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洪洋煤炭站台:一个中国新闻人在朝鲜的日子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7:52
一个中国新闻人在朝鲜的日子里:让人大吃一惊!!!mygjd

  笔者受朝鲜记协同盟邀请,率中国记协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朝鲜。在朝鲜的十多天里,没看到过一起打架斗殴,也没看到一个流浪汉或乞丐,甚至没有大声的喧哗、嬉闹,也没有随地吐痰。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但这种良好的秩序又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任贤良

2007年9月,笔者受朝鲜记协同盟邀请,率中国记协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朝鲜。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但在朝鲜的许多景象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不时在眼前浮现。

图154和高丽饭店

从北京到平壤的距离,就如同从西安到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航程。但在北京机场登上唯一通达平壤的朝鲜民航客机时,还是让人大吃一惊:一架老式的苏制图154客机发出刺耳的轰鸣,机内的设施更显陈旧,同国内的各大航空公司的宽大舒适、设施先进的波音和空客系列客机相比,的确令人“刮目”。这不仅是因为图154型飞机因安全性能和设备的落后,在国内和国际各大航线已“绝迹”,更重要的是在我的记忆中有着不堪回首的一幕。

1994年,我作为新华社派驻陕西分社的社长和首席记者,刚刚到任不久,一场人类航空史上的大灾难就骤然降临。6月6日上午8时18分,从西安飞往广州的一架载有160名乘客的图154客机,起飞不到10分钟就轰然坠毁,机上乘客(包括1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当时我在第一线指挥空难的报道,目睹了这场空难的惨状。在距西安不到30公里的长安区鸣椟镇的农田里,飞机残骸散落一地,大一些的残块还嗞嗞地冒着浓烟。每当想起这惊恐的一幕,就不由让人头皮发麻,心头发紧。而随行的《中国检察报》的C女士,一看是图154客机更是惊恐万状,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要求下机。经过一番好说歹说,大家终于提心吊胆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飞上了蓝天。

随着飞机轰鸣着降落在朝鲜平壤首都机场,一行人提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让人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我放目窗外,却感到一片萧瑟。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水灾的朝鲜,田野里庄稼稀疏,人烟稀少,寂静得有些让人喘不过气。停机坪对面候机楼上两幅巨大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画像,笑容可掬,注视着来宾。在机场出关检查的,除了民航地勤人员外,更多的是军人。朝鲜记协同盟的官员领我们从另一个出口入关,不用排队,但必须将手机登记扣留,不得带入朝鲜国内。一则没有网络,二则也防止泄密之用(回国时再原物送还)。此外,据说对携带专业相机也严加限制。好在我只带了一部尼康D40小型单反相机,因此得以顺利通关。

 

地铁是平壤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候车大厅内的大背景是金日成画像海报

经典剧目《卖花姑娘》演出现场

鸟瞰平壤,远处的褐色双塔建筑为高丽饭店

在平壤下榻的饭店,是朝鲜国内最好的“特级”饭店——平壤高丽饭店,一幢高140米,有45层,可容纳1000名客人的双塔组合式建筑。在随后的近两周时间里,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无论是到板门店,还是到妙香山,无论多晚都要赶回来吃住,除了偶尔需在外面吃饭外,也都是自带食物。其间,我们也曾提出到大学食堂或市面上就餐(还没有提到去居民家里),但都被婉言谢绝或置之不理。客观地讲,高丽饭店的饭菜质量还是相当的不错(绝对没有传言中的吃不饱和很少有肉的窘况),大都为自助餐,荤素搭配,还可以要啤酒。朝鲜的“大同江”牌啤酒口感相当不错。白酒是一种类似日本清酒的烧酒,口味相当的淡,有一种兑水的感觉,度数也就二三十度。每餐都有朝鲜“国菜”之称的泡菜,其酸辣咸甜可口开胃。不比不知道,吃了朝鲜“正宗”泡菜才知道国内各种所谓朝韩料理的“泡菜”,其口味相差甚远。还有正宗的朝鲜凉面、狗肉,那也是绝对的“美味”。后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同志在饭店旁边一家专门对外国人服务的餐厅宴请,更使得我们领略了朝鲜美食的真谛。尽管一餐平均每人60欧元,的确让人感觉“贵”了一点。顺便说一句,为了表达对美帝国主义的痛恨,朝鲜外汇兑换结算一般用欧元。不过美元也能用,特别是黑市上。而黑市和官方的兑换价格相差巨大,据说黑市要上千朝元才能兑换一美元,而官方则一美元差不多只能兑换二百多朝元。一切都凭券证购买。

