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二手别克赛欧:《陈东有的个人空间 》日志 2011年06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16:15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

 

陈东有

 

有一位党员同志说得好,在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位党员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再一次重温党的宗旨,再一次反省自己是否不折不扣地坚持执行了这一宗旨,做好了群众工作。

我们党在90年的历程中,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先后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宗旨,提醒全党同志务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读了《论党的群众工作》,重温党的宗旨,振聋发聩,令人深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要明白的党性原则。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关系到实践党的宗旨、执政为民的大问题。

“我是谁?”――共产党员原本是人民的一员。这是站稳正确立场的首要问题,共产党员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从何处来,才有可能身正心正,才能不忘根本。“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P.41――《论党的群众工作》的页码,下同。)“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P.28)“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P.2)“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改变的。”(P.4)“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P.39)“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P.15)“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P.45) “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P.8)“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P.9)

“为了谁?”――共产党立党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P.15)“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P.56)“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P.6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P.20)“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P.35)“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P.11)“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P22)“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P.65)

“依靠谁?”――共产党相信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既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我们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保证,是世界观问题。“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P.1)“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P.5)“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P.7)“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P.8)“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P.8)

想起来,这些谆谆教诲,大多都学习过无数遍,有很多还可以背诵下来,但要反省的是,是否脑记心也记了呢?心记了是否身体力行了呢?那些现实针对性很强的话语,对我们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些印有革命战争年代深刻烙印的话语,正是党群关系最值得珍惜的历史印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政治宝库,是今天不断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思想之源。一定要再好好学习,切实贯彻到实践中去。

(《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公务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政治素质(上)

陈东有

 

内容摘要:

当前,党的宗旨在一些公务员思想意识和工作实践中的缺位,表现出这些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低下,严重地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公务员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需要具备和最需要提高的政治素质。一要自觉地意识到具备并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这是正确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的政治要求,是执政党固基立本的政治要求。二要自觉地平等对待所有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群众,这是实践党的宗旨的社会要求。三要自觉地公正处理一切公务,包括普通群众的诉求,以建设公平和谐的社会,这是执政为民的职责要求。四要自觉地真诚对待所有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群众,这是为人民服务必须全心全意的道德要求。

 

本文讨论的公务员的素质,是公务员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处理公务、有效工作的水平能力、心理涵养、道德品格和精神风貌等要素的综合特质,这已经越来越引起包括公务员在内的人们的重视。许多公务员同志常常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素质的问题,比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等等;还有更为具体的素质表现,如待人接物、穿着礼仪、音容举止、脾气性格,如善于处理复杂事件、突发事件、临危临难从容镇定,等等。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公务员个人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必要,当前最需要具备和提高的素质是什么呢?

最近我以实名博客的形式,借“江西文明网”“中国江西网”“大江网”博客请教广大博友,引起了很多博友的热烈讨论,从讨论的博文和跟帖来看,参与讨论的有公务员,也有其他方面的人士,还有不少的朋友直接与我当面讨论。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见大家对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视,非常关注,这是一件好事。

一、当前公务员的素质状况

自从我们国家于1993年8月14日颁布、1993年10月1日实施公务员制度并于2005年4月27日颁布、2006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来,公务员制度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一直运行良好。从现有的公务员队伍来看,包括中高层领导同志在内的大多数中年以上的公务员,经历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全过程或大半个过程,不少公务员还经历了若干工作岗位的磨炼,有着丰富的阅历经验、良好的心理修养和较高的工作理论水平,正担当着重要岗位的职责,是我们公务员中的中坚力量。在思想意识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宗旨意识明确,政治观念鲜明,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有着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以及事业信念,知道自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工资津贴来自纳税人的税款,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公务员这个称号,从而在当前浮躁之风盛行、财色之惑四起的社会环境中努力保持自己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最近十来年公务员队伍中的青年人,大部分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择优录取进来的,知识文化水平比较整齐,以本科学士毕业生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他们为公务员队伍带来新鲜血液,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机关带来青春朝气,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比重和文化素养内涵。他们好学上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是在这信息快速传输、办公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他们以自己在学校学到或是自学掌握的信息技术,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意识和工作实践中,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逐渐地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公务员基本的职责要求,明确人民群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明确权为民所赋就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成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这是目前公务员队伍素质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也是公务员良好素质的主流,是我国公务员队伍担负重大职责不可或缺的素质条件。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的那样:“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①《决定》是从党的建设角度阐述的,所以都讲“党员”、“干部”、“领导干部”,其实,《决定》中讲的“党员队伍素质”、“干部队伍素质”、“领导干部素质”等,主要就是公务员队伍素质。

但是,我们客观看到,现在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决定》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实质上就是一些公务员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一己或一小集团私利。就领导干部作为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素质上来看,是宗旨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低下。手中的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知道。不知权为民所赋,又怎能权为民所用?谈何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丢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不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不谋公利,就谋私利,势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①。

[未完,全文分上中下三次发表,请继续看(中)。谢谢!]

