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江陵医院招聘:康德拉季耶夫下降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43:49

2008年4月18日 康德拉季耶夫下降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2010-04-24 22:00:17)转载 标签:

财经

分类: 文章

4在2月写的《经济面临长期低增长格局》报告,引起大家激烈的讨论,这次我们把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的核心部分写出来,和大家再探讨下,把过去所经历的主要大萧条,大繁荣都简要写出来,希望能够各位投资者提供点新的思路。(本文是罗毅与洪锦屏利用工作之余,出于兴趣所写,与招商证券策略,宏观经济小组的观点无关)。


核心观点:

上面这个表,是对世界当前大的经济周期的划分,1930年后的经济周期,是后来学者加上去的,基本上20-30年的上升,紧接着20-30年的下降,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公认的大周期,而这种周期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核心科技的突破,大幅扩展,平稳增长,矛盾爆发,衰退,再到新的核心科技突破……这样的一个循环,下面我们对每个周期进行简要的叙述, 如果各位对这个学说感兴趣, 可以寻找康德拉季耶夫的著作来读,肯定比我写得好得多,另外这门学科, 已经被学者归类为演化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关注于科技与长周期,而不是朱格拉商务短周期(我们熟知的5-10年周期),在本文的最后,我个人会就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我个人的一些投资想法与各位老师分享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康德拉季耶夫在20世纪30年代,被苏联枪决,终年30多岁。为我们能生活在目前基本言论自由的世界感到欣慰)

17801815年:棉花,铁和水力时代,第一次康波上升期

我们归类这个时代为康德拉第一长波的上升期,1771年到1781年,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推动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增长,1781年到1791年的10年间,随着骡机的发明和阿克来特的专利到期,棉纺业出现迅猛增长,价格大幅下跌,从而使得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领导的地位(后来的美国,日本的崛起过程不也是如此?)。而同时是在这个阶段,焦炭取代木炭冶炼铁矿石,生铁转化为锻铁的科特搅拌工艺使得廉价铁的供应急剧增长,而价格同时在迅速下跌,这样使得以铁为核心投入的大量创新迅速展开,铁的应用使得水车的动力性能大幅提高,这样反过来再次促进铁的制造,同时铁的应用与水力动力的大幅提高,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大幅提高,从我们下面这张表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段时间工业的增长率明显提高,所以这是一波大的上升期。(其中还有很多的变化,我们这里只讲最核心的,如果都讲,估计可以写书了)

18161845年: 失业率大幅上升的萧条期,第一次康波下降期

根据记载,19世纪30-40年代早期,严重萧条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在兰开夏和约克郡(棉纺基地)的失业率高达20%-30%(仅统计成年男子),而社会骚乱随后爆发,工人运动高涨(还记得卢得派捣毁机器浪潮吗?就是在这段时间中),至于这段时间得小说也不少,可以读读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具体的统计数据,我们还在搜寻中,不过年代久远,估计能找到的希望不大。

18451875年:铁路,蒸气机大规模应用,第二次康波上升期

铁路作为新兴的运输手段,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都大幅提高,我们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在第二次康波的大规模应用与发展(还记得电影《铁路大亨》吗?),当然这次在股票市场,也重复了我们所熟知的新技术泡沫(《伟大的博弈》中对铁路的投资狂潮),虽然重复建设很多,过度投资很大,但是这也是为未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运费大规模下降,反过来,又使得煤、铁的运输更加便利,煤铁的成本又大幅下降,从而使得蒸气机与初级机械的大规模应用也成为可能,然后反过来又推动火车机车,机床等行业出现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铁路也代表着霸权的交替,当美国的铁路大发展之后,实际上也是代表着经济的重心已经向美国转移。

18751895年:又一次大萧条,第二次康波的下降期

在每次繁荣后都会带来的结果:产品价格大规模下降,产能开始出现过剩,过度竞争,大规模失业(是不是好像初中学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悲惨命运的描述),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840-1870年的5%下降到1870-1890年的2%,行业不景气程度较高,电影中也时常出现这段历史。

18961920年:钢铁,重工业,电气化时代,汽车的第一轮普及,第三次康波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中,电力是最为支柱的部门,在运输上,1890年只有15%的城市交通线路适用电力街车,而到1904年,增长到94%。而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在化工行业也反映很明显,在这段时间中,电解方法开始大规模应用,乙炔,电解氯,碳化硅,合成氨等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而最为出名的应该是电解铜技术,因为这项技术又反过来促进电力的更大规模应用。而在动力方面,电力已经开始取代汽油和蒸汽机,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电力在动力方面大规模应用。钢铁在这段时间的增长,相信投资者已经耳熟能详(别说不知道卡耐基大叔啊),贝西默工艺,西门子工艺,吉克利斯-托马斯工艺使得钢铁的产量迅速的提高,同时价格出现暴跌,这样也促使机械化的大规模发展,造船,坦克,罐头等等,期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促使钢铁的应用进一步推广。福特的T型车也在这个时段内迅速增长,当然爱迪生的主要成就也是在这段时间。 