平壤的“三多三少”

在平壤访问期间,印象最突出的有“三多三少”。三多:一是参观瞻仰的人多;二是街上步行的人多;三是军人警察多,尤其是女交警多。三少:一是商店少,店里的货物少;二是街上车辆少;三是街头乞讨少,社会治安案件少。

在平壤的万景台,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锦绣山纪念宫,三大革命展示馆,主体思想塔,建党纪念塔等标志性纪念地和展览馆到处都是排着长队等待参观的学生、军人和工人、农民等社会大众,你不能不为其秩序井然和透露出的虔诚所感动。在瞻仰锦绣山纪念宫时,一些从朝鲜偏远山区来的农民、学校教师哭得感天动地、哽咽欲绝。这不能不让人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平壤街道的宽敞和环境整洁是出了名的。这与其机动车辆较少,大部分市民以步行为主有很大关系。朝鲜是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更加剧了能源的紧张,除了保障军队必需和公交车辆所用(极少看到出租车)外,机关和个人的交通大多就靠“自力更生”,乘“11路”(步行)来解决。而且在整个平壤,自行车也几乎看不到,据说怕影响城市形象。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地铁、无轨电车和公交车因为不准点、车次少和排长队,人们更热衷于步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行色匆匆、面目凝重的行人。人们的穿着除节庆期间女士艳丽的民族装外,大都是黑、灰、蓝色调单一、颇显陈旧的制服(据说根据不同职业和级别,每一两年由国家配发一两套服装或布料)。

在平壤和朝鲜各地,另一景观就是到处都是军人的身影。由于南北双方的对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正日明确提出了“先军政治”的指导思想,把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当做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这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有着100多万正规军人的庞大战争机器,这还不包括各类民兵预备役。军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特别的重视和优待。而在平壤更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是各个路口指挥交通的英姿飒爽的女交警,个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在平壤,各个路口没有红绿灯,交通全靠这些女交警的人工指挥。多亏平壤车辆少,不拥堵,也才有了这些警花们一招一式的尽情“展演”,也成了外国游客到平壤必看的节目,让人大饱眼福。

而平壤的商店之少,和商店里的货物之少,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就在距高丽饭店不远处的站前百货商店,里面商品品种不仅稀少,而且样式陈旧。电视机还都是一二十年前的老样子,又厚又笨。不要说液晶、等离子,连背投、平板电视都看不到。没有开架式售货,都是隔着柜台买卖。大街小巷没有一家私人店铺,全都是国营的。在一家果品蔬菜零售店,柜台上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个又蔫又小的水果,还有萝卜、土豆,售货员也是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足以反映出农副产品的短缺和经营上的僵化呆板。在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外汇商店,我们进去时,里面还黑着灯,几个售货员正扎堆聊天,看到有客人来,才赶紧把灯打开,各站各位。总的感觉是,市面上的景象大致相当于我们30年前的景况。

与国营商业的冷落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由市场”。平壤市最大的自由市场里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各种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应有尽有(当然不少为我国江浙一带过来的货),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每个摊位面积不到3平米,交易的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们在笑谈中、交易中,眼中放着光芒,声音中透着喜悦。因为即将离开朝鲜,加之我们一再要求,朝鲜记协同盟的同志格外开恩,带我们参观了这一“自由市场”,并且准许我们每人兑换10美元的零花钱购物。据朝鲜同志讲,在朝鲜农村,每个农户允许有30平方尺的“自留地”,农民可把从中收获的农副产品拿到集贸市场上出售或交换。就是这一点点“自由”所激发出的积极性和极大活力,从“自由市场”就可一目了然,可惜实在太少,整个平壤市都没有几家。国家对“自由市场”和农村的“自留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还处在“试试看”的阶段。