 

 

公务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政治素质(中)

陈东有

 

二、培养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党的宗旨是我们党立党的根本要求和执政的动机和目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②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求解放、谋利益为宗旨,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艰苦卓越的斗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今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仍然坚定不移地遵循为人民求幸福、谋利益这一宗旨,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自己90年的成长历史中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法宝就是实行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鞠躬尽瘁。实行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并因此失去了最广大群众的政治信任。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同人民群众在一起,什么时候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脱离了人民群众,什么时候我们就会困难重重,遭受挫折。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目的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对党忠诚。从执政党的地位来看,公务员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建设、政权巩固的根本问题。这是公务员政治素质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的重要性所在。

公务员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网上不少朋友以自己的体会谈了感受,现摘取一二,作为讨论。

一位署名“吴自锋”的网友写道:

我觉得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乡镇公务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服务意识。乡镇公务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因此我们的所作所为就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党中央的政策再好,为群众想的事情再多,如果乡镇公务员在为群众办事的时候态度傲慢、做事拖沓,那么群众就会认为党和政府是在说一套做一套,是在忽悠,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就会降低,向心力就会不足。
    在工作中我发现,群众真的很容易满足,你给他一缕阳光,他会温暖一整天。他们来咨询问题的时候你能真诚、耐心地进行解答;他来办事的时候你能及时、热情地给予解决,他们会非常感激你,并且到处宣传,逢人便讲,百姓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也是最有效的宣传。
    实际上,为他们工作本来就是我们的分内之事,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端正自己的心态,明白自己的职责。在与百姓接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有耐心、有诚心。我觉得这些是基层公务员最需要的素质,而这些素质既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③

另一位署名“丁艳”(跟帖署名“吹烟”)的网友是这样讨论的:

我所在的部门,每天面对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众。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每一次法定的长假,特别是国庆和春节长假期间,都会有从外地回来的群众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们,询问能不能在假期期间为他们服务。这种时候,我们总是会和当事人约好具体时间,专程到岗位为他们办理。在我们看来,能为群众及时排忧解难,应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并无需由此沾沾自喜和额外索要报酬。

因为依法行政,往往会有群众不理解和甚至扭曲法律原意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从来不和群众发生争吵,而是找到各种法律文件,做细致的说服工作。2010年1月,有一位群众持失效的证件来办事,他是1989年12月31日发的证件,20年的有效期,证件在2009年12月31日以后就失效了,但是任我们怎么解释,这位老人家就是不听,甚至说我们刁难他。我们的办事员委屈的眼泪直打转,仍然没有忘记要文明服务。这个时候,她就想,她说的话老人家不听,那么其他办事人说的话老人家应该会相信。于是她就请也是办事的人再和老人家解释了一遍,终于说服了老人家去办一个新的有效临时身份证来,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老人家要办的事情。④

上述两例,可以看作既是基层公务员对党的宗旨的实践,也是他们对公务员政治素质的朴实理解,做的是常事,说的是常理,然而体现出基层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真情实意,十分可贵。当然,从更大范围来看,公务员面临的情况比这更复杂,要处理的问题比这更多、更棘手。但在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实践上,应是一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宗旨的实现和公务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⑤

现阶段,经济发展仍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但我们一些公务员把它理解为唯一的工作,经济指标成了唯一的政绩指标,经济发展与钱等同起来,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群众工作、社会建设、民生问题则成了可有可无之事,当经济工作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即把群众利益丢在一边,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不能很好地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有的公务员在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几个“不一样”的服务状态令人警醒:

一是对待先富起来的人与还没有富起来的人不一样,也就是那些已经富起来的企业家、富人与还不富裕的市民(特别是下岗工人)、农民(包括进城的农民工)在一些公务员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前者的服务全心全意,对后者应付了事,甚至不理不睬或拖、卡、拿、要。

二是对待手上有资源的人与没有资源的人不一样,也就是手中有资金或有权力或有其他资源可利用的人与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的人在一些公务员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前者的服务全心全意,对后者应付了事,甚至不理不睬或拖、卡、拿、要。

三是对待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不一样,也就是在现实中有话语权、有决策权、有地位、有能耐、能要求政府做这做那甚至可以垄断社会某些资源的人与一无所有甚至常常被欺压受委屈而且有苦不能说、有屈无处诉的人,在一些公务员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前者的服务全心全意,对后者应付了事,甚至不理不睬或拖、卡、拿、要。

