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1956多少钱一瓶39%:制造企业的悲哀——难抵诱惑“不务正业”(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25:58
 无论是传统制造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都开始涉足地产和投资领域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三《深圳商报》
90%的企业都在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有的买楼购置物业,有的热衷圈地,有的购置股权享受IPO上市盛宴……人们不禁疑问:为何企业都难以抵抗诱惑“不务正业”呢?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制造行业的“大佬”们并不回避“制造业”难做这一话题。5月18日,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甚至在其微博中感叹:“今天我们几个同事在聊天,说起通货膨胀,说最近什么都涨价,唯独高科技的产品在降价,如电脑、电视、手机、芯片等等,问我是什么原因。我一下真被问住了。对啊,是什么原因?正不正常?当谁都不愿意做科技,不愿意做实业,国家怎么富强?”从杨东文的微博感言中不难发现,尽管众多制造业安然渡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但在紧随而至的通胀、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加等复杂环境出现时,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迷茫”。

  最近,记者调查发现,众多嗅觉敏锐而又资金充裕的制造企业开始“不务正业”转向地产和投资领域:一些小型企业主歇业炒股炒金炒艺术品,一些大型制造企业进军房地产、做投资,一些资金充裕的中型企业开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部分小企业主忙炒股

  “我现在一心一意在家炒股,再也不想做工厂了。”今年年初,小易终于与一朋友谈妥了条件将工厂移交,用工厂设备折价做起了股东。小易现在歇业在家,顺便给女儿做做饭,然后就一心一意研究股票。小易坦言炒股炒房的朋友们日子都过得很好,只有他累得像头驴却不赚反亏,停业不做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对于做工厂不赚钱之后的一种反思。

  小易是安全度过2008年的典型代表,他经营的是纺织业,尽管2008年日子艰难,但由于政策支持很快就渡过了危机。2009年末小易看到国内外订单饱满,很看好织布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于是再次投资了几百万元购买机器,但没有想到2010年棉花等原材料持续涨价,到年底原材料的价格已经翻番,面料提价赶不上涨价的速度。今年上半年,小易选择了停业,从3月份开始就与国内一布商谈合作。

  小易坦言,今年4月份之后,棉花开始降价,他幸亏没有囤货,因此躲过了危机。如今小易当起了股东。据小易介绍,由于棉花等原材料突然从涨价改为降价,忽儿降价忽儿涨价的结果让织布厂无所适从,一些在棉价高位时囤货的织布厂亏损很严重。小易反映,他过去的工厂目前接单非常谨慎,工厂开工率严重不足。

  将经营多年的工厂停掉,回家炒股炒金炒银炒房炒地转向投资的小企业主,并不止小易一个。从2008年开始,记者另一朋友就意识到企业难做,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他逐渐向艺术品投资转向,结交画家、书法家收购艺术品,将资金逐步转向股票、房产等领域,最近他毅然决定专职于投资事业。

  大企业进军房地产玩IPO

  当资金转向炒股炒玉炒糖炒蒜时,一些大企业老板们早已经看清“风向标”,将触角伸向地产、投资领域,并经营得风生水起。

  5月26日深康佳A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其参股的瑞丰光电上市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通过,这项在LED领域的突击式股权投资让康佳能坐享IPO的上市盛宴。实际上,康佳在忙于突击参股即将上市的公司以赚取投资收益的同时还谋划进军地产业,频频囤地。康佳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地产事业部及开发投资公司。2010年7月5日,康佳就在昆山市成功竞得总用地面积为366575.8平方米的土地,其用途为旅游设施及商住用地。

  实际上,创维等大型知名“制造巨头”也频频在投资领域一显身手。日前,彩电巨头创维数码宣布,在香港增持志高空调股份至5.06%。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李从想回应此事时表示,创维看好志高空调的发展态势,“增持志高纯粹只是投资行为”。记者根据资料发现,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在2008年低位增持创维股票,2010年高位抛售股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投资高手。

  “在投资领域发展得好,更方便为制造主业的研发和销售输血。”一位大企业负责人在与记者谈及企业投资时坦言:大企业一样要面对各种成本的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大企业的操作更加规范,成本压力更大。

  中型制造企业进军投资领域

  在深圳,资金充裕、市场嗅觉敏锐的中型企业开起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公司,纷纷享受“钱生钱”这场盛宴。

  记者最早关注到深圳制造企业转型参与投资和金融领域是在2010年中旬,深圳高科集团与其他几家具备雄厚产业资本的大型企业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这些过去均以出口为重点的制造巨头们“联袂”进军投资领域。该年10月,记者出席了该小额贷款公司召集近千名深圳电子企业老板齐聚拓展市场的大型讲座,赫然发现“钱比人更聪明”,深圳中型制造企业们在继续进行制造生产经营的同时,纷纷开始学习“与泡沫共舞”。

  今年以来,记者发现好几位制造业中型企业巨头们在递给记者的新名片上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某某投资公司”、“某某担保公司”的名头。在深圳,资金充裕的中型制造业巨头们开设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典当行有限公司和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本斯电器就是一家融研发、生产、销售、典当、投资于一炉的典型集团企业。最近,早已进军担保行业和典当行的本斯电器负责人张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旗下的典当行异常火爆,担保业务也很正常。张滨指出:“深圳30多万家中小企业,70%的企业有强烈的资金需求。而银行对抵押物要求高,担保公司能帮助部分企业解决其对于贷款的需求。而典当行生意火爆也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关。”

  在被调查的深圳企业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服装、钟表、珠宝、内衣等传统企业,还是电子、生物等高科技企业,只要有剩余资金,90%的企业都在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有的买楼购置物业,有的异地兴建工业园,有的热衷圈地,有的购买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有的购置股权享受IPO上市盛宴……人们不禁疑问:为何企业都难以抵抗诱惑“不务正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