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恺的歌: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52:23
农业aishuzhai收藏于2011-06-16
',1)">
http://sannong.cntv.cn/program/zhifujing/20110609/114026.shtml
这个薄薄的面饼叫印度飞饼。这个把它飞得虎虎生风的小伙子叫做拉姆。这些顾客排着队,就为了购买拉姆飞出来的印度飞饼。
拉姆:你要什么味道啊?你们是一起的是吗?要得要得!
顾客:这个是我的吧?
拉姆:是。
顾客:菠萝和草莓啊!
拉姆:要得嘛,等一下嘛,一分钟就好了。不要急啊。
拉姆手里的这张饼不到二两重,然而就靠这么薄薄的一张饼,有时他一个月就能净赚几十万,一年下来能赚一百多万。
拉姆:我赚了很多钱。中国可以,中国生意好得很。我做的飞饼好,他们很多人都说好吃好吃啊,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买了房子,买了车了,有老婆了。
那么,一个印度小伙子怎么会不远万里到中国来做生意?而这样一张薄薄的面饼又是如何让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重庆赚到这么多钱的呢?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拉姆:飞饼飞起来啦!
拉姆的家乡在印度南方一个叫Chennai(清奈)的城市。在家里他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妹妹。父母开了一家小小的餐馆,供应全家的开支。在家乡,拉姆有一份厨师的工作。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而月工资是一万卢比,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多元。
拉姆:印度生活真的是太累,中国不累。你看今天,一个小时就卖完了飞饼200个,现在休息了。我们印度的话,早上8点到晚上12点钟上班,累累累,太累了。在中国赚钱不累,可以。
随着中印交往的发展,拉姆的很多朋友来到中国,他们告诉拉姆,中国是一个发财的好地方。于是,2003年11月,这个当时只有19岁的印度小伙子,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了中国重庆。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除了从老家带来的一种传统调味品——咖喱以外,拉姆一无所有。
拉姆:什么都没带,来的时候带了一个行李,也没有贵重的东西,里面装着咖喱,因为我们要自己做。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为什么千里迢迢带咖喱来中国呢?因为拉姆认为自己的长处就是做印度小吃,来了重庆就在朋友打工的一家酒店里帮忙,专做印度食品。然而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来的这个城市在中国也是个美食城,遍地都是小吃。想要在这里靠家乡小吃立足,谈何容易!生意做了没几天他就发觉,中国人并不喜欢吃咖喱,却对一种印度的面饼情有独钟。
拉姆:生意可以是飞饼,很多人买飞饼。咖喱饭,还有印度的小吃,他们都不喜欢吃。他们就喜欢吃印度飞饼。飞饼好吃,他们说。
于是,拉姆就专做印度飞饼。2005年,他和朋友一起在重庆洪崖洞开了一家三平米不到的印度飞饼店。然而店开了没多久,拉姆就神秘地离开了洪崖洞,他的飞饼店也悄悄变成了熟食店。
原来,拉姆在这里一天只能卖几十个飞饼。而他觉得生意不够好的原因在于人流量还不够大,一定要去一个人更多的地方,飞饼才能卖得更多。可是自己是个外国人,地方也不熟悉,去哪里呢?2006年的一天,正在犹豫的拉姆怎么也没想到,他接到了一位中国女士打来的电话。
周静:我用英文说,能不能跟拉姆说话?他说,我就是拉姆。
拉姆:她说,洋人街,你们过来做飞饼,你们开店,做你们印度的食品,还有印度咖喱。你们什么食品都可以做。
给他打电话的这个女士叫做周静,是重庆美心集团的外事主管。2006年,美心集团决定将在南岸区的3000亩地建成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洋人街,因此想吸引一些外国人到这里来创业,而物色有特点的外国人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周静身上。她一听说有个印度小伙子会做飞饼,就马上拨通了拉姆的电话,并把他推荐给洋人街的总负责人卢小庆。
卢总:他比较腼腆,而且他的眼神,我看得出来,有一点忧伤。外国人的眼神很能代表他们的性格,他们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嘛,不好就是不好。那时候我估计他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
卢小庆和周静从拉姆的神态上看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也想帮这个外国朋友一把,就让他到洋人街来卖飞饼。
这里就是重庆市南岸区洋人街。卢小庆还把街上这个充满特色的斜房子建筑免费租给拉姆。
为了让生意更好,精明的拉姆就把斜房子做成印度美食城,而自己则推着小推车到人最多的地方专门卖飞饼。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创业,生活上多少有些不方便。而对印度人拉姆来说,这样的事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事莫过于当时的他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这样一来,就连别人要买几个飞饼这样最简单的话他也听不懂,而客人比手势,不懂中国文化的拉姆更看不懂。这可怎么做生意?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拉姆:不知道,等一下我问朋友这样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样是六。印度话说就是六。哇,这样是六,哦,我学会了。
记者:是不是第一次人家来跟你说买六个飞饼,你都不知道要做多少个?
