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系统顶点:地勘单位留不住人才的误区与纠正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50:50

浅析地勘单位留不住人才的误区与纠正对策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8-27 点击:

《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1月22日,登刊《地质人才,想留住你不容易》文章,发人深省。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地质院校培养了83万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但留在地质系统工作还不足13%。笔者认为,要利用资源和地勘单位优势,点亮公民心中之灯,延伸人才在地勘二次创业中深扎地勘之根、锻造新型地勘价值观、人生观之魂,吸纳、留住、造就一大批地勘精英,为振兴地勘事业服务。

一、地勘单位留不住人才误区

1、地勘单位行业特征有别于其他行业。一是地勘行业特征注定职工要远离城市,“敢为人先,吃苦、奉献,找矿立功。”成为地勘行业座右铭。二是地勘行业即神秘莫侧,又曾自我封闭,社会公民不了解地勘行业,让人敬而远之。三是,过去电影、文学作品和宣传舆论都把地质队说得如何艰苦,拔山涉水、风餐露宿,吃苦奉献,让人感到这个行业太艰难、有远离感觉。

2、地勘行业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人才引进。地勘行业依旧坚守“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这块牌子,体制又限制地勘单位“只能找矿、不能开矿”。90年代诸多基层地勘单位举步维艰,职工大量下岗,大批地质技术人员提前退休。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使得大中专生不想进队工作。有的进队也无法安置,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也是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原因。

3、环境的恶劣,待遇的低下,难留住人才。90年代,多数地勘单位居住郊外,交通不便,住房差,待遇低,用人机制老套,工作艰苦,少数领导人素质低,造成许多年青人宁愿在城市打工,也不愿回队工作。大西北地区条件更加恶劣,就更难留住年青人才了。地勘单位仍按计划经济工资制度给大学生实习、转正、再定级拿发工资,造成许多年轻人心态不平衡。

4、价值观失衡,导制地勘人才心里不平衡。地勘单位只能找矿、不能采矿。就等于“找宝人是穷光蛋,开矿人成富翁。”价值观的失衡,还体现在职工收入、福利等诸多方面。诸如矿山矿工有住房、有配套福利待遇,而地质职工因流动性大,只能租住民房,收入存在巨大反差,使年青职工心里难以承受。

5、收入不公允、人为制造反差,令年青人不愿留下来。一些地勘单位搞责任制承包。代写论文为了经济效益往往一个萝卜顶几个坑,在外搞经营流动大、人辛苦,该分配时随意性大,又层层剥皮。用你是人才,该付工资时是民工。有的按50元一天给大学生发工资。在管理上“说你行,你就行”,外行领导内行,管理者把个人收入定得高高的。巨大的反差和不公允,常令年轻人气盛走人。

6、管理上亟待到位。少数地勘单位又因住房紧张,造成许多大学生进队后无食堂,无澡堂、无宿舍,有的还长期住出租屋。而人才管理体制上依旧延续事业单位做法,第一年实习,第二年转正,第三年定级……良禽择木,不如趁着年轻到外面闯一闯。

二、地勘单位吸纳、留住、造就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1、彻底改变用人观念问题。从大专院校毕业生因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不丰富,希望干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导就不高兴,要你干,你就必须干。这种用人观念到了非改不可地步。如今企业都对人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统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最大的节约,也是发挥人才最大效能的方法。

2、机制体制上要彻底弃旧观点束缚。地勘单位不能象私营企业一进公司签定合同后就给优厚待遇。大学生进队工作只发不多的实习费,连民工收入都不如,又怎么去留住大学生?机制、体制问题已到令人啼笑皆非地步,个别单位还十分固执地坚守这一“阵地”。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少数管理者思想僵化、老化,是制约用人制度改革和地勘大发展的最大阻碍。

3、分配制度不公允,问题已凸显出来。少数实体在市场搞经营,想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对专业人员用你是才,不用你就回家。“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要只会干活,不会说话的“机械人”。实行承包经营应要有任用人才、安置职工和共同富裕考核办法,不能为效益就请民工。要给年青人创业平台,还要提供成长环境,要杜绝基层权利“无穷大”和搞“自留田”。

4、保障机制须朝“人性化”到位。大学生进队工作没有食堂、澡堂,要自己租住房。这不利年青人成长。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生存能力差,到基层地勘单位应给予更多温暖与人文关怀,营造更多、更好、更稳定、更和睦成长环境,让年青人才更加健康地成长,成为地勘创业的新生力量。