19201945年:漫长的萧条期(恐怖的大萧条,记载最详细的萧条)第三次康波的下降期

很多人会说,不是1929年才开始大萧条吗?这里怎么从1920年开始算起?如果我们看经济的实际增速,实际上1920年已经见顶了,但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却一直维持宽松,从而导致20-29年的巨大泡沫经济,房地产,股市都出现了疯长(和美国01-03年采取的措施是不是有点相似),房地产股市使得美国的繁荣景象进一步维持了5-10年,然后,面临的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大萧条。这轮大萧条的景象,我就不用重复了,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看看大萧条相关书籍,失业率上升到30%,所有人的希望大部分都已经破碎,整整一代人生活在恐惧之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济的萧条,战争的赔偿,民族主义的崛起,都是这次大战的背景,然后我们认为,经济原因是最根本的,后面会稍微说说世界政治。

 1945-1965年:汽车,石化,家电,大规模生产时代(第四次康波上升期)

在这段时间中,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在我们上篇文章中已经强调(参考上篇文章的数据),电话、电视的保有量在1940年以后的20年中迅速上升至饱和,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我们无法获取更早的数据,但从现有数据来看,在70年代末期,这些日常家电都已经完成了在美国的快速渗透阶段,根据相应的技术问世及大规模应用的时间不难推测这些家电迅速普及是在50-70年代。在这轮周期中,日本和德国重新崛起,并使得如戴姆勒·奔驰、本田、丰田、西门子、松下等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型的跨国公司。这轮生产中,石油工艺的大发展使得石油价格迅速降低,流化催化裂化工艺的应用代表着石油提炼技术的发展。而在这轮周期中,飞机,拖拉机,耐用消费品的应用也出现大规模扩张。

19651985:滞胀时期(第四次康波下降期)

这个时期的数据也比较详细,我们先看失业率,基本上可以看出,在滞胀时期中,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失业率是大幅攀升的,而GDP增速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不时出现经济负增长的衰退局面,相信这样的数据已经明确反映出这段时间的萧条。这期间的滞胀的形成OPEC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对石油的提价和限制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美国等国家的物价飞涨,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次危机是由于自身的经济到达瓶颈,石油价格的大幅提高只是一个催化剂而已。

 


19852005:网络信息通讯技术时代(第五次康波上升期)

这一波浪潮我们也不做更细的研究了,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相信各位投资者自己都有切身的体会,电脑价格越来越低,电信,通讯价格也是在迅速降低,这带来的是很多部门的同时繁荣,而本身这类创新也使得更多的衍生部门创造出来,我们仅列几个数据,多的就不说了。美国信息技术产业部门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6.4%增长到1998年的8.2%。自1990年以来,美国信息产业销售额增长57%,1996年就达到了8660亿美元,一举超过了建筑业和食品业。1999年仅互联网给美国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并且自1995-1998年保持年增长率174.5%的惊人速度。在经济创新的带动下,美国对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1990年美国对信息产业部门的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同年对其他行业的所有投资。1994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其他厂房设备的投资。从1991-1999年的前三季度,整个计算机和软件的投资金额高达3.48万亿美元,占全部设备投资7.07万亿美元的45.3%。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从而也使得这段时间内美国的物价指数保持在较低水平。如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性能将提升一倍,而价格将下降一半(当前早已不适用了)。总而言之,网络和信息产业的出现和繁荣取代了传统的汽车和制造工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2005-?:或许是一次大规模的萧条期(第五次康波下降期)

其实我也不希望萧条,萧条的话,股市不行,经济不好,失业加剧,收入降低,那我的饭碗看来也比较悬乎,但是我还是觉得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越来越感觉到经济的瓶颈,可能已经悄悄的到来,可以参考我们上次报告说得,每日中,已经感觉不到创新的动力,但愿我看错了。实际上世界经济应该从01年一路调整,这样才符合经济自身的规律,但是格老注入流动性,过渡的放松银行信贷,使得房地产和股市拖着经济又往前走了一截,但是这一截,积累的问题同样严重,最近质疑格老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而我认为,也没什么好质疑的,如果让我坐这个位子,我也是这样做,个人到底能够决定多少东西?我看在世界经济中,是很少的。

