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榆孙耀威生活合影:(4)引进“微软”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4:21
4)引进“微软”招
  
我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很多时候,不是事先就固定好场所、确定好时间、决定好主题,而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结合一则新的材料、一个新的话题展开教育,这样做往往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这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微软中国研究院重金筑巢引凤》。第二天早自习,我即介绍给同学们,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首先我说“比尔
.盖茨凭信息产业而富甲天下,微软成为信息科学世界的龙头老大。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未来时速》畅销七大洲,微软创造了一个神话。微软以咄咄逼人之势挑战世界、挑战中国。昨天,我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待我介绍完咱们再讨论。这则消息说:1998115微软8000万美圆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做为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性科研机构,它计划在未来的几年扩大到100人,成为世界顶尖级别的科研机构。据测算每个研究人员平均拥有数十万美圆的科研经费。该院首先聘请世界级专家、美籍华人李开复博士出任院长。前不久,世界著名科学家张亚勤博士加盟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博士是数学形象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国际互联网等方面的世界级专家。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博士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的称号。新颖的信息吸引了青年学子。经过短短的思索,他们开始各抒己见。李莉是个文静的女孩,过去很少主动发言。今天也许是因为激动、冲动,她不仅主动发言,而且抢在了第一个。她说:我觉得这是个挑战。美国的微软公司竟然把科学研究院办到了我们的首都。这决不是送上门的桃子,他们决不是要资助、帮助中国,而是为了就近就便吸引中国的尖子人才,在挖我们的墙角。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增强国力,大力发展科技,使人才不外流。第二个发言的是徐磊同学,他说:我不完全同意刚才的意见。微软把科学研究院开在我国的首都,是挑战,但更是机遇。科学是没有国境的。他们在北京开科学研究院,世界顶尖级高科技就在我们的眼前,更便于我们摸到世界科技发展的脉搏,可以更好地刺激我国科技迅速发展;不用走出国门,我们就可以洞察世界科技风云,这难道不是难得的机遇吗?过去,我们优秀人才走出国门,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现在我们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这难道不是难得的机遇吗?一向喜欢科技知识的王雷同学避开争论,介绍起张亚勤来:张亚勤被人称为神童12岁即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期少年班,23岁即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师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1999年回国加盟微软,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我想张亚勤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该立下大志,做张亚勤式的青年,在科技上早日走上世界舞台。高明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澳大利亚科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我们现在要放眼看世界,放眼瞻未来。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来塑造自身。未来,人类在电子信息、生物、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高科技领域中将大显身手。为此,我们现在就应尽快地提高自己、尽量地充实自己,在未来的科技大潮中做弄潮儿。我为同学们的远见卓识、宏谈伟论、宏大志向所深深感动了,我看到了未来与希望。                                                               
1998年6月1日***在接见两院院士时讲道:“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当今人们切身感受到科技迅猛发展,一浪高过一浪的气息,人们思考的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逼人之势。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业已拉开帷幕,在21世纪人类将会彻底告别工业经济时代而进入由知识与智慧做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科技及其基础--教育拟出了一份全新的试卷。怎样借这挑战与机遇的东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道全新的试题。为此,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更新;不能再用老和尚念经的那几句话,而应用新信息新材料进行激志教育。利用张亚勤的材料也体现了追求卓越的教育创新的开拓精神。海伦.凯勒说:“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我们就要激发青年的高飞冲动,激起他们要填补空白的欲望、敢为天下先的胆量。总而言之,我们应培养一批世界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