至于平壤的社会治安之好,已为世人所共睹。在朝鲜的十多天里,没看到过一起打架斗殴,也没看到一个流浪汉或乞丐,甚至没有大声的喧哗、嬉闹(除节庆有组织的庆祝活动),也没有随地吐痰。人们默默地上车排队,购物排队,参观排队,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但这种良好的秩序又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震撼的《卖花姑娘》

在平壤,让人最难忘的最大“亮点”还是参观万景台少年宫和观看大型歌剧《卖花姑娘》。

万景台少年宫占地30万平方米,是一座有着8层楼高的10万平方米半圆形的现代建筑群。半圆环抱的建筑物中间有一组巨大雕塑,几匹千里马拉着一辆敞篷的太阳车,车上坐着一群欢快的儿童,象征着少年儿童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地生活。

这座巨大建筑的基建投资和设备费达2亿多美元,可同时容纳5000名少年儿童参加文艺、科技、体育培训活动,有教职员工近千名,设有200个专业培训小组,里面的高标准设施一应俱全。我自以为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但仍被眼前这个少年宫宏伟的建筑和先进设施所“震惊”。这足见朝鲜对少年儿童和教育的重视。

少年宫所有活动对孩子都免费(全部为国家拨款)。当然能进入万景台少年宫参加活动的孩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并且具备相当的专业基础、经各个学校推选的“优秀少年儿童”,他们在少年宫参加文化艺术、体育、杂技等各个专业的培训和表演,这里自然也就成了向外国专家和游客展示的最好的窗口。因此,在朝鲜同志的陪同和少年宫儿童的导游下,我们禁不住一通近乎疯狂的“猛拍”。富丽堂皇的演出大厅,旋转式舞台,声光电控制的五光十色的背景。特别是清一色由少年宫少年儿童担纲的演出,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姿,高超的乐器演奏,惊人的杂技,令人大饱眼福、惊讶不已。朝鲜民族不愧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这些具有相当天赋,又经过一番专业培训的少年儿童的表演上足可见其非同一般。

对我另一番震撼的是观看有朝鲜艺术国粹和魂宝之称的歌剧《卖花姑娘》。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国人,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为上演的《卖花姑娘》,可以说家喻户晓。一首哀婉动听、旋律优美的《卖花姑娘》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随着大幕的拉开,那熟悉的背景,那熟悉的音乐,仿佛又把自己拉到了那个特别的年代。

大型革命歌剧《卖花姑娘》是朝鲜伟大领袖金日成1930年在中国东北五家子亲自创作演出的不朽作品,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朝鲜歌剧,屡演不衰,是将西方歌剧与朝鲜民族音乐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如果说以前我一直弄不明白在朝鲜这样一个非常封闭的国家,如何能将西方歌剧这一纯粹的西洋艺术运用得如此的娴熟和高超,此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演出休息中间,我们被安排进了剧场旁边一个正在辅导演员排练的工作室休息,而眼前的一幕令我们不由大吃一惊,一招一式,一字一句正在辅导朝鲜青年演员的是一个满头灰白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纯正的西方白人:意大利导演。这也许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从另一方面,正因为是领袖的作品,最高领导一重视,什么难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真正的艺术是可以跨越国界、跨越阶级、跨越时间,为人类所共享的。

