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人当上火影是哪集:《南京!南京!》:陆川用的是激将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0:42:14

 

南京大屠杀,或许是历史上,中国人被异族屠杀人数最多的一次。

日本人固然是我们的仇人,但真正令我们耻辱的,还是我们自身曾经的软弱。

偌大一个中国,几亿的人口,竟然被小小的日本所侵略,丢了自己的首都不说,还被小日本一次性屠杀了几十万人。无数的难民,居然要靠一个名叫拉贝的德国老头来保护。真不知道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干什么吃的!

揭揭伤疤还是有好处的,免得“好了伤疤忘了疼”。

只是这个伤疤未免太大了一点,一揭开就难免鲜血淋漓,痛彻心肺。

陆川把南京大屠杀搬上了银幕,我佩服陆川的责任心,更敬重他作为一个年轻电影人的勇气。

屠杀是史实,《南京!南京!》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日军屠城的惨景。

然而在史实背后,陆川想说的话,肯定会让许多崇尚民族主义的中国人看得不爽。

放弃拼命、举手投降的中国士兵,在遭屠杀前虚弱地喊着“中国不会亡”。可反正是死,又为何不跟鬼子拼命,又何必投降。

苟且求生、出卖同胞的汉奸,也难逃家破人亡的噩运。在被杀前,他虚弱地说着“我的老婆又怀孕了”。好像在说“中国人是杀不绝的”。可又为何当初要当可耻的汉奸。

影片结束,胖子和孩子被“善良”的日本兵放了,满面都是劫后余生的欣喜,却看不到一丝对日本人仇恨的影子。

……

这样的中国人的确该死!

难怪许多中国观众看着生气。

我姑且把这看着是陆川的激将法吧。

看罢电影,能由此激发起中国人身上的血性也好。

陆川,你成功了!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骂陆川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历史,不要让历史重演,更不要做电影中那样虚弱的中国人。

仇恨不该忘去,但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先把自己弄强大了再说。

 

我的推荐指数:★★★★★

相关资料:

片名:《南京!南京!》
    City of Life And Death
·导演、编剧: 陆川
·影片主演:
刘烨     饰演 陆剑雄
范伟     饰演 唐先生
中泉英雄 饰演 角川
高圆圆   饰演 姜淑云
秦岚     饰演 唐夫人
江一燕   饰演 小江
木幡龙   饰演 伊田
姚笛     饰演 唐小妹
赵一穗   饰演 顺子
·摄影指导: 曹郁
·美术:郝艺 林潮翔
·出品方: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寰亚电影有限公司
上海百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9年4月22日


资料:《南京!南京!》故事简介
  这部影片,在大量详细周密的历史考证的基础上,以精良的制作手段,以超出一般史诗大片的沉重质感,复原出70年前阴郁冰冷冬天里的死城南京。它以中国民众的抵抗意志和一位日本普通士兵的精神挣扎为主线,提供出一个与以往的历史叙述完全不同的南京。一个甚至有着希望的火种的南京。因为在这座城中,在这死生之地,即使面对绝境,即使面对战争机器的无情碾压,仍然会有中国人性的地火在暗暗燃烧,仍然会有人以他们的生命、鲜血和意志为薪,维持着这地火,让它永不熄灭。
  影片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开始。尽管有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国民党精锐部队一员的陆剑雄(刘烨)。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在这里,大量的难民因为拉贝的“纳粹”身份而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但是,在日军的眼中,所谓“安全区”,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而拉贝的德国人身份,在强势的日本军队面前,也只不过是一块随时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国的女人们,则用她们的身躯不仅仅拯救着隐藏在难民营的男人,也在拉贝面前书写了一段中国人坚强的历史。
  日本军人的形象塑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突破。作为占领者的他们,当然可以享受某种意义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这座战争因素被极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领者,即使面对的只是别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难以逃避自身的灵魂震荡甚至拷问。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师团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队友称为“读过书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参战之前都还没有交过女朋友。而他的同乡队长伊田(木幡龙),则已经是一名老兵,一名职业军人。在南京城作为占领者的“生活”中,体验过种种为了维持这种“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价。角川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他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后举枪自杀。
  这部电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种种关于南京惨案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在南京灾难中,中国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高度上为中国历史上这一段惨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