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戴笠公馆要门票吗: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6月24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6:09:45

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6月24日

 叙外长警告欧盟:叙利亚非利比亚并称:我们会转向东方【东方档字NO.201106230208】据英国媒体报道,叙利亚方面当地时间22日对欧盟谴责该国暴力镇压民众示威抗议的举动表示“不屑”,称此举说明欧盟想要在叙利亚“制造动乱”。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Walid Al-Moualem)表示,他相信,尽管国际社会对叙利亚不断施压,但叙利亚不是利比亚,不会发生外国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或在该国设立禁飞区之类的事情。穆阿利姆在大马士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官员对(叙利亚)阿萨德总统讲话的反应说明,他们想继续实施一个计划,想在叙利亚制造冲突和动荡。”他说,外国势力“不要干涉叙利亚内政,不要煽动混乱或冲突,叙利亚人民……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们不接受任何外部干预。”据报道,欧盟各国22日达成一份政治协议,将把针对叙利亚的制裁扩大至4个有军方背景的实体和7名与镇压反对派人士有关的个人,其中包括3名伊朗人。穆阿利姆警告称,叙利亚将转向其它地区,寻求贸易和支持。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会忘记欧洲的存在,我们会转向东方、南方以及所有向叙利亚伸出援手的地区。这个世界不光只有欧洲。”【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他(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会忘记欧洲的存在,我们会转向东方、南方以及所有向叙利亚伸出援手的地区。这个世界不光只有欧洲。”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叙利亚外长这句话说得非常硬气。的确不错,对叙利亚而言,“这个世界不光只有欧洲”。●一旦欧盟对叙利亚进行“实质性制裁(全面经济制裁)”,对叙经济的打击将“相当巨大”然而,我们也必须客观地指出,由于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特别是欧盟的市场对叙利亚经济“至关重要”,因此,一旦欧盟对叙利亚进行“实质性制裁(全面经济制裁)”,则对叙利亚经济的打击将是“相当巨大的”。●不能简单认为“叙利亚对欧盟的态度无所谓”,而应视为这是在强调“叙利亚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因此,在叙利亚外长强调“我们会忘记欧洲的存在,我们会转向东方、南方以及所有向叙利亚伸出援手的地区。这个世界不光只有欧洲。”的背后,并不能简单认为“叙利亚对欧盟的态度无所谓”,而应该视为这是在高调强调“叙利亚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叙利亚政府、或者“叙利亚总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成为“埃及第二”特别是“利比亚第二”、或“卡扎菲第二”特别是“穆巴拉克第二”;●许多“关键国家”彻底给“策”醒了事实上,自“美国利益决策层”在“美国资本利益层面”策动“埃及之乱”后,其 “后续发展”在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利益”的极其自私性,及其对所谓“盟友”的极其残酷性,已经将许许多多的、之前还在不停摇摆、对美国、或者西方抱有一丝幻想的“关键国家(或势力)”,彻底给“策”醒了,在“埃及之乱”长时间停留在“利比亚”这个“观察点”的观察期里,这些势力的“观察结果”就是:自己“必须”强化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以求自保,否则,不论其国内统治的根基有多牢,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人权高于主权”的打击目标、从而迅速沦为“非法政府”。●在中国周边几个“最重要的节点”上,“埃及之乱”的“幕后策动者”在“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结果”对巴基斯坦、缅甸政府、特别是朝鲜政府而言,也就是在中国周边的几个“最重要的节点”上,其“触动”作用尤其明显。这一点,从“埃及之乱”长期停留在“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且欧盟、特别是美国始终未敢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之后,去年还一度“心里活动”的缅甸,此前仍然未将“即便中国将整合朝鲜经济、也要靠向中国”之“决心”付诸“实际行动”的朝鲜,其领导人先后访华(金正日更是展开年内第三次访华)的事实中、便可以清楚地观察出来。如果再加上巴基斯坦总理于“拉登之死”后“紧急访华”、并公开要求中国接管瓜达尔港的“这一幕”,我们已经可以为“幕后策动者”策动“埃及之乱”的“战略后果”正式贴上“第二张标签”了,那就是:至少在这“三个关键国家”的问题上,客观上起到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在“大国间”都在“接近于摊牌”的背景下,“小国”要想生存,在大的方向上,就必须二者选其一显然,在我们看来,从“幕后策动者”抛弃其盟友(埃及政府、穆巴拉克势力)、悍然策动“埃及之乱”以来,国际政治的极其残酷性,再加上“方方面面(主要是大国)”在核心利益层面的“排列与组合”经过前面“三波”、可以说“各种组合” 方式已经“枚举”了大半,且“准备排列”的“组合”已经接近于“最实质部分”、许多问题都“不再容易回避”,因此,时局的发展终于令这些“关键国家”、及其决策者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大国间”都在“接近于摊牌”的背景下,自己要想生存,在大的方向上,就必须二者选其一,即:●对这个所谓的“世界潮流”作一简单界定其一,或立足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最大利益,从而“坚定地”依靠“顺应世界潮流的、强大的外部支撑,比如中国、俄罗斯、甚至欧盟等非美势力”!在这部分的讨论中,对这个的“世界潮流”作一简单界定,即:在抽象层面,它特指“致力于改变现有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格局、彻底实现‘国际生态’多极化”的“任何努力”。其二,或立足于自己个人、利益集团的私利(比如李明博政权、韩国;越南对华强硬派、越南),或着眼于“极不现实的战略抱负(比如越南、日本、韩国)”,继而“顽固地”抱紧“逆世界潮流而动的(试图支配世界)、目前虽依然强大、但已实质性衰落,且其未来的角色、最好也不过是世界普通一极的外部势力,比如美国”。●作为“关键性”的“小国”,在特定阶段,其政权与社会的稳定与否根本就不在于“内”,而在于“外”也就是说,随着“排列与组合”的不断深化,在某个特定时点上,由于这个“关键国家”恰好处于某一波“排列与组合”中的“关键位置”,其“命运”恰好可以决定某一波“排列与组合”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关键性”的“小国”,其政权与社会的稳定与否根本就不在于“内”,而在于“外”。这一点,在“利比亚之乱”的问题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号称“强人”的卡扎菲、其在利比亚的统治基础不可谓之不牢,可事实又如何呢?事实就是:第一个事实:曾经何时,这位怀揣着“非洲领导人”并构建一个“非洲共和国”的 “宏伟抱负”、试图“通过”在“四个鸡蛋(中欧俄美)上跳舞”的灵活策略、一边力图推进其“战略抱负”、一边同时强化国内统治基础的“卡扎菲上校”,因为它有石油、地理位置特殊、又靠近地中海、还是欧盟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与“中欧美俄”的关系“都还过得去”,他也就“自认为只要维持一个大体的平衡,就可以长时间地在中欧俄美这‘四颗鸡蛋’上跳舞”,的确,在“埃及之乱”之前的一段日子里,这种盘算是不错,在卡扎菲的领导下,利比亚的“舞跳得非常惬意”!第二个事实:随着“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提前展开”,在“大国间”的“排列与组合”的快速变幻、最终促使“美国资本利益”甚至顾不得“美国国家利益”,从而策动“埃及之乱”的“背后”,是“中欧俄美”之间的或“两方”之间、或“三方这间”、或“彼此之间”、甚至“这些国家内部利益之间”的核心战略利益已经激化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必须打破旧的平衡、“才”能去排列、组合,或者 “试图”去“排列、组合”“新的平衡”的状态。第三个事实:“埃及之乱”就是一种“打破平衡”,值得强调的是,它首先是“美国国内利益集团”之间“某一利益平衡”的打破,其次,它才是“中欧俄美”之间的或“两方”之间、或“三方这间”、或“彼此之间”在中东、特别是地中海方向的“某种利益平衡”的打破。第四个事实:作为“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在“利比亚之乱”之“前”出现的 “巴林之乱”是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站在“非美势力”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其后续发展就是:中东、甚至地中海方向的大部分、甚至所有亲美势力都垮台(如果它们不自我调整的话),从而导致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彻底崩溃;除此之外,在“利比亚之乱”之“后”出现的“叙利亚之乱”也是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其后续发展就是:中东、甚至地中海方向的大部分、甚至所有“非美势力”都垮台(如果它们不自我调整的话),从而导致刚刚运营不久的、令“非美势力”收获颇大的、“任何问题都可与美国在中东谈”这一运行模式,及“中东战略交易平台”这一“大国交易平台”的终结、或者“移动”。第五个事实:在“第四个事实”的基础上,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利比亚之乱”这个点,也就起到了一个所谓“观察点”的作用。至于可能观察些什么?在之前的点评中,围绕已经出现的埃及之乱、利比亚之乱、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叙利亚之乱、及可能出现的“印度之乱”,我们已经详细讨论、并给出了观察结论,在这里不再重复。而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想强调的是,随着第四波排列与组合围绕“埃及之乱”的 “后续发展”而“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叙利亚之乱”这个“国际社会”中“大多数”之中东利益的“止损点”直到今天“都无人敢一举击穿”,而“巴林之乱”这一“发展方向”也暂时没有人去施加更多的压力(6月22日,巴林一家法院以密谋发动政变的罪名判处多位著名什叶派穆斯林活动人士和反对派领导人终身监禁,但我们注意到,该消息暂没有引起“非美势力”的强烈反应),因此,作为“观察点”,“利比亚之乱”也就非常“符合逻辑”地要被“方方面面”拿去“继续观察”了。因此,下面这两条消息也就非常符合“观察逻辑”地“突然出现”了。报道称:土耳其拟再派救援船赴加沙以色列:将坚决拦截【联合国消息】据联合国网站报道,土耳其的一个民间组织早些时候宣布,将于6月底组织一支国际船队,向长期遭受以色列封锁的加沙地带输送人道救援物资。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普罗索尔(Ron Prosor)23日在参加完安理会有关中东局势的会议之后,向媒体发表谈话指出,这种做法毫无建设性,只会使中东局势变得更加紧张。据报道,去年5月,以色列海军在公海拦截了向加沙运送援助物资的国际船队,并与其中一艘土耳其船只上的人员发生冲突,导致数人死伤。近日,土耳其民间组织准备再次派遣船队前往加沙。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普罗索23日发表言论称,船队组织者打算做的事情毫无人道主义可言,与巴勒斯坦人的福祉也没有关系。很明显,他们决心推动某种政治议程和进行挑衅。通过联合国等机构,通过直接、正规的途径,粮食、人道主义援助、住房建设和其它项目正在加沙地带开展。普罗索尔称,处于自卫的目的,以色列决心对船队进行拦截,否则各种武器就会流入加沙,“火箭弹最终将落在以色列人的头上”。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Riyad H. Mansour)在随后向媒体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国际社会一直要求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长期封锁,但以色列却对这些呼声置之不理,如果加沙没有受到严密封锁,很多事情根本不会发生。伊朗总统内贾德:虽然没有打算但如打算制造核武器 将不惧任何人【德黑兰消息】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发表言论说,虽然伊朗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但如果确实打算制造核武器,也不会害怕任何人。伊朗国家电视台23日援引内贾德的话说,“如果我们确实想制造核弹,我们可不怕任何人”。