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机场电话:追求“优越感”导致的完美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56:23

有时完美主义来自于成为一个“神”的努力,上面我们谈到过去的创伤性的经历容易导致一个人缺少内在的自我肯定,继而通过完美主义来取悦别人来找回自我肯定。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有时孩子被关爱的无微不至,唯我独尊的时候,成天活在赞扬声中也不见的是一件好事,或者说也是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因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很难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就会在一生当中尽量维持自己的这种“优越感”,不断的寻求一种比别人强的感觉,无法面对他人的否定及不认同,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及缺点。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可能来自于父母“有条件的爱”,只有你成为第一名我才能爱你。当这种只能做的好,才能接受自己,只能比别人出色,才能肯定自己,只有一直维系优越感才能快乐的人生信条一旦形成,患者就会力图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整个人就好像成为了一个超级演员,生活就是舞台,所有人都是观众,无法接受自己一点瑕疵与不完美的地方,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病态自负”的需要。当这种病态自负及优越感无法继续维系,当真实的自己暴露在人前,当无法在保持一个完美的自己,当自己当不成一个神的时候,又无法接受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这样就很可能会出现抑郁的情绪。这时抑郁其实仅仅是:一种欲求得不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虽然这时抑郁仅仅是自己病态追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反应,但很多人又把抑郁当成自己无法成为一个“神”的障碍,就好像抑郁没有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好像又可以成为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好像又可以成为一个神。但毕竟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没有一种修炼可以让人变成神,也没有一种药物可以让人长上翅膀,所以这类人很难在药物治疗中获得帮助,因为药物无法满足其变为一个“神”的期待,如果这种成为神的病态的追求不改变,那么抑郁将很难缓解。这里,我们也就能更好的理解上文中谈到的,因为一点失败就否定自己,因为一点瑕疵就隐藏自己怕别人发现,因为他一直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所以才会无法容忍和接受自己做为一个人的局限性与面对生活的现实。

 

李凌小的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外婆虽然对别人很苛刻,但是对李凌却关爱有佳。只要是她需要的奶奶一定会满足,其他的孩子欺负了李凌,外婆都会护着她,不让她受到半点欺负,她成了外婆家的小公主,连平日里受到溺爱的小舅舅都自感受到了冷落。后来她离开了外婆回到了父母身边,她的母亲是一个极度追求完美,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一旦李凌有一点缺点,妈妈就会说:你这样,别人怎么看呀?所以从小在妈妈身边她都很感到焦虑。当然从小她一直是妈妈在人前炫耀的对象,因为她学习好,在学校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所以从小就是在妈妈的炫耀及老师的肯定中度过的,那时虽然在妈妈身边不放松,但却有一种和他人相比的优越感,当然那时好像所有的人都会表扬她,关注她。就这样,当日后当她无法再继续保持这种优越感,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她,当她无法成为人际中的中心的时候,她陷入了抑郁,整日获得紧张不安,因为她依然力图表现的好,做的出色,连和人打招呼都要摆出一个灿烂的微笑,目的就是要成为一个万人关注的“公主”而,这样她就成为病态追求的奴仆,而不能表现出真实的自己。

 

 

优越感是会上瘾的,毕竟想像中的完美要好过残酷的现实。就好像一个公主,受万人瞩目,唯我独尊当然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的开始就受到了这种待遇,那么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会让一个人上瘾,以后当公主落入民间,她不再是一个公主的时候,她依然会努力让自己表现好像一个公主,并且也期待别人对待她好像对待一个公主。当别人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对待她的时候;当她表现的没有公主那么优雅高贵的时候,她就会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时她很难认识到正是自己这种病态追求的问题,反而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好像是她表现的不够优雅与完美,所以他人才没有像她期待中的那样对待她,那样以她为中心,当这种要成为公主的欲望如此强烈,所以她力图把自己表演的完美,虽然心中她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但只要别人认为她是完美的;只要别人以她为中心;只要别人都围着她来转就够了。当这种让身边的人以自己中心的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她也会选择逃避人群,毕竟这样还可以保有成为公主的梦,不至于这个梦在现实中破灭,有时她也会选择一个受人瞩目的职业,比如模特、明星、空姐、或大商场打扮艳丽的化妆品小姐,只要能让她找到受人关注的感觉就好,职业本身不重要。当然“她”有时也是“他”,并不局限于性别,这种追求同样也可以表现在男性身上,这时要成为的就是国王、君主、可以控制一切的神。当对这种优越感的追求成瘾的时候,就会恐惧面对现实,面对一个普通的自己,就像毒品一样,她宁愿活在这种理想化的幻想当中,也不愿面对现实。所以放弃这种病态的追求有时就好像戒毒一样困难,但如果不戒除,将永远无法真实的活着,永远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个他一直试图逃避的自己。

 

