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音乐下载:一周内三位新闻人早逝 媒体从业者健康透支堪忧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5:31

一周内三位新闻人早逝  媒体从业者健康透支堪忧

人民网记者 李叶

2011年06月02日14:10    来源:人民网   

  5月23日,28岁的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突发心肌梗塞,走了。

  5月22日,31岁的《深圳晚报》女记者黄蕾败给了癌症,走了。

  5月18日,36岁的央视财经频道资深编辑马云涛敌不过胃癌,走了。

  一周内三位媒体人英年早逝的消息,通过微博传播,让不少新闻界同行自叹“伤不起”。一位资深媒体人在微博上无奈表示:“不是不想好好爱惜身体。有时候,身不由己。”

  【新闻市场竞争缩影】

  媒体人健康程度透支居第四 “抢”字压心头 梦里找新闻

  中国医师协会4月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最严重的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0余个行业群体中,媒体从业者的健康透支程度位居第4位,多发疾病为血脂异常、颈椎病、超重、脂肪肝、高血压等。

  一位在北京知名媒体工作的同行说:“做新闻,忙是种常态。按单位规定,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每个月考核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甚至还有独家新闻的压力,有时特别焦虑,梦中还在去找新闻点。”

  供职于武汉一家媒体的小张向人民网记者讲述了他平时一周的工作状态:周一下午接到任务;周二赶往采访地;周三采访一整天;周四返程,晚上通宵赶稿。

  不断地与新闻和时间赛跑,这就是媒体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新闻界已不再是平媒与电视媒体平分天下,网络媒体的加入,使得行业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各种优势,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在“抢”新闻上付出更多成本。媒体从业者长期处于争分夺秒的紧张状态。

  【媒体考核机制管窥】

  “量化考核”压力大 记者背“广告” “末位淘汰”让人忧

  网媒、平媒、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致使各家新闻单位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考核机制,而考核结果是与记者的利益直接挂钩的。

  江苏连云港一位记者说:“我们的生存压力很大,每位记者都有规定的工作量,甚至工资还和报社的广告挂钩。一旦哪个记者在一段时间上不了稿,就注定要被淘汰。”

  人民网记者联系多位媒体同行了解到,一些报社转企改制后,硬性规定了其编辑记者每周每月的发稿量,不达标就要进行相应的扣罚处理,更有严厉者采取末位淘汰制。

  《青年记者》编辑室主任王立纲指出,“量化考核”这一工厂的法宝,之所以会流传到国内媒体业,正是因为中国的传媒业在急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媒体管理者暂时又没有更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就简单地套用了工厂车间采用的那一套所谓的量化管理办法。从长远来看,其副作用不小。他认为,通过考核,媒体应该发现每位员工的“闪光点”,用其所长,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追求全体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最大化,而非催生“发稿王”、“数量写手”。

【记者权益保护初探】

  媒体人监督采访常遇困境 法律能否为舆论监督护航

  记者的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不断升级。记者被打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就在5月30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董毅在陕西岐山县蔡家坡管委会采访违规销售时,遭到至少4名工作人员群殴,被医院确诊为闭合性颅脑损伤。

  不久前,就群众反映的土地违规流转问题前去河北香河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采访中遭遇当地围堵,记者拨打110寻求帮助遭到拒绝。

  此外,记者遭遇谩骂,甚至被抢采访设备,限制人身自由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在新闻媒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深度新闻、监督报道更加成为了各家媒体的“必争之地”。但对于记者来说,挖地越深,监督越广,所承受的各方面摩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媒体人所遭遇的困境和尴尬,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缺乏依靠。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台对记者采访权给予保护的法律,从而导致了目前新闻媒体监督的无助状态。

  【专家为记者减压支招】

  高强度工作压力短命 注意心理调节减少熬夜

  “有一些年轻记者朋友经常感觉面临生存和心理压力,这属于心身疾病,其形成与发展与记者心理状态有关。”

  北京市武警总医院心理科医生史宇提醒广大记者,“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会引起浑身酸痛。如果精神得不到放松,身体到某个阶段就不能支撑下去,人的寿命会减短。”

  关于记者应该如何保健,史宇有三点建议:首先,尽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清楚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少熬夜赶工;其次,应该调节心理平衡。一方面,记者这个行当容易出名,接触名人机会也多,容易陷入追逐名利的漩涡。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需要记者本身根据心理健康知识,调节出自己减压的方法,而不是仅仅通过吃药等医疗方式解决。第三,体检是预防很多疾病的有效途径,记者一定要定期做好体检。

  针对记者休息权保障,北京联合大学法学院张贵宝教授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链接:世界各国媒体考核体系

  英国报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并非像中国报纸普遍实行为记者打分的考核体系。不过也有例外,《每日镜报》、《考文垂晚电讯》及《卫报》等实行了绩效考核。三一镜报集团下的一份子报《考文垂晚电讯报》的考评,每半年举行一次。有专门的考评表格,由三一镜报集团统一制作,与我们国内各单位的考评表差不多。内容包括自我总结、成绩及不足、下一步努力方向、与领导的谈话内容等。个人也有评级,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美国的报社一般都没有规定记者固定的发稿定额,也不计算记者的发稿量。有的记者写的多,有的记者写的少,各人的能力和技术不同。不用发稿量来衡量记者是否称职,记者只是负责自己分工的领域。记者的工作表现,有很多反馈的渠道。通过与其他记者的比较,个人收入就会受到影响。不过解聘记者的事很少发生。记者如果有问题,一般会主动辞职。媒体要解聘一个经理比较容易,因为经理直接受聘于业主或董事会,但要解聘普通员工却费斟酌,因为他们都属于某个工会。

  新加坡报业控股每年从8月份开始内部评估,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报业控股把员工分为较低级的可议薪员工和执行级员工。执行级员工分为12级。对于可议薪员工,部门主管会就其往年的工作表现和来年的工作目标与其进行当面的总结与讨论。而执行级员工,首先要做自我评估,然后再和部门主管讨论。业绩评估层层把关,但直接上司的评估是最重要的。上述评估结束后,年终业绩考核便进入关键阶段。各级主管为每个员工进行薪酬表现打分。1为最高分,通常只给予那些特别杰出的的明星员工。2为优秀,2.5为良好,3为一般。对于评估低于3的员工,如果他在考核期,可不予以转正,如果是长期雇员,可终止合同。对于表现好的员工的奖励分为擢升、加薪和奖励花红几种。(据青年记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