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完结版排行榜: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七大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7:52
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很多人都有此感受,几年不见,一座城市就会变化很大,差点认不出来。以至于去过纽约、东京等世界发达城市的人,会发现上海不比这些城市差什么。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长远看来,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与发展,存在七大挑战。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这些问题与挑战。

  第一,逐渐被拆光的老建筑,没有特色的城市发展。

  前些年,各地方政府对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理解很简单,就是高楼大厦。因此,到中国的任何城市感觉都差不多,都是高楼大厦。最近两年,因为学界的呼吁,开始注重城市特色的经营,但仍然停留在表面,仅追求地方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而没有深入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去真正把脉城市内在机理,挖掘和塑造出城市独有的特色和风范来。君不见,当下中国,“拆”字当道。到哪里,都是“拆”、“拆”、“拆”。

  其实,不同年代的老建筑才是城市真正的“名片”。他们见证了城市的荣辱兴衰,浓缩和代表了城市应有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它们夹杂在摩天大楼里,并不会起到不协调之感,相反,反而会让人对城市的历史与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另外,从实际效果讲,老建筑存在是必要的,保证不同年代建筑的混合存在有其实际功能意义,可以为某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初期发展提供低房租场所。

  第二,居高不下的房价,蒸发了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希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城市的生活主题是人。城市活力关键要有人。而当下直线走高的房价,远远背离了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在望“房价”而兴叹之余,对城市生活产生怀疑和背离之感。日趋高企的房价,在和民众的收入水平赛跑的跑道上,已经远远把之抛在后面。这样的城市,怎么能吸引到对城市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年轻人才呢?

  房价问题源头不在房市之内,采取综合统筹措施保证房价在一合理范围内浮动之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保障房等制度也要齐头并进。多种政策结合起来,让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多种选择,增加他们选择留在城市的动力,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漫步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街道,汽车的尾气、化工厂排放的气体等等,弥漫在空气中,行人掩鼻而走。

  还有,现在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拆迁运动,政府很少或全然不考虑老建筑或新建筑对环境的协调或破环作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环境问题是一步一步侵害市民生活质量的。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也许生活其中的我们一时感觉不到,但如果不注意的话,等到发现不能适应的时候,已经是城市病很重程度了,而且我们那时恐怕也已经深受其害、不能逃脱了。

  第四,社会服务的缺位与变异。

  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既在于独具特色的建筑和标志物,更在于便民、便利的公用服务,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中国的城市民众逐渐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也即个人生活一切都放到社会中来,一切都由社会来“补位”。但遗憾的是,社会没有及时“补”上来,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由“管理”向“服务”角色的转变。

  当下的中国城市,公用设施如医院、图书馆、剧院等,有是有的,但是分布密度不够,内容提供有限,离民众需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放开空间让社会也参与进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公民社会建设作用,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建市民社会的格局。

  第五,沦丧的社区精神,社会人际交往中缺乏信任。

  当下中国城市居民的社区,楼建的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任却越来越少。社区缺乏基本的活动,社区精神就更谈不上。社区居民至多在遭遇到切身利益问题时才会联合在一起,平时很少来往。社区精神的缺乏,对孩子的成长尤为不利,没有玩伴,没有游玩的氛围,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长辈的“教化”,没有同辈的 “同化”。

  社会学研究认为,信任是社会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前两年媒体曝光的南京彭宇案,一位因为扶跌倒老太太站起来的市民,竟然被老太太和家人告上法院。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严重影响之后更多市民在遇到此类事情时的处理态度。等等事例,折射出社会中人际交往信任的缺乏。作为生活在都市里的市民,本身就是陌生人的聚合,大家在城市生活和交往,共同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是需要发生一定程度的交往和联系的。而在交往中只遵守规范,没有一定的信任度的话,会严重影响彼此合作的顺利程度和合作成功效果的。

  第六,对城市贫民区非理性、野蛮改造。

  眼下轰轰烈烈开展的对“城中村”的拆除和改造,媒体报道基本上正面为主,显示了城市改造的成功。恰恰相反,《美国大城市死与生》书中对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些大城市强行迁走和重建当地贫民区的行为,评价为其实质只不过是把贫民区迁移到其它地方,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贫民区。而且,其行为大大增加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也减少和影响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当下中国城市“城中村”的拆除和改造,也是同样道理。本意是好的,但是政府没有想过,“城中村”改造过后,本来居住其中只需付很少房租就可以住在市中心的人,如何再以同样低的成本留住市中心呢?人留不住,贫民区也没有消除,只不过把人从这个地方迁到那个地方。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和理性思考的地方。

  去过台北的人,有时会惊讶台北的街道并没有上海漂亮和整齐,有的地方弯弯曲曲,有的地方破烂不堪,貌似与台北大都市形象严重不符。实不知。这恰恰是台北的都市魅力之所在,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有尊严、自由的活着,这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目的。

  第七,如何将城市外来人口的落户城市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城市的发展靠人。在当下中国城市,源源不断的各种类型的外来人口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

  外来农民工的落户城市将是一个日益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的大问题。他们的第一代是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将来还是要回到农村。而第二代则是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其内心中也有落户城市的想法。第一他们很少接触农活,回去也没有意义;第二,内心也不想回去。

  在中国目前现行户籍制度下,落户城市并不是那么简单,涉及到户口、社保、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这也是户籍制度改革迟迟未放开的原因。

  但是,随着第二代农民工逐渐成长起来,这个问题日益变得棘手和紧迫,需要政府和社会重视起来,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在世博会即将来临之际,反思和审视这些问题,我想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如何让城市更美好”一直是城市主政者喊出的口号,也是生活在城市的民众希望能真正做到的。以上七个问题,都是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或近或远将面对的重要挑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将大大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觉“生活更美好”;处理的不好,将延缓甚至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向前发展,也会使城市化发展失去原有之义。希望今天的政府和城市规划者,认真学习和更新城市发展理念,站在城市生活者角度来进行决策和规划,在推进城市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让城市生活真正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