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电视美女吐血多:冠山半日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23:12

冠山半日游

(2010-05-04 20:38:50)转载 标签:

白水/原创

石碑

书香

窑洞

吕思诚

冠山

旅途入镜

旅游

冠山半日游

 

    "五一"期间,有幸到距离市区约20公里的冠山小游。我们初乘公交车到县城后,找不到路,经出租汽车司机的指引,打的从后门进入景区。由于今春姗姗来迟,所以除松柏外其他树木一概以枯枝败叶展现,再加之一路上因修路尘土飞扬,好生让我们倒吸一口凉气!

    冠山不大,公园总面积709.4公顷。因山势秀拔,状若冠戴,顾得此名。

    冠山初有此名,可能是在唐宋之际;名声渐大,应为元代之后。原因是元明时期此地域出了两位卓有声誉的大才子。一位是曾在元代历任国史院检阅官、翰林院编修、中书左丞和监察御史并参与编修过辽、金、宋三史的吕思诚,另一位是在明代任过礼、兵、吏三部尚书和太常寺卿的乔宇。

    这里主要以资福寺、崇古书院、夫子洞等为游览重点。

   P1.大门外

 

P2.大门

 

(游完后才看到大门。哈哈~`虽然没找到正门,但逃过了门票!)

P3.困龙壁

P4.这是冠山的一个景点-资福寺。那些善男信女们常来这里拜佛烧香。

P5.寺门前有棵大槐树。此树栽于金大定年间,至今已有九百余年,身高:17m,周长:4m,胸径1.4m。

P6⑴.院中有一年代最久远的石碑,是一个称副千户的官员建的。栩栩如生的二龙中间好像是座佛塔。

P6⑵.侧面是龙头,龙的五官都清晰可见。

P7.石碑旁是一颗高大挺拔的参天古松(所记资料回来的路上丢失)

P8.关公(侧殿)

P9.枯树也是一道风景(稍作修饰)

P10.人家起名为"迎客松"

P11.倒下的枯树自成路门

 

    崇古书院为第二个景点。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作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现在的崇古冠山书院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后形制,坐西朝东,背山面谷,多为石券窑洞建筑。相传吕思诚父子三代在此书院读书。如今此院也作为学校的教育基地。

P12.书院前有一牌楼

P13.书院大门

P14.院内有棵枣树名为相长树:同根同祖,一脉书香;知行合一,教学相长。(树牌)

P15.院内残存的石碑

P16.崇古洞中供的是孔子的像

P17.书院碑记

P18.光绪十一年修补书院碑文

P19.窑洞内陈列的石刻极具风度:骨力遒劲,结构严谨___很喜欢,晒上来一段饱饱眼福

P20.从书院出来拾级而上-云山一览

P22.文昌阁--破破烂烂不起眼!阁中供奉着"文昌神"。旁边的小碑上刻道:"文昌"之神,相传主科名。历代为文人所崇,与冠山书院峙立。莘莘学子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求功成名就。此俗沿袭久远,以至于今,事欲何为,当因人而宜。吾州自古崇文善学,今猶甚也。

P23.不言而喻-文昌神


P24.冠山之石⑴

P25焚纸池

P26冠山之石⑵

 

P27第三处景点是夫子洞,洞前不远处有块石头,石刻字体清晰可见。

P28这是夫子洞。开凿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位居冠山山腰上部,为一组砂石质石窟,共三窟,洞内有孔子塑像。石大门上有副对联:于此寻孔颜乐处,超然得山水真机

    院内有残存石碑,洞前有一大石,上面有一石洼,下书"砚池"。大门通向石洞的小径也是用石子儿砌成的花瓣状。

    游后记:冠山之石仍然秀拔,冠山之松依旧虬劲。倾圮的也许永远只是一种历史的表像,而冠山留给后人的却是那风雨摧不去、烟雨迷不住的千年书香。冠山书香当然也会使游人在此驻足、沉思,去感受一番可人的书香。他们是这样宣传的,当年的书香也许不假__从残存的诸多石碑可以见证,可这天小游却有些让我失望,山中除偶尔有几株山杏花和那松柏作点缀外,几乎是苍凉的。园内周边也没形成防范规模,即使不走大门,随意一条路都可进入园区。

    我们因不熟悉路程,所以从后门进,前门出,询问了看门的师傅,才顺着柏油路步行下山,一路上看不到一辆旅游车。所上去的都是私家车。走了好长时间,啊呀,还远着呢!后来多亏遇上个熟人,才把我们送到县城,我们又乘公交车才回到市区。即便如此,也还是小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