据报道,西方国家一直怀疑伊朗正发展核武器,但伊朗也反复重申其利用核能是出于民用、和平目的,和核武器无关。由于伊朗一直拒绝冻结可被用于发展核项目的资产和资金,联合国已经对伊朗实施了四轮裁决措施。伊朗还被指阻碍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其可能用来制造核武器的秘密试验和设施。【时事点评】对这两则新闻,我们不打算进一步展开,在这里,只须简单回顾一下之前的相关结论,大家即可明了它们“同时出现”的“内在逻辑”,即:●再谈“策动者”之“在战略测试的同时伴随进行战略攻击”的险恶用心对突尼斯之乱、埃及之乱、利比亚之乱,其“之乱”的实质我们早已定论,即:第一,其主要因素源于“美国决策层”在美国资本利益层面的策动;第二,是对“中国强行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并在欧盟、俄罗斯及其它“地方王”的战略策应下、将中东局势推进至“不可逆转之破局进程”之努力的一种“以攻为守”式反击。第三,这种反击既具有多重战略意图:既具的“战略测试”的意图,更具有“在战略测试的同时、伴随进行战略攻击”的险恶用心;所谓“战略测试”更多地是指测试“中欧俄”在中东破局问题上的“团结度”,而所谓的“拌随战略攻击”则更多是指“策动者”竭力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运输线之乱”、或者针对亚洲、东亚经济的“亚洲海上运输线、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尤其是专门针对中国经济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绝不能任由美国这种“在战略测试的同时伴随进行战略进攻”的企图心顺利展开在我们看来,需要警惕的是,一旦“美国”与“其它私心杂念(主要指欧盟、也需要警惕日本,也包括部分南方国家,主要是印度、也需要留意巴西)”将“埃及之乱”导向专门针对中国经济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那么,就等同于对中国展开实质性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也就等同于正式展开“暗渡陈仓式南亚破局”。第四,基于上述三点,我们再次强调: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问题,绝不能任由美国这种“在战略测试的同时伴随进行战略进攻”的企图心顺利展开,因为一旦展开顺利,再组织反击就已经来不及了。●美国决策层经过“仔细观察”且“认真计算”、最终精确抛出的一步棋而对巴林之乱,我们也有观察结论,既:其主要因素是“非美势力”策应伊朗等“中东反美势力”所形成的。至于最近热度再次开始升高的所谓“叙利亚之乱”,我们的观点是:第一,这是“美国决策层”在“美国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高度统一”的层面下策动的;第二,这还是“美国决策层”在“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一直在“脱稿运行”、并暂时停留在“利比亚之乱”这一“观察点”之后,经过“仔细观察”且“认真计算”、最终精确抛出的一步棋,其意图如下:●表面意图其一,由于欧盟一心想主导利比亚之乱处理进程、但在军事打击卡扎菲势力问题上却又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短板,因此,美国一边“实质性”撤出对利比亚政府军的军事打击行动,一边又抛出这步棋,其“表面意图”就是要与欧盟“讨价还价”:用美国人承诺的“利比亚的由乱至稳”去换取欧盟最终同意“叙利亚由稳至乱”。●躲在“表面意图”下的美国“真实意图”其二,而基于我们之前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躲在“表面意图”下美国“真实意图”却在于:由于“叙利亚”是成型于”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家救援船队”之“处理进程”的“国际社会(主要是中欧俄、阿盟、其它“地方王”)”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因此,一旦身处“该国际社会”的欧盟因“利比亚需要”而选择“出位”,那么,该“国际社会”无疑就出现了分裂。●“中欧俄”同时出现在“该国际社会”名单中的主要原因其三,同样基于我们之前的观点,“中欧俄”同时出现在“该国际社会”名单中的主要原因绝非一起“以色列袭击土耳其船队”的“突发事件”,而在于“中欧俄”都有“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战略需要,而站在“中欧俄”共同利益的角度,则“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恰恰被赋予了这一“历史性任务”(相关论述见之前的点评),而为实现这一目的,自“布什单边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中欧俄”事实上形成了所谓的“伊核之战略协调”。至于伊核六方会谈这种解决模式,就是这一战略协调的阶段性成果。同样的道理,最终敲定、并尽一切手段迫使“中欧俄”接受一份根本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的“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也“事实”被美国决策层赋予了“全面巩固美元本位制”这一“核心内函”。●躲在“表面意图”下的美国“真实意图”也不过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就躲在“表面意图”下的美国“真实意图”而言,促使该“国际社会”出现分裂也不过是“手段”、而非“目的”,毫无疑问,其“最深一层”的目的则在于就此为“突破口”,最终瓦解已经成功运行了近十年之久的所谓“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另外,叙利亚是由“土耳其、伊朗、叙利亚”所组成的一个“中东区域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中国成功地用“中段反导”为一干“地方王”打开了战略施展空间之后,叙利亚也是所谓“非美势力”之前推行得非常成功的“尊王攘夷”战略的“战略支点”之一;不仅如此,叙利亚还是除伊朗这个“点”之外,中国、俄罗斯与欧盟之“中东共同利益”的又一个“战略粘合点”。显然,一旦“叙利亚”局势全面失控,或者成为“利比亚第二”,不仅会令成效不菲的“尊王攘夷”损失巨大,还会因“伊朗经济”因孤立而更容易遭到“美国版制裁伊朗方案(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的实质性封锁,从而令“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到攻击。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而言,“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是何等之重要!特别是,“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对中国全球战略又是何等重要!●“必须运用一切手段予以截击”的时刻因此,我们也再次建议:对这种企图心,在必要时刻,要运用一切手段予以截击。显然,在我们的评估中,如果“叙利亚”目前这种乱局,这种“策动者”仍在试探各方反应、特别是欧盟反应的“乱局”,最终“因”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妥协、而进一步演化为叙利亚的全面动乱,或者换种说法,如果欧盟从“国际社会”中出位、默认“埃及之乱的策动者”继续策动“叙利亚之乱”,令叙利亚局势“有彻底失控的可能”,从而最终触动了“国际社会”中“大多数”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那也就到了“必须运用一切手段予以截击”的时刻了。●“中欧俄”的伊核立场与美国既有本质区别,也有共同利益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针对伊核问题的可能发展,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中欧俄”的伊核立场与美国既有本质区别,也有共同利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共同利益”在于:伊朗一旦正式跨进核门槛”也就意味着中东立刻陷入全面的核扩散、中东进入全面的核竞赛,但中东出现核扩散与核竞赛对“中欧俄”与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国家利益及代言西方资本的美国资本利益)的影响有着本质差别,对“中欧俄”而言,这当然是个“能够避免就最好避免”的局面,因为谁都不想中东到处都是核武器,如果自己的“前提条件”能得到保证的话。而这个所谓的“前提条件”就是“美国不得寻求军事解决伊朗问题”,与此同时,“中欧俄美”在伊核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就是“伊朗不得寻求正式跨进核门槛”。●再谈“最暴力”的“中东破局”方式至于“本质区别”,也就是一旦“美国寻求军事解决伊朗问题”,那么,只要“中欧俄”中的“大多数”予以“默认”,那么,一不缺钱、二不缺技术、三不缺国内社会支持、四不缺强烈动机的伊朗,就“必然会正式跨进核门槛”、而“中欧俄”中的“大多数”就可以“以核问题”与“伊核问题”为“双引线”、同时点燃土耳其核问题、叙利亚核问题、埃及核问题、甚至沙特阿拉伯核问题,从而以“核扩散” 的方式彻底完成“中东破局”。这也是我们谓之为“最暴力破局”的“中东破局”方式。●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条新闻“突然同时出现”的“内在逻辑”显然,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伊朗总统内贾德:虽然没有打算但如打算制造核武器将不惧任何人”的内在逻辑。毫无疑问,如果欧盟在“叙利亚问题”上“出位”、那么、基于上面观点,只要“国际社会(主要是中俄欧)”中的“大多数”默认,一旦伊朗打算制造核武器,就如伊朗总统所说的“......将不害怕任何人”。不仅如此,一旦有必要,作为“国际社会”“必须运用一切手段予以截击”的“第二种方案”--强行打通“国际社会进出加沙地带的第三条通道、即不为美国一家控制,也不为欧美双方共同控制的通道、也就是海上通道”,恰恰就是“土耳其拟再派救援船赴加沙”的“内在逻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多次强调,如有必要,“国际社会”将为救援船队“提供武力护航”。值得强调的是,在上述两条新闻“突然同时出现”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一种危险性,即:“欧美”在“叙利亚问题”上正在寻求妥协的危险,也就是、欧盟因“利比亚需要”从“国际社会”中“红杏出墙”的危险,“已经升高至”“国际社会”有必要以“这两条新闻”加以“严重警告”的程度。●欧盟的“利比亚需要”在发挥作用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埃及新政府”一度同意“永久打开‘欧美’共同控制的、进出加沙的第二条通道”,但执行期间却有“反复”的“背后”,是欧盟的“利比亚需要”在发挥作用。事实上,在北约(欧盟)日前“突然击中”居民目标、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的背后,我们就曾经说过:这是美国人在“敲榨”欧盟。因为,没有美国的“精确信息”支持、欧盟军队要想继续进行“军事打击卡扎菲”的行动,就得“开始学会”承受“不断误击平民目标”的巨大压力。显然,欧盟一次、两次误击利比亚平民目标还不要紧,如果卡扎菲始终拒绝下台,如果欧盟始终继续军事打击,如果这种军事打击N次误击利比亚平民目标、从而累计巨大的“平民伤亡”与“平民损失”,退一万步讲,即便欧盟最终能拿到一个“完整的、亲欧的利比亚新政府”,恐怕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相对欧盟而言,在利比亚“没有多少血债”的美国、特别是“根本就是以调停者、甚至公平正义者形象”介入利比亚问题的“中俄”,是很容易让欧盟血本无归的。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为北约(欧盟)军事打击利比亚提供大量军事基地的意大利已经正式提议“暂停军事打击利比亚”,但为英国、特别是法国一口回绝。●意大利抛出这个“提议”主要有三层考虑在我们看来,意大利抛出这个“提议”主要有三层考虑:其一,“利比亚之乱”已经严重影响意大利的能源供应,因为,此前,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利比亚为意大利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其二,“利比亚之乱”已经、且还将继续为意大利提供“大量的难民”,而力主继续打击的法国,却一度关闭边境,禁止经由意大利赴法的利比亚难民入境。其三,事实上,不论是“其一”还是“其二”,如果是短时间的,对意大利而言,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而问题恰恰是,“军事打击利比亚”已经历时几个月,且由于美军的“出工不出力”、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的“不配合(注:中国的最大不配合,就是即不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是利比亚唯一合法代表,也不声明卡扎菲已经失去合法性,还将‘利比亚问题主导权’挂在了‘非盟’的名下)”,意大利已经明白了,要想实现“军事打击”的目的,即:在保持“利比亚这个欧盟能源基地完整”的前提下,迫使美国、其实也包括中俄等势力,日后准备用以“制衡欧盟在利比亚影响”的‘卡扎菲势力’下台,仍然是“遥遥无期”。●“长尾效应”或者“时间风险”,才是意大利抛出“暂停打击”这一提议的主要考虑显然,“其一”与“其二”的“长尾效应”或者“时间风险”,才是意大利抛出“暂停打击”这一提议的主要考虑。