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仙君:西方智库说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模式将深刻影响其与拉美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13:46

智库说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模式将深刻影响其与拉美关系


  过去十年,拉美同中国的关系总体上呈现两大类: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中大大获益的国家;在寻求市场份额、提供廉价劳动力、用低成本生产吸引资本方面面临中国压力的国家。未来十年,如果中国寻求延续以往模式,国际结构将不会发生深刻变革;若中国通过财富的重新分配,执行出口和内需更加平衡的战略转变,与其存在竞争的拉美国家便可能找到与中国的兼容性并重组本国经济,这从总体上看将推动南南合作。
  【本刊讯】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8月14日发表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教授何塞加夫列尔马丁内斯博拉斯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与拉美:合作、竞争与依赖》,摘要如下:
  本文的标题反映了中国和拉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21世纪头10年中拉关系的发展状况。尽管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陆续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中拉关系的复杂性是在上世纪末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在大部分分析家对中国未来过度乐观的同时,我们今天只关注一下双方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在跨国生产网络中的交流。
  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中大大获益的国家,这些国家使本国经济能够成为中国发展所推动的跨国生产网和市场开放的一部分。另一类是将中国的增长看作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在寻求市场份额和提供廉价劳动力,用低成本生产吸引资本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大压力的国家。
  受到中国崛起影响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时,墨西哥拥有吸引外资,发展客户工业,向开放自由的美国新市场出口的一切必要优势。但尽管拥有作为美国邻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优势,墨西哥作为第二大对美出口国的地位还是在2002年被中国取代。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削弱了墨西哥凭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在美国市场上享有的优惠条件。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墨西哥就将出口重心放在了针对美国市场的外包工业上,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就在这一全球生产链的多个环节上取代了墨西哥的位置。总而言之,墨西哥的发展模式同中国出口增长之间产生了直接碰撞。
  中国的廉价产品和吸引外资方面的积极政策引发了一个南南工业迁离过程,对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客户工业和装配工厂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
  除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因为中国在针对美国市场的制造业出口方面的竞争而遇到的困境以外,该地区还卷入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论战。那些目前仍与台湾保持关系的国家尤为如此。由于担心台湾进一步争取国际承认并宣布独立,北京决定在世界的所有角落遏制台湾,特别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因为台湾的大部分盟友都属于这一地区。目前,台湾同23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其中12个来自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多年以来,台北和北京都向与自己保持官方关系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特别是中国大陆还在没有建交的国家设立贸易代表处,作为改变国际承认的第一步。
  中国对能源、矿产和初级产品的需求使一些拉美国家受益,庞大的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开放也为大豆等中国需求量较大的农产品提供了机遇。耕地和水资源的减少阻碍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能力,美国越来越多地将农业用地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的现象对中国构成了压力,推动中国到南美寻找农产品。由于中国肉类消费大幅度增加,饲料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成为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新开垦耕地的增加,大片生态区域遭到破坏,使巴西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卢拉当选总统以来,巴西同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卢拉似乎致力于推动与中国之间的战略联盟,巩固发展中国家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地位。此外,专家认为,巴西在很多国际场合上支持中国,这一战略使中国在事关巴西国际日程方面作出相应让步。例如在推动多极化世界,特别是巴西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问题上。
  巴西在对华关系中最大的愿望之一是增加同中国的贸易。中国出口的增长引起了巴西企业界的“反华”情绪,认为中国构成了威胁,因为巴西不仅失去了第三方市场份额,还受到了中国进口货的威胁。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同两个拉美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智利和秘鲁。智利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拉美国家。分析家指出,智利是与中国需求兼容性最好的拉美经济体之一。自从智利支持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来,智利就大力吸引中国在矿业部门的投资,显然中国对智利铜矿的需求是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中国在另一个商业伙伴秘鲁的矿产投资计划超过了45亿美元。中国企业力图实现生产多样化和占据秘鲁的矿产市场。由于担心本国工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匮乏,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一些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项目,或购买秘鲁矿业企业的股份。
  阿根廷也是一个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阿根廷的出口商品包括大豆、原油、铜、液化气、葵花籽油等。阿根廷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在阿根廷的扩张对阿根廷国内一些与进口产品形成竞争的部门构成了潜在威胁。这方面的担心在2007年有所加剧,主要出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在阿根廷进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阿根廷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日益缩小。二是对于双边贸易的模式仍然存在担忧。有研究显示,阿根廷出口中国商品的平均价格比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了10倍。也有证据显示,同中国之间的贸易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反新自由主义的中左派政府将中国看作摆脱华盛顿对拉美控制的替代选择。特别是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中开展激进的变革计划的委内瑞拉,已经在同中国共同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双方在教育、电信、贸易和体育等领域内都签署了合作协议。
  但委内瑞拉首先是一个产油国,委内瑞拉的石油才是中委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加拉加斯希望通过推动对华出口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至于玻利维亚,反对新自由主义模式是莫拉莱斯政府的特点。天然气和石油部门的国有化是政府希望增加自然资源收入的计划的一部分,因为此前大部分收入都流向了控制这一部门的跨国企业。莫拉莱斯推行多极化的外交政策,将中国看作获得替代资金和结盟的方式。中国同玻利维亚签署了多项协议,中国政府将支持玻利维亚天然气的生产和国内消费。
  中国同玻利维亚在矿产、能源和电信等方面都有合作,但中国在玻利维亚最大的兴趣所在是获得其自然资源的可能性。
  拉斐尔科雷亚当选总统以后,中国和厄瓜多尔的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与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一样,科雷亚也承诺会执行不同于传统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新政策。他严厉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干涉国内事务,表示拒绝偿还之前累计欠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因为那是军政府欠的债,是非法的。
  2009年,中国和厄瓜多尔签署了四项合作协议,总价值2500万美元。这些合作协议推动了双边关系,有助于厄瓜多尔在世界衰退的环境下获得经济增长。
  结论
  回顾过去的10年,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在国际生产中日益提高的影响力。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的装配中心,北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成为中国廉价消费品的市场。这种关系决定了这10年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命运也与这一现实密切相关,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将对外贸易和增长建立在这种三方关系的基础上,即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出口中国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中国又向美国出口制造业产品,而美国的消费又是世界增长最强劲的推动力之一。
  但到了这10年的后期,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暴露出美国的结构性问题和建立在消费者负债基础上的经济复苏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同中国的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保持了政府对银行的控制,得以逃过一劫。但世界经济衰退使依赖出口的中国模式同产品需求减少和美元贬值的现实产生了碰撞。
  世界衰退并没有促使中国领导人调整国家的战略。虽然中国出口大幅度减少,但情况也好于大部分其他国家。实际上,中国在2009年取代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2008年的大衰退没有造成21世纪头10年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模式的改变,而是恰恰相反,政府的应对措施是寻求巩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途径。分析每个国家政府应付危机的举措,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措施首先致力于拯救各自最具活力的部门。例如,美国拯救金融部门,中国拯救出口部门。在所谓的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的背后,是保护和继续执行新自由主义的企图,危机被利用来作为深化资本利益的工具。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和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我们可以说,未来10年中国所遵循的发展模式将对国际关系,特别是南南合作产生强烈影响。如果中国决定寻求延续过去10年的模式,即在面向北方市场的出口基础上的增长模式的话,国际结构就不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革;但如果中国认为目前的资本积累模式已经用尽,就可能通过财富的重新分配,执行出口和内需更加平衡的战略转变。这就可能使那些与中国存在竞争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有可能找到与中国的兼容性,并重组本国经济,向着类似的发展战略迈进,从总体上来说,是推动南南合作。(何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