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台大声说出来节目:庄子老子名言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56:52

庄子名言名句欣赏

“凡人心险于山川”
    ——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针对名家白马非马的争论,庄子“齐万物”,认为万物一马。在这种浑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之灵肉二元主义、亚里斯多德之植物分类、物理探索。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逼出来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庄子发现了无用之用,就是远离官场、名利,崇高自我,同时也放弃社会责任,任由暴政横行。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西方人相信天堂,印度人相信循环再生,中国人只相信现世,所以,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短暂。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3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3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41.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4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4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44.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45.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4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4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49.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5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5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52.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53.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54.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55.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56.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58.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59.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6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6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6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65.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66.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6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68.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69.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7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71.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72.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73.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74.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75.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76.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77.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7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7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8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8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8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8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84.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老子名言    老子是月亮底下最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具备月亮的一切特征——从古柔到今。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具有夜视的本领,把世界和人生看个底儿朝天,如果你有兴趣就来一起学习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名言吧。

  1、知人者智——庐山面目真难识,人面更在庐山中。

  2、见小曰明——见一落叶当知天下秋。

  3、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言谈能赢得尊重。

  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要点别人的房子,煮自己的鸡蛋。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慈是浊世一盏灯。

  6、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为富不可不仁,为贵不可不义。

  7、轻则失根,燥则失君——人怕浮躁船怕漂。

  8、杯子的作用在于它是空的。

  9、好汉都是从地上爬起来的。

  10、俭故能广——俭朴点儿,生活不会亏待你。

  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一种品性,更是一种智慧。

  12、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具有大智大度,才能与小人和谐相处。

  13、强行霸道者不得善终。

  14、规律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你最好听它的。

  15、曲则全,枉则直——蛇在笼子里何必求伸直。

  16、掉进河里的人,也许会带上来两兜鱼。

  17、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善处下者方为上,肯做士者方为将。

  18、和是一种最得人心的谋略。

  19、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20、不要傲慢,因为它和愚蠢有血缘关系。

  21、戏剧演到高潮时,你就退到幕后去吧。

  2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一种伟大的生态境界,名叫天人合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