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贤妻男当 腐书网:第10课第二章第八论??原像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1 11:00:20

第10课第二章第八论  原像度

(2010-04-20 09:37:48)转载 标签:

影像论

宋醉发

文化

分类: 我的理论文章和点评他人

第10课 《影像论》(宋岗著)

第一篇 影像创作概论

第二章  后期创作概论

第八论  原像度

 

原像度是针对后期影像创作真实性分析而提出的概念。

原像度,指摄影原像到作品表像的变化程度。

所谓作品表像,指影像作品发表时最终定型的作品画幅内的表面形像。一幅影像纪录作品,可能只有一种作品表像;而一幅影像艺术作品,可能有不同的作品表像。

按照摄影原像被改变的程度来划分,原像度分为客观原像度和主观原像度两大类型。

在前期创作过程中,遵循客观写真度,可以实现摄影原像再现客观真实;遵循主观写真度,可以实现艺术表现的真实。到了后期创作,也存在着客观和主观两种向度。遵循客观原像度,则作品表像忠实于摄影原像,可以再现客观真实;遵循主观原像度,则作品表像未必忠实于摄影原像,作品表像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纪录摄影的后期制作遵循的是客观原像度,艺术摄影及商业摄影的后期制作遵循的是主观原像度。

 

一、客观原像度

 

客观原像度指本着忠实于代表客观存在的摄影原像的态度,去制作保持摄影原像形状的作品表像的原像度。

影像纪录作品(尤其是影像新闻作品)以及一部分影像艺术作品的后期制作,符合客观原像度。

遵循客观原像度,往往是一种自觉行为。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摄影主体在制作影像新闻作品时,就算有着鬼斧神工的后期技术,能够做出让人无法分辨,天衣无缝的影像加减、移位效果,摄影主体也绝不应该为了获奖等利益或诱惑,对摄影原像进行影像几何形状的加减、移位等超出客观原像度规定的改变。在常见的新闻摄影发稿过程中,新闻摄影主体往往在远离媒体的地方拍摄,然后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将摄影原像传回媒体,因此,影像新闻作品的制作往往并非作者亲力亲为,而由媒体的后期调图师负责完成。调图师们对待他人发来的摄影原像,有可能进行裁切,但绝不会根据自己主观的动机对影像进行几何形状的加减或移动。这些虽然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使然,其实却是对客观原像度的自觉遵循。对于新闻素质较高的新闻摄影主体来说,为了画面美感去加减、移动摄影原像的主体或陪体,失守于客观原像度,不仅不是为作品增色,而且是为作品减分。

在表像创作过程中遵循客观原像度,并不意味着对摄影原像完全照搬。这是因为客观原像度分为复制式原像度和模板式原像度。其中,模板式原像度,可以对摄影原像进行微小的修饰。

A、复制式原像度

复制式原像度,也称绝对原像度,指制作时保持摄影原像几何形状完全不变的客观原像度。

具体来说,复制式原像度要求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影像的色阶、亮度、对比度、锐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平衡等方面只做适度调整,不对影像的几何形状进行改变(包括不得进行画面符号的挖补、移位、增减等,不对人物脸上的痣点、皱纹等进行修补),不加滤镜、蒙板,不做叠片等。

从画面效果看,客观原像度要求摄影原像与作品表像,除了色彩鲜亮程度、反差和影调有一定变化外,影像的几何形状必须完全吻合。这意味着,作品表像是摄影原像的一种等比例复制。作品表像与摄影原像,只有大小、裁切以及调子上的些许变化。

影像纪录作品(尤其是影像新闻作品)的出像有不少符合复制式原像度。影像艺术作品的表像创作符合复制式原像度的,则十分罕见。

B、模板式原像度

模板式原像度,也称相对原像度,指表像创作时保持摄影原像几何形状基本不变的客观原像度。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影像的色阶、亮度、对比度、锐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平衡等方面,可做适当幅度的调整,可对人物脸上的痣点、皱纹等进行修补,可将按照接片拍摄法拍摄的摄影原像,按照客观景物顺序进行整幅拼接,不加滤镜、蒙板,不做叠片,不得进行画面符号的挖补、移位、增减等,这样的表像创作,符合模板式原像度。

符合模板式原像度的表像创作,摄影原像与作品表像,除了色彩、反差、质感以及局部细微的点、线有一定程度变化外,作品表像基本保持了摄影原像的视觉效果。作品表像与摄影原像应该像一个模型做出来的那样。

符合模板式原像度的表像创作,兼顾客观真实性和画面美感。作品表像与摄影原像保持的是形态本质上的一致性。这也意味着摄影原像会得到适度的修饰,保持的虽然是客观真实性,但也加入了无碍于大局的些许主观因素。

