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站设计:记者看北京,首都的“三道门槛”挡住了多少寒门骄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2:44:36

记者看北京,首都的“三道门槛”挡住了多少寒门骄子

2008-10-07 15:25:59

浏览 140 次 | 评论 10 条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在众多的游人当中,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那些安居乐业的北京人他们有房有车有存款,清闲的工作,高额的收入,过看无忧无虑的生活。愁的是那些到北京找工作的寒门学子,他们住无定所,吃无保障,成了北漂一族。他们无不发出长叹:“首都的门槛太多,找工作非名校不要,好点的单位非高学历不收,进了单位非特殊贡献不转户口,哪有我们这些寒门学子的容身之地呀!”
  是啊!他们都是一些农村考上大学的娇娇者,当时他们都是抱着美好的理想刻苦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跳出那个鬼不下蛋的穷地方,改变人生的命运。有位名叫小范的同学谈到;小时候,老师教他我爱北京天安门,他想长大了到北京去工作多么美好,既为家乡人争气,也为学校争光,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的理想。没有想到现实就这么残酷,大学毕业了,北京这些好的单位,企业,就没有一家接纳我的屡次求职,北京这么好的地方就没有我的“栖身之地”,北京的万家灯火就没有咱们的一只灯呢?他想到这里急的哭了。他还说,他在北京找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也参加了一些招聘会,大多数都要名牌学校的学生,一般大学他们不要。招聘人员问他是哪所大学毕业的,他说是二类大学毕业的,就不再问什么,只是回答像这样的学校,我们从来没有招聘过学生。他不懂再问:“你们要招什么学校的学生?”招聘人员有点不高兴的样子,马马虎虎的回答:“像武大,华中科技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等一些名校的学生,其它的院校不够我们的档次。还是请你们另寻高就吧!”
  跟他一样到北京来找工作的小柳,比他的处境还要坏一些,他是家里的独苗,从小学念书到高中,他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家里对他寄予了厚望,想他考个清华,北大,将来能留在北京工作,为庄稼人争点面子,学校更是希望他一鸣惊人,考上全国的名牌大学,给学生们鼓鼓气,也为学校添点光彩。在高考的预考中,他的成绩都在650左右,大家都在为他高兴之时,没有想到正式高考中,他发挥失常,只考了560分,结果只走了本省的一般院校。但是,他想复读,因为家里太穷,还有弟妹在读书,他不想因为他的复读而影响弟妹的读书,只好忍气吞声的走进了那所他不想去的一所普通大学。在报到的那天,他哭着告诉父母:“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好大学,特别是北京的清华,北大名牌,让你们失望,不过我有个想法,本科毕业后,我一定考北京的研究生,我的目标是留在北京工作,将来把你们接到北京安渡晚年。”父母听了流下了高兴的泪水。可是,命运老是跟他过不去,前年他考研,报的是北京一所名校的研究生,结果分数出来后离录取线只差2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十分难受。经过打听,公费研究生不收费,差分的学生想读必须收费,每年的学费最少也得一万多吧!此时他想了想,家里除了卖点多余的粮食,油料,再没有其它的收入,用什么去交费呀!他咬了咬牙放弃了。后来他毕业了,想通过一门远房亲戚的介绍到北京找工作,找了好几个月,跑了大小招聘会十多个,都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原因很简单,招聘单位说你的学历低了,他们招的是博士,硕士,而且还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他气的大病一场,至今,他还在北漂的途中。
  在北漂的人中,小汪更是一位倒霉的人,那年高考他以650的高分名列前矛,本想他的付出必然要换来最好的回报,家里人高兴极了,学校也为他骄傲。在填志愿时,大家一致叫他报清华大学。他就按照大家的意愿和自己的想法报了这所学校。可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当他在家里等待通知的时候,在清华大学的录取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他落选了,原因是那年他所在的省高考高分的多,清华的录取线在651分,他己一分之差名落孙山。他气的大哭了几场,一连三天他不吃不喝。此时家人找到当地的学校和招办,求人帮他调剂志愿,总算省里也开了一下绿灯,照顾高分考生,将他调剂到省内一所名校的哲学专业,并且本硕连读。他还是去了这所学校,没有想到他进了学校后才知道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他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读下去,四年下来,枯躁无味的哲学不仅没有让他学到真正的本领,反而让他的性格变得不愿意求人。后来他到北京找工作,他亮了他的文凭,招聘人员一看就连连摇头:“学校的牌子还行,不过专业不对口,你学哲学就应该到党校去当教官嘛!”后来他跑了一些招聘会,却很少看到党校在招人。不服气的他跑到北京的一些党校去求职,他们都说:“我们的教员己满,招聘没有名额,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高就吧!”眼下,他真是欲哭无泪,读书近二十年,学费花了十多万,人也到了二十五六岁,工作还没有着落,他在恨自己无能的同时,还在恨他不该学的那个鬼专业,更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
  和他们相比,小蔡跟他们强多了,他是南方某省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的,他来到北京找工作,幸好碰到了几位同学的帮忙,他进了一家外企,待遇当然也可观。几年下来,由于他勤奋工作,在北京还买了车,娶了媳妇。谈到这些,他十分感激他的同窗好友,也为自己的幸运而高兴。但是,最近他也出现了一些烦恼,因为他的小孩就要出生了,可是他们的户口还没有进北京,将来小孩的户口落在哪里?他整天是吃不香,睡不好。为此,他找好多朋友帮忙想把他和媳妇的户口迁到北京来,经过打听,还真是有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理由是凡是想进北京落户的人,条件必须有四点;一是在本单位要有特殊贡献,二是在北京要有投资兴业,三是要有自己的住房,四是要有稳固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北京的户口落户。否则你只能是北京的“游牧民族”。小蔡对照自己的条件总觉得不够,他不无感叹地说:“北京,你应该是中国人民的首都,为啥你设下那么多的门槛,把我们这些外来者拒之门外呢?”
  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记者跑了不少的招聘会,每个招聘会的招聘介绍,都是招名校的学子,更有一些单位专招高学历的人才,只有少数民营企业招收少量的本科生。所以在北京形成了一种风气:非名校毕业的学生不要,非高学历的学生不要,非特殊贡献不转户口。这三道“门槛”,确实整倒了不少寒门学子,用他们的话说:一没有钱进贡打砣子,二没有关系找路子,三没有后台撑腰子,我们不仅仅是个穷人,还是个苦命的人,认命吧!北京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们何必求在一棵树上吊颈呢!
  写到这里,记者在想,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也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不应该设有过多的门槛,应该敞开北京的大门,让寒门学子进来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立一份功,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