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蓉:都市小资女,流行读"萨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9:11
春去夏来,北京城里突然开始流行萨冈”,那个法国的亮丽宝贝。有时候看她,象个永远动力十足的生力军,生命中从没有倦怠和凝滞,文字间的不羁带着对生命最真挚的认同。那个18岁就成名的忧郁宝贝,她是无拘无束的散漫精灵,她玩世不恭看破红尘醉生梦死拼却红颜,她就像“冷水中的一缕阳光”。带着对流行的问候,带着对法国人心目中精灵的敬仰,带着对文学的喜爱,介绍几部“萨冈”,名作:《你好,忧愁》,《您喜欢勃拉姆斯吗》,《某种微笑》,《狂乱》。

  她没得过龚古尔文学奖,更不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她逃避荣誉,但她是法国人钟爱的萨冈,因为她身上散发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永恒魅力。她的小说明快、简洁、典雅、语言优美,富有乐感和诗意,散发着淡淡的愁绪,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忧郁,非常迷人。这位年轻、漂亮、富有、充满活力、18岁就出了大名的作家,却不惜滥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她视爱情为一种“病态的迷醉”,并坦言自己的爱情可以持续“三四年,但绝不会更久”。她跟她书中的人物一样,看破红尘,醉生梦死,追求感官刺激,不顾一切地尽情享乐。她曾告诉警察:“我相信自己有权自毁,只要这不伤及他人。”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不寻常的友谊,更为她的神秘增添了 特殊光环。索菲·德拉森用了3年时间采访、阅读并沿着萨冈的足迹作了一番旅行,圈划出萨冈之谜——为自由不惜代价之谜。

  在黑暗中,我轻轻地,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

      “你好,忧愁”在法国战后第一代中产阶级眼里近似一种宣言,他们的父辈经历了太多动荡沧桑,只能咀嚼历史留下的苦闷,这对没有战争记忆的他们来说显然过于沉重。选择“你好,忧愁”式的亲切也就是选择塞茜尔式的生活,意味着拒绝滞留在上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里。 这部小说因为准确地表达了整整一代人的心态,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那个落拓少塞茜尔的形象,几乎成了战后一代“叛逆”的法国青年的代表。

  小说的主人公——少女塞茜尔——生性浪漫不羁,跟同为浪荡子的父亲过着随心所欲的荒唐日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纳入到正规的轨道。为此,她竭力阻挠鳏居多年的父亲雷蒙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因为,在塞茜尔的眼中,安娜是一个生活正派、循规蹈矩的温顺女性,一旦让她进入了家庭生活,不仅雷蒙老爸得受她的管制,而且塞茜尔的落拓不羁的生活方式也得改变,她得按照安娜的培养计划,去做一个乖乖女。于是,塞茜尔跟自己刚刚认识的男朋友,以及父亲早先认识的一个女人爱尔莎,共同精心设计了一个诡计。诡计居然还得逞了,生性浪荡的雷蒙一度又冷落了安娜,而与更为年轻、也更为放荡的爱尔莎重续旧情。不过,令塞茜尔料想不到的是,这一胡来最后导致了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命丧悬崖……少女主人公苦心,经营的计谋,换来的却是她人生道路上初次品味到的忧愁中的迷惘。

     萨冈似乎过于迷恋这种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即使是对个人进行描写时,她也不对造成人物性格的原因做进一步的深究。

  《某种微笑》叙述的是一个青年女大学生多米尼克的一段经历。她感到生活就像一个阴森森的旋涡,她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可靠的东西,日子过得平淡乏味,没有时间也没有力量与愿望去干什么事。男朋友贝特朗也是可有可无,提不起劲儿。在一次聚会中,她碰上了男友的舅舅吕克。吕克也是全身散发着忧愁的气息,带着灰色的眼睛和疲倦的神色。他是一个富有而稳定的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中的男人,妻子温柔随和,也不关心国家大事,他似乎没有理由那么忧愁。他和多米尼克一见面就产生了异样的感情。但有意思的是,两人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胡天胡地风骚,而是平静地懒懒地甚至带一点忧愁地一步步地发展。最后,女主人公心神怡然,情绪平和地接受了分离的结局,只是觉得仿佛失去了身上某种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您喜欢勃拉姆斯吗》也是类似的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小说描写的是放浪的罗捷、半老徐娘的宝珥和显得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青年西蒙的感情纠葛。西蒙的感情就像勃拉姆斯的音乐一样显得古典而崇高,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只是让人觉得可笑和过时的老派。最终的结局依旧是古典式爱情的失败,西蒙被打发走了,宝珥又回到了罗捷身边。