影像纪录作品(包括影像新闻作品)符合模板式原像度的,远比符合复制式原像度的要多。影像艺术作品符合模板式原像度的,虽然不占多数,却也有过不少经典佳作。

 

二、主观原像度

 

主观原像度指按照作者主观意愿进行改变摄影原像几何形状的表像创作的原像度。

艺术摄影(尤其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风格的艺术摄影)的表像创作,主要遵循主观原像度。在艺术摄影的出像过程中,调图只是在改变了摄影原像,使之接近作品表像后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的重点大多在于如何改变摄影原像。

符合主观原像度的出像,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呈现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由于主观意识与摄影原像往往相去甚远,摄影原像因此几乎没有不变的。根据摄影原像的变化程度,主观原像度分为陪变原像度和主变原像度。

C、陪变原像度

陪变原像度指在出像过程中作为作品陪体的摄影原像有所改变,但作为作品主体的摄影原像基本保持不变的原像度。

具体来说,影像的色阶、亮度、对比度、锐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平衡等方面,均可随意调整。可对人物脸上的痣点、皱纹等随意进行修补。可在保持作品主体不变的情况下,更换背景。可对作品主体之外的其他符号,做影像加减、移位等。这些都属于陪变原像度许可的范畴。

符合陪变原像度的后期制作,摄影原像与作品表像比较,除了作品主体基本保持不变外,作品陪体(包括前景、背景等)均可能有显著改变。

符合陪变原像度的后期制作在商业摄影中比较常见。在艺术摄影中也很多见。例如,商业摄影以人物为作品主体的,可以更换背景等;艺术摄影以景物风光为作品主体的,可以在制作时添加月亮、星光。

D、主变原像度

主变原像度指在表像创作过程中,作品主体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像度。

对于表像创作来说,这是最有自由度的原像度。任何后期制作技法都不被限制。不过,符合主变原像度的作品表像与摄影原像比较,有可能完全认不出来。

符合主变原像度的制作,是完全放弃被摄主体客观真实性的后期制作。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解构主义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风格的影像艺术作品,大多符合主变原像度。

 

三、原像度与真实性的关系

 

原像度的不同类型不仅可以判断作者对于摄影原像的态度,也为评价作品找到真实性的所属标识,还使影像纪录作品和影像艺术作品的区分,在后期技术层面找到了理论依据。

对于遵循客观真实性原则的纪录摄影(尤其是新闻摄影)来说,摄影原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影像纪录作品的后期创作而言,从摄影原像到作品表像变化不大,可为空间较小,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部分不存在创作问题,只是制作而已。因此,许多作者将影像制作交给他人(比如调图师或版面编辑)去进行,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另一种观点认为,构图裁切和影调微调仍然属于创作的一部分,必须由作者亲力亲为,这样才是完整的影像纪录创作。

对于遵循主观真实性原则的艺术摄影来说,摄影原像仅仅是可以任意改变的素材而已,一幅作品可能有各种不同的作品表像,有的不变,有的微变,有的可能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变化本身才是决定性的创作。

遵循原像度的类型,可以分辨出创作主体在后期创作时所追求的,是呈现事物本来的客观现实影像面貌,还是呈现心灵感受的审美影像面貌。从摄影原像到作品表像,变化没有超出客观原像度的,可以确保影像在后期创作过程的客观真实性。变化符合主观原像度的,则属于艺术真实范畴,与客观真实无关。

当原像度得到分级界定,影像作品出像过程的真实性层次也就区分开来。表像创作的具体操作,就可以按照不同原像度的等级限制范围,斟酌进行。

了解原像度的分级规定,可以避免那些后期影像创作过程无意中涉及创作造假的错误,也可以避免错投有客观真实性要求(或规定)的摄影展赛征稿。

将影像作品符合原像度的等级标注出来,远比将影像作品拍摄时使用的相机型号,以及光圈、快门数据标注出来更加重要。影像作品原像度的标注情况,将使受众或评论家在分析、评价作品的时候,更为客观、准确。

~~~~~~~~~~~~~~~~~~~~~~~~~~~~~~~~~~~~~~~~~

草稿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bedcf01009jqh.html

我的更多文章:
  • (2010-06-03 07:12:09)
  • (2010-04-28 10:42:26)
  • (2010-04-12 00:02:33)
  • (2010-04-08 07:23:17)
  • (2010-04-03 08:07:57)
  • (2010-03-30 13:36:50)
  • (2010-03-25 00:22:38)
  • (2010-03-19 00:25:26)
  • (2010-03-10 10:58:06)
  • (2010-02-25 0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