平壤地铁、西海水闸

在朝鲜访问期间,如果平心而论,其建设发展中有两大工程最令我真心佩服。一是平壤的地铁。始建于1968年,由苏联人帮助设计建造,1987年全线贯通,1973年开始运行。平壤地铁由两条线组成,总长35公里,日均客流达40万人次,每3到5分钟一趟列车。平壤地铁最大的特点是深,最深处达地下120米,从地面乘电梯到站台需3分半钟,据说可防核*。此外,地铁站也修得极为富丽堂皇,陪同的朝鲜同志介绍说,朝鲜人每人乘坐地铁每次票价朝鲜币5元,相当于人民币0.3元。我们在主人陪同下,从地铁荣光站乘自动扶手电梯下到100多米的地下乘车。荣光站台上高大的穹顶下,一盏盏光芒四射的吊灯,如同焰火升腾。车站左右两壁各有近20米的镶嵌壁画。站台地面铺大理石,墙面镶马赛克。包括雕刻和大理石柱,都颇具俄罗斯风格。不过地铁的机车和车厢都显得较陈旧、简陋。在平壤地铁建设中,中国也给予了技术和经济的援助,为此一度还影响了北京地铁建设的进度。地铁行驶很平稳,上下车的乘客秩序井然,远没有北京、上海的拥挤。只可惜还没坐够,只一站就下了车。

令朝鲜人引以骄傲的另一项大型工程就是西海水闸。西海水闸位于朝鲜西海大同江入口处,是为拦截海水而建的。水闸大坝长8公里,有3间闸室,36个闸门,还留有3条鱼路。水闸的修建只用了五年时间。水闸既可以防止海水倒灌,又可以储存数十亿立方米的淡水,灌溉平安南道和黄河南道开垦的约10万公顷的土地,解决了大同江下游地区城市和村庄用水及南浦、大安等地区的工业用水,一举数得,是世界上有名的拦海大坝之一。我们驱车沿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坝向着烟波浩渺的大海驶去,大坝的尽头就是闻名于世的西海水闸。据朝鲜同志介绍,水闸于1981年动工,到1986年竣工,前后只用了5年时间,共采用1500万土方,1600万石方,削平了10座山头,耗费水泥110万吨,钢材28万吨,木材14万立方,有色金属500吨,朝鲜政府为此共投资40多亿美元,其中许多人工还没计算在内。因为我们从录像资料中了解到,许多工程都是朝鲜人民军支援建设和朝鲜劳动党干部党员以及学生义务劳动修建的!为纪念这项伟大的工程,专门修了好几座纪念碑。参观完西海水闸,午餐就在西海边的海滩上露天烧烤。为了这次野餐,陪同我们的朝鲜记协老张同志(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司局干部),让其妻子(歌舞团著名舞蹈家)头天晚上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烧烤原料:牛肉、鸡串等,还有下酒的作料,并专门从朝鲜记协机关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年轻的同志来陪同我们。我们自己也出钱从海边渔民手里买了些螃蟹、蛤蛎子等海鲜烧烤。酒酣耳热之际,俊俏的朝鲜姑娘唱起了著名的朝鲜民歌《桔梗颂》以及《卖花姑娘》主题歌,中朝两国的同志还一起合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并不断相互合影留念,而彼此的心也越拉越近。朝鲜的老张同志讲:“不是我们不愿让你们拍照,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没像你们那样开放,我们的百姓也没你们那样有承受力,还不习惯!”听着如此朴实的语言,我们也深深为朝鲜同志的真诚所感动。就在我们交谈期间,突然从远处岩石后边飘来一阵阵音乐声,循声望去,一群来海边游玩的朝鲜男女,伴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伴随着翩翩舞姿和欢声笑语,也一阵阵传播开来。========================================================================推动这轮股市反弹的神秘资金竟然来自这里!!
观花走马


推动这轮股市反弹的神秘资金是?
——股市反弹能否作为经济复苏信号时寒冰

  据媒体报道,2月13日,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苏州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股市的好转,是经济可能复苏的信号。吴敬琏先生曾有“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的著名观点,这种直言让我深为共鸣。因此,我想不出现在就可以欢天喜地地把中国股市好转当成经济复苏信号的逻辑关系,到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诚心躬身倾听老前辈指点迷津。(附说明:在媒体2月14日的报道和本文2月15日写的文章见报后,2月16日,吴敬琏先生发表声明澄清,复苏之说系媒体报道之误,他并未说经济复苏,特此说明,请大家阅读时注意。)

