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几号开学:地方债务到底多可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28:20
地方债务到底多可怕?

作者:zxl1968 2011-6-2 15:08:39 发表于:博客中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前几天沿新疆天山一线转了一下,不仅乌鲁木齐,连最偏远的小县城都在到处盖楼房!到处是高耸的政府办公楼!到处都是挖开的道路!钱哪里来 ?地方债嘛! 地方债哪里来叶檀的文章告诉了我们!如果光是大城市大兴土木,说农村百姓要进城,刚需也就罢了!现在偏远的乡村也在大兴土木,还欠着债!那么起码有一个地方的房子是过剩的要么在乡镇要么在大城市!因为,原居民大多有房子了,年轻人的需求有,但是死亡的老人空出的房子多于年轻人的需求!就不说一家多套空置房了!简单说,房子严重过剩了,从城里到乡下!过几天我到北京、山东、辽宁再转一下!南方,比如海南现在小区内快空了,北方人都回去了!我父母说,海南当地人还是很淳朴的!那么好的气候盖了房子,房前房后种的菜自己都吃不完!浪费啊!但哪里还在盖!但是已经没有太多人买了!空置了!太可惜了!

 

 

政府注资实际上是把银行不良贷款转变为政府负债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会负债?看看2004和2008发生了什么呢?2004年以上海为例房地产投资那时就已经毁灭了中国工业10年!上海真的在发展吗?他们只不过盖了房子而已!没有资金投入,你说你工业进步,扯淡!2008年当房价按照市场规律要跌时,居然又有人人为用4万亿加上地方债10万亿刺激起来了,不客气的说,这些钱就是刺激了已经过剩的房地产、钢铁、水泥!调结构,笑话!刺激内需,更是天大笑话!这些都是实践检验过的结论了!14万亿啊!美国的国债我已经当它没了!这中国最后的过冬储备粮啊!冬天还没来已经被用完了,(不是危言耸听!银行已经没有钱,贷不出来了啊!)不仅没治病而且加重了病!连看病的钱都用完了!地方债据我估计,保守估计百分之50以上都是坏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不会产生任何效益!哪就是拆了旧楼盖的新楼、哪就是路边的花草,每年都在修永远修不好的路面、哪就是办公室上网聊天的舒适环境、哪就是各种叫培训中心的楼堂馆所!----一句话就是一堆砖块钢筋!

引用1: ( 2004消息:《规划》课题组有关专家认为,未来五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将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总额约为5000亿元。按该发展思路,上海“十一五”时期每年房地产投资将在1000亿左右,这只相当于2004年前后上海房地产投资的规模。虽然这个额度延续了“十五”时期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但由于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房地产投资增幅也将明显低于“十五”水平。未来的五年对上海来说,比刺激房地产发展更为‘紧迫’的任务,也许倒是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使之不至于发展过快。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上海工业建设投资比重从60%降至30%左右。房地产业从2000年开始填补工业“部分退出”留出的空白,增加值从3.75亿元增长到373.2亿元,增长近10倍。投资从90年代初不足10亿元,增至2002年的72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3%。此后,上海房地产的投资规模每年都保持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增加值则更是从2003年的980亿元起,按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7%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

 

2008消息: 世事变幻,波谲云诡!正如2008之楼市。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们,还沉浸在2007年的“辉煌”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

 

曾经,有开发商放话给手下:“你们定价要大胆一些!”即便这样大胆的定价,买房人还是以一种恐慌似的状态买房子。即便是在楼市打滚多年的一些所谓专业人士,也劝告自己的亲朋好友:“合适就买吧,越等房价越高!”如此,在一片风声鹤唳的氛围中,大家都在疯狂抢购房子。曾经,有开发商得意地说:“瞧,桌上这茶叶是购房人送的,他要托我买房!”

 

当然,这都是2007年的事了。这样的好时光,在2008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众多被市场宠坏的开发商们哀叹:这抓不住的“黄鹤”实在是“来得容易去得快!”

 

所谓的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话说一下子就到了2008年——奥运年。这一年果然是不同寻常。当奥运的潜力在2008年被挖掘透支过度。奥运后,一些因奥运原因涨疯了的区域价格开始回调。楼市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变化。

 

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人们忽然发现手里的钱变少了,就算再担心房价上涨,可以寅吃卯粮,但不能不吃粮。看着周围房奴们生活水准急转直下,很多人怕了。毕竟,还是要量入为出。而政府对于楼市仍在进行调控,利息越加越高,低收入者遑论买房。

引用2:叶檀:绝不应该让纳税人为地方债务买单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02日 07:13叶檀每日经济新闻

地方债务迟早要清偿,建立清晰的资产负债表、明确负债主体的偿债责任至关重要,必须坚决摒弃以再贷款的方式让全体纳税人为地方政府买单的方式。因为他们已经为国企、银行买过一次单,不能买第二次。