在这种追求的作用下,一个人很容易对自己不满、自责、自恨,甚至会有自我毁灭的冲动。因为理想的自我一直是努力寻求的,现实的自己是一直努力摆脱的,但当理想无法达到,现实无法摆脱的时候就会陷入这种两难之中,即无法成为公主,也无法逃离这个可怜的平凡的躯壳,对理想自己的欲望越加强烈,就越对现实中的自己厌烦,厌烦到达顶点就是自恨,自恨达到顶点就会有轻生的想法,因为既然理想的自我无法达到,那么还不如毁掉这个现实中的自己,这样也不至于在现实面前低下头来,接受本来的自己,就可以不再面对这样残酷世界的真相,就可以一直生活在公主与神的幻象当中来自欺。

 

 

如果幸运的话,在很长的一段人生中,他会表现的很杰出,与众不同,可以继续维系他的神话,可以继续保持和他人相比的优越感,周围的人也会认为他是令人羡慕的杰出的人,令人崇拜的人,一个社会上或学校中的成功者。但不要忘了幻想毕竟是幻想,毕竟在现实当中没有人能君临天下,没有人能永远保持优越感,没有人能永远让别人以他为中心,梦总有醒的一刻。因为他一切的“成就”皆来自害怕自己成为一个平凡人的恐惧及成为一个超人的梦,所以当他无法再继续扮演一个全能的超人的时候,就会想尽各种方法来逃避这样一个现实,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及退缩,不去接受挑战,不去面对人群,当然也可能会用各种强迫的方法来逼自己继续努力,比如他会逼着自己在各种场合表现良好,逼着自己在各各方面表现出色,虽然现实已经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人无法在所有的方面做的好,表现的出色,人无完人,但他依然不会停止这种无谓的努力,因为他即无法放弃成为神的幻象,也恐惧面对做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因为过去的经历是如此的美好,以至于让他相信自己就是一个神,让她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万人瞩目的公主,所以他宁愿继续这个梦,而不愿直面现实。

 

 

正是有着这种病态的追求,所以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为何患者无法面对自己的任何缺点;为何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把自己整个人否定;为何被人拒绝是如此的可怕;为何要博得所有人对他的喜爱及认同,为何会对来自于他人的伤害如此的敏感。因为他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毕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他无法接受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的现实,无法放弃并且病态追求的吸引力。

 

 

 

有时这种病态的自负与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有时是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有时是为了避免成为某个人。我的一位来访者努力在生活中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完美的人,生怕一点缺点暴露在别人的面前,害怕别人因此就不喜欢甚至是远离他。他如此恐惧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因为他不想成为他爸爸一样的人,因为小的时候他看惯了父亲和别人的争吵及别人对父亲的贬低与远离,并且父亲对他也是如此,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让父亲满意,无法让父亲肯定自己,最后他放弃了一切试图讨好父亲的行为,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为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排斥一切和父亲相同的东西,所以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和父亲不同的人,任何来自于他人对他的否定都会让他恐惧,因为这样就离父亲近了一步。就这样,他远离了真我,为了自保,而把自己出卖给了理想化的自我,不敢把本来的自己暴露在生活中,人群中,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害怕人!”。因为“人”会发现他原本的不完美,所以害怕人其实是害怕发现真实的自己。

 

 

当一个人把理想化的自我当成现实,就会恐惧现实,就会恐惧现实中的自己。当他病态的自负被现实刺穿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可能会变得易激惹,对生活中来自于他人的一点小的伤害而耿耿于怀甚至会去报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维系他完美自我的形象,才能不至于让病态的自负破灭。一位来访者,从小从小父母对他很严厉,成绩不好就会打,小学分数如果低于95分,初中在年级十名以下就要挨打。每次回家都会觉得压抑,如果哪次考不好就需要深呼吸才能进家门。并且在学校里还会受到别人欺负,因为胆子小不敢反抗,这一切他都不敢和父亲说,因为按照父亲的脾气如果发现他打不过别人都会打他一顿而不是帮助他。从正常的途径和渠道,虽然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及找到个人的价值感,就这样他一直“自卑”的度过了自己青春期。后来他上了大学,在大学里偶然结识了一位能打架的朋友,在他的带领下,他通过拳头变得很“威风”,按照他的话说就是:“在拳头里找到了自尊”。就这样他成了一个“小混混”,很多人都害怕他,他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但表面的勇敢却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自信,虽然敢打架,但却不敢谈女朋友,因为他害怕被拒绝。拳头只是暂时的让他活在一种通过武力取得的“平静”及优越感当中,但武力并不能让他真正的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所以真是因为这种内心深处的自卑及无价值感,所以在表面上他才表现的如此强势,通过强势来让自己不必面对内心中脆弱的自己。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变得非常易怒,也有强烈的暴力倾向,虽然这种行为给他的人际及事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这种行为已经成了他的自我保护的方式,这种通过武力取得的优越感可以让他暂时摆脱内心中的卑微的自我,所以他继续用武力来逃避自卑。

 

