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生物流招聘:记者看北京,看雍和宫的旺盛香火到中国的信仰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24:58

记者看北京,看雍和宫的旺盛香火到中国的信仰文明

2008-09-06 09:39:12

浏览 195 次 | 评论 0 条

北京,它是中国人民的首都,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上至古代的孔子,下到现代的臣民,中国人民都在沿传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美好的信仰,那就是他们喜欢求神拜佛,烧香许愿,求得好的“精神寄托”。虽然它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但是好的信仰也是一种精神美德,信仰的回归也是人类精神的需求,也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和沿续,还是灿烂文明历史的像征,它有利于寄托人民的良好心愿,有利于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初夏八月初一,我抽空来到了北京的雍和宫参观,那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古色古香的雍和宫,金碧辉煌,人流如潮。虽然每张25元的门票不贵,可是三路纵队买票的人却站了3里路长,少说点也有上万人。在站队的人流中,年纪最大的有八旬老人,最小的还不满周岁,当然比例最大的还是中青年人;在买票的人流中,有不少外国游客,也有港澳台同胞,更多的还是中国人;在检票的人流中,有干部,有工人,有农民,还有学生,特别是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最多。在进宫的人流中,人人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香蜡纸草,没有人空手而去。
    那天虽然人多天热,但是秩序井然,没有人插队,没有人闹事,没有人吵架,他们都抱着一个“求神则心诚,心诚则神灵”目的来到雍和宫进香的。当我们进入了每层宫殿之后,导示栏前标明烧香烧纸者,只能在指定的香坛里焚烧,室内不准烧香烧纸,也不要摆放香蜡纸草。朝拜时要“静”,不要吵闹,更不得喧哗。人们像是听了领导的安排一样,有顺序地进入,在指定的地点燃烧香蜡纸草,安静的朝拜,默默地许愿,求得心灵的安慰。
    在朝拜人群中,我访问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我问他你是那里人,常来这里烧香吗?他直言不讳地说:“我是北京人,每月的初一,十五我都要来烧香拜佛,己经成了习惯”。接着我又问“每月开销不少吧?”他不加思索的回答“一年下来只不过千把元,我求神拜佛,为的是保佑家庭平安,万事如意。”我再接着问了一句“求神拜佛有那么灵吗?”他笑了笑“灵不灵不管它,只要家里没出事,就是灵。我信了几十年,就是这个理。”
    随着人流,我碰到了背着一大袋高香的一对年青夫妇,他们是从老远的地方--青海来到北京。我访问时他们告诉我,他们除了看奥运看北京外,还是专程来求神拜佛的,并说,他们附近有一对夫妻,结婚好多年一直不育,诊了不少医院,找了不少医生,都查不出任何病因,后来有人建议他们换个诊法,求医不如求神。他们特地借了路费来到北京,买了一袋子高香到雍和宫来求神拜佛,求观音菩萨早送贵子,回去后的第二年就生了一对龙凤胎。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也是婚后五年未孕,才来求菩萨保佑的,让我们早生儿女,当然最好还是一对双胞胎。
    在烧香的人群里,有一位默默许愿的中年人,我们通过交谈,得知他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几千万资产。我不解地问:“你们这些有钱人,为啥也信神信佛?”他很坦诚地说:“我们搞建设,做事就要图个吉利,每次花些钱来敬重它们(指菩萨),它们会保佑我们的,这些年来,别的建筑老板经常出工伤事故,我可没有出任何事,这就是人敬神,神保人的哲理,要说人间有没有真神,谁也没有看到过,你也说不清白,我也说不清楚,那是心灵的照应。”
    伴随着人群的流动,我还遇到了一位老人手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跪在地下对神说话:“菩萨保佑我的孙子,健康成长读书聪明,将来考清华,考北大,当状元,出名头地,为祖宗争光。”当他跪后起来时我问他:“求神拜佛,就能保你的孙子考名校,当状元,你就真信吗?”他用手指着他的孙子说:“我跟孙子一起许愿,让他从小心里就要有一种奋斗精神,好好学习,勤奋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也是我的心灵寄托啊!”
    中午休息时,我在宫里的台阶上坐着,这时走过来一位知识女性,她刚烧完香,我顺便和她拉起了家常。我问她:“求神拜佛为哪个?”她豪不犹豫地说:“我的儿子刚提了官,我求菩萨保佑他,近君子,远小人,防止坏人来害他,让他当个清官,不当贪官,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再说,如今儿子当了县官,光宗耀祖,是菩萨显灵,祖先显应,还要求神灵保佑他官越做越大,位越坐越稳,事越做越好。”
    从雍和宫出来,那里还是人流如潮,香火旺盛,人们朝拜的兴致不亚于天安门,故宫,长城那些旅游“金点”。当我漫步来到国子监街,孔子庙,那里更是人山人海,拜圣人,祭孔子,热闹非凡。此时不由得我想起文革时期,中国掀起了一股破‘四旧’,立‘四新’的浪潮,不允许人民崇拜宗教信仰,就连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佳节也未被国家认可,没有列入国家的正式公休日,中国人民虽然表面不敢反对,但是心里还是不服气,特别是那些信神信佛信教的人民还是在暗处烧香叩头,跪拜许愿,求得神灵的保佑。
    随着国家文明建设的开展,国家十分尊重人民的信仰,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对人民的求神拜佛,宗教信仰,祭神祭祖,尊重人民的意愿,不横加干预,确保人民的信仰自由。同时,国家还将历史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民间的重大节气定为“公休日”,让人民回乡祭祖,与家人团聚,得到了人民的一致拥护,促进了亲情的回归,加快了文明社会的进步。
    为此,记者感到;国家允许人民信仰自由是明智之举,恢复历史的传统节日是人心所向。历史证明,办任何事情不能 违背人们的心理规律,只要他们不违法,不违纪,就要尊重人民的意愿,人民就会拥护我们,社会才能进步,否则,我们背离了这一原则,国家就会失去人心,历史的文明就会遭到践踏,中华的灿烂文化就不能沿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