这里的三对矛盾的六个方面体之间本不存在天然的绝对矛盾关系,而且,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不能让这些矛盾出现,政府的职能也是要杜绝这些矛盾萌发和发展。但是我们一些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政治素质低下的问题,往往就会采取不应该有的截然不同甚至矛盾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不同的服务对象。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普通群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而对一些有钱、有势、有地位、有资源者,点头哈腰,极尽奉承之能事,甚至有错可以不纠,违法可以不惩。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一段初级过程,如果富与不富或先富与后富变成了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差别,变成了一些公务员服务的等级标准并由此变成了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的原因,广大的普通群众就有可能落到最下层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失去应有的尊严,受到直接的伤害,人民内部的矛盾就会逐渐激化,我们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密切关系也就随之失去,执政党就没有了执政的基础,这与我们的改革目标完全相违背。伤害人民群众,将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党的执政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党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地区还是出现了经济建设一条腿长、社会建设一条腿短的现象;出现了经济建设快速前进,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在政策的制定中,我们有的部门、有的地区、有的公务员往往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这两项密不可分、同样重要的重大任务分而治之,重前者,轻后者;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夸大和激化企业家与工人的矛盾。为求能体现自己政绩的经济指标上升,只是依靠企业家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少数人,而没有同时也相信和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解决民生中的一些问题,只是被动地做些应付性的项目,并没有真正用心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并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一些公务员在制定决策和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那些手中掌握着各种资源、把握着各种生产要素的人撑腰说话,往往忽略了更多普通劳动者应有的话语权、参与权和表决权。不能忘记,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主体仍然是广大的劳动者。即使是民生问题,不仅要依靠企业家投资经济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机会来解决,也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来解决。我们诚然不可偏颇,说是劳动者养活了企业家,但也决不能荒谬地认为是企业家养活了劳动者。这一点如果说不清楚、理不明白,那就连最起码的马克思主义常识也忘了,中国的国情也忘了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但不能轻视和慢待普通劳动群众。在对待企业家与劳动者的关系上必须平等,尊重每一个人,不能不作为,不能乱作为。这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本”!

当前,党的宗旨在一些公务员思想意识和工作实践中的缺位,表现出这些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低下,严重地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①有的引发或助长了当前社会的“仇官”“仇富”心理,有的引发或激化了矛盾甚至冲突,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因此,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和不断提高的政治素质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⑤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的实绩”。⑥我们全体公务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贯彻落实。必须把坚持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公务员最需要具备和最需要提高的政治素质。

[未完,全文分上中下三次发表,请继续看(下)。谢谢!]

 

 

公务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政治素质(下)

陈东有

 

三、培养并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

公务员在今天要培养和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素质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思维和行动、自觉意识和行为,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自觉地意识到具备并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这是正确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的政治要求,是执政党固基立本的政治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权为民所用是中国共产党掌权执政的政治本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什么级别和职位的公务员都必须消除“权力、职位是我自己干出来的”、“公务员岗位是我自己考出来的”、“是领导赏识我给我的”这些片面和错误的想法。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通过我们的有效工作,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基础、提高党在社会上的政治信任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公务员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就不能实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就不能为民分忧、为民解难,就不能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甚至会激化矛盾,引发冲突,党执政的基础就会坍塌。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每一位公务员都不愿意看到由于一些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不高,在决策上、在处理具体的经济发展的事件上,引发干群矛盾,甚至导致矛盾激化而破坏党与群众的密切关系,置党与人民、人民政府与人民于对立的位置。

第二,要自觉地平等对待所有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群众,这是实践党的宗旨的社会要求。作为公务员的素质而言,平等既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实践行为。平等,一是自己不能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一些公务员特别是担当领导职责的公务员,以民赋之权作为自己个人谋私利的特权,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丑态百出,在群众中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显现出极低的政治素质。这种公务员脑袋里根本就没有“平等”的概念,连普通公民都不够资格。二是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包括人民群众在内所有的人要有平等的思想和行为。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平等首先是人格的平等。平等不是谁给的,而是人天生就有的权利。因生活穷困、地位低下、资源缺乏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归根到底,是人格的歧视。公务员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代表政府来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人格歧视,依法行政,实现人人平等。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人格得到尊重是重要的内容。有了人格的平等,才有更实在的尊重,才能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公务员有人格平等的思想意识,才会有尊重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实践行为。有了尊重,才有尊严,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得到了尊重,权益就会有保障,人民群众才会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要看到,公务员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同时,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自己也必定会获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从而有了自己的尊严。那些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人,那些以人民赋予的权力去把社会分成等级从而分等待之甚至谋私利的人,不仅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反而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第三,要自觉地公正处理一切公务,包括普通群众的诉求,以建设公平和谐的社会,这是执政为民的职责要求。公正,公平正直,是在平等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正确处理公共事务的原则和标准。平等相待,依法行政,以人为本,很大程度是体现在公正地对待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务上。有的公务员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是不奇怪的。这话前半截有道理,世界上的确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但是,就是要通过公务员的公正行政,去努力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不能因为没有绝对的公平,就得出“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是不奇怪的”,从而放松自己坚持公正原则的要求。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不完全决定于财富的多少,还在于政府的公正和社会分配的公平,在于公务员办事的合法、合理、合情。社会管理、行政执法要讲公正,才会有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分配制度要讲公正,以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人心才会顺畅,人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才会得到最好的发挥。“马太效应”的“损不足而富有余”是经济规律中的一种,但不应是公务员行政的指导思想,决不能成为公务员的服务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⑦进一步突出地强调了分配领域的公平原则,值得广大公务员认真思考和身体力行。公务员讲公正就要注意减少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就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要扶助弱者,就要用心去帮助更多的普通群众。我们要特别注意富者与穷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冲突,既要尽力缩小两者之间经济收入上的差距,更要避免因为分配不公导致的经济收入上的差距而引发出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心理上的差距。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首先要从源头减少矛盾的萌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从物质上打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公务员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公正处事是从执政的作为上打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

