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在筹建学校工程:疯狂“毒血脖”半小时销售一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42:37
 马腾,陈剑峰,孙昊,等. 记者半夜蹲点济南农贸市场——疯狂“毒血脖”半小时销售一空[N]. 2011-05-26(08).     没人愿意把垃圾带回家。
    生猪制品中本应被丢弃的血脖肉,却在不良商贩的手里成了牟取利益的绝佳工具。
    济南猪脖肉卖得很抢手、很疯狂。然而,散漫而缺乏规则的养殖,让很多人用含甲状腺、淋巴结等的有毒血脖肉做馅,制成肉包子、白吉馍、速冻水饺等。人吃多了会出现中毒症状。其中的冲突和碰撞,演化成又一次食品造假风波。
    这些血脖肉经过一番加工制作,堂而皇之地从垃圾桶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血脖肉多被包子铺买走
    凌晨3点多钟,是济南市各大农贸市场生猪肉交易的高峰期,生猪被肉贩们切开分成五花肉、肋排肉、后肘肉等。刚剔下的新鲜血脖肉也被堆在一起,静静等待买家的出现。
    做了7年血脖肉销售生意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这些血脖肉就好比毒品,有人愿买就有人愿卖”。
一分钟剔出血脖肉
    5月25日凌晨2:50,记者来到七里堡农贸市场,与周边几条街的寂静不同,市场前的街道早已停满送货的车辆。
    记者跟随送菜的机动三轮车走进农贸市场,市场内灯火通明。农贸市场的东头就是鲜肉摊位,二十多个猪肉摊位还没有开业,一位刚掀起卷帘门的猪肉铺老板说,送整猪的卡车还没到,估计是路上耽搁了,要买猪肉还得再等半小时。
    凌晨3:20,4辆满载着整猪的卡车驶进了鲜肉区,等候多时的肉铺老板们涌了过来,卡车上的工人用铁钩子将剔除了下水的整猪分派给各个摊位。分到猪肉的摊主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将猪肉切块。
    摊主们的刀法非常熟练,用不了一分钟,完整的血脖肉就被剔了下来。记者发现很多摊主将血脖肉收集起来后,立刻存放到了身后小屋里。
一家商户50斤血脖肉
    3:30,一些动作较快的摊位已开始出售猪肉了,记者开始由南向北挨家询问是否有血脖肉出售。一位摊主听说记者要买血脖肉,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道,“我们市场里你是买不到血脖肉的。”
    不料,记者继续向北走,刚询问了两家,就发现有店铺将剔好的血脖肉堆在白色大铁盘里公然出售,这家店的老板是个光头的中年男子,他开口要价每斤血脖肉6.5元。
    为探知这家肉铺里到底有多少血脖肉,记者向店老板称自己是开包子铺的,需求量比较大。这位店老板挂着一脸讨好人的笑容从身后的冰柜里取出一盆被冷冻的血脖肉,“一共差不多50斤,你要是都要了给你去个零头。”
    一旁的女老板边切着肉边向记者介绍起经验来,她说做包子不能只用血脖肉当肉馅,容易被人发现,应该配点五花肉混在一起,嘴再刁的人都吃不出来。记者表示要再考虑一下,店老板立刻回应道,“你现在不要,转一圈回来就被别人买走了。”
不到半小时销售一空
    4:00,来鲜肉区买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记者发现一家摊位将剔下的血脖肉堆放在了墙角边。该店的女老板说,在火车站附近开小饭店和包子铺的商贩经常来市场购买血脖肉。血脖肉里的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清除起来很麻烦,卖肉的商贩都不愿费劲,而且这些东西加在里面更美味,所以商贩都是直接收购走的。
    她指着血脖肉有脂肪的部分说,“他们用这个炼油,肉多的部分被搅成肉馅做包子、馄饨。”
    4:10,一位留胡子的中年人在一家肉铺里拎出了两个黑色塑料袋,女老板说,黑袋子里装的就是血脖肉,这名男子应该就是来进货的。
    4:20,记者离开七里堡农贸市场时,市场内能见到的血脖肉几乎销售一空。
追问肉店老板,称自家是放心肉
厂家回应:血脖肉从未在市场销售
    昨天凌晨5点,记者又一路辗转来到段店农贸市场。
