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战队分享稿:中国面临的九个严峻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00:02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以下用“它”作代表)将庆祝建党90周年。
作者:北京倾城  发表日期:2011-7-1 16:27:00
     在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于1991年解体后,“它”在开闭门会议时,不少人曾抱头痛哭,苏联与苏-共的结局让他们感到唇亡齿寒。
  
     但是,二十年过后,它非但没有步苏-共的后尘,反而变得更强,更富,更自信。它的第一个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枪杆子、打土豪分田地、宣传和统战赢得民心,打败了国民党的800万军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第二个三十年,闭关锁国,内讧不断,天灾人祸横行。虽然一穷二白,但敢与美国大打出手,对苏联“老大哥”也不惜翻脸;第三个三十年,改革开放让它重生。逐渐由“无法无天”向“依法治国”过渡,中国开始演变成“正常国家”。江泽民1997年访美突破外-交-孤-立,1997年香港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WTO,民营企业家入党,2003年中国成功步入外太空等等。2008年汶川地震死亡8万人,但它又一次挺过了危机,其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不仅安全渡过亚洲和全球金融危机,而且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再往前看,即将进入它的第四个三十年。有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关于未来,外国汉学家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它的政权会有一天-突-然-坍-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苏-共已执政74年。而它如果也能执政74年的话,那一年将是2023年,可能是第五、第六代领导人权力交接之际。届时,它的命运又将如何?我大胆预测,它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如能良好处理九大问题,仍将能继续执政一段时间。
  
     第一,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20年快速增长,GDP总量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五位,跃升至今天的世界第二。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80年代,中国人奔波劳碌是为了买彩电、洗衣机和空调。今天,这些东西都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中国人今天的劳碌奔波,是为了买车、买房和出国旅游、升学。所以,只要不以偏见论断,就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人虽然没有西方标准的投票权,但是大部分的人很可能会“用脚投票”,如果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相应福利,目前的社会问题应该会淡化,大多数中国人也自然会认同它的统治。同理,经济发展一旦慢下来,失业率上升,种种社会矛盾和不满便会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而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加上通货膨胀,老百姓的幸福感在降低,其实能做到“藏富于民”才是关键,而我们现在还差得很远。国富民穷,国强民弱是我们的基本现状。现在权贵阶层与百姓的矛盾不断加深,国企垄断与民企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更危险的是,如果中国经济一旦“硬着陆”,恐怕是对它致命的打击。
  
     第二,明智的决策,赢得民心。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中国政府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2008年开始,社保与医保范围都在逐渐扩大,农村也开始实施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少,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虽然冲击到了职工的个人利益,导致大批工人下岗,但从长期来看,经过改革,国企又重新活起来。从经济效益上看,改比不改好,早改比晚改好。此类决策往往是社会问题与政策弊端暴露后不得不进行的调整,但是客观看来,明智的决策有利于安抚民心,稳定社会。一些既得利益者为避免自己受到冲击,则反对政治改革,希望维持现状。但有什么事是永恒不变的呢?
  
     以前中国看别人好。现在,别人看中国好。有一首顺口溜说道: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1991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真的已经具备拯救世界的实力了吗?中国已经能与美国匹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思维膨胀已经冲昏了不少人的头脑,容易让人错误判断形势。金融危机后,不少中国人,包括某些领导人觉得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强,中国有正确的药方,中国模式可以打败西方模式,它的专政能够战胜民主体制,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我们有理由认为,有些ZF政策是争议性比较大的。90年代,三峡工程的上马曾引来一片哗然,至今还不断受到质疑。这就很难被称为一个利大于弊的决策。它近几年对持不-同-正-见-者的打压,等同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建国60年来,它的错误政策屡见不鲜,数度将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与过去相比,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决策错误的可能性在一步步降低。但在一个缺乏外部监督的政权内,决策过程往往不够透明,仅靠自我评估,由于视野的局限,往往无法正确的考量政策的有效性。所以,尽可能的使决策过程透明化、机制化,才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