第四,要自觉地真诚对待所有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群众,这是为人民服务必须全心全意的道德要求。真诚、守信,是社会伦理的基本底线,公务员服务人民群众更要讲真诚,讲信用,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不做假,不掺水,不忽悠。不仅要在接待群众的形式上解决“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还要在内容上解决“办实事”、“办好事”、“事好办”、“事办实”,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承诺了的事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对于群众提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即使解决不了,或一时解决不了的,那就要诚心诚意、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对于关系到群众的吃穿住行、物价、就业、税费、环境等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问题,都要诚心以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去了解老百姓的心愿,按照他们的心愿办事。政府决策和重大项目实施要广纳民意,涉及伤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做,群众一时接受不了的事缓做。要察民情、顺民心、抚民意、谋民利,切不可把长官意志霸气霸道当作工作魄力,把不顾群众利益胡建蛮搞当作是大有作为,更不能说话不算数,把群众当阿斗忽悠。把人民群众看成是阿斗而忽悠的人自己就是最愚蠢的阿斗。群众批评你,是帮助你,支持你。你有问题了,群众反而不说话了,问题可能更严重。现在不少问题在于,由于一些公务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并不是以诚心对待群众,甚至把群众看作是“刁民”,“故意捣蛋”,在还不知问题是否可以解决之前,情绪就已经与群众对立起来,矛盾已经萌发,其后就难以再进行下去。手上在办事,心里却想着群众是来找岔的,可能好办的事也不一定能办好。要真心实意地走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怨声、喊声,对群众要有感恩之情、敬畏之心、相知之谊、倾听之意、排忧之为、解难之举,这是公务员的本分。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就是要在乎群众在说什么。历史告诉我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赞你千万遍;任职三五年,实事好事不着边,百姓骂你千百年。只要我们是真诚地站在群众这一边,屁股坐在群众坐的板凳上,只要我们是真诚地想把群众的事情办妥,就像办自己家里事,甚至比办自家的事还努力,办法总是有的,事情总是可以办好的。即使办不成,或一时办不好,群众也是能够理解的。政绩不仅在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之上,更在民生之中、民心之中,更在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真情之中。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GDP一道增长,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财政收入一同提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成果。

最近,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⑤《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⑧这应该成为各级公务员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并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素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注释: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新华社北京2010年9月27日电,《人民日报》2010年9月28日1版。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陈东有博文《当前公务员应该具备哪些主要的素质》,吴自锋2010年8月20日跟帖,大江网博客,见“陈东有的博客”。

丁艳(跟帖网名“吹烟”):《常怀爱民之心――我看普通公务员的主要素质》,2010年8月1日,江西文明网博客,经“陈东有的博客”转入或“吹烟博客”进入。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新华社北京2010年9月29日电,《人民日报》2010年9月30日1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社北京2010年10月18日电,《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9日1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用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全文完。谢谢阅读!原载2010年第12期《江西社会科学》)

 

 

无限风光(上)

――读上洋同志新散文集《高路入云端》

 

陈东有

 

由云杉同志作序的上洋同志的新散文集《高路入云端》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高路入云端”是毛泽东同志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填的词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名句:“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既是写三十八年过去重回井冈山时沿山路登攀所见之景,更是抒写不畏艰险与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之志。上洋同志的新散文集用此命名,其意有三:一是书中有一篇写毛泽东同志重回井冈山的作品,题目就是《高路入云端》,以书中作品之题命名全书,彰显全书之旨。二是上洋同志的这本新散文集有几个鲜明的特点:追求思想的高境界,追求艺术的大气象,追求审美的新意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也正是在文学创作的高路上不断地登攀。三是这本新散文集收入了上洋同志从80年代初到刚刚过去的2010年三十多年间的散文佳作43篇,分为《水之远》和《山之高》两篇,由于上洋同志喜好文学艺术、对散文兴趣特浓以及对散文艺术执着的追求,创作的发展轨迹也如那盘旋而上入云端的高路。

一、      追求思想的高境界

优秀散文,语言艺术当然重要,但首要的还是文章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正如云杉同志在序文中所说:“如果一篇散文没有内在的精神,没有深刻的意蕴,没有集中的内涵,只是由作者信马由缰地自我感受,纵然辞藻如何华丽,也等于没有生命。”散文之“精神”也就是散文之“境界”。“境界”就是精神、是品味、是格调、是灵魂,有高下之别,于是才会有高境界的追求。高境界是优秀散文的灵魂所在。有高境界才会有大气象,才会有新意味,才能自成一格。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会有这种深深的体会。

