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突然衰老: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30:54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010-9-7 9:57:14  文章来源:学英语报社   点击数:126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英语教学的功能性,即交际功能,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呢?

  一、 激发交流动机,创设最佳语言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交流动机,即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规律,“个体一旦获得动机并发生作用,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大大地促进学习。”现行教材每单元都有功能项目(Functional item),许多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与情境的创设,足以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这些话题有:购物、问路、打电话、谈工作等。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话题,进而创设一定的情境。

  当然,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的创设还包括教师英语口语的使用,而且教师的口语应适合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一个能用高级口语上课的教师不一定是称职的教师。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不是留给教师来“show off”,而是通过教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听懂英语,能用英语表达自己。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讲英语,使学生耳濡目染。关于学习外语的环境,有人认为最佳的就是到所学语言的国家去生活、工作,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出国的动机之一。不可否认,国外是学习当地语言的最佳环境,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比如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他从未出过国,而英语却学得相当好;甚至有的人虽未踏出国门半步,却掌握了好几门外语。那么,国外的语言环境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种学外语的环境的实质是什么?设想一下一个人到了国外,生活在异国他乡,他便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外语。如去邮局,他要问:“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please?”所谓外语环境,最大的“功能”就是“逼”你用外语,这个“用”就是语言的交际运用。这种“逼”当然不一定非要到国外才能出现,有心者、有志者会“自逼”而出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逼迫学生非说不可的条件,充分利用课本模拟的环境去“逼”学生,令其不停地说,想方设法地问、答。

  二、 重视语言的输出

  在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利用语言习得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克拉申)首先提出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无意识的、自然的,是学习者在积极参与的真实环境中的学习,在交际中应有意识地变学生被动的“答”为主动的“问”。“问”是在语言输入大脑后的输出,能更多地调动大脑的思维。能主动地发问是交际能力形成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质的飞跃。教学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使我们要教的内容,通过学生主动的消化、吸收而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不少课堂能听到教师在就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只是答出“Yes”或“No”。是谁在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呢?又是谁需要实践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三、 全员参与性

  成功教育的实践向我们展示出每个学生的可塑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学习主体的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而不是要对那些张口就出错的学生进行挖苦,以免挫伤其自尊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动力。”因此,教师有责任耐心地等待有困难学生的飞跃。

  四、 适时准确地激励学生

  当学生受到信任、赏识特别是受到表扬时,往往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心,这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也是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表扬和鼓励。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他们准确到位、及时适中的表扬评价,时而让学生微微一笑,时而让学生心花怒放,时而让学生群情振奋,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坚定了学习信念,激发了进行英语交流的勇气。

作者:赵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