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记忆土偶在哪:一个县委书记的“权力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23:42
一个县委书记的“权力革命”——《县委书记,风光还是风险?》专题报道之四 http://www.gmw.cn 2011-05-31 10:58:20 来源:《民主与法制》旬刊 分享到:

  选拔干部制度滞后让他很纠结

  王晓桦看淡名利得失,更渴望精神境界的升华。2004年,他由河北省成安县县长改任县委书记后,就提出了发展经济的新规划、新模式,迅速打开局面,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成安。在短短的3年内,成安县经济一跃成为邯郸东部十县的排头兵。

  王晓桦深知,发展经济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一方面,要让群众真正满意,必须抓好另一方面:搞好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消除腐败,实现邓小平所说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对此,他也有保护自己的现实思考。由于县委书记权力的过分集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跑官、要官者的纠缠,来自上级各方领导的明示或暗示也让他的内心非常纠结。“一旦打开这道闸门,就会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王晓桦心里非常清楚,这样下去,不仅辜负了人民和党组织对自己的期望,对不起那些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下属,也违背了自己的良知和追求。但仅靠自己力量根本顶不住四面八方的压力。

  王晓桦翻遍了有关党建方面的文件,发现党对于如何选拔干部有许多原则要求,却没有一套详细的、便于操作的制度规定。正因为如此,在实践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往往变成了“松紧绳”,集中多于民主,最终还是回到了书记拍板的选拔干部模式。

  多年来,王晓桦见过一些有为官员对选拔干部工作的改革,其中邻近邯郸的吕日周曾经在长治搞得轰轰烈烈。然而,王晓桦认为,这种人为的治理,往往随着官员个人的命运沉浮,大都人走茶凉。

  王晓桦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系,做过党校老师,给地委副书记当过秘书,后任大名县委宣传部长、纪委书记,峰峰矿区纪委书记。2002年担任成安县县长,2004年改任县委书记。2009年初担任河北省扩权试点县的大名县委书记,享受副厅级待遇。

  做官后的王晓桦虽然公务缠身,但他从不用秘书代劳写讲话稿,而大多开会时都是即兴发言。短的几分钟,长的也不过半个多小时。他说:“所有的问题,我都烂熟于心,不需要提前写好。我不喜欢说废话。”他的有关党建和经济的理论文章不断地见诸报刊。

  “将改革的理念逻辑化运用于政治现实,最重要的就是按照逻辑设定程序,按照程序建立制度,用制度链接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并且确保每个环节、细节都有监督,都能落实到位。”王晓桦认为,没有制度和细节保障,原则等于空谈。

  王晓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邯郸地委党校当教师,对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尤其是选拔干部制度早就有很多想法。如今在县委书记的岗位上有了实践的机会,他决定按照党中央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设计一套新的选拔干部制度。

  在王晓桦看来,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制度进步,公平的制度赋予了多数人权益,就可以避免人亡政息的后果。

  把“一把手”说了算 变为大家说了算

  “社会风气取决于党风,党风好坏取决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作风取决于一把手。”王晓桦清楚地认识到:一把手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关键在于如何使用选拔干部的权力。

  长期以来,基层选拔干部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模式:单位“一把手”或县委书记提出选拔干部名单建议,组织部派人考察,将考察结果呈报给县委常委会。县委书记主持会议,先由组织部讲考察报告,再由县委书记征求意见,一般来说在这种场合没有人会发表不同意见,表决时基本上是一致通过。

  也就是说,在县里,一名干部能不能得到提拔重用,基本上由县委书记说了算。由于用人权的高度集中,也就给行贿者提供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只要把县委书记搞定,升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人说这是“潜规则”。

  “如此模式之所以大行其道,关键在于选拔干部制度改革滞后。”王晓桦决心建立一套新的选拔干部制度:把“一把手”决定变成大家参与共同决定,把神秘化的暗箱操作变成公开透明。

  王晓桦在成安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就出台了不少政务公开、党内民主制度改革举措,引起了多方面关注。时任国务委员华建敏、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先后专程到成安县调研政务公开、党内民主制度改革。

