下脚下缘。  

  本穴在诊断时若与内分泌、甲状腺等穴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5.腕在锁骨上方第四个区域内,约平耳轮结节中部。  

  本穴是诊断腕部疾患、过敏性疾患的参考穴。

  十三、对耳轮上脚部分(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1.趾位于对耳轮上脚末端偏外侧,与指相对。  

  本穴是诊断趾疾的参考穴。

  2.跟位于对耳轮上脚末端偏内侧。  

  本穴是诊断足跟部疾患的参考穴。  

  3.踝关节在趾、跟两穴的下方,同此两穴呈三角形。

  本穴是诊断踝关节疾患的参考穴。

  4.髋关节在骶椎与趾两穴连线中点。  

  本穴是诊断髋关节疾患的参考穴。

  5.膝关节在髋关节与趾两穴连线中点。  

  本穴是诊断膝关节疾患的参考穴。

  6.膝在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偏外侧,骶椎穴外上方。  

  本穴是诊断膝关节部疾患的参考穴。

  十四、对耳轮下脚部分(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1.臀在对耳轮下脚的起始部。

  本穴是诊断臀、骶部疾患的参考穴。  

  2.交感在对耳轮下脚的末端。  

  本穴是诊断内脏疼痛之参考穴。  

  3.坐骨神经在臀与交感两穴的中间。

  本穴是诊断坐骨神经痛的参考穴。

  十五、对耳轮部分(对耳轮部相当于脊柱和躯干)  

  1.颈椎位于对耳轮下端的隆起处。

  本穴是诊断颈椎病变的参考穴。

  2.胸椎位于对耳轮正面隆起部,相当于胃穴的外下方至外上方这一段。由下而上依次相当于胸1至胸12。

  本穴是诊断胸椎病变的参考穴。

  3.腰椎相当于胃至肾上方之间的对耳轮正面隆起部。  

  本穴是诊断腰椎病变及腰痛的参考穴。

  4.骶椎:在对耳轮上下脚起始部至腰椎上界的对耳轮隆起部。

  本穴是诊断骶椎病变、腰痛的参考穴。  

  5.颈在颈椎与胸椎之间,偏耳甲侧。  

  本穴是诊断颈部疾患的参考穴。

  6.胸胸椎与腰椎穴之间偏耳甲侧。  

  本穴是诊断胸部疾患的参考穴。

  7.腹在腰椎与骶椎之间偏耳甲侧,约与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

  本穴是诊断腹腔疾患的参考穴。    

  8.甲状腺在颈椎穴之外上方,与颈穴平。

  本穴是诊断甲状腺疾患的参考穴。

  9.乳腺在对耳轮隆起两侧,胸椎穴上方,与胸椎穴呈等边三角形。

  本穴是诊断乳腺疾患的参考穴。

第四节 耳穴视诊法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耳穴视诊是通过对耳廓及耳穴区皮肤进行细微观察,以其病理形态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视诊的准备

  耳穴视诊时要求诊室采光充足,室温适宜,环境安静,并充分暴露检查部位。诊前注意不要用力擦洗耳廓,以免引起血管扩张而变色,或把阳性物擦掉。耳廓不洁时,可用棉球轻轻擦净,同时,还要注意性别、季节、气候的差异。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以观察耳廓耳穴皮肤的细微变化。

  二、视诊的方法

  视诊时医者两眼平视,以一手之拇指和食指轻轻牵拉耳廓,对着光线,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按解剖部位顺序细致观察。当发现阳性反应物时,用中指由耳背向前顶起,将皮肤绷紧,以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形态、色泽等。如一次不易确诊,可将绷紧的皮肤慢慢放松,再慢慢绷紧,进行反复观察。并注意与对侧耳廓对照,以鉴别阳性反应物的真伪和性质。  视诊中,如发现有隆起、结节等阳性反应物时,应以手指或探棒触试结节的大小、硬度、移动性、边缘是否整齐及有无压痛等。如有血管变化,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及充盈血管的走向。

  三、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和我们的观察,视诊时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为:

  1.变色耳穴部位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苍白或中央苍白边缘红晕等,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等和肺炎、肾炎、关节炎、高血压及一些妇科疾病。

  2.变形常见的变形有结节状隆起、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条索状隆起或凹陷、线状交叉等。多见于肝硬变,肝肿大、胆结石、结核病、肿瘤、心脏病、胃下垂等。

  3.丘疹有水泡样丘疹(似鸡皮疙瘩),红色或白色丘疹,多见于妇科疾病、肠道疾病、肾炎、心肌炎、慢性气管炎等。  

  4.血管充盈耳穴部血管过于充盈或扩张,可呈顺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成圆圈状、条段状等形态。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5.脱屑多为糠皮样皮屑,不易擦去,常见于肺区。多见于皮肤病、更年期综合征、便秘等。

