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眼观天下视频: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36:00
 一.    菜豆中毒



四季豆

面豆

  (一)分布地区

  菜豆包括多种可食用的豆类,其中“四季豆”广东人又称为菜豆、玉豆或龙牙豆。 “面豆”是我省部分山区近年引进的新产品,又称油豆、宽扁豆、猫儿豆,外观呈绿色,部分豆体有红色线纹,果实饱满,豆粒为椭圆型。

  (二)中毒临床表现

  菜豆中毒与与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有关。豆荚中含皂甙,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但加热到100℃,经烧熟煮透,即可破坏毒性。此外,豆粒中含红细胞凝集素,具有红细胞凝集作用,如果加热不透,毒素不能被破坏,亦可引起中毒。

  中毒多在进食4-8小时后发病,潜伏期最短为30分钟。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四肢麻木、肌颤、心慌等,重者有流涎、出汗、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昏迷等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病程为数小时或1~2天,预后良好。

  (三)治疗措施

  症状轻者不需治疗,症状可自行消失。症状重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吐、泻严重者,可静滴葡萄糖盐水和维生素C,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并促进毒物的排泻。有凝血现象时,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

  (四)预防措施

  购买菜豆时注意选择鲜嫩的,加工注意先去除含毒素较多的两头、豆荚和老菜豆;烹调时避免采用凉拌、爆炒等加热时间短的方式,要把全部菜豆煮熟焖透,使豆棍由硬变软,外观失去原有的鲜绿色(变为暗绿),毒素被彻底破坏,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面豆”外皮脆嫩,含水分较多,烹调时表皮容易煮熟,但豆粒较大,不容易煮透,其加工去毒方法比四季豆复杂。由于广东人对其特性及烹调方法了解不多,建议慎食。另外,因“面豆”中含有鞣质,中毒时较少发生腹泻,但对孕妇可发生宫缩,故切忌食用。

  餐饮单位尤其是集体食堂由于各种饭菜的加工量较大,往往是锅小加工量大,翻炒不均,受热不匀,不易把菜豆烧熟焖透,毒素未能完全遭到破坏,成为菜豆尤其是“面豆”中毒的多发单位。因此,集体食堂最好不要加工供应上述食物,以避免因加工不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五)案例

  2005年12月中旬,东莞市在短短半个月内发生了十几起食物中毒事件,均发生在企业集体食堂,中毒潜伏期多为40分钟至5小时,发病初期多感胃部不适,继而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部分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病程为数小时或1-2天,恢复快,愈后良好。经调查,所有发病者均食用过“扁豆”(面豆)。 二.     生豆浆中毒

  (一)中毒临床表现

  生豆浆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有害物质未被破坏,饮用后可造成中毒。豆浆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豆浆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一般不发热,预后良好。

  (二)治疗措施

  轻者不需治疗,重者对症治疗。

  (三)预防措施

  生豆浆中毒多见于小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豆浆应彻底煮开后饮用,不饮用未煮开的生豆浆。当豆浆加热到一定程度时,都将出现泡沫,应注意此时的豆浆还未煮开,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豆浆沸腾,再持续加热数分钟,当豆浆量大或较稠时,应把豆浆搅拌均匀,反之烧糊锅底,影响热力穿透,导致加热不彻底,引起中毒。

  (四)案例

  2002 年11 月27日,肇庆市两所小学发生了因饮用未煮熟豆浆引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当天上午9 时30 分左右,两校学生食用了肇庆市某配餐中心提供的课间餐后30分钟后,有63名学生陆续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送院对症治疗后,除个别因腹痛不适需继续留院观察外,其余学生均康复出院。中毒患者当日均饮用过豆浆。卫生监督人员对该配餐中心进行调查发现:该中心配备专用豆浆制作间及专用蒸汽锅,豆浆锅配有温度计,生产规程要求豆浆应在100 ℃煮15分钟。但该日豆浆蒸汽锅发生故障,当班员工改用煲粥的蒸汽锅进行蒸煮,由于没有配备温度计,只能用肉眼观察豆浆中有泡沫浮起,维持15分钟,就配送到两校。因此,造成本次事件的原因是因豆浆在制作过程产生较多泡沫,引起假沸现象,制作者不能清楚辨别豆浆有无沸腾,造成煮沸温度不够和时间不足,引起中毒。 三.      含氰甙类植物中毒  

苦杏仁

木薯

  含氰甙类植物性食物中毒以苦杏仁引起的最为多见,后果最为严重。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樱桃仁和木薯等。有毒成分为氰甙,在酶或酸的成分下时放出氢氰酸。苦杏仁甙属剧毒,1~3粒苦杏仁即可中毒,甚至死亡。

  苦杏仁中毒的潜伏期为半个小时至数小时,一般为1~2小时。主要症状为口内苦涩、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四肢无力,继而出现不同程序的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可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四肢冰冷、昏迷,常发出尖叫。继而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牙关紧闭,全身阵发性痉挛,最后因呼吸麻痹或心跳停止而死亡。

