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灯光节 上海:社评:舆论监督渐入中国吏治核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20:34

社评:舆论监督渐入中国吏治核心

  • http://www.huanqiu.com
  • 2011-06-23 08:19
  • 环球时报
摘要:这样的变化显然来得有点突然,但它对中国吏治的作用无疑是积极、正面的。官员作风中的一些痼疾,有可能在舆论的猛烈清扫下得以真正化解。

  近日连续三名地方官员在互联网上被爆出“丑闻”,都与他们的“生活作风”有关。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不断从零散的点变得缜密和刚性,舆论进入中国吏治核心位置的时代正在到来。


  当一些人还在争论舆论监督应该取什么姿态时,互联网轻蔑地碾碎了这些争论,把实实在在的监督“一车皮一车皮地”运进中国官场。看看近年来有多少官员是因为嘴上一句错话,手里拿了一支名烟而被盯住,最后扯出贪污受贿案的吧。还有的在“辖区”里摆谱,照片被放到网上而惹来“大祸”。奇奇怪怪的官员丑闻“现形记”,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可以预见,这样的监督今后只会越来越无处不在,并且“不讲情面”,所涉官员将不仅是地方基层官员,它肯定会“缠上”更高层级的官员。以往省部级落马官员都是中纪委直接立案处理的,今后完全有可能出现不同的个案:推倒某个高级官员的原动力来自互联网。


  这样的变化显然来得有点突然,但它对中国吏治的作用无疑是积极、正面的。官员作风中的一些痼疾,有可能在舆论的猛烈清扫下得以真正化解。


  一些官员或许会因此感到委屈,认为自己的“私生活”受到干预,这种观念必须彻底调整,早改变早主动。全世界的发达社会都对官员的个人品行要求极严,原因是官员手中的权力与公众利益有关,公众认为他们的个人品行会影响其对公权力的使用方式。“苛责”官员被普遍认为是正当的,中国官员们的私人空间从大趋势上说,只会越来越小。


  如此为官,是很多人初入官场时没有想到的,在他们走到一半时,舆论监督的大环境强行压了过来。不应否认,中国绝大多数官员都为人正派,工作勤勉,但以往舆论监督的缺失,也会造成很多人对一些“官员行为禁区”的不敏感。比如冲媒体发脾气,说过头话,这些在严格的舆论监督下都是不能被公众接受的。同样,未来如果哪个官员被拍下用公款吃鲍鱼,痛饮茅台酒,非因公出入豪华酒店,都可能引来巨大麻烦。


  客观说,中国的舆论廉政风暴有一点超前,互联网把发达社会的廉政标准直接引入中国,而中国干部的日常生活环境依然是发展中社会的,他们的“为人”环境和“为官”新标准实际上有所脱节,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被舆论监督发现“有问题”的概率。


  这很可能是一个有点“残酷”的过程,舆论监督的“枪子儿”不认人,还会有“政治斗争”乘机卷入,潮水的冲刷不会像溪水那样温情,不及时自我调整的,再加上“倒点霉的”,会连同那些罪有应得的,一同撞在“枪口”上,中国的廉政将踩着他们的政治生命前进。


  更准确说,这就是中国的政治建设,官员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它,公众也应实事求是,有所耐心。但官员的自我调整和适应无疑是第一位的。不是应不应该,这是时代的法则。


  因此,做官就得屁股干净,就得时时如履薄冰,就得正派到随时能击退各种流言。当官不是什么好事,过去当玩笑说,今后这将成为一句箴言。如果没有政治抱负,不是真心为社会公众服务,最好还是远离官场。人生的成功之路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