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闻财经电视台: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9:17:25
转载对高三家长有效文章《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千千万万的家庭,千千万万个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由于方法不当,急功近利,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教育不仅已成为家庭的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在许多人家里,孩子的教育已成为家庭矛盾和冲突的焦点。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多的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扭曲了孩子的心灵和个性,严重影响着家庭生活,影响着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妨碍家庭和社会稳定。

误区之一: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给您了!认为能"管"住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这是笔者时常能从家长那里听到的一句话,家长说这话时的心情多半是焦虑的、无奈的。他们错误地认为,父母能管住子女,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甚至在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往往在一起切磋如何"管"孩子的经验。家长的观念错就错在一个"管"字上,为什么不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对待而当犯人一样看管呢?有些家长害怕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每天"跟踪服务",弄得
学生、老师都很反感,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棍棒出孝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封建家教方式,可至今仍有不少父母拿它作为教育的金科玉律。这种打骂等简单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着家长的面老老实实,一离开父母就如同脱缰的野马。  

教育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宜"疏"忌"堵",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需要堵,但更需要导。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的种种管束如唠叨、爱打听行踪等,常使他们感到心烦。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就会产生对立情绪,有了冲突与磨擦。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孩子观",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度"。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感到自己的独立要求得到理解,就能和家长格外亲切,两代人的感情就会得到协调,双方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思想。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打骂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孩子怕挨打就会编瞎话,久而久之,孩子易养成说谎的毛病。家长应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惩罚,使他们心服口服,甘愿受罚,有资料表明,爱护关心孩子与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善于处理各种冲突,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很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肯定,人都是渴望得到赞扬的,得到赞扬后,人的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他会喜欢给他赞扬的人,喜爱做给他带来赞扬的事。

误区之二: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情感世界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

许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内心隐秘、情感世界,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奖惩随其考分高低而起伏。考好了,笑逐颜开,有求必应,出手大方;考差了,阴云翻滚,横眉冷对,弄得许多孩子心力焦瘁,不是自暴自弃,就是弄虚作假,考试用作弊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成绩。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还需要其它多种心理因素的配合。比如说: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家长对子女的兴趣和爱好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同时要及时加以引导,由短期兴趣变成长期、永久的兴趣,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刻苦、专心、持久精神。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怕困难,不能浅尝辄止,三心二意。要教育子女在学习中有恒心,有毅力,刻苦专心,树立锲而不舍的精神。
      无论是成人还是成才,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都至关重要。俗话说“德启智,勤补拙”,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将品德、个性培养放在首位,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孩子也才能有保障成才成人。

误区之三:为了你读重点,我们花费那么多钱,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激励孩子的办法比较消极。
   某些家长常拿这样的话来刺激孩子:“为了你能读重点,我们花费那么多钱,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但这些话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多么大的阴影啊!一些
学生在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长此下去思想包袱非常重。
  因此,笔者总是希望家长能以正面鼓励为主,不要总是拿经济问题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家长首先不要有自卑心理,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一时的失误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智商和能力就差,要允许孩子犯错。在西方,年轻人被认为是“拥有犯错误的权利”的人。孩子成绩偏低,说明学习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难免有跟不上的苦恼,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他(她)一起找原因,树立自信心,并告诉孩子:“你能行!”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想信他,他还有自信吗?树立自信心也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催化剂。

其次家长对孩子应做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如要求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天资或其他主客观条件,良好的愿望难免会落空。不少家长认真分析孩子的智商、学习基础等主客观条件,对孩子做出了恰如其分或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而且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及实际情况不断为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合理要求,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耐心说服;既允许孩子犯错误,更允许孩子改正错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第三,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一些学生经过考试的打击,大多比较懂事,能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父母挣钱的不易,从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以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可以安排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陪父母上一天班或做一天家务,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家务活的繁重,并要求学生写出切身感受,让同学从中懂得今天能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多么来之不易,对父母也不再要求这,要求那了,还会与父母分担忧愁,在节假日勤工俭学,以补贴家用,同时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误区之四:孩子成绩不好,花钱请家教,成绩就会上去了。他们不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家长们虽然重视子女的教育,却不甚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往往得不偿失。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便不惜重金为其请家教,甚至专人辅导。家教有时确实会使某些孩子成绩提高很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是家长们万万没想到的。学生因晚上家教时间占用过多,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因而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没有听懂,再请家教补,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适当补缺补差是可行的,但如果长时间地请家教,会导致孩子的依赖心里,上课不认真听讲了,心想反正有家教辅导。我们班里好些同学初中时,都是靠家教突上来的,到了高中后,他们感到学习非常吃力。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感到不适应。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地强化、灌输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这类学生的家长,笔者首先向他们解释课堂45分钟的重要性,如果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两个小时补不回来。其次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会导致体质下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且向他们建议适当减少家教。诚然,对一些薄弱学科适当补缺补差是可以的。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课后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主动请教任课教师。今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而且到了大学、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靠自学,如果在中学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后,就会感到更不适应。

误区之五:自认孩子天资聪明,孩子若成绩不好,责任全部在于学校,在于老师。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家庭教育的主体自然是家长。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对他们的子女期望值过高,同时又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反差是造成家庭教育状况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家长的职责又是什么?笔者认为:
     第一,家庭对孩子负有直接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稍一留心就可以发现,父母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乃至生活习惯,无不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孩子身上。孩子从家长那里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实践证明子女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无不与家长有密切关系。父母的文化修养还决定着家庭的精神生活水平,而家庭的精神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穿靠父母,成长靠学校,这是不正确的。无数事实证明,对孩子不管不问会使孩子走向邪路。因此,家长不但应有表率作用,还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认真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第二,家庭有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前家庭教育应灌输向学校教育过渡的内容,便于孩子入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子女入学后,家庭教育就增加了辅助学校教育的功能,要注意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有些家长认为协助学校教育就是把学校教育内容移到家庭中来,这是片面的。所谓协调一致,是指教育方向、教育目的的协调一致,而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机械重复。
      第三,家庭教育有改善社会教育小气候的责任。社会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非家庭教育力所能及,但家庭教育对社会教育也不是无所作为。“社会”与家庭是紧密联系着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另外,家庭内部的氛围如何,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长期处于压抑环境气氛中的儿童,表现为缺乏热情、脆弱、内向、孤僻,而长期处于愉快环境中的孩子,则表现为活泼、自信、乐观、开朗。家庭心理环境好的子女,智商一般都高于家庭环境差的儿童。我们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趋益避害,近善远恶,改善社会教育的小气候,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句话,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要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担。

总之,孩子成才是一个复杂过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培育花朵一样,需要精心把握育苗、培土、施肥、除草、灭虫各个环节,需要方方面面协调一致,共同努力。若有一个环节、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功亏一篑,使花儿夭折,培养失败,前功尽弃。因此,父母们切不可自作主张,我行我素,偏听偏信,而应与学校,与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多加沟通,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谅解。让我们在共同的心愿和目标下,经过细致的、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坚韧不拔的努力,使我们的孩子在祖国、家庭和学校的阳光雨露的共同哺育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