不难看出,站在意大利的角度看问题,对“暂停打击”提议的“一口回绝”,不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特别是法国,其“禁止”利比亚难民入境的“做派”,更是“以邻为壑”。因此,在意大利提议“暂停军事打击”的背后,是继北约(欧美)的“一次分裂”之后,是北约(欧盟)的“二次分裂”,也是欧盟的分裂。在这种“北约”已经“二次分裂”的情况下,如果欧盟最终又未敢在“叙利亚问题”上“红杏出墙”、从而令美国终敢“彻底击穿”该“止损点”的话,那么,“埃及之乱”就注定会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上“继续观察”下去。●欧盟要想尽快地实现其“军事打击目的”,其实只有一条路前面说了,“欧美长远的利比亚利益”是根本冲突的,如果欧盟还想保留自己获益无穷的“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话,那么,在利比亚问题上得到美国的“实质性配合”无异于与虎谋皮。因此,欧盟要想尽快地实现其“军事打击目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欧盟对“中俄”做出实质性妥协,以换取“中俄”的实质性支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同样合乎逻辑的是,欧盟要想尽快地实现其“军事打击目的”,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政治解决问题”。这样,在“中俄欧”的合作下,对欧盟而言,其好处是仍然“可以保持利比亚的完整、并尽快地由乱及稳”,至于卡扎菲是否下台、或者“死于非命”,那就是“另说”了!●“欧盟(法国)愿意妥协的诚意”,显然被“居于主动态势”的俄罗斯“挪作它用”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法国(欧盟)与俄罗斯签定了“西北风”合同,尽管“法国声称”准备向俄罗斯大量投资,但是,从“乌克兰美女总理”仍然没有“被判有罪”、特别是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仍然没有得到欧盟承认的情况下,那份“西北风合同”与“法国声称大量投资”所挟带的“欧盟(法国)愿意妥协的诚意”,显然被“居于主动态势”的俄罗斯“挪作它用”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做展开)。也就是说,在法国(欧盟)的“一系列示好”之后,置身其中、并参与“全球大棋盘”的俄罗斯,对“法国(欧盟)示好”是“一一笑纳”,但对欧盟(法国)的“利比亚之需”,则仍是“另案处理”。●从“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的“再次反复”来看,俄罗斯决策层显然明白了“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因为“这些示好”与“欧盟的利比亚之需”不是一个层级的,准确地讲,它与“中国的南海示强”是同一层次,是高一层次的!相对而言,欧盟(法国)借机提出的“利比亚之需”,不过是想“一带二”、顺势解决“利比亚之需”而已,但从“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的“再次反复”来看,俄罗斯决策层显然明白了“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法国(欧盟)似乎“也想尝试”一下“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而从法国(欧盟)突然对俄罗斯“示好”的姿态来看,法国(欧盟)似乎“也想尝试”一下“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我们再来阅读一则资料片段。资料:法总理菲永称:法国希望成为在俄最大投资国【东方档字NO.201106220304】据俄新网21日报道,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表示,法国希望从目前对俄经济投资量排名中的第五位逐渐上升至首位。菲永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的会晤结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法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大大推进,尤其是在当前的伙伴关系下。标致雪铁龙集团(Peugeot-Citroen)开设了汽车制造厂,雷诺汽车(Renault)与伏尔加汽车厂(Avtovaz)建立了深厚的伙伴关系,道达尔(Total)与法国电力集团(EDF)积极在俄拓展业务。阿尔斯通公司(Alstom)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我们刚刚还谈到了航空航天合作。”他表示:“目标在于,从第五位上升至首位,超越第四、第三和第二位。”在提到有关法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遇到的问题时,菲永指出,不存在任何问题。他进一步指出:“当我第一次会见普京时,法国与俄罗斯企业间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而今天的会谈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问题。”【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第一段,在法国总理菲永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的会晤结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讲了这样一番话:“法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大大推进,尤其是在当前的伙伴关系下。标致雪铁龙集团(Peugeot-Citroen)开设了汽车制造厂,雷诺汽车 (Renault)与伏尔加汽车厂(Avtovaz)建立了深厚的伙伴关系,道达尔(Total)与法国电力集团(EDF)积极在俄拓展业务。阿尔斯通公司(Alstom)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我们还谈到了航空航天合作。”第二段,他进一步指出:“当我第一次会见普京时,法国与俄罗斯企业间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而今天的会谈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问题。”显然,法国总理菲永列举“上述商业案例”的意图,在于引出这样一句话,即:法国希望从目前对俄经济投资量排名中的第五位逐渐上升至首位。至于能否实现“上升至首位”的目标,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这位法国总理在“公开地暗示”:“不存在任何问题!”。而首席评论员就精辟地指出:在法国总理近似于“喊口号”去实现“(法国对俄罗斯投资)上升至首位”的“背后”,是法国(欧盟)感受到了“某种危险的临近”。而前面已经说了,从“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的“再次反复”来看,俄罗斯决策层显然明白了“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而从法国(欧盟)突然对俄罗斯“示好”的姿态来看,法国(欧盟)似乎“也想尝试”一下“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另外,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中国南海“示强”,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第一,如果美国最终没有“公开支持越南”,欧盟也没有重新启动登陆朝鲜的进程,那么,只要目睹了这些“排列与组合”的印度、在“美国两种特殊能力”的“威逼利诱”下还能保持冷静,不自寻死路地替“美国利益”去打破这一平衡,那么,中国就可以继续与俄罗斯进一步协调,在保住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前提下,继续与阿盟、非盟一道,一方面、或者推进“不可逆转的中东破局进程”,以“时间” 去挤压美国;另一方面、或者从“目前的利比亚政策”上后退,通过暗中影响利比亚局势的方式,去阻止局势往有利于欧盟方向发展,以“时间”去挤压欧盟,再加上“欧美金融危机急待深化的现实压力”,就可进一步激化“欧美之间在科索沃问题上的深层矛盾”。直到“欧美”中的一方之“东北亚政策”主动打破平衡。第二,如果“欧美”在利比亚与叙利亚问题上暂时达成妥协,从而着手将“埃及之乱”导向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对叙利亚,伊朗实行“实质性制裁(实际上也是制裁中国),更或者欧盟向美国提供实质性南亚配合,则中国就要着手做这样几件事情:其一,是通过“两核联动”,做好伊核问题全面失控的策应工作。其二,作为“其一”的“后续发展”,作为应付“天下大乱”、“欧美”可能陷入全面金融、甚至经济大萧条,全球经济硬着陆的“预案”,中国要做好在“中国南海”全面开采能源”的准备,与启动封存的“中国本土资源”一起,部分弥补“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中国从中东、非洲获取能源的路线受损的影响,以维持“最低限度”的“中国经济内循环”。值得强调的是,南亚方向一个最新动向,为“上述观点”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最新线索。巴基斯坦与印度举行外交秘书级会谈【伊斯兰堡消息】巴基斯坦和印度23日在伊斯兰堡开始为期两天的新一轮外交秘书级会谈,就最核心的安全问题展开磋商,以推动不久前重启的两国全面对话。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萨尔曼.;巴希尔和印度外交秘书尼鲁帕玛.;拉奥在闭门会议前均表示,双方都非常期待举行此次会谈。巴官员称,此次会谈的重点是地区安全和克什米尔等问题。这次外交秘书级会谈是两国恢复全面和谈进程的一部分,此前两国已恢复内政、商务和国防等秘书级会谈。按照计划,巴基斯坦和印度将于7月在新德里举行外长会谈。巴官员表示,此次外交秘书级会谈将为外长会谈做准备。2010年4月,巴印两国总理在不丹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期间,同意尽早恢复两国因孟买恐怖袭击事件而中断的对话。今年2月,两国外交秘书在不丹重启和谈进程,确定此后几个月双方将进行各阶层官员的全方面接触,以增加信任。【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萨尔曼.;巴希尔和印度外交秘书尼鲁帕玛.;拉奥在闭门会议前均表示,双方都非常期待举行此次会谈。巴官员称,此次会谈的重点是地区安全和克什米尔等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这次旨在“就最核心的安全问题展开磋商,以推动不久前重启的两国全面对话”的印巴新一轮对话,是在胡锦涛主席访俄、且中俄签下“涉及印度”的《联合声明》的背景下展开的。我们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6日在莫斯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绝非巧合的是,该“声明”特别表示: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中俄印(度)机制内的合作,重申愿深化三方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包括三国在联合国和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内的配合。而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塞尔维亚突然发现、并立刻逮捕、且准备引渡姆拉迪奇”、在“利比亚问题”上一度焦头乱额的欧盟,其“全面整合”的计划也就突然出现“先跳坑、再一跃而起”的希望之后,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再谈“美国决策者可真难!”在这一“排列组合”下,刚刚还威胁“一旦朝鲜发动战争,美国就将彻底摘除朝鲜军队”,并重提“两个中国论”的华盛顿,终于急急忙忙派了一位美国特使前往平壤,说是“评估粮食援助问题”,实际上是强调“美国东北亚政策仍然准备重新做人”的“姿态”,对此,就如中国对“修订版的G2(中美共管西太平洋安全)”不置可否,但拿“台湾军售问题”一试就“穿帮”的情况类似,中国对美国强调的这一“姿态”也试了一试,这次用的是一根“探针”、刺了一下“美国南海政策”寄予厚望的越南---据报道,越南27日抗议中国方面干扰其海上采油活动。对此,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之前力促“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美国人,这次显得格外安静!毫无疑问,华盛顿的“安静”特别是那份“姿态”,北京当然满意,可问题是“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如果美国人在行动上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那么,或者在“科索沃方向”、“利比亚方向”悠着点儿。可对美国而言,问题是,如果这种“安静”与“姿态”持续下去,那么,不仅“南海问题国际化”这张牌再也打不下去了!即便是“美国南亚政策”、甚至“美国伊核政策”都无以为继。这样一想,美国决策者可真难!