《高路入云端》43篇作品,首先追求的是高境界。这里的“高境界”,源自于作者在他的后记《我的散文创作之路》中阐述的他一直执着追求的散文之“大”,是站在“大我”的高度进行的思考和写作,写大题材,用大手法,达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境界,所以,以“大我”为高境界的起点,作品自然透显出令人广胸怀、增智慧、思高远的审美效果。

获得冰心散文奖的《双头鹰的国度》,以大手笔,从大历史的视野评说了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是大题材的代表作。

一个民族,特别是一个大民族,更为特别的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大民族的特性是不好写的;在表述上,要想用一篇散文,即使是万字之文,也极难说个明白清楚,因为这是写书的材料。然而,《双头鹰的国度》做到了。“双头鹰”是俄罗斯国徽图案,作者独特的眼光透过“双头鹰”发现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作者以自己在俄罗斯访问时的观察、思考、体悟为线索,把对俄罗斯民族历史的辩证分析与现实的细节思辨结合起来,抓住这个民族最紧要、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段、重点人物、行为表现,揭示出这个伟大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性。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从冬宫到街头酒吧,处处是俄罗斯人双重性格展示的舞台;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普希金到赫鲁晓夫,还有爱喝酒的男人们,都具有双重性格的特征。作者的思维是十分敏捷的,分析也是十分透彻的。更值得赞许的是,作者把人们听说过的人物、听说过的故事、听说过的现实现象通过双重性的分析,一切都具有了现实感,都具有了深刻的丰富内涵。彼得大帝“文韬武略”;叶卡捷琳娜二世“柔美中透露着一股英武之气”;普希金身上有着“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儒雅与刚烈”;赫鲁晓夫墓碑雕塑是“他的大理石头像,一半脸为白色,一半脸为黑色”;而整个“俄罗斯人既爱好打仗又爱好艺术”,“在敌人面前,俄罗斯人显得是多么的英勇顽强;在自我面前,俄罗斯人显得又是多么的脆弱无能”;俄罗斯人既“精细又粗糙”,既“大气又小气”,还有男人们既傲慢又自卑等等。作者既形象生动地指出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的文化特性就像不断左右摆动的钟摆,又内涵深刻地分析铸造俄罗斯人双重性格的多元因素:横跨欧亚大陆的特殊地理环境,高纬度极端的气候条件,背道而驰的河流文化等等,都有可能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构成。更为重要的是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俄罗斯统治者时而亲近西方、时而摆向东方的文化选择。“东摇西摆的双头鹰历史,铸就了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中,西方和东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双头鹰的目光也永远不可能朝着同一个方向”。作者的阐述,由表及里,由浅而深,可谓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历史辩证法与现实思辨紧密地结合起来,构成了流畅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分析。一位长年研究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专家在阅读完这篇作品后肯定地说道:“对俄罗斯民族的分析精辟而又准确。”

《高路入云端》可能是全书中最难谋篇布局的一篇长篇作品,要写好毛泽东,写好他数十年的革命历程,写好对他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容易!作者的构思十分巧妙,把“高路入云端”作为主题,也作为构思的主线,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数天行程为经,以他为中国人民奋斗数十年的历程为纬,经纬交织,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行文之中,“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既写重上井冈山攀登之行,也写数十年的探索之路,边叙边议,将历史的厚重、现实的宽广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主题的揭示也就自然而又突出了:“井冈山的路不愧为革命的胜利之路。正是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开始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率领我们党夺取了革命的最后胜利。”“井冈山道路是这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这样。不过,走这条路要比井冈山时期艰难多了。”在作者浓墨重彩叙写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井冈山道路上,一位胸有凌云之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气魄生动地屹立其间,这正是“高路入云端”的灵魂之所在:“今天看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与其说是一个伟大胜利者的凯旋,不如说是他夺取全国胜利后的又一次勇敢探索。” “正因为如此,在重新面对巍峨雄伟的井冈山时,毛泽东又一次发出了他生命的呐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阅读全文,可以深深地感到作者对毛泽东同志充满了尊敬之情,毛泽东同志鲜明的个性在作者传神般的描写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对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之路上所犯错误也并未回避,对其原因的概括,既是准确深刻的,也是艺术的,具有典型的散文笔力:“没想到一个在抗日战争中写出《论持久战》这篇旷世杰作的党的最高领导人,如今要率领他的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迅跑了。”读到这里,作者的洞察力、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都让人佩服。

境界的高度总是和历史的深厚联系在一起的,正如一棵大树,参天的树盖总是和深透的须根成正比的。在很多的作品中,作者往往都是从历史的深度推进中来攀登现实境界的高峰。

《失败的英雄》议论的是历史重要人物拿破仑。作者对在滑铁卢一战中惨遭失败的拿破仑给予了特别的评价,之所以特别而不是高度,是这种评价并非一般浅薄的同情,也不是一般浮夸的歌颂,而是带有浓厚的历史理性品味,是站在历史辩证法高度发表的历史观和英雄观。“失败的英雄”拿破仑,曾经“横扫千军如卷席,把欧洲的封建统治者打得天翻地覆,演出了一场又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威武雄壮的活剧,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磅礴史诗”。“胜利也好,失败也好,英雄终归是英雄,何况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不失败的英雄,有时失败还会使英雄更具悲壮的色彩。”“不以一时一地的失败论英雄,这就是滑铁卢给我们的启示。”散文中透露出来的这些鲜明观点为拿破仑增添了更多悲壮的精神气概、永恒的英雄魅力:“拿破仑从滑铁卢走向了失败也从滑铁卢走向了胜利,从滑铁卢走向了耻辱也从滑铁卢走向了辉煌与荣耀。”