  四、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1.有点状或片状红晕、充血或边缘红晕的红色丘疹,脂溢有光泽时,多为急性炎症性疾患。

  2.有白色点状或片状凹陷,隆起,白色丘疹,无脂溢无光泽者多为慢性器质性疾病。

  3.有结节性隆起、暗灰色点状或片状时多见于肿瘤。

  4.有糠皮脱屑不易擦去者,多见于皮肤病、胃肠病及妇科疾病等。

  5.有条段状、线状、圆形或半圆形白色或暗灰色疤痕时,多见于手术或外伤后的疤痕。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健康人的耳廓上有时也可看到色素沉着、白色结节或冻伤疤痕,但压之不痛,此乃假阳性,应注意与之鉴别。

  五、常见疾病耳穴视诊阳性反应举例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支气管炎常在气管或支气管穴区看到点状或丘疹样红晕,或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有光泽。

  2.慢性支气管炎于气管、支气管穴常呈点状、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无或有光泽。

  3.支气管哮喘常于肺、支气管、气管穴区看到红色或白色点状丘疹,无光泽。

  4.急性肺炎两肺区常呈点状、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的呈点状白色的边缘红晕、有光泽。

  5.肺结核病于肺区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点状灰白色钙化点或呈索型,皮肤光亮。若呈点状或丘疹充血、有光泽或轻擦出血者,多为活动期肺结核;若呈点片状暗红凹陷、基底有光泽,则可能有肺空洞。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未闭动脉导管等)在心区常可见点状凹陷,或点状白色、边缘红晕等。

  2.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区常呈点片状白色、边缘不清。

  3.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4的病人于心区可见充血性片状红润,或微血管扩张。

  4.冠心病病人常在耳垂部出现斜行皱纹,被称为“耳垂皱”或“耳折症”,同时还可能在心区观察到形态变化,如呈半圆形或条状红色、暗红等。

  5.心肌炎在心区可有散在性点状红润或丘疹红晕。

  6.高血压病则常在肾上腺、脑点、脑干、皮质下等穴位观察到点状或片状红晕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炎在食管区常呈点片状红晕,边缘不清,有光泽。  

  2.急性胃炎于胃区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有光泽。

  3.慢性胃炎则呈片状白色,部分有皮肤增厚。

  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在胃或十二指肠穴区可见点、片状白色或线状暗红边缘红晕,少数有丘疹。

  5.胃下垂患者则在胃区外侧近对耳轮处呈片状白色增厚,边缘不清。

  6.慢性肠炎在大小肠区有片状或丘疹充血,并有脂溢。  

  7.急性阑尾炎时在阑尾区可看到点状或丘状充血,少数有水疱样红晕。

  8.胰腺炎于胰胆区呈现皮肤红肿及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9.慢性胆囊炎在胰胆区可见点状白色、边缘红晕。

  10.胆结石在胆区有小结节,如小砂子颗粒状,或呈点状白色斑点,边缘清楚,急性发作时边缘红晕。

  (四)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炎常见于肾穴区呈点或片状红晕,有光泽。

  2.慢性肾炎于肾区多呈片状白色或圆形皱折,少数为丘疹样白色。

  3.肾盂肾炎于肾区多呈白色丘疹或红晕,少数呈片状白色。

  4.肾结石于肾区呈点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或呈沙样白点。

  5.急性膀胱炎于膀胱穴区则呈点片状白色、白色丘疹或皱折、不光滑。

  (五)其它疾病

  1.盆腔炎、附件炎于子宫穴区可见点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油脂。

  2.痛经常在子宫穴区有点片状白色或红晕,有的呈点状丘疹,边缘有红晕、有光泽。

  3.荨麻疹于肺区常见糠皮样脱屑,不易擦掉。

  4.增生性脊柱炎常于相应部位呈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少数则呈点片状白色。

  5.胃癌患者常在胃穴区呈结节状隆起、尖硬、粗糙,边缘不清,压痛显著。

  六、耳廓色泽与疾病

  正常人的耳廓色泽微黄而红润。如果耳部发生不同的色泽改变,则提示有不同的疾病发生。

  1.全耳色白,常见于暴受风寒,或寒邪直中。亦见于贫血病。

  2.全耳色青而黑,常见于剧痛患者。  

  3.耳垂色青,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4.耳轮焦黑、干枯,为肾精亏极的征象。

  5.耳朵红肿,为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疖肿、冻疮所致。

  6.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7.耳垂经常潮红,为多血质体质者。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甚至发展为溃疡,还容易发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8.耳垂肉厚而宽,色红,身体肥胖者容易患脑出血。