拉姆:不知道。不知道我就一个一个做。一个做完他说还要一个,还要一个他说,哇,还要一个,还要一个,我们接着做。
记者:一直做到第六个,说,可以了?
拉姆:对。
拉姆:印度是说英文,一,二,三,四,五,还有我们本地话,是一,二,三,四,五,我们这样说。
记者:那五以上呢?手怎么比划?
拉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记者:就另一只手?
拉姆:对,就两只手。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然而这给拉姆提了一个醒,他意识到,虽然汉语很难学,但这是他非学会不可的,不然生意就没法做。于是他就从中国最简单的数字学起,学重庆话的劲头也更足了,想尽办法模仿顾客说重庆话。
拉姆:要来一个吗?尝一尝吗?好吃得很,味道巴适得很。
顾客:重庆话说得好啊。
拉姆:哎,来嘛,印度飞饼。
拉姆:我知道,这一,二,三,六,我学会了。这是六个,这是八个,这个是七个。这是七个。
记者:七个,这样是七。
拉姆:这是七?
记者:那是九。
拉姆:这个是九吗?
记者:九,这样是九,这样是七。
拉姆:这样是七吗?
记者:对,这样是七。
拉姆:哦。
记者:你把一到十比给我看看。
拉姆:这是一,二,三,四,五,六,这个是七。
记者:对,七。
拉姆:这是八,九,十。
记者:对。
拉姆:我听不懂的时候,就向朋友问一下,那个,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告诉我,我写下印度的字,印度拼音,我每天都看。你说,吃饭没有?他说什么,吃了,吃了。就这样。还有,下班没有?下班了,下班了。哇,你昨天听不懂,今天听得懂。我学了,慢慢学了。
经过苦练,拉姆进步惊人。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拉姆:你好你好。
路人甲:你好,拉姆,你好,我们是好兄弟。
记者:你们认识?
路人甲:我们是好兄弟啊。
拉姆:你好。师傅呢?
路人乙:休息去了。我们见过面。你是做飞饼的那个吧?
拉姆:是的。这是什么来着?
路人乙:糍粑。
拉姆:糍粑,糍粑。5块一个。
路人丙:你是来玩的还是在这里工作?
拉姆:玩的。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现在的拉姆不但知道在重庆哪里买菜最便宜,还会用重庆话跟人们讨价还价。
拉姆:少一点吧,198,便宜一点好吗?
老板:好吧好吧。
拉姆:谢谢老板。
学会重庆话以后,生意果然好做了很多。此时拉姆决定重新给自己的飞饼定个价钱。经过了解,他知道大酒店里飞饼卖15元,而路边摊又卖5元,拉姆觉得自己的位置比不上大酒店的气派,但比路边小摊又高档些,价格也取个中间为好,就卖10块钱。
拉姆:一般是说不贵。一般说,飞饼要什么味道,要菠萝,香蕉片,我们有什么口味告诉他,他说喜欢吃什么味什么味,可以我们做给他。有人说十元钱贵了。十元钱贵吗?洋人街是便宜的,十元钱是便宜的,好吃得很,尝一尝吧。他说少一点,便宜一点。没有便宜,过去过去,哪里卖你便宜你去吃。五元你要不要?要。过去过去,哪里卖五元你去买,这里没有,都是十元钱。他们说好吧。等一下,他们会知道,洋人街便宜,十元钱。等一会儿玩过了回来,老板,给我一个飞饼。我刚刚问你你说不要,太贵了。没事没事,你做一个,好吃。
记者:那十元钱一个,能赚到钱吗?
拉姆:是啊,我们一个飞饼成本是两元钱,我们赚了八元钱。就是卖便宜十元钱以后,很多人过来买。酒店里十五元,洋人街我们去吃,他们很多人过来洋人街。
拉姆定的价位吸引了很多来洋人街游玩的人买飞饼。
然而好景不长,拉姆遇到了一个严峻的情况。六月重庆越来越热,游人急剧减少,拉姆卖出去的飞饼也越来越少,甚至一天竟然只卖出去一张。为了多卖点飞饼,天黑他还迟迟不肯收摊,而情况却没有改善。
面团当天没有卖掉,第二天就会变质,只能扔掉。而一个面团一毛钱,拉姆一天就亏进去几百元,一个月就是上万块钱。然而作为老板的他,还要硬着头皮撑着。
拉姆:收摊我们问他卖了多少飞饼,他说一两个,好的,没事没事,明天生意就好了。我们这样说,他们也开心,我们说什么骂他,那等一下我们就要吵架了,他们就会走。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喝酒,喝酒就心情好了。
然而再继续撑下去亏得更多,拉姆只好回了印度。这个印度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好不容易开辟的这一摊生意,难道就这样放弃?他的中国之行会就此告终吗?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谁也没有想到,三个月之后,拉姆又回到中国。而这次回来,他一年就赚了上百万,因为他带来一个绝活。
2007年6月,印度人拉姆失意地离开重庆;而三个月后,他又满怀信心地回到了重庆。重新开张,他的摊子上满满地聚集起了人,时而一片鼓掌喝彩,时而又一片嘘声,但人气十足。
开业第一个月,他的营业额就暴涨,一个月赚了几十万元。回家三个月,难道他发现了什么商业秘密?这次回来,他究竟带回了什么绝招呢?