与《失败的英雄》可成为姊妹篇的《废墟的辉煌》,议论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意大利的古代建筑。在罗马,在意大利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保护得很好的古代建筑,其中有不少是断壁残垣的城堡、断肢残体的雕塑,这些都是最有价值的宝物,“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当一个民族把历史的遗存看作是废物,那是这个民族的悲哀,因为“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当一个民族把历史的遗存看作是有价之宝,不一定是好事,就像我们把秦砖汉瓦来卖大价钱一样;只有把历史的遗存看作是无价之宝,看作是本民族历史巨人不可分割的肌体,看作是与现实中所有的人们相关相联的文化,即使是废墟,也会展现出自己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废墟的辉煌》对废墟不废的分析,既有对历史的深情,也有对现实的思辨,是“废墟的辩证法”,是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极有意义的辩证法。“我突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历史的深度是作者的独特视野之所在,而这一独特视野成就了作品的高境界。

(未完,共三篇,分上中下,请见下一篇。谢谢阅读!)

 

 

无限风光(中)

――读上洋同志新散文集《高路入云端》

 

陈东有

 

二、  追求艺术的大气象

艺术气象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气韵生动的艺术形象。大气象则是指这种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又气势宏伟、动人心魄的形象效果,这往往是很多散文家所追求的。大气象既可以通过大物象如高山大河来表现,也可以通过小物象如一草一木来表现。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具有独特的视角,作者说得好:“有了独特的视角,才会有独特的发现,才会有独特的感悟”,加上高境界的追求和艺术创造,就会“给人以登高望远、大气磅礴之势”,气象自然独特而又博大;“就是小题材,也要小处着笔,大处着眼,以小见大,以窥观豹,给人以‘一尺具千竿之势’”。这是作者散文作品的独到之处。

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以其壮阔气势吸引着人们。这是一个特大物象,高之雄伟,宽之壮阔,深之莫测,险之动魄。站立在这座瀑布前,很多人都会有惊叹,也会有感想,这就好像是在欣赏一部世界经典,各人的感叹是不一样。《伊瓜苏瀑布》也是惊叹,也是感想,但气象大,感受深。作者在一连数段对特大瀑布生发出来的大气象生动的描写之后,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切的感叹:他从瀑布的高大气象中感悟“人生有时不就像一道轰然飞落的瀑布吗?落差越大,所激起的生命浪花就越高,所释放的生命能量就越强,人生也就由此变得格外的轰轰烈烈,格外的壮丽辉煌。”又从瀑布的险峻气象中感悟“许多美丽的风景就隐藏在这些险滩飞瀑之中,而且,越是奇异的风光往往越是在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只有像那些勇敢的鱼儿一样,面对激流行,迎着艰险上,即使跌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切险滩,跨越一切飞瀑,达人所未达,观人所未观,识人所未识,获人所未获,从而不断地登上风光独特的新天地。”这是作者以仰视的视角观察物象,大者更大,从大物象中表现出大气象,从大气象中生发出高尚的人生意境和崇高的精神世界,于是作品也如这气势如虹的大瀑布,飞溅时引人向上,跌宕后又释放出感人的精神力量。

由于作者独特的视角,小物象也能写出大气象。《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一张小桌,够小的了;一首词作,百把来字,也小。但作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的很小的木炕桌却是毛泽东当年书写名词《沁园春·雪》的桌子,百万雄师、民族解放都登上了这张小桌,这是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气象可谓大矣。《沁园春·雪》抒发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广博胸怀: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更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这是何等的气象万千。作者写道:“其实,毛主席在小桌上写下的何止是一首诗词,中国革命这部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伟大史诗,不就是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在小桌上挥就的么?”作者在这里是以俯瞰的视角,从一张小桌到一张又一张的小桌,不断让自己的思绪在一幕又一幕的革命情景中延伸,赞颂中国革命伟大的路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小桌子,是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大舞台。没有小桌子,就没有一部部中国革命威武雄壮活剧的上演;没有小桌子,就没有中国革命胜利这部宏伟史诗的诞生。”作者让这一派激动人心的大气象顺势而上,提升出境界的高格:“真正的不朽之作,是艰难困苦逆境挤压下一种感情和思想火花的迸发。而且,这种挤压越大,其感情和思想火花的迸发也就越显得越发激烈、悲壮和感人。”炕桌虽小,气象博大!

