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勉最新图片:大学“招生掐架”能掐出什么 今日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11:28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编辑:周继坚


高校招生,往往被喻为“大战”。近日,这场大战再起硝烟。复旦大学称有人假冒该校老师欺骗考生修改志愿,更有教师在微博上直指“李鬼”来自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则紧急回应,称不存在上述行为。且不论真相如何、谁是谁非,这样的过招,在某种程度上折射高校招生时争夺优质生源的乱象。…[详细]
大学掐尖掐架是双输的竞劣竞争
香港大学之所以能够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地就招揽到如此多的内地优秀学生,除了这些外在的经济因素吸引这些高分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无疑是良好的教育理念、大学精神、优质师资等等内在的大学品格。他们以不断地提高自身外在与内在魅力来吸引生源。相比之下,现在内地的一些学校,依然没有采用这种竞争思路,反而有时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进行竞劣竞争。因此,大学之“大”,更是在这种竞争当中,沦为闹剧的丑主角。如此一优一劣的竞争,将各自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详细]
即便天才也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方向。这些道理,高等教育工作者当然都明白,可是面对考生分数单上那几分的差距,仍然是寸土必争,一些招生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执着可叹也可笑,他们哪里是在争人才,分明是在争名气。现在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一个高校在招生中争取到的高分考生越多,它在社会上的口碑就越好。一些名校为了自己的名气和地位,在这种争夺战中使出了不少超常手段,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选择自由就在无形中被忽视了。事实上,一流的大学也有不一流的专业,为了高校名气不顾考生实际,盲目地争抢生源,最终损害的还是学生的前途。…[详细]
"招生掐架"暴露教育功利化之害
比拼分数线……一旦生源被看成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准,学校下任务、定指标、许重奖,承受巨大压力的招生工作出现无序竞争,也就在所难免。从一些高校为提高分数线只设一个招生计划,到一校猛打另一校招生热线致使线路繁忙,各种奇招、怪招迭出,便是明证。一些情况值得注意:招生的过程和结果表面上公开透明,但是招生人员“私下”的活动——包括动用各种关系进行的种种许诺、游说等——却始终暗潮涌动。而对于高考招生,缺少法规细则进行引导规范,也没有相关罚则让“越轨者”止步。既有重重压力,又有规则缺失,不正当竞争怎能不愈演愈烈?…[详细]
大学之大,根本的就是有容乃大。因为只有大容,才会孕育出大师,才会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才会培养出创新人才,才会更加让大学之大在良性的道路上驰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抢优质生源本身可以理解,但抢生源一旦失去了“容”,就衬出了大学的格局、容量之小。堂堂的中国名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却在上演一场泼妇骂街般的抢生源闹剧。无论这一闹剧背后真正的对错,都让人们见识了中国的大学之小,都让我们“世界一流高校”的梦想顿时如“霜打茄”。…[详细]
生源争夺战:怎么争、争什么?
高校乃至名校之间大打生源争夺战,从理想角度看,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高考制度实质上原本就是一个竞争性的制度。既然学生之间需要通过高考相互竞争上大学以及上什么大学的机会,那么,高校之间当然也应该相互竞争招徕吸引学生的能力。显然,只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相互竞争,考生与高校间双向互动的选择权,才能充分实现,进而激励考生和高校均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质。但也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竞争或“生源争夺战”究竟应该“怎么争”,又是不能不讲规则的,如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和底线。…[详细]
即使某些大学收进去了一堆天才,而不加教养,最后也只能是买椟还珠,浪费人才罢了,到头来送给社会的仍然是一群没有真才实学的“文凭青年” 而已。尤其是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教育观立体化的时代,当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模式几乎千篇一律,个性全无的时候,不管是天才还是蠢才,不管是高手,还是差生,他们得到的都只会是一成不变,相差无几,缺乏创新的教育,而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争夺生源又有什么意义,因为,这种做法不过是把人扔进一个模子,然后依葫芦画瓢的刻画出一堆相差无几的“人才”来,而优与不优,也只是将来宣传的一个材料罢了。…[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9152
扩展阅读
·比争夺生源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招生掐架”陷溺的是大学精神

谁来反“不正当招生”

斯文扫地的“生源抢夺战”
话中音
“高校应凭自身影响力吸引人,而不是用别的什么手段,如果罔顾规则甚至触犯法律,则不仅损及学校声誉,更会给学生留下令人失望的“第一课”。 ”
——《人民日报》 姜 赟
“到底谁是这场闹剧的受害者?显然,不是大学,而是考生。那么,谁来挽回考生的损失,又有谁来预防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 ”
——《解放日报》 徐瑞哲
“他们哪里是在争人才,分明是在争名气。假如高校都能看淡生源的争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人才的培养上,又何愁生源问题。 ”
——《齐鲁晚报》 沙元森

大学是创造社会理想的地方。当津津乐道于“分数线”、“状元数”,当为了“掐尖”而不惜掐架,高校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的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大学?说到底,高校追求的不应是“分数化政绩”,而应是文化传薪人、社会守望者的使命和责任。
网友互动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