当然,有时这种报复的倾向不一定以如此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仅仅是在内心中感受到强烈的愤怒及不满,比如:当他人开了自己一个玩笑;当他人对自己哪怕有一点的伤害;当他人没有表现出对自己足够的尊重的时候,患者内心中的愤怒就会变得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愤怒及报复的冲动和刺激事件本身根本不成正比,就好像别人无意中踩了他一脚,他就需要打别人一拳才能消气一样。即使这种易激惹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他的重要人际关系,他也很难意识到,这是因为自负受损而非现实伤害才让自己如此失去理智。正是因为他要维系一种与他人相比的优越感,一种成为超人的自负所以才会无法忍受那怕一点伤害。

 

为了维系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有时患者还会无意中把自己扮演成为一个“圣人”,一个唐僧或佛祖式的人物。一个大学生,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担忧与恐惧,因为就算是吐一口痰他都无法原谅自己这样“罪过”的行为,更不要说当学校作业多的时候抄一次别人了作业了。他的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必须让他人帮助自己来寻找确定的答案,就算是错了自己也不用承担这样的一个责任,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纯洁性”,所以当他今天上网了;当他多花了几元钱在午饭的时候给自己加了一条鱼来吃;当他在军训的时候偶尔偷懒;当他在吃肉就觉得自己杀生的时候,就必须给亲人一遍一遍的打电话,来求证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当”。结果他严重的依赖亲人而活,只有不断的求证他才可以逃避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他才可以犯错误,因为就算错了也是亲人错了,而非自己做了。这样他就继续可以维系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当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恐惧不安,无法忍受。当然这种完美主义的标准也会外化,当他用这种圣人的道德观来要求自己的时候,也会用这种道德观来衡量别人,当发现别人也没有做到,包括心理医生,他就会对他人及这个世界失望。但问题不在于他自己不够好,他人不够好,这个世界不够好,而是他用圣人,用一个足够好,足够完美的标准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无意识中就把自己标榜成为一个圣人,一个绝对纯洁的人,所以任何违背他的价值观的东西都是让他恐惧的,其实他恐惧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恐惧认识到自己其实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正是因为追求优越感或为了逃避内心中的恐惧及焦虑,所以一个人把理想化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把想像当成了现实,他就无法面对做为一个普通人的自己,无法面对这个普通的世界,也很难看得起普通的他人。这样他就会迷失真实自己,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真我,而是为了病态的自负及追求优越感,以证明自己的鹤立鸡群及与众不同,来满足理想化自我的期待。所以,即使他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良好的经济条件,美貌的外表,良好的学历,他都不会真的幸福,因为他抱有成为超人的追求,所以他不会关注自己哪里足够好,只会关注哪里不够好,所以就算他已经令人羡慕,依然不会对自己满意,因为做为平凡人总有不够好的地方,但这不符合他的追求,他的追求是“全都好”,这样他才能觉得有价值,这样他才能满足自己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及自负的需要。为了达到这样的心愿,他会选择过于追求成功而无法面对失败,当然也会表现为极度敏感的报复心理,或为自己设定圣人般的行为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维系一种内在的自负的需要,而非真实自我的需要,所以就算他努力去挣钱,也许他爱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带给他的价值感与优越感;也许他会结婚,但他不是爱那个人,而是为了找一个人“完人”,来匹配自己高贵的“档次”或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他会极为善良或与世无争,但这种善良的背后隐藏的却是通过善良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圣人,而不是为了善良而善良这么简单。虽然表面上他们可以表现良好,生活幸福,但是内心深处他们是痛苦的孤独者,因为他极力维系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他人可以观察到的世界,还有一个是内心中的隐秘的世界,在内心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幻想与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他无法享受真实的生活也无法让自己享受普通人的快乐。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说过:“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悲剧,曾经觉得别人活的悲哀,但后来才发现真正悲哀的是自己!”

 

解脱的关键在于,放弃这种病态的追求与病态的自负,不要再把自己当成一个超人来看待,面对现实,虽然现实是残酷的,但做为人类的一员有不得不面对,不管这种病态的追求是来自于成为神的幻想或逃避内在的恐惧,这种成为超人的努力都注定是要失败的,也注定是痛苦的。所以成为你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做为一个人的局限性,放弃这种追求优越感的努力,不再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些人担心这是否是一种自我纵容或堕落,但如果成为自己都是堕落,那么这个世界上想必就没有不“堕落”的人了。放弃是痛苦的,放弃一直追求的理想化的自己也是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但不管付出怎样的努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样才能活的真实,自然,这时我们才会对事物本身感兴趣,才会真实的为自己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把精力都花费到维系优越感的努力上,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内容及过程。

 

所以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治疗成瘾及放弃自我防卫的方式,就算这种理想化的自我很美,但总归是一个梦,就算过去需要用这种完美来自我保护,来让重要他人接受或找到自我价值感,但现在没有必要继续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了,没有必要再继续穿着“防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