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 王一梅:游招堤忆张之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10:44

游招堤忆张之洞

安龙城东北,昭堤最诱人。排坊迎面立,堤道宽无尘。

皮塘海十里,沿岸柳如茵。荷花接天际,曲桥蜿蜒伸。

登桥进花海,荷叶盖似鳞。留连绿浪里,仿入逍遥津。

更登半山亭,欣赏之洞文。描景入画来,人和靠政新。

转至涵虚阁,父视子读亲。苦学终成名,实业救国臣。

安龙要倔起,要效壶公辛,很抓工业化,迎来百花春。

1招堤位于安龙县城东北,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区之一。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由总兵招 国遴倡议修建,故名招堤,用石筑,长300余米,高、宽约4米。像一条长虹横亘于平展的田坝上,南端抵山脚。堤的两侧垂柳成行,有荷花池53000多平方米,曲桥300米,观荷亭和朱楼画廊数幢,联为一体。风景优美,造型典雅,不仅是理想的游览胜地,而且对研究明末清初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2. 陂塘海子长10里平;堤西稻田,堤东荷塘,极富诗情画意。

 3半山亭,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在加高招堤之时,兴义知府张瑛于金星山上“涵虚阁”旁依岩建构石柱亭阁。工毕,于阁上宴请绅士文人,文士皆以诗赋贺招堤又添新景。席间,年方十一岁的知府幼子张之洞即兴提笔,茶未凉,即写就700余言之《半山亭记》。

 4.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出生于贵 州兴义府(当时其父张锳任兴义知府),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督办芦汉铁路(卢沟桥——汉口,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5张之洞 半山亭记原文  万山辐凑,一水环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是数里,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穿绿阴,梯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壁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作亭者谁?吾家大人也。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岁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郡,文风雅俗,焕然一新,固常与民同乐者也。夫其德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多暇。由是常徘徊于此阁,以寄胜概,而亭未有焉。然其烟云万状,锦绣千重,早已毕具于目前。盖天钟灵于是,必待太守以启之也。爰乃建亭于阁之东偏,古径半弯,危廊数转,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且夫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沙明荷净,舞翠摇红,竞秀于汀沚者,亭之晴也。柳眉烟锁,荷盖声喧,迷离于远岸者,亭之雨也。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苍翠千重,暮而烟霞万顷,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至若把钓人来,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桨摇红,渔唱绿杨,樵歌黄叶,往来不绝者,人之乐也。鹭眠荻屿,鱼戏莲房,或翔或集者,物之乐也。衣带轻缓,笑语喧哗者,太守游也。觥筹交错,肴核杂陈者,太守宴也。觞飞金谷,酒吸碧筒,宾客纷酬,杯盘狼藉者,太守欢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

俄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者,太守归而众宾从也。是则知其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者,禽鸟也。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民之乐者,众人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岳阳之楼,晴川之阁,不有崔、范之品题,则巍观杰构,沉沦于湖滨江渚矣。是地也,不逢太守,则锦谷琼花,不现其佳境矣。为此亭也,则胜迹不令就荒,名花俱能见赏,凡夫出尘拔萃,必无沉滞而不彰矣,所以谓之与民同乐也。不志其佳,使花香山翠湮于野塘,不传于奕世,是贻林泉之愧也。故挥毫而记之,犹恐未能尽其致也。

道光二十有八年七月既望,南皮十一龄童子张之洞香涛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