还有如已经很有名气的《九江赋》,横写大江――长江、大山――庐山,大湖――鄱阳湖,纵写数千年历史,气象壮阔厚实得很。“人之贵,贵在功丰而不傲;行之难,难在步阔而不止。”《呼唤亚马逊》不仅是写世界第一大河流亚马逊,还写了更为壮观与辽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呼唤人们要保护亚马逊,因为“人类不能没有亚马逊,地球不能没有亚马逊”。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朝文论家陆机《文赋》中的这两句名句用来评价上洋同志散文艺术的大气象是再合适不过的。

(未完,共三篇,分上中下,请见下一篇。谢谢阅读!)

 

 

无限风光(下)

――读上洋同志新散文集《高路入云端》

 

陈东有

 

三、  追求审美的新意味

好散文,有高境界,自然成一格;有大气象,自然有新意境,新意味自然是水到渠成,前述数篇,莫不如此。“用自己的眼光去观人观事,察人所未察,见人之所未见,悟人所未悟,言人所未言,写人所未写,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找出新的答案,在别人熟悉的风景中发现新的风景。”这是作者对自己散文提出的审美要求。

“自己的眼光”,而不是人云亦云。有了独特的眼光,就会有独特的思维,与众不同的思维、辩证的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作品的审美意味自然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也别有一番意味,“新”也就在其中了。《寻找柏林墙》就是这样,作者不仅在寻找“有型之墙”,也在洞察“无型之墙”,“有形的柏林墙倒塌了,无形的柏林墙仍然存在着。”比如《金字塔》里有关“野蛮与罪恶”中建造出来的“伟大的文明”的议论,意味特别,给人深刻的启迪。又如《停滞的繁华》,作者敏锐的眼光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繁华表面看到了隐藏在社会深处“贪图安逸、热衷享受、追求时髦”的精神危机,令人警醒。《巴西利亚的路》透过人们对这座新型城市以“世界城市建筑展览馆”的赞誉,发现了这座城市“路”的风格,热情赞颂巴西利亚的路是“拓荒者的路”,是“带动巴西经济起飞的路”,是“以人为本的和平发展之路”,意味深厚,劝人们深思借鉴。再看显示粗朴原始状态的《好望角》,当人们把目光停留在两洋交汇之处欣赏海浪拍击海岸时,作者不仅有一番颇有深意的议论:“好望角充满了一种险恶的美。”“千万不要一味地以为美就是花好月圆、风和日丽,就是流水潺潺、微波荡漾。美,更是一种惊涛骇浪,一种暗礁旋涡,一种惊心动魄,一种在与险恶搏斗中的悲壮毁灭。”而且把眼光定位在对十五、六世纪时中国失策的海洋策略的检讨。《冰城叹雪》在惊叹哈尔滨人把冰雪艺术玩到极致之后,又感叹人工造雪所付出的为人类制造灾难和加速人类毁灭的巨大代价。还有前文已经分析了的《废墟的辉煌》和《失败的英雄》,从题目到正文,都体现出作者独特的眼光,都展示出新的意味,给读者的审美带来震撼的效果。

独特的眼光带来的崭新意味,在全书中俯拾皆是。《英伦漫笔》:“企望别人不断失败的人,最终失败的却是自己。”《阿连德铜像》:“历史有时候就是不可思议,有些人看起来失败了,却是最终的胜利者;有些人看起来胜利了,最终却是失败者。”

我们再看看作者《在埃菲尔铁塔上》的眼光所注。作者登上高高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城市胜景尽收眼底,作者就从眼前说开去,说到巴黎的城市建筑、街景,进而引出人们对巴黎城市的争论,由争论再回到埃菲尔铁塔,结构层层推进,内涵层层剥开,意味层层出新:“不要惧怕不协调,辉煌的艺术往往是在不协调中产生的。不要惧怕非议,独特的风格往往是在非议中形成的。不要惧怕败笔,惊世骇俗的大手笔往往是在败笔中勾画出来的。”“如果惧怕非议和败笔,一味地追求与原有的建筑风格相协调,不敢标新,不敢立异,那城市就不会有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及各种各样现代建筑艺术的出现,就不会变得像今天这样多姿多彩和美丽动人,巴黎也就不会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是在议论埃菲尔铁塔的创造,也是在议论巴黎的建筑,更是在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创造精神。

作者的这种独特性眼光及其逆向型思维,使作品的思想、意境内涵生发出一种审美的张力,促使阅读者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更客观地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之路。

讨论作者追求审美的新意味,有两篇佳作值得好好一读,作者把它们放在了全书的压轴之处。一篇是《滕王阁》,一篇是《江西老表》。这两篇作品显示出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独特的批判性审视,具有高境界新意味的特征,因为这里的批判性审视是针对作者自己的家乡――江西的文化作了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反省,境界高格,意味深长,读来真让人扪心自问,深思不已。

