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康建设集团:天盛向纺织终端产业进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5:31

天盛向纺织终端产业进军

点击数:10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在石河子,残疾员工最多的企业是哪一家?是天盛实业;少数民族员工最多的企业是哪一家?还是天盛实业。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志祥说,目前,在天盛实业的8052名员工里,少数民族员工超过了50%,残疾员工也有1839人,近四分之一。每天,八千多名员工散布在天盛19栋厂房、110万平方米的车间里,工作在纺、织、印、染的流水线上。

“天盛已经兑现了当初的投资承诺。”陈志祥说,8年前,天盛来石河子时,计划的规模是55万锭棉纺锭;后来,天盛自加压力,又加了50万锭;到今年5月底,天盛实业已投产环纺83万锭、气流纺13752头,折合超过100万环纺锭了。

天盛的产业,分纺织和印染服装两个园区,一南一北排列在5平方公里多的厂区里。南区的1、2、3、5、10、11、17号车间,是天盛的棉纺区,来自日本、瑞士、德国的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等进口先进设备依次摆开,气势浩荡。陈志祥说,投资之初,天盛就意识到,在新疆这样远离内地和海外市场的地方搞纺织业,绝不能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必须科技兴企,用先进的设备生产高档优质附加值高的产品。

陈志祥介绍说,天盛的设备,能生产160支以下的各种中高档精梳棉纱。近年来,天盛主要生产32、40、60支的环纺纱和24、26支的气流纺纱,正品率长年保持在100%。产品在远销欧洲、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的同时,还拓展了中东、南美和澳洲等地区市场。

“天盛是在众多的考验中走过来的。”陈志祥说,从2004年的国家宏观调控,到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天盛都顽强地走过来了,而且实力还增强了。2010年,天盛实业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0%;上缴税金1.8亿元,实现利润1.9亿元,主要指标都比上年增长了一大截。

天盛南厂区的26号车间,眼下正由一班无锡的师傅,安装调试从台湾进口的针织大圆盘机。针织厂厂长顾永说,这些大家伙在新疆还是首次引进使用,效率高、出货快、质量好,一台机子一天就能生产400多公斤针织布。他说,针织厂规划了539台大圆盘针织机,一期是36台,年内将全部投产。等针织布上了批量,顾永说,再运到北厂区的印染工业园,印染后就做成针织衬衫了。

北厂区的印染工业园,去年底11栋厂房、6栋宿舍已经完工。今年3月,色织布一期项目投产;4月份,毛巾、印染一期项目投产。陈志祥介绍说,总投资35亿元的北区印染工业园,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引进1088台喷气色织布机、1500台毛巾无梭织机、1500台特宽家纺织机及其配套的后整理印染设备,最终形成年产一亿米色织布、7000万件高档服装、6000吨高档毛巾、7000万件高档床上用品的生产能力。

“我穿的这件短袖衬衫多少钱?1200块(元)!120支纱,摸起来很薄的。”陈志祥说,这才叫高档服装,天盛今年底就批量生产这样的色织衬衫了。他说,色织布要用紧密纺的棉纱作原料,为此,天盛又在石总场北泉镇投资建设了50万锭紧密纺的天恒纺织公司,一期16万锭已经试生产了。

毛巾织了,印花染色了;色织的白坯布也织了,6月中旬开始染色;年底,服装再做起来……那时候,陈志祥说,天盛集纺纱、织布、印染、毛巾和服装生产于一体的纺织品出口加工体系就初步成型了,就率先在新疆实现由棉纺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的跨越了。

“还有,”陈志祥说,“今年,天盛还要再投产25万环纺纱锭,纺纱规模达到125万锭,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坐稳西北最大棉纺企业这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