  经济复苏是每个人都期待的结果,从决策层到平民百姓,都希望中国最早从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但是,现实与期待之间总有差距,有时甚至是非常大的差距。

  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趋势经常是背离的,虽然,随着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的次第上市,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趋势具有了较大的同向性,但这尚不足以将股市的走势作为判断经济复苏与否的依据。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政策层面对股市的趋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往往是立竿见影的。而实体经济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即使相关政策完全对症下药,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至于与实际情况南辕北辙的政策举措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就国内而言,股市反弹与经济复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将股市的反弹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至少是不严谨的。不然,政府先拉抬股市就可以带动实体经济的好转了。果如此,拯救经济倒变得非常简单了。

  最近几天,我与多位企业家有过交流,获得的信息告诉我们:这波股市的反弹不仅不能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甚至,还有许多潜在的隐忧。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推动这波股市上涨的资金来源于哪里?

  为了便于理解,简单对我国的货币供应作如下解释: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2009年2月12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创出2003年12月来的新高。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1月份的新增贷款达到了令人瞠目的1.6万亿,同比多增8141亿元,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接近今年预期新增贷款5.4万亿的30%。

  为什么在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的情况下,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仅为6.68%,增幅比上年末还低2.38个百分点,成为有史以来增幅最低的M1数据?

  一般而言,M1增速下降,是企业活期存款大幅降低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支付原材料、工资款等增加,导致活期存款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经济前景悲观,一部分活期存款变成了长期存款。

  如果对照一下海关公布的进口贸易下降的数据就会发现,企业支付的原材料货款其实是在减少的,在这期间,工人的工资也没有相应增长(事实上,一些企业在裁员,以至于引发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对此进行限制)。据海关统计,今年元月我国出口额为904.5亿美元,同比回落17.5%,进口额为513.4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3.1%。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额分别为279.3、222.5和145亿美元,同比下滑18.7%、15.2%和28%。而且,1月份,PPI同比下降3.3%,创下82个月新低。

  显然,企业用于经营发展的资金投入其实是在减少的,那么,这部分资金流到了哪里?对照同期股市成交量的大增来看,最大的可能就是股市。

  1月份,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创下了单月新增贷款规模的历史纪录。如果细看,在增加的1.62万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就增加将近1万亿元。这说明,贷款的增加相当一部分资金并未流到实体经济中去,转化为有效拉动投资需求的资金流,而是流到了股市,以获取短期收益。

  显然,股市反弹,不仅不能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甚至,还因为企业投机心理的驱使,使得经济复苏的难度大大加大。道理很简单,企业的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必然会对亟需资金的实体经济构成抽血效应,从长远来看,是损害实体经济发展的。

  信贷放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实体经济走出低谷的情况下,作为实体经济镜子的股市才能真正走出牛市行情。只有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或者基础的股市,才是健康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股市。反之,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而流向股市,虽然可能制造出股市的繁荣,却无法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这样的繁荣也很难真正维持下去。

  因此,股市反弹不能作为经济复苏的信号。经济要复苏,必须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大对企业尤其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的吸引力,使得那些优秀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如果不能培养起这样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经济复苏的步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而现在,政策资源大幅度向国企集中,这部分资源甚至是过剩的,而民企得到的资源则是最少的,是严重匮乏的,它们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要么苟延残喘,要么接受死亡的现实。

  从根源上来看,我国的经济危机并非源于次贷危机,而源于民穷导致的内需严重不足。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的第14章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救市的核心应该是解决民众对社会保障缺位的担忧问题,走民富路线,就企业层面而言,应该大规模减税,营造出企业公平竞争的氛围,激活竞争,笔者学识浅薄,尚找不出比这更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写于2009年2月15日,见报于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