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丽华:夏桂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3:51
百科名片
夏桂成,1932年生,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妇科学会常委。擅长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目录
人物简介主要经历学术思想论文著作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夏桂成,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医妇科专家,全国中医妇科学会委员,江苏省中医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医妇科专业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实践经验丰富。
夏桂成尤其擅长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早期更年期综合症等,对妇科经、带、胎、产等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辩证方法,他提出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以《易学》奇偶数律的关系,强调治未病的特点,提出肾-心-子宫生理生殖轴的观点,反映出肾心合治的特点,被誉为“送子观音”。1997年获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专家荣誉,他领导进行的中药流产引产药“天牙片”曾获卫生部科研奖,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十佳医务人员”光荣称号。
编辑本段主要经历
夏桂成教授,江苏省江阴人,幼年乡居,聪颖好学,因家境困顿,终至中途辍学,稍长则由族人推荐得立于江阴名医夏奕钧门下。他视师如父,谨事慎行,如斯三易寒暑,方入中医学之门迳。五十年代中期,风华正茂的他怀着对中医的求索,独自负笈来宁,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期年就职于江苏省中医院,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翌年拜科人黄鹤秋老主任为师,黄老从医五十余载,擅长调理月经和不孕不育病证的治疗,曾用消食化积治疗症瘕,得效享誉金陵,求治者众。
夏桂成教授尊师敬业,待诊经年,得其心传,出而应诊,每获良效。曾有一妇,年逾知命,绝经三载,腹笥膨大,赴某医院诊治,判定为盆腔肿块,颇难治疗,继因感冒遂致神糊呓语,腹笥更大,均谓无治,举家惶惶,已备后事,适有其亲友,与他相交甚笃,求他出诊,夏师谨察细思,据其脉象细糊,重按有力,舌苔干涸根部焦黄,随用和欲表里双解,热解后转用黄老消食化积法前后调治经年,肿块消失,体健逾昔,乃翁登门跪谢,词切动人。他经此医事,虽有成功之喜悦,更感行医责任重大,尝谓医家处剂治病,决病家之生,定病家之安危,为医难,而为病家信赖如斯者更难。且中医乃博大精深之学,非一门一派,一经一典所能涵概。非勤读巧思用心于临床不可,遂肆力于学问,精研古籍,灵素内外难,妇科诸书,当代有关医事报导,无不津涉启其,而所研精读者,《傅青主女科》《妇人规》《妇人大全良方》也务求其大意,通明指归。
他六十年代早期即在《中医杂志》上发表傅青主妇科学术特点之研究文章。七十年代,从事月 经周期及调周法之研究,乃得协和医科大学葛秦生教授来宁所介绍基础体温在临床应用 之启发。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运用调周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之深层疗治,颇有心得。朝天宫有一张姓妇,年已四十四岁,结婚二十载,膝下犹虚,其夫就职他乡,两地分居,初不介意,后夫调回金陵已数年,多处求治,未获寸效。常叹伯道无儿,深为忧虑,后闻夏师善治斯证,携妇来诊。经诊断则授以补肾调周法,着重经间排卵期疗治,即前人所谓“的候”时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服药一载果然成孕。孕后又见漏红,多方检查,得悉合并子宫肌瘤,嘱其卧床休息,按补肾和瘀获效,翌年举一男。
夏师常谓之,月经顽证,常与月经周期演变失常有关,月经周期之演变,又所以形成节律者,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与天、地、人三者间之生物钟有关,因而深研易学八卦,提出心—肾—子宫生理生殖轴之观点,后期又研究易数律,发现阴阳消长转化运动存在着“7,5,3”奇数律,与“2,4,6”偶数律之运动形式,未病调治,可愈顽证。将其调周法应用于器质性及免疫性不孕症,同样获得良好效果。曾有周姓妇,来自金坛农村,婚后七年未孕,赶赴上海,北京等地求诊,谓为慢性炎症,免疫抗体阳性所致。历经中西医多方疗治,前后三载犹未得效,后经友人介绍,来宁求治于夏师,经用调周法佐以疏肝通络法,服药八月,始得毓麟,后分娩一女,取名宁玉,以示宁地得玉也。由于调治不孕症卓有成效,被誉为“送子观音”。他曾多次赴欧美澳洲讲学,阐述月经周期与调周法,以其所研究之易数律,颇得海外学者之好评。近年来接受全国带徒任务,以其大医精诚之风范,行不言之教,又谓,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唯尽己之所能,倾囊相授,以启迪后人。