 

关于全球化与保护主义

虽然每个人现在都在谈论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确实使得很多地方的人都富裕起来,中国在其中是最受益的,但是全球化实际上并不是最近20年的新东西,实际上,我们回顾大的康波周期,我们会发现,基本上每一轮大的上升周期中,都伴随着全球化,而每一轮大的下降周期基本上都伴随着保护主义的抬头。实际上政府的选择,往往也是世界潮流所推动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在大的世界环境中,和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觉可能是比较类似的,很多时候,也是有很强的必然性。

我们下面详细的说下,

1780-1815:英国的崛起,英国将它的产品向世界输出,同时从世界各地买回原材料,本身这就是一种全球化,我相信这点无人否定。

1815-1845:英国面临高失业率,而英国在这段时间的工会也开始实现组织化,谈判能力越来越强,同时英国的全球化也在这段时间出现短暂的停滞。

1845-1875:相信中国人对这段历史都会很清楚,我们的鸦片战争,屈辱年代就在这段时间,实际上这轮也是世界全球化的另外一个高潮,殖民主义的一个高峰。

1875-1895:这段时间,工会力量成长的更加强大,自由化也受到一些挫折,但是挫折的状态不够明显。

1895-1920:这段历史是上次世界全球化的高潮,如果投资者有空看看拉美的历史,我们就发现,在这段时间里,拉美的经济实际上是非常不错的,而中国在这段时间里,也出现很多民族工业,参与全球竞争(虽然最后成功的没有),全球的经济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景象,与我们现在何其相像,世界的增长仿佛永无尽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全球化中间的小波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与全球化并不构成矛盾。

1929-1945:这段经历无序重复,充满着仇恨,隔绝,保护主义的崛起,拉美等发展中国家都走上了保护主义的路,拉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世界开始呈现割裂的景象。

1945-1965:这段历史,在我的眼里可能与大家感知的并不一样,仿佛是保护主义最盛的时候,虽然实际上世界分成两个阵营,然而在这两个阵营中,自由贸易还是很常见的,我们当时和苏联,东欧的关系,而日德美英之间德贸易,都在这个时段内大幅增长,所以我认为虽然是冷战,不过实际上也是全球化的进程,只不过是在两个世界中罢了。

1965-1985: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世界重新的分割局面,石油危机本身实际上就是中东地区的保护主义所导致的,所以无庸置疑,这段历史是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历史。

1985-2005:这段历史就是我们熟知的全球化(格老的《我们的新世界》,萨克斯教授的《贫穷的终结》中说得很详细了)

2005-?:保护主义可能在下轮周期中重新抬头,支持民族主义的政权可能越来越多,最近泰国的大米禁止出口,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在向保护主义转变,拉美地区现在民粹主义也越来越受到欢迎,非洲地区物价大规模上涨也导致很多政权不稳。

 我想说得也就是,周期是无法避免的,政治上与经济的大周期,在我看来也是重合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我们能作的,只能顺势而为。下面我们谈谈这些大周期与资产泡沫的关系。

 股市泡沫与大周期

1895-1915年,我们前面提到了,这段时间,铁路股的投机是非常疯狂的,尤其是最后五年,很多人都相信铁路公司的股票会永远的上涨,至于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了。

1925-1929年,很多人都相信股票会永远上涨,基本面根本没人管,反正上涨是硬道理,而1929年的暴跌,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这同样出现在大周期的末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创新到了瓶颈,但是投资者没有感觉到而已。

1960-1970,在60年代初期,是一波小的电子类股票的泡沫,而在60年代末期,则是一波非常大的泡沫,而这轮泡沫的背景同样是宏观经济在技术创新的带领下,经过了长周期的繁荣,而很多人都相信这种长周期的繁荣都会继续下去,结果就是滞胀的危机。

1999-2001,网络创新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进入瓶颈,但是投资者依然相信新时代已经到来,永无尽头的长周期神话再次主导股票市场,结果也不用说了。

回头想想,如果经济长周期繁荣进入末端,而投资者却是非理性的认为长周期还能持续,这也很正常,谁会相信20年的高增长无法持续下去呢?而对新技术的迷恋,却忽视了创造性毁灭,民众情绪异常亢奋,才导致大规模的股市泡沫,回头看看中国这轮股市泡沫,又何尝不是呢?但是经济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准确的预言大的周期。