●美国利益的最后希望自然就锁定在两个方向了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肯定,作为“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之一,对策划者而言,由于中国强力反击,巴基斯坦公开向中国进一步靠近,“拉登之死”的“后续发展”也已脱稿运行,其迫使中国接受G2、或者引诱印度战略冒险的意图均一时难以实现,且由于“与美国国家利益具不可调和矛盾”的欧盟国家利益、和“与美国资本利益具很难调和矛盾的欧洲资本利益”之间,在“科索沃”这个点上重新走近,这令指望合“欧美”之力进行“明修栈道、或者暗渡陈仓式南亚破局”的“美国利益”更感希望渺茫,因此,除去亲自上阵制造“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之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最后的希望自然就锁定在两个方向了:第一,在南亚方向,就是“美国资本”对印度发起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引发“印度之乱”,从而伺机进行“第三种方式破局”。这当然主要针对中国,尽管其眼光也瞄着欧盟(施压中国);第二,在科索沃方向,就是“美国利益”出手破坏终于得到“中俄”策应的“欧盟利比亚政策”,并打断“南欧诸国”批发加入欧盟的“和平进程”,从而从“利比亚之乱”跨海(地中海)对欧元致命一击。这当然主要针对的是欧盟,尽管其眼光也瞄着中国(施压欧盟)。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寻求“第三种方式南亚破局(通过印度之乱)”的可能性最大,美国国务聊与美军联席参谋长“联袂访巴”修补“巴美关系”、恐怕也是着眼于这一点,从而对“极端实用”的印度施加压力。而为了有效防止这一出,中国眼下最应该做的,一方面就是在对印度保持军事高压的基础上,与印度做好各种沟通(特别是经济安全层面),防止出现军事意外;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南欧诸国”批发加入欧盟的“和平进程”,以最大限度地激化 “欧美利益之间的矛盾”,并让印度接收、并确认这一信息,从而令“亲身却孤独上阵”的“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尴尬前景,不论“印度之乱”是否可以看到,其结果都将是欧盟(欧元)坐收渔翁之利!继而不得不“三思而行”!第三,当然,我们再次强调,上面所有这些,本质上仍然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因此,它们仍然是可能变化的,甚至出现巨大的变化。●最新的变化就是:“真的好为难”的美国决策层果然又“反复”了而针对上述内容,最新的变化就是:“真为难”的美国决策层果然又“反复”了:首先,抢在金正日访华之前“赴朝考察对朝粮食援助问题”的美国人,刚刚声称“在不能确定是否车为军事用途的情况下,暂不考虑粮援朝鲜”;其次,美国警告:如果巴基斯坦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就准备削减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最后,也是最有意思的,在中国刺向越南之“探针”的“不断试探”下,一度“非常不容易地保持了许久沉默”的美国人,终于不安静了,最新消息是,越南外交部宣布:美越准备在7月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美国人将越南外交部的声明给“小改”了一下,改成了“联合军事训练”,且加上了一句“不针对南海紧张气氛”,但在我们的眼里,它显然掩饰不住美国决策者内心的“不平静”。●中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考虑,显然将“越南海军的示好”也作了“另案处理”根据我们的观察,在越南海军“愿意通过访问中国”以缓和南海气氛的情况下,中国出于自己全球战略的考虑,显然将“越南海军的示好”也作了“另案处理”,即:“中国南海下一步行动”与越南是否“对华示好”无关,只与“越南是否满足中国的条件”有关。而所谓的“条件”就是:越南要么按中国的条件划定两国海上边界,要么充当“中国南海油田”的“陆上运输通道”,从而让“中国南海油田”与中国陆上封存的油田、俄罗斯、中亚国家的油田一道,共同替代中东、甚至非洲的原油供应。●中国经济如果被迫进行“最低限度的内循环”,必然意味着这样几种情况之一、或者全部成为了现实值得强调的是,将来,中国经济如果被迫进行“最低限度的内循环”,那么,必然意味着这样几种情况之一、或者全部成为了现实,即:第一,因美国资本、或者西方资本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印度之乱”成为现实,并引发巴基斯坦之乱,并在南亚方向出现“军事冲突”,从而出现所谓“南亚破局”的事实。第二,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成为事实;第三,“叙利亚之乱”彻底失控,中东因“国际社会”强行打通“第三条进出加沙的通道”、或者“美以”强行封闭“第二、第三条通道”、而引发另一轮中东战争,令“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成为事实;第四,直到今天“并不害怕任何人,但仍然没打算制造核武器”的伊朗“准备制造核武器”、或者“已经试爆核武器”,从而引发中东核竞赛,继而全面打破“现有的、西方赖以主导的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游戏规则”,如欧洲、特别是美国尝试 “军事解决”以维护“即有格局”,则战争可能扩散至美国的后院、欧洲的腹部,当然,也包括东南亚一线。不难看出,面对上述种种可能性,自知最为危险的印度,在“中俄”明确“注意到了它的安全”之后,选择了“重启”了旨在“就最核心的安全问题展开磋商”的会谈;同样,在印度近段明显警觉“自身危险”的情况下,欧盟自然就应该警觉了,警觉“美国利益的最后希望”的“第二个方向”,也就是“科索沃方向”,从而从“利比亚之乱”跨海(地中海)对欧元致命一击。●“中国应急方案”,其实从一开始,就设计成了一个“俄罗斯应急方案”、甚至“欧盟应急方案”显然,从美国不顾之前的“策略(沉默)”,突然“亲身上阵”,与越南搞什么直接针对“中国南海战略”的“联合军事演习”的情况来看,美国人显然也明白了中国“有意”准备“维持中国经济最低限度的内循环”的战略意图,即,一旦全球两大能源供应地的中东与非洲出现“大乱”、那么,它不仅仅是个“中国应急方案”,其实从一开始,就设计成了一个“俄罗斯应急方案”、甚至“欧盟应急方案”。●对“中欧经济”的“勉强运行”而言,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将至关重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从能源的角度去说明问题,那么,一旦全球能源供应因中东大乱而全线混乱的话,至少在石油方面,由中国陆上、中国南海、中亚、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应该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最低限度的内循环”,与此类似,如果欧盟能得到“中俄”的实质性配合,一方面保持利比亚的完整,一方面立足于靠近自己的利比亚等北非的能源供应,再加上俄罗斯的,应该也可以相当程度地弥补“中东石油障碍”。通过上面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一旦美国在中东方向的“以攻为守”最终玩成了“中东大乱”,那么,对“中欧经济”的“勉强运行”而言,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将至关重要。●在极端情况下,“中欧俄”在这个问题上,是能找到共同利益的同样,我们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如果中东大乱,如果中欧均致力于“经济最低限度的内循环”,就将更加重视“俄罗斯的出口”,而以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以能源、矿产、粮食为主),“俄罗斯经济”反而可能在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大环境中、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机遇。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两个经济体具有“最低限度内循环”的条件,一个是中国经济,因为中国有“相对落后”的大西北、有广大的农村市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有相对成体系的经济结构,以及“可以衍射”的东南亚经济、东北亚经济;而欧盟经济则有“相对落后”的东欧与即将加入欧盟的南欧,也有相对成体系的经济结构、及足够庞大的人口,以及可以衍射的地中海区域经济;而如果“中欧”在各自“维持最低限度内循环”的基础上,在“中俄欧”的框架内,尽可能地互通有无的话,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很可能就会以这种方式正式启动。而孤悬在欧亚大陆之外的美国经济、明显没有这种“最低限度内循环”的条件,即便加上“南美”也不行,更何况,它可以衍射的“南美经济”,提供不了“美国经济”所需要的生活与生产资料。显然,在极端情况下,“中欧俄”之中的“至少两个(比如中俄、欧俄)”在抵抗全球经济硬着陆的问题上,是能找到共同利益的。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法国希望从目前对俄经济投资量排名中的第五位逐渐上升至首位”、甚至谈起了“俄法之间的航空航天合作”,也就不难明白,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法国(欧盟),似乎都在“设想”类似“中国经济最低限度内循环”的“可行性方案”。显然,就如中国而言,这种“设想”本身,就是对在中东方向“以攻为守”、且致力于布局“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美国的一种“战略警告”,即:不论怎么玩,中国都奉陪到底!●我们仍然是那两句话我们仍然是那两句话,第一,不就是全球经济硬着陆吗?而从中国南海“示强”的动向来看,致力于“凤凰涅磐”的中国经济、已经在做“浴火重生”的战略准备了。第二,只要中国决策层“牢牢地”依靠人民群众,中国将是全世界最抗“全球经济硬着陆”的经济实体、特别是政治实体!●它即是“扎扎实实”的准备,也是真真切切的“排列与组合”值得强调的是,这种“致力”也好、“准备”也罢,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因此,它即是“扎扎实实”的准备,也是真真切切的“排列与组合”。对越南而言,“不幸”的是,在“大国间核心利益的排列与组合”进入第四波后,由于“格局”已经越来越接近于“排列与组合”的“尽头”,因此,有心“引”美国入东南亚、以对抗中国的越南,“迫使它低头”也就恰好成了中国“扎扎实实”做“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好成了中国“真真切切”去引导“大国间核心利益排列方向”的一个“关键组合”。也正因如此,此前还一度“安静”的美国人,在越南基本上“已经扛不起”了之后,心知越南一旦低头、其关系十分重大的华盛顿,终于也顾不上“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的“诚意”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中国又要“南海问题在中东谈”了,美国人的“中东利益”自然也要面对“中俄欧”的、新一轮“轮番叫战”了。显然,这才是“国际救援船”又要起航、“伊朗如果准备造核武器、不怕任何人”的真正背景。●这应该才是“中国南海示强”的“优先目标”在这里,我们再补充一点,一旦中东大乱,全球经济硬着陆,为了生存,“越南经济”在“自己海面”上开采的原油,恐怕也只能卖给中国、从而与越南经济、甚至带动东南亚经济、一道参与“中国经济最低限度内循环”了。在我们看来,这应该才是“中国南海示强”的“优先目标”,至于对越南以“不行就打”的强硬、最终迫使其低头,这应该是“其次目标”,显然,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次目标”是实现“优先目标”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越南人客观上已经为“中国经济最低限度内循环”打好了“油井”。当然,打在中国境内的,要没收!打在越南境内的,要利用!●我们再次提醒中国决策层,今后几个月里,要警惕“日本版天安舰事件”的发生在这里,我们再次提醒中国决策层,要警惕一个我们在“焦点点评”中已经很少谈及的方向--日本方向,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在我们的眼里,日本于“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后就已经“台湾化”了,在核灾难之后更是如此,但从日本防卫大臣、日本外相此次不顾日本国会“未批准”就赴美参加“美日2+2会议,并视中国为威胁”的情况来看,日本国内的“李明博式的亲美势力”,仍然有可能配合美国,在东亚方向制造混乱。对此,我们注意到,中国已经以“赴日本近海核查核辐射”的方式、对日本予以了警告(必要时,就宣布日本近海核辐射超标,从而在世界层面大造舆论、沉重打击日本经济),这是必要的,但是,更有必要的,是与日本国内的“健康势力”保持全面沟通,在今后的几个月里,由于国际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可能有剧变,要警惕“日本版天安舰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美国资本”所利用。对这一可能性,要早做预案!
 另:【新闻链接】英媒文章:北约已死,只是我们不愿承认罢了!
  英国《独立报》网站6月16日文章,题:北约已死——只是我们不承认罢了!(作者该报评论员阿德里安·汉密尔顿)如果说有谁给一个机构敲响了丧钟,那就是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他上周五(6月10日)在布鲁塞尔向北约发表告别演说的时候。盖茨谈道,这个有60年历史的联盟面临“即便不是凄惨的,也是黯淡的”未来,即变得在“军事上可有可无”。
  