编辑本段学术思想
夏桂成治疗经前期漏红
凡在经前期出现阴道漏红,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经前期漏红,或称经前期出血,现代妇科学称为黄体期出血。本病亦为临床所常见。其特征为每届经前期阴道漏红,出血量少,点滴不净,少则3天,多则半月,与经间期出血相连接,与经期延长相混淆。夏教授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本病不同于经期延长、经漏、赤带及经间期出血等病证,具有一定的特点,且有些病情复杂和顽固,常反复发作,故应专题讨论。
1 传统辨治
按传统的辨治方法,依据一般出血病的常规,从虚、热、瘀论治。虚者指气虚不能摄血;热者指血热迫血妄行;瘀者指血瘀血室,致血不得归经。经前期漏红亦不例外,亦应从虚、热、瘀论治。虚应为阳气之不足,乃脾肾之亏虚,以致子宫失于固藏,故见出血量少,色偏淡,无血块,伴有腰?楚,腹胀,大便易溏,纳食不佳,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当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续断、菟丝子、紫石英等,必要时可加阿胶、鹿角胶等;热应为阴虚郁火证,故见经前期漏红,量稍多,色红,质粘腻,伴有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头昏头痛,口干舌燥,夜寐甚差,大便偏干,小便黄少,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数。治当滋阴养血,凉血清热,方选保阴煎加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瘀应为肾虚血瘀,故见漏红量少,色紫黯,质粘腻,有小血块,或有小腹或少腹胀痛,胸闷烦躁,大便偏黑,舌紫暗,脉细弦。治当补肾助阳,化瘀止血。方选加味失笑散加续断、紫石英等。
2 辨治特色
临床辨治特色,其一是调周法治疗,其二是辨病施治。
2.1 调周治法 即周期中4期均治。
经后期属于周期中的奠基阶段,治以滋阴养血,佐以健脾助阳,方用归芍地黄汤合异功散。药用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太子参、白术、陈皮、续断、菟丝子、炙甘草等。随着经后期的后移,还要逐渐加入杜仲、肉苁蓉、锁阳等,以阳中求阴,促进阴长。
经间排卵期,是重阴转阳的转化期,亦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时期,补肾调气血以促转化,方用自拟经验方补肾促排卵汤。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炒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五灵脂等。经前期漏红,脾肾亏虚者多,故常加党参、黄芪等;如有明显的阴虚血热现象者,经前在原方基础上去鹿角、当归,加女贞子、旱莲草、紫河车等,有利于经前期控制出血。
经前期是阳长的时期,也是漏红发作的时期,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出心肝火旺的血热证候,因此,在经前期以补肾助阳的同时,必须佐以清热止血之法,方选健固汤,或毓麟珠,合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山药、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霜或鹿角胶、钩藤、栀子、炒荆芥、大蓟、小蓟等。但是病发时期,要在辨证的前提下,结合调周法。血瘀证者,可在加味失笑散合毓麟珠方上进退,因为补肾助阳有利于活血化瘀,或者限制血瘀的发展。血热证者,可在保阴煎的方药中加续断、紫石英、制香附等,不仅照顾到经前期的特点,而且亦有利于经期经血排泄之顺畅。脾肾气虚证者,仍当以健固汤加减,或偏于脾虚者,可以温土毓麟汤治之。
行经期是重阳转阴的转化时期,排泄经血有利于阳转阴,故经血的顺利排泄,标示转化顺利,故需用五味调经散(汤)加味。药用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益母草,再加入艾叶、制香附、茯苓、续断、牡丹皮等。如阴虚血热,表现月经过多者,上方去艾叶、丹参,加入大蓟、小蓟、生地黄等。如气虚脾弱,亦见月经过多者,上方去丹参、赤芍,加入炒白术、党参(重用)、砂仁等。
总之,调周法亦要针对各种证型进行辨证加减,但前提在于调整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整体,以保障月经周期演变的正常进行,自无经前期漏红之疾也。
编辑本段论文著作
近10余年来,夏桂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有5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主编著作有:《中医临床妇科学》、《实用妇科方剂学》,均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简明中医妇科学》(外文版),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简明中医妇科手册》,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http://hi.baidu.com/dog168,http://hi.baidu.com/zhaoyi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