6月1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万~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方法是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同时允许省、市级地方政府发债等。

地方债务到底是多少?各家说法不同。央行2009年5月末提供的数据是负债超过5万亿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表示,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超过7.38万亿元,而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先生提出的数据是10万亿元。考虑到地方负债构成中银行贷款大约占八成,刘明康先生与许善达先生的数据出入不大。目前透露的信号是其中的2万~3万亿元可能违约,也就是说,总体坏账率大概在20%~30%。

清理地方政府负债十分必要,关键是建立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谁负债,谁买单,谁承担风险,清清楚楚,绝不能含糊。在建立明确的债务关系的同时,以投资效率约束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以信用评级重构未来市场化的地方债务体制。

传说中的债务剥离方式透露出不良的气息,将坏账划入专设公司,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并不愉快的银行市场化改革之路。这是一条靠发行基础货币以隐性通胀剥夺民财、为银行和国企坏账买单之路,其结果虽然为国企与银行脱困,却后患无穷——留下了数家尾大不掉的不良资产公司,而国企与银行的市场化信用体制无法建立。截至目前,银行的贷款仍然大部分流向大型国企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依靠贷款定价权获得主要利润。

2004年第一季度,各类商业银行累积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以对四大国有银行直接或者间接注资为标志,银行业改革拉开了序幕。政府注资实际上是把银行不良贷款转变为政府负债。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花费400亿元建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利用央行提供的5700亿元再贷款、对四大银行发行8200亿元财政担保的定息债券,按账面价值购买了四大银行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剥离了银行系统主要的不良资产。2004年和2005年,政府先后又对中行、建行和工行实施了第二次财务救助,从中国外汇储备中先后拿出600亿美元注入三家银行,总共剥离7300多亿元可疑类贷款和核销4500亿元损失类贷款。

2008年以同样的方式从农行剥离不良资产8000亿元。

上述银行改革,买单者有三种人群:储户、纳税人与投资者。

再贷款事实上是由央行直接发放基础货币稀释债务,按照原价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质是给银行补贴,以纳税人的钱承担坏账。专设的资产管理公司向银行发行债券,是间接向银行注资,银行的负债转变成了资产。而资产管理公司的这笔债务无法清偿,2010年债券延期10年,负债至今未消,高高挂起。银行上市后,不断进行再融资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其实质是让银行投资者为银行的规模扩张风险买单。汇金、国外战略投资者由于以净资产购股,不仅没有承担成本,反而在银行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大获其利。储户的损失通过负利率的方式,年复一年创造着银行的利润。

我们绝不能以再贷款的方式、以剥夺民财的方式,为地方债务买单,市场不允许,民众也不会答应。地方债务有走市场化之路的条件。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建立明确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银监会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并制定并实施“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补正检查”的工作步骤,目前拥有完整的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项目得到了梳理,资产与负债较为清晰。

一旦允许地方发债,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至关重要,地方政府的信用纪录,地方的偿债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接受债券购买者的检验,很难想象债券购买者会为一项毫无产出的面子工程掏钱。如果地方投融资公司出面发行企业债,那么项目的投资收益评估报告将一一摊到桌面。公开的风险比不公开的安全要让人安心得多。

设立类似于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类的公司接受地方债,怂恿地方政府加大重复抵押、资产抽逃等道德风险,为面子工程、会议工程等提供支撑,未来将增加难以割除的低效金融公司,剥夺了投资者的投资权与判断权——由纳税人为地方债买单的行为,绝不应该重新上演。

 

引用3:而据2010年12月3日《经济观察报》刊发的著名学者易富贤署名文章显示:计划生育又导致年轻劳动力减少,但是有20多年的滞后性。2003年中国20-39岁劳动力开始负增长,也开始出现民工荒。但是由于198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 (1960年代出生高峰人口的孩子)进入劳动年龄,企业最需要的19-22岁人口反而在增加,因此当时的民工荒并不严重。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进口减少,“用工荒”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过剩。但是19-22岁劳动力在2009年达到1亿的顶峰之后开始快速减少,到2018年只剩下5000多万,也就是说最有活力的劳动力在9年之内下降一半,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年龄劳动力的减少导致2010年全国范围的用工荒,并且将越演越烈。

 

久而久之,于家庭、于社会、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是何等的可怕呢?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高考报名人数锐减这一信号的释放,其实与征兵难等信号的释放一样,都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年轻劳动力减少等方面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值得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亿万民众警惕。

 

 

 

实际上,按照支柱产业的定义,对GDP贡献率在6%以上即成为支柱产业。上海房地产在2001年就已经达到6.4%,此后一直以超过10%的速度增加,到目前已经稳定保持在8%以上。专家指出,由于上海在新兴主导产业中寻找新支柱产业尚未有结果,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至少应该坚持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