    天色渐亮,多数肉贩基本上已经分割完猪肉。记者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几乎所有卖猪肉的店面都出售血脖肉。不少店主声称,一般到了早晨5点,在这里就很难买到血脖肉。
4点就卖完了,下次早点来
    在其中一家猪肉摊点,老板很热情地招呼记者。老板姓刘,今年42岁,做猪肉生意五六年了。记者以开包子铺为名,询问老板是否有血脖肉。“你来晚了,4点多就抢没了,一共就100来斤,都让老主顾拿走了。”刘老板边说着,边从案板底下的铝盆里拿出半片猪肉,动作麻利地把猪肉劈成5块。
    他猛吸了一口烟,接着说:“一看你就是刚开始做生意的,这个时间来买,肯定买不到了。下次早点过来,我给你留点。”刘老板说,大部分血脖肉都被卖早餐的小商贩和一些饭馆提前订购了,由于血脖肉很抢手,所以肉店里一般也不零卖。
老板称是大厂的品牌产品 
   在该市场的西头一家摊点,店主正从一片猪肉上割下血脖肉,扔到旁边的小盆里。“这包肉是顾客预订的,暂时没拿走。”店主说。“一共2斤2两,算便宜点,我就当拉个客户了,你给我13块钱就行。”店主说。
    拿过这包血脖肉,记者发现,这包肉颜色发白,有很浓的腥臭味。摸上去则感觉肉皮上有明显的颗粒。仔细观察发现,部分血脖肉上还有大量的小血包。
    该店主说,这些颗粒、血包等就是猪脖子上的淋巴结和脂肪瘤。血脖肉价格便宜,每斤价格在6.5元左右。店主称,前段时间这种肉售价每斤5元左右。这两天,猪肉价格上涨了2块钱左右,血脖肉价格每斤也涨了1元钱。
    店主介绍,他这儿专营品牌血脖肉,不但量大,品种还多,任由顾客挑选,“都是肉联厂出的放心肉。”记者追问这些血脖肉出自哪家肉联厂,老板掰着手指头说:“金锣、得利斯、维尔康,都是大厂子的品牌产品,没问题。”
猪肉出厂前已剔除血脖
    这些血脖肉是否真如这些摊主所说,来自正规的厂家?
    昨天,记者联系到得利斯冷鲜部工作人员。他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名叫血脖肉的产品。生猪屠宰后,有员工专门负责修整血脖肉,而修整完成之后的产品就成了相对零碎的块状肉。这时已经完全看不到淋巴结或者其他腺体的痕迹。
    剔除之后的淋巴结或者腺体将做无害化处理,进行高温化油,做工业油处理,不能食用。淋巴结有造血和过滤功能,含有一些病毒和细菌,如果食用有一定的危害。“生猪肉出厂前,就已经把血脖肉剔除干净。我们厂的生猪肉也没有在段店市场销售。”济南维尔康冷鲜肉销售公司副经理刘羽说,猪肉在出厂前,都有专门的检疫人员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销往市场。
制假人士揭秘———
“毒血脖肉”制贩路线图
    这些“毒血脖肉”,是否真如初级市场的散户卖家描述的一样,流入包子铺和小饭店?记者展开了调查。“你说的情况绝对没有。”一位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斩钉截铁地说。这位喜欢反问的质检人员并不希望记者知道他的姓名,在被问起济南城乡结合部是否存在大量销售有毒血脖肉的窝点时,他反问道:“什么叫有毒?我们这里只有合格和不合格的说法,近几年来,我们抽检的肉类食品合格率都达到了99%左右。”
    但刘清(化名)却不这么认为,这个曾专门制贩有毒血脖肉的泰安商人,有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视野。他说,济南二环东路以东,西边段店的加工市场,都有血脖肉的藏身之地。“我现在不干这个了。”刘清面色沉重地说。
    三年前,他应聘到一家制造速冻水饺和包子等食品的小企业,老板看他头脑灵活,就让他负责销售。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章丘一家个体养猪户的家中,小刘看到屠户将生猪宰杀完,便开始处理“血脖儿”。据屠户讲,这些血脖儿将直接送到济南的一些市场上卖掉,有时还会有饭馆来直接向他收购。“业内高手”强子给小刘算了这样一笔账:每斤小笼包卖五六元钱,除去人工、水电、房租等费用之外,一定要把成本压缩在三四元钱以内。他们在加工包子时,真正的肉用量很少,即使有也是加工剩下的劣质肉,然后配点菜馅,是行业里通用的最低廉的血脖肉!况且拿血脖肉做肉馅的不只他们一家。
    两人于是开始合作,生意越做越大,刘清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他有了自己的小超市,买了一辆二手车,还娶上了媳妇。
疾控专家鉴定“血脖有毒”
做成肉馅吃了或死亡
