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山厂房出租:遏制形象工程关键在管住政府权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03:56

遏制形象工程关键在管住政府权力

2011年06月13日 13:38    来源:学习时报     手机看新闻

        对于形象工程,人们并不陌生,几乎每到一个地方,不论城市大小,都有所谓的广场、步行街等。但从上述被曝光的“工程”来看,形象工程不单单是指那些光鲜的、气派的、奢华的大广场、大建筑,政府工作中的不切实际、瞎指挥、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都属于形象工程。

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看,形象工程无所谓好坏之分,甚至还偏向正面。形象工程若做得好,不单会树立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美好的形象,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还有助于其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使之成为历史。所以,我们看到,国外也有形象工程,但那儿的人民并没有多少批评政府搞形象工程的。

然而,在中国的语境下,形象工程却产生了质的变异,成为某些官员作秀浮夸、沽名钓誉、不顾民众感受的代名词,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解决百姓的生计和发展问题,而是利用手中权柄,大搞一些与百姓关系不大,与地方长远发展也无益,只能显示短期政绩甚至是劳民伤财的项目和工程,或者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形象工程目前在中国,之所以成了官场热衷的形式主义风气,原因有很多,如上面喜好,下面就投其所好,你搞我也搞,你搞大的我搞更大的,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这就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再如各种检查、评比、达标过多过滥,逼得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得不弄虚作假;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执政水平有限,视野较窄,但又很想干出一些大事,搏出一个好政绩,于是作出错误决策;还有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难以监管;另外,预算的不公开不透明,也使得领导干部能够轻易调动资金;当然也包括对形象工程不能很好地问责和惩处,等等。

但这些原因的背后,都指向一个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政府的权力过大,决策机制不民主,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几乎不受监督和约束,因此,在对上不对下的官僚体制下,只要把考核、监督自己的上级“摆平”了,领导干部就不用担心搞形象工程的后果。而由于存在信息的迟滞,当上级知道下级搞形象工程时,一般形象工程都已经进行或完成了。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因为需要依赖下级来管理社会,也并不会真的处罚下级。何况,形象工程对地方或部门还能拉动GDP。所以,对形象工程的处理,一般是民不举,官不究。

由此来看,要刹住各级领导干部大搞形象工程之风,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对上不对下的体制和政治生态,严格监督和约束政府的权力,使官员在对上负责的同时也必须对下担责。这就需要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包括改革选举制度,拓宽参与渠道,提高民众参与政府政策和决策的水平和质量;建立起权力对权力的制衡机制,同时加强社会和舆论对政府权力的外部监督;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树立法治权威,政府必须依法办事,权力的行使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改革和完善政府考核体系等。

不过,实现上述制度变革,培养一个民主的监督环境,还有待时日,就当前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政府决策的民主机制建设,各地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首先应经过专家或专业机构论证,并经地方人大审议。重大工程还必须做到全程公开透明。

二是改变现行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方式,引入并扩大民意对干部的“考核权”。将目前的官定标准、官方评价为主的考核模式,改走群众路线,以社会机构和民间评议为主,由普通群众来完成考核过程,同时在考核内容上增加为民的权重。假如所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途径,都以群众最后获得的服务作为依据,那么,政府就不敢有丝毫懈怠,忤逆人民的意志。

三是强化人大对预算的监管,政府须对预算进行公开公示,给民众更多“投票权”。为什么某地政协委员十年提出修建公厕的提案都没有结果?根子就在于人大、政协对政府没有权威,无法有效监督政府。不管什么性质的形象工程,最后都要落实到钱,所以,若在用钱上卡住了政府,形象工程自然无法进行。而人大在国家的制度设置中,赋有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管之责,没有人大的批准同意,政府不能动用预算。这就需要人大在审查预算时,真正发挥作用。人大必须强化独立性,不能成为政府的附庸。

需要强调的是,在对预算的审批和公开中,还可直接引入民众的力量。目前一些地方就创造了预算的民主恳谈形式,让民众直接参与到政府的公共工程和项目的讨论和决策中来,如果多数民众不同意某项工程,政府就不能通过该项工程的立项和预算。一个地方,民众是最知道哪些事应该先办,哪些事后办,哪些事不可办,这样,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很难通得过。

总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是不可治理,关键是要动真格,要管住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过大的权力。否则,就只能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泛滥。于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