  9.耳垂肉薄,连血管网都看得清者,见于患呼吸系统疾病和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耳垂肉薄呈咖啡色,见于肾脏病、糖尿病。

第五节 耳穴触诊法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如前所述,当机体某部位或某脏腑发生病理变化时,其信息可以通过经络达于体表——相应部位耳穴出现压痛。利用耳穴压痛信息了解机体状况,是耳穴诊断的基本方法。探查压痛点的方法一般采用触压法,即用耳穴探棒或火柴棒均匀点压耳穴,找出压痛显著的穴位,然后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进行分析、辨证,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依据。若在相应的区域出现压痛反应,则说明相应的体内脏器有疾病发生。触诊法又分点压法和划压法。

  一、点压法

  点压法是以探棒顺序点压耳穴,找出最痛点,这时要注意病人的表情,如皱眉、眨眼、躲闪、呼痛难忍或拒检等。如压痛点不突出时,可多检查几个点,相互比较让患者指出最痛的点。另外也可根据患者主诉,重点点压有关耳穴,以节约时间。点压时各穴用力要均匀,也不可用力过重,以免造成人为痛点。另外检查前不要擦洗,揉搓耳廓,以免出现假阳性。  

  二、划压法

  划压法是利用探棒压耳廓各区,依次进行划动,重点耳穴稍加压力以划出反应点的方法。

第六节 耳穴染色法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耳穴染色法是用一种对人体无害、无腐蚀的染色液涂耳廓,由于阳性反应区与周围皮肤和耳穴对染料亲和力的不同,患病脏腑的相应耳穴被染成紫色,而无关穴位和周围皮肤则不着色。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用于健康检查和耳穴的研究。据报道,云南中医研究所的管遵信医师已筛选出一种复方染色液,目前又研究出一套相应的活体染色技术。

第七节 耳穴电测法

[日期:2009-03-0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一、耳穴电测法基本原理

  前面我们在介绍耳穴诊疗法的原理中,曾谈到人体是一个最高级、最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制约。在正常情况下,由机体调节系统自行协调、平衡,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人体还具备最高级的信息和处理能力,其最高控制中心在大脑。当人体某个系统发生变化时,就会在相应的部位发出病变信息,并把这一信息传递到其它相应部位,如耳廓上就会出现反应。人们在研究人体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人的耳廓是信息最集中、最强烈的地方,它具有反映人体全部信息功能。反应到耳廓上的信息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生物电信息,一是非生物电信息(如耳廓出现变色、压痛、变形、脱屑等)。

  生物电是在生命的活动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而产生的,如心电、脑电、肌电、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等。人体器官所产生的生物电,可经过一定的途径投射到皮肤表面。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其异常生物电可沿经络通道反应到耳廓的相应穴位,表现为耳穴皮肤阻抗明显降低,电流增加。耳穴电测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根据实验,耳廓皮肤电阻在非阳性反应点是1~4兆欧,而阳性反应点则仅50~300千欧(1兆欧-1000千欧)。这样,当我们探到阳性反应点时,由于皮肤电阻减低,电流就增大,耳穴探测仪就会发出声、光,微安表针移动,数字显示器显示数据等信号。是一种方便、实用、省时,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的方法。

  二、耳穴探测的注意事项

  1.因为人体皮肤阻抗有很大差异,而且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所以在电测前对仪器要进行适当调整。而后先在肾上腺、内分泌2穴或上、下耳根穴(即脊髓1.2)测得生物电基数(或日基准电阻,此时,仪器发出轻微声响,微安表指到一定刻度,数字显示器显示数据),然后顺序探测诸耳穴。

  2.探测时耳廓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查前不要用力揉擦,以防血管扩张,影响测试结果。

  3.手持探头的压力要均衡,时间要统一。  

  4.探测时要先普查,后重点查。

  5.为防止遗漏,要养成按顺序探测的习惯。一般顺序是:三角窝一耳甲艇一耳轮脚周围一耳甲腔一屏间切迹一耳屏一对耳屏一耳垂一对耳轮一耳舟一耳轮一耳背。

  对检查的结果要作详细记录。如声、光、微安表读数,数字显示器显示的数据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结果进行辨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切忌查出一个阳性点就诊断一个病,以免得出错误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简易的耳穴探测仪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一些采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进行数字处理、显示器显示、并将数据打印保存的人体信息电脑诊断仪相继问世(如南京产的ML-87A人体信息电脑诊断仪)。这些仪器不仅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密度,也提高了测量穴位的准确度,使信息诊断更科学、更准确,为耳穴治疗提供的依据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