  【时事解读】如果北约已死,那就要认真的看看是谁“杀死”了北约。我们知道,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这个组织的出现针对苏联的威胁兼具约束欧洲的目的。
  
  当苏联解体以后,北约存在的价值就大大消弱了。1991年苏联解体,欧洲国家终于不再承受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也无须再祈求美国的保护。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诞生,欧洲想主导自己的命运,不想再在美国的笼罩下生活。如果说1999年的南斯拉夫战争还是排挤前苏联势力的影响,还能让欧盟心甘情愿的与美国共舞的话,那么美国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则让欧盟感到了危机,美国不想让欧盟有自己的声音,美欧关系出现明显的裂痕。为了霸权的需要,美国一方面改造北约,用“新欧洲”牵制“老欧洲”,阻扰欧洲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又频频示好,用动听的许诺来稳定美欧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让欧盟与美国步调一致。
  
  可是,1999年欧元诞生,就注定了美国与欧洲将来必然出现分道扬镳的局面,而欧元诞生后的南斯拉夫战争虽然将欧元打击的奄奄一息,可并没有把欧元斩尽杀绝,随后的美国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势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又跳进了“帝国的坟墓”——阿富汗。在对外的战争胜而不利的情况下,美国的金融问题慢慢的暴露出来,这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帝国终于显出了疲态。
  
  站在目前这个时间段,往前看并不遥远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美国的失败和自身的战略与心态有极大的关系。因为苏联解体,日元升值,冷战后美国获得了政治经济的双丰收,成了世界真正的霸主,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随着国力进一步的增强和没有现实对手的顾虑,美国的信心与野心开始极度膨胀,没有控制的欲望必然造成可怕的灾难。
  
  这种无所顾忌的行动,将中国和俄罗斯甚至欧盟都逼到了同一条战线,于是从第二次海湾战争开始,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就调动了所有的资源与中俄欧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会战。虽然中俄欧都各怀心思,但为了自己的发展都有遏制美国的共同目标,尽管其间龌龊不断,效率不高,但是基于不同优势的合作还是让美国的既定战略破产。
  
