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那里有鸡婆搞:生物教学中的启发艺术 - 教海探航_洛中教研第三期_洛中教研 -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05:47

生物教学中的启发艺术

  发表日期:2005年11月28日      作者:刘晓燕     【编辑录入:admin】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中没有规定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手法,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了,领悟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手法,有所创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指导思想呢?关键是学生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的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自信心,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理念,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都是围绕这一教学理念而进行的。确实,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上课更有积极性,使课堂更开放 ,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

我国古代大教育学家孔子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的意思。“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教师予以回答,使其清楚。不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很强调学生有“愤”“悱”的心理要求的前提,若无此要求,则教师不必“启”和“发”,现代教学则强调内外因的统一性。对教师来讲,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性。当学生有“愤”“悱”时,给予“启”和“发”。当学生无“愤”“悱”时,也要通过“启”和“发”,使其“愤”“悱”起来,再给予学生进一步的“启”和“发”。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愤”“悱”作为前提,而是把“愤”“悱”作为教学任务。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教师要把几千年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意义——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来设计一定的“诱因”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通过这样几种方式:

 

 

1.引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在讲基因突变时,可以巧妙地插入一则小故事:1910年,芝加哥有位黑人青年去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他当时患的是一种尚未被认识的贫血症。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异于常人,呈镰刀型,所以就把这种病叫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那么这种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 这样一则小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基因突变这部分内容上来,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都想知道这种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又如,在讲三系杂交育种时,对雄性不育系的讲授时,可以引入“野败”的故事:1970年秋,袁隆平和他的助手踏上了寻觅野生雄性不育稻的征途。他们来到海南岛,像神农尝白草一样,察看着一簇簇野草……一天,奇迹终于出现。他的助手在一块沼泽地里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他们从泥土里挖出来,种到试验田里,用它们与栽培稻杂交,一朵花一朵花授粉,当年只结出了3粒种子。袁隆平将它们取名为“野败”,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雄性不育的野生水稻……通过“野败”的故事,一方面能够认识什么是雄性不育系——雌蕊正常,雄蕊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的水稻;另一方面从这个故事中认识到科学家探索研究过程中不懈努力的精神,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与生物学有关的小故事很多,只要平时做一个有心人,俯手可拾。当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随手拿来,要经过精心挑选,力争故事要短小精悍,风趣幽默,切忌故意买弄,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教师精心构思打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得到一些有深意的启迪。

2.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生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

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设疑。”就是说读书过程中要学会提出问题。但是往往学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一层次,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矛盾。

我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

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              物质。

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           物质。

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细胞膜的组分中应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我就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

3)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三种物质的科学结论。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气发活跃,学得很轻松。教师讲的也很少,应该说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课后的检测结果看效果很好。

在接下来讲述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发问:组成细胞膜的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学生一时无法结出答案,激发了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接着我又提供如下事实要求学生分析并给出答案。

41925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

通过对问题4的分析讨论,学生得出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双层排布的结论。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又向学生提出第5个问题:

5)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问题提出的同时出示细胞膜模型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①蛋白质有的排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则贯穿其中。

②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空间结构,解决三类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问题,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紧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还有例如:在讲性别决定时,引导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公鸡和母鸡同样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是为什么两者在外形和生殖系统上会表现出那么大的差异?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即会在脑中考虑这个问题:是什么导致生物体向不同的性别方向发展呢?学生对于后面的内容会非常感兴趣,容易形成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愿望,为后面的知识传授做了较好的铺垫。

生物新教材的实施为情境教学提供良好的舞台,而情境教学又为充分阐 释生物新教材提供了武器。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学会善于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培养学生试图揭开知识之谜的心理愿望,并对所学内容作出深入思考,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3.举一反三,充分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有意地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充分联想,把以前不连续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一个大的知识系统,便于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性,系统性。不过这项任务对学生,对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教材,有较高的素质;要求教师专业技能扎实,备课充足,课堂驾驭能力强,不然只会事倍功半。

例如:月考试卷第一题:构成人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几种?学生错误率很高,原因是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没有认识清楚: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之间的关系。经过评讲以后,学生都能够理解,那么是不是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犯错了呢?教师可以再设计几道类似的题目:(1)构成人类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几种?(2)构成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几种?(3)构成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几种?(4)构成人类核酸的碱基有几种?类似的几道题目一并提出来,让学生一一辨别清楚各自的区别,彻底理解基本概念。

当然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上运用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高三复习课。例如:高三第一轮复习时《细胞》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细胞”两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例如细胞的结构,细胞中的代谢反应,细胞分子学的应用——细胞工程等等,鼓励学生讨论,最后派学生上讲台向大家讲述关于细胞的知识。学生讲述结束时,教师应首先鼓掌以表鼓励,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点评和纠正,最后做相应的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系统化,更重要的让学生在此活动增加了自信,得到了锻炼。虽然这种方法很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实施前是有前提的。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打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增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交融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换课堂的组织形式,让沉闷的课堂变的鲜活起来。

4.体态启发教学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堂课的内容特点,巧妙地运用眼神,手势,表情,体态等无声语言,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之心神领会,茅塞顿开。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来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诱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可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提高。


生物教学中的启发艺术 - 教海探航_洛中教研第三期_洛中教研 -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_教研论文 小学科学常态课教学初探_教研信息_教学教研_卫辉市教育网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 >> 教学教研 >> 努力探讨 初见成效——“中学语文活动课研究和...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赏析_文学前沿_教育教学_衢州一中语文教研网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生成长记录册_教研信息_教学科研_『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之四 诱思探究_教研空间 在教学中实现先学后教 - 教研论文 教研活动中如何聚焦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 小学语文 - 圆桌教研 - Po... 【航空小知识】第三期:为什么飞机飞行中会产生颠簸?_ [转帖]异步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和方法 @ 教研视线 四川省达县第二中学_网校文章 教学教研 教师论文 掀起你的盖头来——人物肖像描写漫谈 如何确定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_小学数学_基础学科_内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网==内乡教研网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09年教育教学成果汇总 ------艺术组_ - 义中教研组 人生没什么好算计_席振安的教研空间 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方法_ 教研方法谈:教学案例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_高效课堂_学科教研_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海安县艺术学校 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简介、教学大纲_课程设置_课程服务_人文素质教研部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在物理复课教学中的实施-文章-金台教研网 教研,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事件 - 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教研,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事件 - 冬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