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乐视s3论坛:香港:通胀如何应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3:55
 

香港:通胀如何应对?

“从内地进口的不少食品都涨价了,猪肉比年初贵了三成,姜、蒜价格也翻了番”。

  从2月开始,阿义就发现,香港物价攀涨不是以年计,而是以月计。

  实际上,物价明显上涨从去年11月便在香港出现,且持续至今,而缓解的希望迟迟没有出现。

  不仅如此,进入2011年,香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住房、交通和租金也有涨无降。阿义每月工资不过9000多元(港币,下同),生活让他很有压力。

  有压力的生活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6月21日公布5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升5.2%,高于4月的4.6%,主要因私人房屋租金和食品价格升幅扩大所致。

  在生活水平较低的观塘、屯门、元朗等地区,不少物品也有两位数涨幅。 不少人和阿义有一样的生活压力。

  然而,据香港媒体报道,大部分肉类罐头批发价还要加价10%;白米等主食,也将于近期提价。

  住房方面,今年首季度香港楼价上升9%,已突破1997年历史高位,特区政府虽然不断出手抑制楼市炒风,增加地皮供应,但短期内尚难评估实际成效。

  交通方面,巴士、出租车和电车也相继加入“加价大军”,其中出租车提价幅度超过10%。

  衣食住行全面涨价,香港居民想出不少“自救”方法。例如买菜在菜场收市前夕去买,价格可能便宜一半。

  一位江姓妇人告诉记者,新鲜菜品涨价,就多买罐装的替代。“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花的钱都不花”。

  有媒体报道,香港人开始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买报纸的数量由人均每月16份减至10份。

  此外,如何格价(比较价格)的经验,也被放在网络和电视上交流。

  内外夹击推高物价

  租金节节上升是香港营商者长年的痛。进入2011年,媒体不时传出有商铺付不起房租选择停业,至于撑下去的商家,提价是一条很自然的路。

  5月1日香港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雇主为转嫁成本,也推高了部分产品价格。

  这些都是香港本轮通胀的内部原因。

  输入性通胀是推高香港物价的另一方面,且来势汹汹。

  香港约70%的食品和日用品来自内地,内地物价高企直接增加香港通胀压力。

  6月14日内地公布最新通货膨胀数字,5月份通胀率创34个月新高。香港经济专家预期,内地6月份通胀可能进一步加剧,香港通胀也将随之扩大。

  此外,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热钱不断流向新兴经济体。香港金管局近日披露,2008年10月至今,共有1.3万亿港元流入香港银行体系。分析认为,这是香港资产价格近年大幅飙升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香港在货币政策上与美国同步。巨额资金炒高香港资产价格时,香港货币管理当局只能眼看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加大,而不能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当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时,港币也只能跟着不断贬值,令输入性通胀持续加剧。

  香港舆论普遍赞同,对于内地通胀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压力,香港地位被动,因应能力有限,但是特区政府仍然应该把握时机,反省香港社会的问题。

  近日,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在电台节目中指出,以后几年,香港主要面对的民生问题就是物价和楼市问题。对于公共事业各项加价,政府应该看紧;而解决楼市问题,政府需要“适度有为”。

  低收入阶层受通胀影响最大。有社会组织建议,特区政府应检讨综援制度及交通津贴计划,帮助基层市民;长远更要设立全民养老金,以减轻基层民众负担。

  

  ○延伸阅读

  “有工开”最要紧

  香港舆论指出,对付通胀最根本要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事实上,特区政府一直试图让香港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但是“数码港”计划、“中药港”计划等大部分计划都成效不彰。香港产业结构越来越向金融、地产和高端消费商品零售业集中。

  此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香港地产价格和房屋租金过高,企业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新兴产业,而宁愿进行金融投资和地产生意。

  最近一期《紫荆》杂志文章还提醒,“十二五”规划为香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特区政府应排除干扰,积极部署各项产业和项目的配合与落实,加快基建上马,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创造更多职位,让更多市民“有工开”,至少可以“悭悭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