拉姆:没事没事,换一个。
原来,拉姆回家后分析,卖不出去飞饼,自然有天气的因素,但天热也有人多的摊子,怎么聚集人气很重要。拉姆回家就苦练这样一个绝招,来招揽顾客。拉姆把原来偶尔旋转面团的手势变成了每做一个飞饼,必将面团高高抛起旋转起来的动作。而拉姆飞飞饼的力度和高度并不是很熟练,失手的时候很多。
顾客:差一点没接到。
卢小庆:有的时候他也挺臭的,有的时候要玩一玩转飞饼,我觉得他也玩得不是很好,有的时候也有出纰漏的时候,是不是,一玩玩大了,玩砸了,但是大家都很理解,笑一笑,他就重新给人家做一个。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拉姆:来来来,印度飞饼,飞起来了!
尽管会玩砸,但拉姆坚持要这样做每个飞饼。他说,自己的飞饼能飞三米高,然而记者等了半天,也没见一个三米高的,倒有几个差点飞进人群的。
顾客:打到脑袋咯!
拉姆还给自己的这个手艺取了个名字,叫做“楼上飞”。他说,其他印度人做飞饼只会“地上飞”。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拉姆的赚钱绝招。
拉姆:在印度不飞,印度都是地上飞,不能飞。
记者:印度飞饼在地上飞,反倒到中国变成楼上飞。
拉姆:对对。为什么?中国很多人来看这个是玩,看我们表演,很多人看。哇,印度人飞饼。很多人问我,这是面吗?是面啊。面为什么这样飞不会破呢?那是技术,是印度的,印度人做的印度飞饼。他们说,要得要得。
卢小庆:做的时候就是一种作业性的劳动,把饼飞起来,就让这种劳动变成一种艺术,赏心悦目,大家吃起来感觉到挺爽,可能把飞饼有一点艺术化了,我觉得这也是印度人他们的一种创新,我觉得迎合了游客的观赏心理。
拉姆:是要慢一点,不能快,不然面要破掉,要慢一点慢一点,飞大了,太大了,大了就下来。
这个绝活让拉姆的摊子人气火爆,生意很快就好起来。而拉姆还不满足,整天想着怎样能让生意更火爆。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去吃火锅,被辣得直冒汗的拉姆突然就有个新主意。第二天人们就发现,他的摊子上居然有了麻辣飞饼。
顾客:我要一个麻辣飞饼。
记者:还有麻辣飞饼啊?麻辣味在印度有吗?
拉姆:印度没有。我们印度是咖喱,味道是不一样的。麻辣味中国有,重庆有。重庆人喜欢吃麻辣味。
拉姆将重庆火锅的麻辣元素加入到飞饼中,而这种麻辣飞饼马上成了拉姆与众不同的新式武器,一经上市就卖得很火爆。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拉姆:这里有鸡蛋、盐、辣椒……
拉姆:好了,麻辣可以吃了。
顾客:应该味道不错。
记者:怎么样啊?
顾客:还行。
记者:能让我吃一个吗?
顾客:可以啊。
记者:真的是辣的。我从没吃过辣的飞饼。
像这样的飞饼,拉姆一分钟就能做一个,一天就能卖500个。有了“楼上飞”和“麻辣飞饼”两个绝招,拉姆的生意很快扩大,摊子从一个增加到六个,而这六个摊子每天能卖出去3000张飞饼,一个飞饼就能赚8块钱,这些飞饼让拉姆一个月能赚到二三十万元。一年下来,拉姆就成了百万富翁。
2008年年底,拉姆用在中国赚的钱回家娶了媳妇,还给妻子和父母在印度买了房,买了车。他在印度成了有钱人,也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致富经]印度小伙中国淘金记(20110609)
记者:威风吗?
萨米:有的。
记者:你知道威风是什么意思吗?
萨米:我不知道。
记者:那你还说有?威风就是了不起。
萨米:了不起,有钱,是吗?有有!
2011年5月3日是拉姆的27岁生日,而从那一天起,拉姆蓄起满脸络腮胡子,要迎接生活中另一个更大的改变。
拉姆:我老婆是现在八个月了,我还有两个月做爸爸了,到时候带过来中国,他们要过来耍,过来看看中国怎么样。
重庆市南岸区副区长杨才明:他们到咱们中国重庆洋人街来创业已经七八年了,所以我们洋人街的人对他们都很认可,他们和我们的创业人员融为一体。我们重庆市民到洋人街,携老扶幼,他们就成为我们洋人街的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编导:余茜
摄像:邓贻强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