  治疗措施

  催吐、洗胃、对症治疗。解毒治疗,给中毒病人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停用后用3%亚硝酸钠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再用新配置的25%~50%的硫代硫酸钠缓慢静脉注射。

  预防措施

  苦杏仁中毒多发生于杏熟时期,多见于儿童因不了解苦杏仁毒性,生吃苦杏仁,或不经医生处方自用苦杏仁煎汤治小儿咳嗽而引起中毒。

  木薯中毒原因是群众不了解木薯的毒性,生食或食入为熟透的木薯,或喝洗木薯的水、煮木薯的汤而引起中毒。

  因此要向群众特别是儿童宣传苦杏仁中毒的知识,不吃苦杏仁、李子仁和桃仁等。不能生吃木薯,吃木薯前,首先必须去皮后洗涤薯肉,于敞锅中煮熟,熟木薯再用水浸泡16小时,煮木薯的汤及浸泡木薯的水应弃去。 四.    大茶药中毒

  (一)分布地区及毒性

  大茶药又称断肠草、钩吻,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有分布,全株有毒,根部毒性较大。钩吻生物碱为剧毒,系神经毒,能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

  (二)中毒表现

  中毒症状有视力模糊、复视、头晕、唇舌麻木等,严重者死亡。

  (三)临床治疗

  对症治疗,采用洗胃、催吐、导泻。

  (四)预防措施

  向群众宣传大茶药的毒性,不要私自采集中草药。

  (五)案例

  2003年3月23日7时阳山县某电站工地7名工人饮用了自制的“大茶药”酒后出现视力模糊、头晕、唇舌麻木等症状,有5人在送院过程中死亡。

  2005年3月10日,茂名信宜市怀乡大仁村委会坳背村某村民一家10人食用自家挖的俗称“大茶根”的野生植物根块所煲的鸡汤后出现头晕、唇舌麻木等症状,其中5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五.    桐油中毒

  (一)中毒临床表现

  桐油是油桐(又名光桐、罂子桐、三年桐、五年桐等)树种子榨取的是一种工业用油,外观与一般食用植物油相似,主要有毒成分为桐子酸及异桐子酸,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误食油桐种子亦可引起中毒。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

  潜伏期一般为0.5~4小时,轻者胸闷、头晕。一般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泄。严重者有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及血尿。伴有出汗、血便、全身无力、呼吸困难、抽搐、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二)治疗措施

  对该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误食桐油,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采取对症治疗。

  (三)预防措施

  桐油中毒的常见原因为桐油与食品存放一起,误把桐油当食用油销售或加工;用盛过桐油的容器再盛食用油。因此,贮桐油罐要专用,并要有明显的标志,以免混用,严禁用装桐油的容器盛装食用油。来源不清的油及油桶,不要轻易做食用油和盛装食用油。桐油要单独保管,不要与食用油同库保管,以免误食中毒。

  (四)案例

  2006年10月,广州市黄埔区某制衣厂职工食堂发生了180多人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有关部门从该食堂所用食用油中检测出桐油,认为该起事件是由于桐油污染食用油引起的。

  2004年12月20日下午,清远市某县山区镇一所小学29名4~6岁的儿童陆续出现轻重不等的胸闷、头晕、恶心、口干等症状,其中以儿童盘某症状最为严重,出现明显的腹痛、剧烈呕吐,疲倦乏力。经询问,该批儿童自称吃食了学校门前的野果,盘某吃食野果量较多,自称吃了8个野果。现场调查发现,该学校门前长有两棵野生的桐油树,树上结满了桐油果,桐油果成熟后掉在地面及草丛中。桐油果成熟后的形状大小近似于核桃,被盘某等人误认为是核桃,捡食后引起中毒。 六.     白果中毒  

  (一)中毒临床表现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白果酸。近年来,随着对银杏树经济价值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群众开始越来越多人食用白果,但不论成人或儿童均可因食用大量白果而中毒,因儿童耐受量低,更容易造成中毒,因此以儿童中毒多见。

  潜伏期一般为1~12小时,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泄、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随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高热、烦躁不安、恐惧、怪叫、惊厥,可出现肢体强直、抽搐、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以后逐渐四肢无力、麻木感、触觉痛觉消失,甚至瘫痪,可出现心率不齐、心力衰竭、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和死亡。

  (二)治疗措施

  对改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方法,应尽早排出毒物,无呕吐者应立即催吐、洗胃,无腹泄或腹泻次数不多者应导泻。将病人置于安静室内,避免各种刺激而引起惊厥。对症治疗。

  (三)预防措施

  在种植银杏树的地区,多因儿童在白果成熟季节拣食生的落地果或生食采摘的白果而中毒。因此,要进行宣传教育儿童不要生吃白果,即使是熟吃叶不能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