5、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灌输。“三光荣”教育是地勘职工精神支柱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地勘二次创业和应对金融危机中,应重提“吃苦奉献,找矿立功和艰苦奋斗”。对年青人进行“三光荣”传统和地勘企业文化灌输,使心灵得到净化和行业文化洗礼,用高尚情操抵御不正之风“侵害”,三、吸纳、留住、造就地勘人才办法

1、重在点亮人才心中之“灯”上下功夫。其一,要有博大胸怀。海纳百川,在于有博大的包容性。如今大学生多是家中“小皇帝、小公主”。在工作、生活及管理上要给予更多人文关怀。要创造优越条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优厚待遇、创业兴业氛围和人才成长的机制,吸引、吸纳有志、有为青年前来地勘单位创业。先不提“吃苦奉献,艰苦奋斗”。奉献与奋斗应是更深一层次意境,要让年青人有思想准备、有锻炼、改造、转变、成长和循序渐进过程,自觉接受、自愿留下才能达到目的。

其二,要有容人之量。有的人看年青人这不顺眼、那不顺心。年青人不成熟阶段会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要有容人之量去包容,用正确眼光去培养、发现人的闪光点。容人之量要体现在给机会、给任务、压担子、让人显本领。只要能真心实意努力工作,竭尽全力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完成,就可以培养、塑造和任用。

其三,要用实绩考核年青人。年青人能不能在工作中显本领、创业绩,应是最好的考核依据。只要用心在基层一线工作,业绩突出,职工拥戴就是合格人才。工作实绩是考核人才最好天平,除想工作、会工作外,还必须用公平、公正做考核准绳,才能让年青人心服。

2、永于在延伸人才“根”中造良谋。地质部成立近60年来为祖国找到了一批建设需要的矿产资源,也蕴育出了十分厚重的地勘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从滋生、繁衍、成长到成熟、创新,均有一条主线贯穿,就是江西地矿局总结出的“先行、求真、善博、图强”。这八字是新时期地勘人的文化精髓。首先,要把地勘之根扎入年青地勘人心中。地勘人从“三光荣”到21世纪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均是地勘企业文化精髓。要通过潜移默化和引导教育,激励年青职工把这一地勘文化魂传承下去,融入二次创业和紧跟时代步伐,使地勘人更有凝聚力、吸引力,吸纳更多优秀年青人前来创业,也让地勘之根扎得更深、更牢固。

其二,要把地勘之根向社会宣传好。过去,社会对地勘行业认识不足,地勘单位要主动开展各种活动,塑造有影响、有轰动效果的典型事件、著名矿山、知名人物、良好队伍形象、单位待遇,留住人才措施,广泛向社会宣传地勘企业文化,让社会公民认知地勘单位。

其三,要把地勘之根延伸好。要通过打造地勘队伍形象、企业特色,确立发展目标,让社会承认地勘人的奉献。要展示地勘丰富文化、富裕生活,吸纳年青人自愿到地勘单位来,注入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同时要“粘合”地勘职工的敬业功能和战斗力,形成一流团队,打造一流作风,达到多出人才,多找矿,多做贡献目的。

3、多在锻造“魂”中显真功。地勘“魂”是什么?就在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通过老一辈传、帮、带,把传统不变形、不走样延续、传承下去。年轻地勘人如何铸造魂?只要老一辈传、帮、带做得好,年青人就也能学得会,用得好。

其一,放手让年轻人在第一线创业。年青人有理论知识、有朝气、有闯劲,只要引导得好,措施得力,做事公平公正,他们是愿意在一线创业的。但要敢于放手让年青人在一线创业,要在工作信心上慰藉,学习生活中关心,防止他们的积极性和心灵受伤害。

其二,敢于给年青人提供创业平台。要为年青人创业制造机遇,除提供位子、条件外,还要放手把年青职工推向一线。在提供的创业平台中,要放开手脚让他们去拼去搏,哪怕出现一些问题和过失,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都可以再给机会,甚至经过专业培训重新任用。

其三,单位党政组织要为人才做好“保姆”。除提供思想、精神、智力和信心支持外,要把地勘企业文化融入其中,敢于抵御社会不良习气侵害,使地勘队伍形成特别能战斗的整体。要在一个地区树一面旗帜,交一方朋友,留一方信誉,造一个品牌,产生“滚雪球”效应,吸纳、留住、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塑造地勘企业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