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华庭价格:新型都市少女病悄然流行 摄食障碍发病率上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0:42
有人能一次吃掉20碗拉面、40根冰棍、100笼小笼包……
有人能十几天粒米不进,而当“情绪”来临时,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吃的,甚至啃桌子。
您相信吗?在开业半年的武汉市心理医院病房内,就有这么一群女孩。由于暴食、绝食长期交替进行,她们的身体器官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毛病,心急的父母带她们辗转医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神经科……
其实,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女孩们的心受伤了。
这是一种悄然流行的新型都市少女病——摄食障碍。
在几个月内迅速增40公斤、减40公斤,因为拒绝长大
在春春的记忆里,妈妈总在叹气:自己和丈夫长相都不赖,为何女儿长那么丑?
“我只有拼命学习,取得好成绩才能换来妈妈的赞赏。”春春说,也许是因为初三太辛苦,她从60公斤一下瘦到40多公斤。考进襄樊最好的高中后,她没想到,总有同学夸她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瘦”的好处。
为保持苗条,她开始节食。1.62米的个头,瘦到只剩20公斤。
住了2个月的医院,出院时,她长到了38公斤。春春感觉自己不美了。破罐子破摔,有时一次吃掉20碗拉面、100笼小笼包……两个月后,又迅速长到70公斤。
专家分析:
由于对美的病态认识,春春出现了体相障碍。即无论多瘦,她都认为胖。但这只是一种表象,从内心来讲,厌食意味着青春期女孩拒绝承认女性身份,拒绝成长。
这与春春的母亲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春春与妈妈是一体的。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赞赏,同学们夸她美,也是弥补妈妈对她的伤害;另一方面,春春要独立。两者形成一种矛盾。
在她的潜意识里,只有自己不长大,才能解决这一矛盾,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病态的平衡,让食物成了载体。
绝食14天,是对父亲的悼念
小艾今年18岁,一个月前入院时,已绝食14天,天天靠打葡萄糖生存。有一次,护士实在找不到血管可以扎了,她哭着哀求:“用针扎我吧,让我感到疼。”
半年前,小艾的爸爸因患白血病和鼻咽癌,肠胃萎缩两个多月,饿得不成样子而去世。
父亲生病时,小艾很少去看他;父亲走后,她拼命节食,瘦得只剩皮包骨。
专家分析:
亲人离开时,人们总会从形式和心理上进行悼念。在这一点上,小艾比常人慢了一拍。父亲病重时,她拒绝接受即将离别的事实,“正常”地生活;父亲死后,她才意识到父亲真的离去了,于是为自己的不孝感到内疚。
绝食,是小艾在体验父亲病中的痛苦。她用这种方式渐渐接受父亲离世的现实,在心理上与之告别。
“吃了又吐”,只因想抓住你
得病前,阿莲是大学里最受瞩目的女孩——成绩优异、长相出众。
大二时,她与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大专男生恋爱了。男孩此前已有多个同居女友。
后来,阿莲一次次地看到男友与别的女孩在一起。男友甚至当着其他女孩的面,羞辱阿莲。“我知道他坏,却还像飞蛾扑火。”
她忍气吞声,拼命吃东西,以此缓解痛苦。每次吃完后,她又觉得身材会因此毁了,于是用手抠喉咙诱吐,甚至买泻药。有一次因此中毒,昏迷了三天三夜。
专家分析:
从心理学上讲,“吃”意味着占有、接受,“吐”意味着拒绝、反抗。失恋和背叛,给阿莲带来了心理上的极大创伤。在现实中,她没法把握男友,于是通过对食物的绝对控制缓解自己的欲求:把你吃进去,我占有;你不好,我就吐出来。(文中均为化名。)
发病率上升 治愈率很低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昱晔 通讯员董非 刘晓梅)“摄食障碍是我们住院病房内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也是最难治的。”武汉市心理医院副院长施琪嘉介绍,目前,此病的发病率在国内明显上升。
一项调查显示,厌食症在国外的发生率为0.8%,湖北省内为1%;贪食症的患病率均为5%(这两类疾病多发于青春期女孩)。暴食症发病年龄较大,多数为40多岁,其中1/4为男性,国内发病率较低。
施琪嘉分析,摄食障碍发生率的提高,与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一定关系。第二,与家庭关系相对紧密有关。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小,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成员的精神空间也就越来越紧密。过分紧密的关系,会束缚孩子的独立。第三,生活节奏加快,外界刺激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1/3的厌食症患者可治愈,但遗留有体型、体重问题;1/3的厌食患者反复发作,有时需要反复住院治疗。贪食症患者中,有一半左右能完全康复,30%依然有暴食和导泻行为。
专家称,筑好少女们的心理防线,提高心理免疫率,是预防这些心理病的根本。
资料链接
摄食障碍分厌食症、贪食症和暴食症3种。
厌食症即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暴食症是无节制地猛吃东西,导致肥胖;贪食症患者有暴食现象,但其获得食物后的满足感有所不同:每次暴食后会产生耻辱感,想尽办法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