    孙延斌,是济南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与食品营养安全所所长。他称,研究食品化学,是为了让食品更安全,让人吃了更放心。
    但现实颇为尴尬,食品化学知识越普及,研究成果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就越多。
    昨天下午,记者带着买来的血脖肉来到疾控中心请他鉴别。孙延斌捧在手里一看就说:“这是有毒血脖肉,与普通肉不一样,你看这颜色。”接着,他翻出肉里暗红色的肉球,指着告诉记者:“这就是淋巴结。”
    孙延斌介绍,淋巴结是动物身体里重要的防御过滤器官,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等,但其中也积存了很多的病菌和病毒,短时间加热也不能杀灭,所以吃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而且,按照《肉品检验试行大纲》规定,在实施肉品检疫中,摘除“三腺”(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是法律规定的。另外,如果误食或过量食用动物甲状腺,会引发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孙延斌说,“老百姓自己肯定不会去购买血脖肉。”大量购买血脖肉的就是一些不法黑心商贩,想要以次充好。
    对此,他表现出忧虑和无奈,因为血脖肉吃进嘴里与一般肉没区别,而且鉴定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把包子拿到专业鉴定所都很难检测出毒素来。
“恐怖的血脖”谁来监管?
    城市食品问题一度表现为假冒伪劣。旅美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在《现代化陷阱》一书中写道: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以来,私有化进程异常迅速……被一切围绕实利做取舍的价值判断标准取代,导致了社会严重混乱失序的局面。
    在对血脖肉的调查中,记者也发现了监管部门处于缺位状态——— 冲突由此而生。对于销售血脖肉的店铺,工商部门表示只能查无照经营,其他那不在它的管辖范围。食品安全部门表示血脖肉属于农业部门的屠宰环节,农业部门表示猪肉是农产品,但是有毒血脖肉就不属于他们管了。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一位姓朱的研究员说,自律显然不是血脖肉的解决途径。所有问题都指向一点:标准。没规矩不成方圆,自然监管难。
    这些问题,记者采访质检、工商、畜牧、食药等多方部门,仍然只能吃到闭门羹,几乎所有部门都选择避而不谈。看来,这样的血脖肉,仍没人监管,仍要继续作为祸患在济南市面上流传了。
编后
谁来支付食品安全的账单?
    回顾一下,我们这次曝光的众多食品造假问题的案例,比如陈米造蜂蜜、混血豆腐掺甲醛等等,不难发现:那些无良造假商贩铤而走险只有两个目的:降低食品成本,给食物美容。
    中国农科院博士潘家荣说,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在于食品质量监测的成本高、技术性强。
    虽然我们2009年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看似强硬而有效。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即使有标准也检测不了。
    目前,我国仅小型农贸市场就有5500个,还不包括不规范的野鸡市场,检测成本需要占到食品本身成本的40%左右,这样的成本谁付呢?
    如今状况下,无法判定食物的好坏,商家也因此会放弃不可能检测出的安全系数,退而求口感度、美观度,或追求成本,并以此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由此滋生制造劣质食品的温床。
    我们都想吃的放心,但在潘家荣看来,现实的问题是政府、商家、消费者,愿为吃上放心食品付出多少代价?谁来支付这一大笔食品安全的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