江西人,特别是南昌人,总把滕王阁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作为地方文化的瑰宝赞颂不已,在赞颂之中,往往也是自我感觉良好和自我满足的表现,因为在长期的农业文化中,极易养成这样的堕性,这与江西目前在全国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需要奋发努力的发展要求不相符。作者在《滕王阁》中通过对滕王阁这座历史名胜评点对江西人文化自满的精神状态做了积极的批判。先是指出了滕王阁作为名胜的两面性,提醒人们不可过于自褒:“一部中国名胜古迹史,其实就是一部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遗迹史。”“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具有讽刺意味,一座具有浓郁高雅文化气韵的江南名楼,最初却是一位皇子沉湎歌舞、追求享乐的产物。”又佐以自己所了解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作旁证,文笔犀利,入木三分:“无论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还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夏宫;无论是中国的颐和园,还是印度的红堡,全部都是最高统治者们为了追求豪华奢侈生活而建造的。没有帝王显贵们永无休止的贪婪和享乐,我们就会少了许多的名胜古迹,历史也就不会显得如此的晕眩耀眼。所以,从文化的视角看,有些大丑是可以产生大美的,一些不朽的东西往往是从腐朽之中产生的。”进而对《滕王阁序》中不少名句考证指仿并批判了王勃的“小我”,提醒人们不必过于自迷:王勃“他本质上只是一介书生,且经历单纯,不像范仲淹那样是一个久经磨砺、思想成熟的政治家。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要求王勃的《滕王阁》像《岳阳楼记》那样具有高远的境界和强烈的震撼力,也就勉为其难了”。“如果说王勃的《滕王阁》抒发的是‘小我’的话,那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抒发的则是‘大我’。”在这里,作者还提出了一个他体会已久的观点:“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往往都不是那些纯粹的文人所写的,而是出自那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人之手。”最后作者批评今人在城市建筑上的失策对滕王阁的负面影响,告诫人们该如何来保护自己的文化:“面对那些历史文化名楼,人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千万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它们的原始风貌,保护好它们周边的原始环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高度,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视线,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空间。”整篇文章充满着辩证法则,让人们正确地对待历史,正视现实;议论之处,无不生发出思辨和启迪的力量。

更具批判意味的《江西老表》,真指赣人而针砭时弊,文中概括江西人的六个特点虽然褒贬相辅而成,但是重在指出江西人性格中共同的六大弱点、六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六大劣根性:一是“温和守矩而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二是“不排外但会搞内耗”,“无处不在的内耗,简直让人触目惊心”;三是“有小聪明但缺乏大视野”,有“盆地意识”;四是“会读书但缺乏创造力”;五是“有着强烈的官本位意识而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六是“朴实热情但缺乏勤劳刻苦精神”。虽说此前也曾有一些思想者痛陈江西人的不足,但像如此一一数说,痛快淋漓,深挖细析,还是第一次。作者分析了江西自近代开始落后的诸多原因,尖锐指出:“从根本上来说,是江西老表的观念和性格导致了江西的落后。”“江西老表要在中国的版图上重新崛起,就必须彻底冲破传统观念的牢笼,彻底改造自己性格的劣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对江西老表整体人格结构的一种改造和重塑。”在读此文时,深感字里行间针砭深处也流着作者自己的血。因为江西人作自我批判,需要勇气,需要智慧,痛快淋漓之余,也是心血在流,所以不失语重心长。这篇散文现在已经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将会得到江西老表们什么样的评价?拭目以待。从外省来江西工作的几位读者已有定评:这是了解江西老表、与老表和谐相处的“秘本典籍”。高境界,站得高者,看得远;意味深,挖得深者,看得深,看得准。难怪有人评之为“全书最佳”,“近年少有”。

 

好散文会有三种审美效果:学习认知,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酒逢知己,生活的感悟心灵相通;哲学境界,充满智慧的辩证思考。读完上洋同志的这本新散文集,掩卷沉思,三种审美效果一一获得。一是丰富的知识信息量俯拾即是,作品涉及面很广,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家乡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资料工作,所以读起来如同走进了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二是相互地交流,多篇作品都有知音般的交流。作者生活工作阅历十分丰富,有很多感受,也有很多体悟,与作者同龄读者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心声,年轻的读者则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迪,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三是哲学境界,作者的思维敏捷而多向,而且每每有逆向思维讨论问题,所以多有醍醐灌顶精妙之句、之语、之词,给人智慧的领悟和享受。

阅读优秀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创作散文则是一种修炼。云杉同志在读完上洋同志的这本散文集后写的序文中提倡“工作之余领导干部读点文学、写点文学当然是好事”,“‘为政为文两从容’,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应该成为从政者追求和一种境界”。因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进行文学写作,或诗歌、或散文,以诗言志、以文抒怀,对人的性情、品格都是很好的修炼。”梁朝文论大家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讲到文艺创作的规律时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作文者,首先自己要学习,要有积累,还要排除杂念,修养精神,才能动笔作文。要想让别人有体悟,自己先得有精神;要使别人得到智慧,自己先有高境界。上洋同志正是这样做的,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多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不懈,通过散文创作,养成了健康的情趣、高尚的情操,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品质,并为广大读者送上了获得审美愉悦的精神食粮。

无论是从哪一种效果和角度来看,《高路入云端》都有无限风光,风光无限。

                       2011年3月30日

(全文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