  在苏联解体以后,能杀死北约的只能是“北约”他自己。阿德里安·汉密尔顿说“北约已死,只是我们不愿承认罢了!”真的很及时,很准确。
  
  【新闻链接】6月15日开始,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友好访问,并参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随后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国和俄罗斯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新闻链接】中国与俄罗斯举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十周年庆祝仪式,胡锦涛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上的致辞
  
  【新闻链接】中国国家主席对乌克兰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会见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
  
  【时事解读】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经过一系列的重大国际变量的冲击下,通过上合这个平台,双方领导人认识到,在国际形势诡异而且变化多端的情势下,对各自角色与地位的认同的重要性。在面临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现在中俄两国需要做的,是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如何缩小分歧,扩大共识。两国领导人,首先通过两国共同主导的上合组织这个平台,向世界表明中俄两国在西方与北约在西北非所作所为,不能忽视“中俄两国的利益”,要求北约不要越过联合国授权范围,“以和平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中俄目前需要背靠背。
  
  中俄两国重提《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意义所在:这个经过决策层协商,决定举办一场音乐会庆祝,向外界传递这样几个信息。
  
  一、向外界强调,中俄目前关系中,虽因能源合同的执行问题存在分歧,但在目前阶段,事关国家重大利益上,这只是枝节,不会影响两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合作,世界其它力量不要过分解读两国的分歧,从而因误利用这种分歧冒险。
  
  二、向外界彰显中俄两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双方共同的重大利益上,会采取联合行动。
  
  三、在地区安全事务上,与其它区域联盟加强协商,增加上合组织的影响。通过这上合这个平台,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四、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相互支持。比如俄方面,加入世贸、金融合作,安全合作,能源合作。
  
  如果中国与俄国能紧密的合作,是无惧于美欧可能媾和带来的世界性的危机的,这个前提是美欧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中俄处于防守的地位所采取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是为美欧可能的翻脸导致美欧在斗争中内耗而出现权力或利益真空的情况下,中俄因各自的利益取舍不同而出现的分歧做足功课,避免到时候因为分歧出现影响中俄的关系。中俄两国重提《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既是对将来可能共同面对更困难前景的一个沟通,也是一个将来面对乐观前景时双方处理好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提示。
  
  胡主席通过访问俄罗斯与乌克兰,可能要达到以下目的:
  
  一、从中国方面,沟通是表面的,中国是有意加强与乌克兰的关系,加强在乌克兰的影响,通过中国市场与资金优势,消弱西方对乌克兰的影响,加强亲俄势力,扩大亲俄势力的存在,这个对俄是有利的。
  
  二、有意建设三国市场,强化欧亚大陆桥。乌克兰的重工业非常发达,其巨大发动机造型在世界在都有极重要的地位,这方面,乌克兰需要中国的市场,而中国需要乌克兰的设备与技术。
  
  俄提出学习中国的改革,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因加入世贸组织上一再受到西方的刁难,需要中国的支持,另外,俄乌两国在民用品方面比较薄弱,这方面有需要,中国有一定的联合,对俄乌两国是有益的,而中国估计会在重工业方面,会开放一定市场
  
  三、中国通过乌克兰,加强与东南欧的联系,通过乌克兰口岸,加强中国的贸易通道。
  
  四、胡总访问俄后访问乌克兰,是经过与俄协商后,达成一定的谅解,中国的目的,不是以制衡俄为目的。如果通过胡总访问,达到中俄乌克兰市场互补,对欧盟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样同时对欧洲面对中俄在非洲利益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关于中俄联合声明,总结有以下十二点:
  
  声明要点:1、改革金融体系,应对全球威胁。2、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行动,加强联合国的有效性。3、支持20国集团的作用,共同应对全球重大问题。4、加强金砖国家人各种合作。5、强调《上海合作组织》的有效合作。6、加强中俄印三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联合协作。7、加强《上合》与其它地区组织的合作与协调。8、强调核不扩散协议的重大意义,关注核不扩问题的存在。9、反导问题上的合作。10、维护国际信息安全上的合作。11、气候问题。12、推动亚洲与欧洲大陆的合作。
  
  重点在第一、二、三、四、五、六、九点。需要说明的是,两国强调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是反对目前北约的单边主义,向世界传递中俄两国的态度,特别是向北约表明态度,而支持G20的作用,加强金砖国有的合作,就是支持世界多极化,稀释北约G7。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加强中俄印度三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就是加强南亚的稳定。在美击毙拉登后,美欲趁机引爆巴基斯坦,彻底搞乱巴基斯坦,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再将混乱向印度转移,从而引爆印巴冲突,从而在南亚破局,然后将周边有关国家被迫卷入,彻底扭转美金融危机危局,将危机转嫁出去。
  
  在中国一再表明巴基斯坦在反恐是功勋卓著,富有成效的态度后果断的决定在最短时间内向巴基斯坦提供50架第三代战斗机,打掉美的企图。
  
  这个将印度拉进来加强合作,就是要彻底拆除美企图在南亚制造混乱,借以达到转嫁危机的目的引擎。
  
  中俄两国,通过这一波互动,特别是中国方面,向高方方面面表达的意图,并其它势力成功接收到了。
  
  在美在南亚策略胜利基本无望,欧洲的压力增加并不奇怪了。
  
  在中俄一系列的合作与声明后,北约成员在利比亚问题上出现明显的摇摆分歧也就更不奇怪了。
  
  【新闻链接】意大利受信用评级机构警告经济前景不容乐观。法国《观点报》6月20日报道,多个信用评级组织将意大利列入观察名单。五月底,“标准普尔”将意大利的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为“负面”,现在,“穆迪评级”也打算降低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
  
  穆迪解释说,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在政局不稳的背景下,意大利增长前景黯淡,财政整顿计划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穆迪强调,在这种时候,投资者更加不愿意购买欧元区高负债国家的债券。
  
  【新闻链接】意大利提议:暂停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法国:反对。据法新社6月22日消息,针对意大利呼吁“暂停对利比亚行动”的呼声,法国外交部22日表态,称法国反对任何旨在停止针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行动的提议。
  
  【新闻链接】美拟花40亿美元升级驻欧核弹美俄关系或再紧张。据台湾《联合晚报》20日报道,美国军方计划以40亿美元把部署在欧洲五国的B61核弹升级,让这种老旧的核弹不论威力和准确度都提升。但核武专家警告,此举可能再度引发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时事解读】一如当初判断:“利比亚”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这个可能性的大小,与卡扎菲的抵抗能力有关,更与非西方世界其它势力的介入程度有关,特别是中国、俄国。
  
  在中国宣布介入利比亚后,北约,其实是欧洲是非常担心的。在中国宣布介入后,通过中俄两国的沟通,俄的态度比G8会议上有了明显的不同。北约,尤其是欧洲在一阵强烈的轰炸后,并没有快速达到目的后,欧洲开始发生了分化。以致美国防部长大骂欧洲不给力,现在意大利终于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地处南欧的意大利有了恐惧。南欧地处地中海周围,这个区域历来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千差万别,而经济水平更是不平衡,从历史上看,这里是伊斯兰文明同基督文明最激烈的碰撞地区,一旦有势力在幕后策划,南欧出现混乱,进而经济出现动荡,从南欧加重欧盟的负担,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受到伤害的首先是欧洲大国的就非常可能是意大利。
  
  于是,在对希腊进行连续的狂轰滥炸之后,美国又把目标指向了意大利。就在上个星期。法国总统萨科齐16日呼吁欧盟成员国“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就救助希腊的计划达成“必要妥协”,以捍卫欧元和欧元区的稳定。萨科齐说“如果没有欧元,就不存在欧盟;没有欧盟,就不可能有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萨科齐意识“欧元”对于欧盟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欧元区的稳定,欧盟被美国分而食之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成为一句空话。于是欧元区17国财政部长20日在卢森堡召开会议,决定再次对希腊进行救助,并要求私人投资者承担相应责任。
  
  我们知道就在一年前,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出手救助希腊,承诺为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但这些贷款只够希腊今年的还债款。希腊这个窟窿会不会成为一个无底洞还是一个未知数还不能让欧盟领导人把心放到肚子里的时候,意大利又被人瞄上了。
  
  五月底,“标准普尔”将意大利的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为“负面”,现在,“穆迪评级”也打算降低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
  
  再次面临金融危机动荡的欧洲,如果没有健忘的话,是否能记得在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初的信心与野心。当时英国人说,美国金融危机伤害了英国和欧洲国家的利益;法国人说,美国模式将不在影响法国,美国应该向法国学习,美国的所谓市场体制完全是“野蛮资本主义”;意大利人说,我们效仿了美国,所以我们受到了伤害;德国人说,如果不能束缚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那么同样的悲剧还将重演。但随着伦敦峰会上20国达成一致应对金融危机的共识和美国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欧洲主要国家的注意力很快被美国引向了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以从中得利的道路上来。
  
  也许是欧盟受到美国的忽悠忽视了美元与欧元水火不容的关系,也许因为自身实力小弱的因素无力和美元抗衡。在美元喘过一口救命的“气”后,欧盟整个主权国家联合体的内部机制上缺陷和发展整体不平衡的矛盾,就被几大评级机构所发现而加以利用,于是以希腊为代表的南欧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被引爆,拖着欧元的“战车”走走停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话说,欧洲的经济危机把欧洲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一扫而空。
  