 关于投资

很多投资者会说,你这么重视技术,那你一定会投资高新技术的企业?答案并不是这样。如果让我比喻高新技术所带来的冲击,我感觉就像河流冲击堤坝的感觉,核心技术的突破,可能代表的这个堤坝出现缺口,而这个缺口会在河流的巨大冲击力下,迅速扩大,河流崩涌而出,带来社会的巨变,然后冲击力过去之后,下来就是缓慢的河流,即使进步,增长也不快了。如果让我投资,我是不会投资于这种爆裂缺口的企业的,因为,你很难预知缺口在哪里产生,就算产生了,我投资这些公司,哪些可能成长成微软,哪些是一年内就倒闭的,我很难看的清,而且在初期的毁灭性创造中,这种风险会更加大。如果我投资,我会造艘小木船,等着河流迅猛而出,顺路搭走一段即可。我会在下个大周期投资于消费类(像巴菲特投资的那些具有长期不可替代性的公司),因为社会巨变,增速加快,既然我无法辨别谁能成为微软,我就投资于那些可能分享经济成长的行业,我相信,这比较符合我的风险偏好。那么下轮大的上升周期什么时候到来,我的意见就是看有哪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或者说,当你愿意再支付非常的高价去购买那些高新科技东西的时候(虽然这些高新科技可能未来贬值的速度很快,但是这个大的上升周期开端,绝不是大家都只愿意出高价买奢侈品(包括房子)的时候)。

 关于中国经济

我们在上篇报告中已经说到世界经济可能是一个长周期的衰退,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可能现在是长短周期同时往下走的过程。我们的内需能够撑起中国经济的增长吗?相信最近房地产股票的暴跌已经说明了这点,而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就算现在放开个人信贷,买房子的人真的会那么多吗?基金不就是如此?那么外需降温现在已经成为大家公识,没什么好争论的,内需会跟着降温,这是短周期的特征,而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这个长周期的繁荣,实际上和日本1946-1973年的长周期繁荣是一致的,而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即使还有伊其那奇的繁荣周期,但是复合增长率已经降到了5%左右,中国有没可能下降到5%,这个我觉得不好判断,但是到8%,我相信三年内是几乎必然的。在下来这个长周期里,中国经济低增长(5%-8%)的格局,我们认为是很可能的,或许国内保守主义的声音也会更加强大。因为上次石油危机是世界性的危机,而没有一个国家能逃出来,日本在这轮危机后基本上也就维持5%左右的增速,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经济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和日本70年代初比较相似,那么如果这次以美国为开头的金融危机,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逃出来,会不会中国经济也会从10%的增速,降下一个级别,从长周期来看,我觉得可能性是很大的。很多人会问近20年,金融危机这么多,我们不也好好的?不过,这次不一样,近20年来,虽然新兴市场很多危机,南美,俄罗斯,东亚,但是没有一次是以美国为源头爆裂的,而01年网络股的爆裂,美国又以迅速降息来催生房地产狂潮,从而拉动世界经济(03-07年,世界的房价基本上都翻番了,除了极度贫困的地方)。但是这次次贷爆裂,已经没有可以替代增长的部门(跟29年是何其的相像),即使美国的宏调技术再高,我们看,这次也是在劫难逃,虽然有些年报还能好于预期,但是整体下滑的趋势是不会改的。中国在这轮调整中的手段已然很少,而世界物价上涨,正是中国印度需求的拉动,估计中印会在这次调整中负起责任,紧缩手段是不会松的。美国放松货币政策,现在也面临着制约,只不过我们还是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我是美联储的高官,也会保增长优先,不过最怕的是,这个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即使降息,放松货币,已经无法刺激了,或许要等下次技术革命的到来。

 关于生存哲学

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看空,当时已经提示中国股市泡沫程度和日本的相似性,虽然很多投资者不认可,不过作为一个分析师来说,我还是相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投资者,希望能给各位一些启发,只要能有启发,我这个文章就没白写,我也希望能与投资者交流,但是针对我个人的评价,我也只能笑骂由人。我现在能作的就是尽量多看书,试图去把握世界经济的脉搏,可能距离还很远,我还是希望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及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大家交流,给大家带来点启发,这样,我也就满足了,至于评价,这些又有什么重要的,身体健康最重要啊,最起码可以多看几次长周期嘛,祝各位投资者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巴菲特出生在1930年,投资开始于1950年,大繁荣周期的开始,1969年清盘,刚好在繁荣周期见顶前清盘,而1973年在低估值的背景下,又重回市场,下一个大繁荣周期到来的时候,巴老成就了自己股神的地位,我们认为看清长周期,对于投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