  两部小说尽管情节不太一样,但里面传达出的是一种共同的情绪。弥漫在小说里的是那种懒散颓废无所事事的忧郁,这似乎是中产阶级的一种通玻他们衣食无忧却百无聊赖,生活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生命中的激情正在被一点点地侵蚀、消解,最终坠入虚无。这并不是一两个人身上的现象,而是普遍的存在着,甚至可以说“巴黎就是属于那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人们的”。萨冈准确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并且用她的笔传神地表达出来,为我们了解、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值得肯定的是,萨冈在做这种记录和表达时,表现出惊人的文学才能。她的精确细致的心理描写,她的聪颖洒脱的笔致,她的洗练清新的文风,给每一个读过她的作品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精细的心理描写更是让人惊异,萨冈仿佛能够钻入到笔下人物的内心深处,把主人公每一点情绪的微小变化,心理的波动及时深刻地表现出来。她的小说中没有戏剧化的激烈冲突,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也没有大喜大悲,有的只是细小的举止,微妙的表情,日常的言谈,甚至是有意无意的只言片语,就能把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澈见底。她的这种才能无疑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但是,萨冈似乎过于迷恋这种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即使是对个人进行描写时,她也不对造成人物性格的原因做进一步的深究。例如《某种微笑》里的吕克,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他呈现出那样一种姿态,这是很有意义也很有深度的问题,但萨冈在这儿停下了她的笔,没有触及到吕克的灵魂,使得她的作品失去了应有的深度。这些年来,萨冈始终对中产阶级的情与爱情有独衷,她的视野和观察角度也局限在这里,习惯于从这里找寻灵感和题材。这带来的后果就是萨冈无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作家,相对于她的艺术才能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萨冈在18岁时写了《你好,忧愁》,5年后写了《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又过了6年,写成了《狂乱》。这三本书现在平行地放置在我们眼皮底下,你只要去读,一定能洞彻岁月在女人的爱情中的意义。这位才女用一生的时间去琢磨爱情和激情,在寻欢作乐中打磨孤独的质地。看完手上的这两本书、三个故事,我就是要感慨:她所有貌似放纵声色、挥霍青春和爱情的日子都没有白过。

  像这样细腻之极的爱情故事是罕见的,虽然,同类型的故事模式铺天盖地。举例说我最喜欢的《狂乱》:基本上就是一个狭窄空间里的四角恋爱,男女主人公都是被包养的年轻人,无疑是漂亮的,也大抵因为“被包养”这种法国上流社会的特殊身份显得和世界若即若离。这也就是萨冈终其一生最熟稔的环境,小型的Party夜夜奢靡,正在衰老的贵妇人和有钱男人更换着伴侣,在不平等地位和公平原则的共同作用下,绵延不断的恋爱继续着,绯闻和偷情也继续着,即为小圈子中的情趣养料。被风度翩翩、堪破情爱游戏规则的夏尔包养的年轻女子吕茜尔拥有迷人的灰色眼睛,喜欢清晨开快车兜风,终日看看小说,晚上参加小圈子的派对,看演出,终于有一天,她遇上了另一个和她一样年轻、漂亮、迷茫的被包养的男孩安托万,第一次见面,两人笑得像做错事、还没有遭到惩罚的小学生。没有时间幽会,只能约在下午,在男孩简陋寒酸的私人公寓里,几乎来不及说话地纵情于彼此的身体,匆匆分别,在晚上聚会时假装若无其事,忍受嫉妒。当他们终于决定不顾一切在一起时,吕茜尔依然过着逍遥的日子。她并没有过于想念曾有的珠宝首饰、貂皮大衣这样的礼物,但当她不得不坐地铁上班时,她下意识的“同情”意味着她根本没可能抛弃以往的生活。“她的抱负并不比她的韧性更多,她去参加工作的愿望也不会比去自杀的愿望更强烈。”包养她的男人是最明白她:她慵懒迷茫的天性是她的缺点,但也正是她的魅力。最终,令人伤心地堕胎之后,吕茜尔回到了以往的生活里,和包养她两年的夏尔结了婚。“她步行着返回家里,返回夏尔那里,返回孤独,她知道,她将被配得上这一孤独之名的生活永远地抛弃,她想她从来没有偷来过它。”

  在这个故事里,最动人之处不是年轻男女之间不可遏制的激情,而恰是吕茜尔对两种生活、两种男人、两种爱情的品味。你不能用传统道德的眼光去指责吕茜尔,也不能用激昂的人生观去改写爱情、以及自我。这就注定了吕茜尔的现实之恋惨烈失败,她既是不得不依附于爱她懂她供养她的男人,也是衷心地敬畏这个男人给她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放纵,“执意地拒绝任何责任感的人,也会拒绝给任何其他人加上什么责任,这兴许是她惟一的正直之处。”。

  萨冈是如此细腻、如此逼真地描摹了人们在爱情中的孤独。这竟会让人产生向往,看了这本书的年轻女子们大概都要做梦,梦里有一个难题。

  萨冈笔下的爱情是和平、光鲜生活里的私人战争,事故现场,人人无辜;激情总是搭配着谎言,没有办法让爱人痛苦的爱情似乎只可能被抛弃。如同吕茜尔自知的那样:“我想要的使让你幸福,独立于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