  自去年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欧盟在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才得以暂时稳定的局面。但进入今年以来,随着利比亚战争的爆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突然被捕,欧洲的债务危机再次濒临爆发的边缘。在以前的国际观察中,观察员就给出过这样的观点:冒险开动利比亚战争的欧洲,要当心的是可能被人利用,进而再次引发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
  
  随着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显现,虽然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经济体增长强劲,欧洲的拯救落水计划,或许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照此形势发展的后果,有由经济危机向政治危机过渡的可能。美国的报刊上发出的欧洲或可能暴发“阿拉伯之春”起义的声音,就是一种“定向指引”。如果救援计划久而不利,不仅会对法德这个欧元区的核心国家造成巨大的打击,而且南部欧洲地区会出现政治动荡,整个欧洲有陷入混乱的可能。
  
  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整个欧盟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意大利被点名,所以意大利受到的压力要远远大过其他国家。可是意大利选择释放压力的方式是法国人不满意的。针对意大利呼吁“暂停对利比亚行动”的呼声,法国外交部22日表态,称法国反对任何旨在停止针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行动的提议。萨科齐要找寻的不是对利比亚的停止行动,而是向哪方进行妥协。
  
  于是,我们看到了法国将按西北风级航母合同向俄方转交各项技术的新闻。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裁阿纳托利·伊萨金20日在布尔歇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表示,法国在签订“西北风”级航母合同的时候向俄罗斯方面转交了所有与其相关的技术。这个“所有与其相关的技术”就包括谈判中最具争议的“Zenith-9作战信息管理系统和SIC-21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特别是“Zenith-9作战信息管理系统”法国军方曾强烈反对把它交给俄罗斯。
  
  目睹法俄的“眉目传情”,美国选择的是一个一石二鸟。据台湾《联合晚报》20日报道,美国军方计划以40亿美元把部署在欧洲五国的B61核弹升级,让这种老旧的核弹不论威力和准确度都提升。升级核弹,一方面向俄罗斯展示强硬,另一方面,也对欧盟进行恐吓。
  
  【新闻链接】杨洁篪会见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2011年6月22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会见来访的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吉卜里勒。
  
  杨洁篪表示,当前利危机仍在持续,利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中方对此感到忧虑。我们希望利冲突双方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认真考虑国际社会的有关调节方案,尽快停火,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利当前危机,真正给和平一个机会,这从根本上有利于利人民。“国家过渡委员会”成立以来,代表性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利国内一直重要的政治力量,中方视之为“重要对话方”。中方在利问题上不谋私利,认为利问题归根结底是利内政,利的未来应由利人民自主作出决定。
  
  吉卜里勒表示,利“国家过渡委员会”赞赏中方在利问题上所持的公正立场及在解决利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承诺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控制区内中方人员及中资企业财产的安全。
  
  【时事解读】关于利比亚的局势,我们以前就说过:世界主要势力在中东非洲的角力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中东北非等地的动乱有长期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时间的长短、烈度的小大,在于各方势力达成妥协的程度。从利比亚动乱开始,到3.19北约轰炸加剧,美欧俄中之间,经过多轮交锋,各方势力在其它地区的测试,已经得出一个结论:非洲中东动乱越长期化,对各方势力达成妥协造成的困难就越大,造成的成本也会加大,甚至在其它地区因各方势力的角力,给对手造成的损失就越大。特别是欧洲,急需表面坐实在以利比亚为代表的非洲的利益,以达到欧元区的稳定。
  
  上面我们说到“萨科齐要找寻的不是对利比亚的停止行动,而是向哪方进行妥协”这种妥协不仅表现在俄罗斯的让利上,也为中国入局利比亚提供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中国入局利比亚的考虑,我们在第九期有一个详细的分析。
  
  中国的选择不是烧杀抢掠,首先,“希望利冲突双方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认真考虑国际社会的有关调节方案,尽快停火,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利当前危机”坚决支持非洲国家集团在利比亚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利问题归根结底是利内政,”“认为利的未来应由利人民自主作出决定”,减少外力势力对利比亚局势的干涉。
  
  其次,中国介入利比亚问题后,对北约与美国、欧洲来说,是个令他们头痛的事,在利比亚问题上,欧洲已经胜利在望的情况下,中国一再重申“政治解决”,美国、欧洲、北约军事决策阶层必然会重点研究中国的目的,直接影响决策。特别是中美在剧烈斗争如何划分并承认相应的势力范围的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大,中国获得筹码越多,牵制美国行动就越有力。
  
  第三.通过“吉卜里勒表示,利“国家过渡委员会”赞赏中方在利问题上所持的公正立场及在解决利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承诺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控制区内中方人员及中资企业财产的安全。”我们可能看到,中国在这个时候出手,也应证了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英明与果断。我们撤的干净利索,不代表我们回来后,就一无所有。无论利比亚的局势怎样的发展,利比亚的将来,是注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的,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是必须得到保障的。
  
  在中俄欧联动的局势下,两个国家坐不住了。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恐惧,一个是担心。
  
  【新闻链接】以色列将在戈兰高地建隔离墙防巴勒斯坦人进入。据以色列电视台报道,为防止巴勒斯坦人强行进入以色列境内制造暴力事件,决定在戈兰高地建立隔离墙。
  
  21日出版的约旦《报》报道说,据来以色列电视二台的消息,以色列政府决定在戈兰高地建立高大隔离墙,目的是防止巴勒斯坦人强行进入以色列境内制造事端和暴力事件。报道指出,要修建的隔离墙首先从靠近迈吉代勒夏姆斯村和萨拉赫山丘的地方开始,这一段长约4公里,墙高8米,工程马上开始。报道还披露说,以色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已经下达命令,先期修建的高墙必须在今年9月底以前完工,即在9月份联合国开会讨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以前。
  
  【新闻链接】以色列总理致信土耳其总理称:望修复之前受损两国关系据媒体21日报道,以色列媒体的消息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向土耳其领导人发送了一封信件,抛出“橄榄枝”,希望增修复之前受损的两国关系。
  
  据报道,以色列与土耳其两国关系自去年以军枪击开往加沙地带的国际援助船,造成8名土耳其人死亡以后便迅速恶化,两个曾互为盟友的国家互相指责并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态度,关系由亲密变得冷淡。
  
  【时事解读】以色列国防部长来华访问,名义上是哀求中国不要向伊朗提供武器,而实际上是感受到了恐惧。这种恐惧在以色列决策层中,在漫延、深化。在美因操作大中东计划失误,一再的失信,将埃及的穆巴拉克,突尼斯的阿明等美国盟友出卖,并大骂他们无能后,以色列人感觉了比失望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他们恐惧的有理由,而且,以色列有意将这种恐惧转化为实质性的行动。
  
  表面上看,建设隔离墙是封锁巴勒斯坦,防止恐怖事件,从实质性的看,是以色列在作两手准备的具体操作。
  
  以色列在告诉美国人,不要出卖以色列,因为以色列有事做。
  
  现阶段美不会出卖以色列。因为以色列,还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支点之一。埃及、沙特、约旦,以色列作为美中东四大支柱,以色列的分量是最重的,也是在美国的战略实现之前,最不可能出卖的国家。以色列人内心是明白的,以色列来这一手的目的,我们认为是“提醒”。经过几十年的的磨练,在夹缝中生存的以色列人,最懂得在什么时机去提醒,美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以色列的利益。
  
  以色列有意与伊斯兰世界沟通。
  
  以色列一方面加强与除美国之外的国家联系,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利益,通过土耳其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沟通。
  
  以色列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沟通,是为将来局势的恶化坐准备。因为如果其它非美势力,拿当年以色列的枪击事件说事,一旦如此,就不是单纯说说了,会有实质性的动作压迫以色列。以色列已经品尝到,其它势力通过核问题敲打的滋味,对有关势力,如果借去年的枪击事件说事的话,以色列所承受的压力,可不是以色列人敢忽视的,一旦重提,会涉及到以色列的核心利益!
  