  2009年初,王晓桦担任大名县委书记后,在选拔干部问题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用两个月的时间亲自起草了10份文件,变更干部选任制度,开始公开预提名制的探索。大名县的干部任用制度,削弱了县委书记的权力。王晓桦甚至在自己起草的文件中约定自己“不临时提出调整干部动议”。但他又不得不运用县委书记的身份,强硬地推广这一制度。

  改革用人制度,第一步是解决产生候选人问题。

  针对“一把手”的权力过度集中的弊端,有的地方尝试过实行大会民主推荐制度。一人一票,谁的票数多谁当选,导致拉票贿选成风。另一种形式则是“大会民主推荐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具备晋升资格的人都可能成为被推荐对象。谁的选票多,谁就能升官。这种方式,王晓桦称之为“放任式民主”。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原本用来消除一把手用人权力过度集中之弊的制度安排,因其简单化而引发出拉票贿选及朋党政治的新问题。”

  成安县职教中心副校长李永彬坦言自己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2006年,李永彬与同事竞选教育局副局长一职。因自己“没有拉票”,结果第二轮以一票之差落选。

  “这就看自己活动不活动。要是连个电话都不打,别人就以为自己不参与竞选了。在这样的竞选中,老实人吃亏。”李永彬说。

  为此,党的组织部门曾经提出看选票又不唯选票的概念,但这样的原则要求让基层很难具体操作。既要防止领导一锤定音,也要避免无序提名,就需要在集中与民主之间找到平衡点。

  王晓桦出台的是选拔科级干部公开预提名制度,他把这个方案称之为“参与式有序民主”。公开预提名制有四个要点:一是提名候选人要有竞争,做到多主体提名,扩大选拔面;二是增加推荐大会介绍和群众认可度测评,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三是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由当面举手表决改为秘密写票和独立投票;四是实行提名责任制,谁提名的干部,将来出了问题要承担连带责任。

  2010年,大名县选拔教育局一名副局长,就采用了公开预提名方式。先由教育局党委、局领导班子成员、教育系统内部个人或县领导、县委组织部等多主体提名任职人选。县教育局党委接到各提名人的提名责任书后,召开党委会票决产生一名初始预提名人,上报县委组织部;组织部联合纪委等完成提名人资格审查之后,召开部务会票决产生正式预提名人选,而后提交书记办公会形成一致意见,再交回县教育局搞测评。

  为了防止组织预提名回到“一把手”提名的老路上去,王晓桦在制度设计中增加了用人单位大会推荐和群众认可度测评的环节。

  大会推荐除了用人单位内部人员参加,在群众认可度测评中还扩大到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的范围。比如测评县财政局局长、副局长,每个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参与;选拔乡镇领导,每个村的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及该领导所包村的村干部全体和村民代表都要参加。

  在民主推荐票上,正式预提名人选和本单位“具有同等条件者”都被列为推荐对象,推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再进行群众认可度测评,测评票超过应到会人数2/3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

  新制度改变了官场生态

  曾几何时,跑官卖官成了官场的“潜规则”,一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大步流星”的讽刺跑官卖官的顺口溜在一些地方流行甚广。大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耀洲对这种现象同样感触颇深。2009年来大名县任职前,他在邯郸市委组织部工作了10年。那期间,他耳闻目睹了不少怪现状。“有个地方明码标价,乡镇长5万元,乡镇党委书记10万元,有的职位甚至开出了50万元的价格。”庞耀洲说。

  但随着大名县选拔干部“参与式有序民主”制度的嵌入,跑官卖官者失去了市场。

  曾多次陪同记者采访的大名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孙俊广,是新制度实行后的受益者。这位不会跑官也没钱送、只会埋头干工作的年轻人在2010年6月由股级被提拔为副科级。在记者面前,孙俊广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把工作干好,就有上升空间。现在大名不需要溜须拍马了,不需要跑官要官了,成本和风险都小了。”

  如今在大名县,广大公职人员对“参与式有序民主”制度广泛赞同。“有了这样的选拔干部制度,大家就会聚精会神干工作,不再为旁门左道的事情分心了。”庞耀州说,“王晓桦书记也大大减轻了负担。”

  “谁推荐干部我都会说‘大家都按制度走’。时间一长,人家就不找我了。”王晓桦说。

  民意测评的投票场面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每逢这种选举,所在机关的会议室都是人满为患。有一次,大名县政府办公室有4名副科级干部角逐两个正科级职位,办公室50名工作人员中,有44人到场。

  第一轮是不记名投票,在场的县政府办公室44名成员,每人都发了一张事先打印好的表格。这张表格上,单位预提名人选与单位具有同等条件者的姓名一一列出,投票人只需在意见一栏中画钩与否。投票人写好选票后,依次投入选票箱。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统计选票。单位人数超过一半后,投票方才有效。如果候选人得票未能过三分之二,将不被列为组织部的考察对象。紧接着,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逐个记名投票。

  记名投票结束后,会议室又多出了16人。这些多出来的人,是来自与政府办公室有紧密业务联系的部门或下属机构。这60人,又进行了一轮不记名投票。

  经过3轮投票后,胜出者名单在单位门口张榜公示,直到组织部考察结束。榜上留有举报电话和举报地址。

  干部得到提拔后,还面临着试用期转正和年终考核。考评不合格照样会被免职、待岗或转岗。

  过去研究干部问题都是县委常委会举手表决,当面锣对面鼓,与会者即使有意见也不便表达。如今改成了选拔副科级干部,在民意表决的基础上,由常委会投票表决;选拔正科级干部由全委会投票表决,填写选票都在秘密空间中完成。投票结束后,组织部工作人员当场唱票。组织部部长庞耀洲认为这是个非常关键的设计,“只有这样,这一票才变成了真正独立的一票”。

  县商务局局长杨怀林是通过新制度任用的第一名官员。此前他是当地商业系统内一名副科级干部。干部任用的一系列文件出台后,在商业系统摸爬滚打了30年的杨怀林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决定“毛遂自荐”。为此,商务局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在这次会上,49岁的杨怀林畅谈了自己的施政纲领。局领导班子决定,将其作为初始预提名人选。一个月后,大名县委组织部到商务局对杨怀林进行民主推荐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经过两轮投票后,杨怀林最终在两名人选中胜出。2009年8月6日,杨怀林被正式任命商务局局长,试用期一年。

  杨怀林上任后,干得有声有色,整整3个月没休过一天。他说,如果没有干部制度改革,哪有我杨怀林的今天?

  不仅仅是县直机关,乡镇干部的任用也采用了这套制度。万堤镇贾素英在晋升正科级组织员岗位时,经历了民主推荐阶段。辖区内41名村干部和20名群众代表参加了投票。这些代表都是贾素英包片村庄的村民,他们破天荒地有了投票决定乡镇干部命运的机会。大家非常重视手中的选票,一位叫程金明的45岁农民说,以后的乡镇干部不好好干就不中了,俺会另选别人。

  这项改革还增加了提名责任制。规定提名人责任时间为两年,其间如果被提拔人因为提拔前存在的严重问题被处理,提名责任人也要降低一个档次接受处理。王晓桦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环节的责任人就要负责。”

  县里有一位领导,以个人名义推荐了一名干部。组织部在考察时,发现被推荐人以前有过违纪现象,但在预提名责任书中没有体现。为此,这个被推荐人被取消了资格。

  对于王晓桦在大名县实施的选拔干部制度改革,河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陈学民认为:“现有的《干部任用条例》对民主推荐没有规定提名程序,大名县的公开预提名制是个创新。这项改革,实质上是‘县委书记对自己权力的限制’。”也有学者则把王晓桦所做的一切与“党内民主”联系在一起。

  如今在大名县,公开预提名制选拔干部制度逐渐发挥效力,那些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人,纷纷得到了提拔重用。

  最近,大名县的这一改革方案成功实现了乡镇党委的换届。这充分说明,大名县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有序民主选拔干部之路。本刊记者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