  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亚洲
  
  如果对方在非洲中东不利,那么极有可能会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顺序可能是,在东北亚的半岛,在东南亚中的南海,海峡,中南半岛的缅甸,在西亚,南亚。
  
  现在看来,形势的发展确实如当初料。随南海形势的紧张,越南与菲律宾跳出来“维护领土与利益”并大放阙词“不惜一战”的同时,缅甸方向突然传来克钦族武装对是否破坏油管“要看中方的态度”,而商人出身的宇宙第一大国李总统的士兵竟然认不出是民航机还是战斗机,楞是对空扫射十分钟,打出99分这一特别数字的子弹,而中亚附近,特别是阿富汗则传来了美国要与塔利班谈判的消息。
  
  环顾中国四周,似乎非常热闹,热闹的原因,无外乎我们反复说过的那样: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全球策略出现大问题,在内因决定外因的情况下,也折射出美国内部已出现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经济、金融、物价、就业,房事等方面(现在看来,房事是经济怪病的发源地,不唯中国,也是西方首先暴发的,现在美的房价已经下跌了近四成,说明了问题所在),正因实力的下降,对世界的掌控,遇到了麻烦。
  
  如果在中国周边出现的情况不是“巧合”的话,说明美制订的的中东政策与非洲政策在执行起来,遇到了了严重阻力,且有夭折的可能。
  
  而中国周边这一轮看似密集,但确是有惊无险的“事件”,是有人推波助澜。
  
  如果说,中国通过外交部声明,决定介入利比亚后,是有人有引导引导东盟个别国家的话,那么,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中东特使接二连三的发表重磅声明,是有人读懂却故意装不懂,是有意测试中国这些声明的支撑力度。
  
  【新闻链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肯恩认为东盟国家应该建立更为统一的阵线,以在南中国海上对抗中国。与此同时,中越在该水域的主权纠纷随着两国海军舰艇近日举行共同巡逻而出现缓和趋势。
  
  【新闻链接】美日联合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妨碍”他国船只。东京消息:据日本共同社6月21日消息,美日两国政府21日公布了共同战略目标,强调“将敦促某些国家不追求及部署可能给地区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军事力量”。报道称,声明虽然并没有点名敦促对象,但明显展示出牵制中国军力扩张,联手对抗中国的姿态。
  
  共同社报道称,这是两国自2005年2月以来首次全面修改共同战略目标。中国2011年度国防开支约比2005年度增加了约1.5倍。据日本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美日双方一致认为“地区安全环境趋于严峻”。
  
  美日共同战略目标强调(双方)“将在中国军事近代化及相关活动方面提高开放度与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信赖关系”,并指出通过扩大军事交流来提高“开放度”、进一步提升国防支出等方面的“透明度”,这些对消除有关军事扩张的担忧而言不可或缺。
  
  报道还称,鉴于南海争端日趋紧张,共同战略目标强调“遵循国际准则”和“通过遵守航行自由的原则维护海洋安全”尤为重要,并明确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
  
  【新闻链接】即将出席首次中美亚太事务磋商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今天表示,南海主权争议应该由涉及的各方自行解决,美国介入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
  
  崔天凯当天在接受外国媒体联合访问时表示,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挑起事端,对其他各方频繁挑衅非常关注。他表示,美国并非南海主权争议国之一,因此最好不要介入此事,由涉及的各方自行解决。他比喻个别国家正在玩火,希望美国不要引火上身。
  
  崔天凯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将于周末在夏威夷共同主持首次亚太事务磋商。
  
  而针对主权争端,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马拉亚表示,南海主权争端并非只涉及主权争议国,而是关乎整个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区域,菲方呼吁透过多边利益攸关方的方式解决,他没有提及美国。
  
  【时事解读】中国在上合峰会上的动作,与俄的联系,引起了有关国家忧虑,这个有关国家,就是日本。
  
  目前日本的情况是政局动荡,经济低迷,灾难未消。日本有关阶层,感受到了压力,也感受到了有利的天平在一天天的偏离自己。南海作为黄金水道,对日本的生存与发展,不是一般的大,日本这时跳出来,就是告诉有关方,不要忽视日本的利益。
  
  但是,需要提醒日本的是,要考虑自己的能力与处境,千万不要误判形势。在日本大地震与核泄露中,日本的表现,世界是看得清楚的,日本的生存环境之恶劣,众人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脆弱的日本,是经不起任何重击的,相信,经过大地震的日本,是深得其味的。如果说,日本决策层是受到美国之压,受到西方挟持的国际能源机构,一再的要考察日本的“核电站”,是有意将日本的军,压迫日本就范的话,做做秀,装装样子,还是可以理解的,千万不要将自己太当回事,更不能将中国不当回事,否则,在已经领教了美国这一“伟大盟友”在自己受灾时所作所为,将参与救援的军舰开到二百海里之外旁观日本的灾难,就应该明白,美国人的承诺与信用是什么样子。而作为中国决策层,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时机与场合,给日本人提个醒。
  
  韩国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已经比以前“老实”了,虽然时有惊人之语,但还有起码的理智,或者在逞口舌之快的同时,保持了必要的冷静。能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与角色,能比较国与国之间的力量,才有可能减少损失或者不出丑,可是因地震“潜水”的日本,有上冒的苗头,这种出头既是因为中俄走近后的担心,也是美国逼迫的结果。
  
  北非的利比亚,不是最后一个被出卖的,下一个可能是在亚洲,我们奉劝一些不自量力的东南亚国家,如果你不想被牺牲被出卖,最后落得个格鲁吉亚这样的下场倍受世界嘲笑的话,还是保持一份清醒的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如果不信,等着瞧好了,说不定,挨了打,还要给人出场费,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太多太多了。被出卖和被收割的国家不会仅仅局限在东南亚,东亚还有两个,一个是韩国,一个是日本。
  
  作为美国的殖民地,日本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如果说美国对中国,是封堵。那美国对日本,就是利用,一方面利用日本的对美国人的畏惧压迫日本,另一方面利用日本人一贯的猜忌心理,小鸡肚肠心理,达到美国人的目的。还有一个方面,美国人时时保持一个要收割日本的权利,这个权利就是一旦美国的金融危机深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对其它国家的威胁与打压,特别是针对中国的金融斗争,达不到目的的话,对日本杀个回马枪,抽日本的金融之血,补美国之需,是非常现实的事,而且这是有先例的。
  
  从目前形势看,美国人在中国身上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借夏威夷会谈,将中国的态度直接给了美国人: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人要明白,火中取栗不容易,引火烧身不难!同时明白无误的告诉东盟个别国家,不要错判形势。
  
  无怪乎基辛格博士在九十多高龄,又一次站出来说话:美国要理解中国的需要,而中国则要尊重美国人在亚洲的存在。看似公平的背后,其实是喊话,因为理解与尊重是不等价的。这也说明,美国思想库核阶层,感受到了前景的暗淡。
  
  夏威夷中美会谈,目前达成重大协议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说几乎没有。但会通过扯皮,一再的反复测试方式,试探对手的真正底线。
  
  中国从国家层面说出重话,美国人还真不敢不重视。否则,真的会引火烧身,这点,美国人曾经多次领教了中国的决心与手段。
  
  关于在东南亚和东亚,奉劝正在走下坡路的美国人,要认清世界发展的局势,要认清自身实力和中国实力的消长。在能力不济的情况下,强行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中国要的是时间,美国要的也是时间,区别的是,中国要的是发展的时间,美国要的是延缓帝国没落的时间。鉴于此,中美就应该在时间上达成默契,过于激烈的动作,必然会遭到对方强力的反击,在中国核心地区的南海,美国人最好就是学会闭嘴,况且,美国人说的已经很多了,也该闭嘴了。
  
  【新闻链接】据新华社电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晚在白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他说,美国将在今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离1万名美军士兵,明年夏季结束前总共撤离3.3万人。届时,美军在阿富汗的兵力将恢复至奥巴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规模。
  
  奥巴马说,上述撤军计划只是整个撤军进程的初始阶段,随着美军逐步向阿富汗方面移交安全职责,美军将继续“稳步”撤离,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务也将从作战转为支持,整个移交过程将于2014年底前结束。他宣布,明年5月,美国将与北约盟国及相关国家在芝加哥举行峰会,讨论下一阶段的移交计划。
  
  【时事解读】美国在全球出手,表现了“硬汉”的风格之后之后,突然来了个从阿富汗撤兵的动作。虽说突然,但也不突然,因为美军在阿富汗的存在,是一个锲子,强行插了进了中俄的“势力范围”,令中俄时刻感受到巨大压力。但是这个军事存在是要烧钱的,美国目前最缺的恰恰是钱。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是一步战略好棋,进可攻,退可守。但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经济已经无法支撑这步好棋的最合理运作,要么快节奏的进攻,要么就缓慢的撤退,在阿富汗大量的兵力长时间的消耗已经成为美国巨大的负担。
  
  最好的不是撤退,是进攻,但是没有欧洲的配合,没有印度的配合,进攻就意味失败,美国人对欧洲和印度使劲了手段,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欧洲有自己的小心思,就是欧元的稳定与壮大,印度也保持了起码的冷静,就是敲敲边鼓可以,冲锋陷阵万万不能。
  
  在中俄联系进一步加强之后,美国已经意识到,在阿富汗投入再多的兵力,也不可能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了,与其在阿富汗僵持中失血过多,倒不如撤走一部分兵力。减轻美国经济的压力,同时从阿富汗撤部分的兵力,对于奥巴马的总统竞选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讲到底,经济是内在的驱动力,没有经济的强劲,就有政治的强势,军事的优势。现在大国间的战争更多的表现就是货币的战争。
  
  央行日前发布的《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简称“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这项政策的推出,意味着外资企业可申请将在离岸市场募集的人民币资金以人民币FDI形式回流至内地,增添人民币回流新的通道,代表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在继续提速,随着人民币离岸业务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采用,一种逐渐摆脱美元的贸易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而外储投资的多样化尝试和FDI试点等政策,不仅可以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会为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货币战争正在激烈的开打,中国胜利的标志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世界硬通货。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6月24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6月3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6月10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6月17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5月27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7月1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_2011年07月08日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一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二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三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四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五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六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七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月14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八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 11年04月08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星期五 11年04月15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1年1月7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1年1月14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1年01月21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1年01月28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0年10月8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1年2月11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1年0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