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叹歌词意思:广州最早“党校”藏身素波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31:02

广州最早“党校”藏身素波巷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6-02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文远竹、廖靖文


广州十中内的小红楼。昔年革命军事中枢何在?  寻迹地点:万福路190号  历史回放:广东区委军委旧址国共首次合作如何实现?  寻迹地点:恤孤院路3号  历史回放:中共三大会址周恩来夫妇“新房”在哪?  寻迹地点:文德东路文德楼二楼  历史回放:1925年周恩来居所《新青年》南迁何处立足?  寻迹地点:广州昌兴街26-28号  历史回放:新青年南迁广州旧址

缺席中共“一大”的领导人陈独秀当时留守广州忙什么?答案就在第十中学校园里

  开篇语:

  在即将迎来党的90岁生日的时候,回首峥嵘岁月,不难看到,“广东”和“广州”这两个地名在建党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深重而鲜明的足迹: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亲自创立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新青年》南迁广州昌兴街播撒革命火种;彭湃在海陆丰创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本报记者寻古抚今,真实再现南粤大地上建党伟业中那些红色往事和风云变迁。

  文/记者文远竹、廖靖文

  图/记者邱伟荣

  广州市第十中学学生钟红丽已经习惯了每周一早上在一栋红色二层小楼前参加升旗仪式,这栋楼被学生们称为“校史楼”,学校的校史陈列室就在里面。其实,不止是十中的校史,甚至华南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也得从这里说起。1921年3月,由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亲自创立并担任首任书记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在“小红楼”原址上成立。3个多月以后,承担建党重任的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

  广州党组织发轫于素波巷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广州起义路维新横路素波巷里的广州市第十中学的校园里,在操场正对着教学楼的地方找到了这栋红砖绿瓦的两层小楼。楼身刻着“小红楼”三个金色大字,正面横匾上写着“党的光辉照万代”。走近一看,小红楼墙上还挂着一块木牌:“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广东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穗生介绍说,陈独秀当时正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底他在这栋小红楼里开办了“宣讲员养成所”和“注音字母教导团”,后来还在素波巷创办了机器工人夜校、俄语学校等。除了讲授一般的文化知识外,还让学员学习十月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以提高基层宣传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派同志到佛山组织建立土木工会和理发工会,开展工人运动。

  据史料记载,1921年3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里成立,活动地点主要在素波巷。党员有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沈玄庐、袁振英、李季、米诺尔和别斯林等9人。书记先是陈独秀,后为谭平山。小组成立后,通过《广东群报》、《劳动与妇女》等机关刊物,形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举办各种学校培养骨干,为发展组织做准备。

  在不少历史学家眼中,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这段历史是绕不开的一段。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召开时,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却留守广州没有前往出席。为何陈独秀做出如此选择呢?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陈义峰告诉记者说,这可能是陈独秀判断革命形势后作出的决定,当时北京是直系军阀的地盘,上海是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只有广州处于北洋军阀势力之外,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活动的主场,而且濒临港澳和东南亚,正在日益成为大革命的策源地,“而且当时陈独秀正在广州任职,广州自然成为他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心所在。这也是他缺席‘一大’留守广州的一个重要原因。” 

  宣讲员养成所培养党干部

  早于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具有党校的雏形。这所设在素波巷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是陈独秀苦心经营的一所学校,创办宗旨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造就将来开展群众工作的干部”,由后来参加了中共“一大”的陈公博当所长。学员来自广东等地,学习内容有国语常识、社会科学、共产主义知识、三民主义教程。早期学员钟道生曾回忆,入学考试的作文题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专业课的教员很多来自广州各高校,不乏从美、英留学归来的学者。

  陈独秀对这所“党校”也是煞费苦心。据当年报载,陈独秀争取到政府每年投入的经费达30万元,相当于当时10所省立中学或3所专科学校一年的经费预算。“这个投入非常可观,可见养成所的办学条件相当好,许多学员后来成为广东党团组织的骨干。”黄穗生分析说,宣讲员养成所当时可以说是培养共产党干部的一个摇篮。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正忙于广东教务,无法抽身赴沪而缺席了大会。广州共产党小组选派陈公博为代表出席。

  1921年8月,谭平山和开完“一大”回到广州的陈公博在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地点仍然在素波巷的小红楼。“中共广东支部成立后,大力发展组织,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培养了许多党员和干部,为广东成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做了组织上的准备。”黄穗生说,到1922年6月为止,中共广东支部共有党员32人,其中一半是工人。

  遗址能辨可惜遗迹已鲜见

  “小红楼是在宣讲员养成所和广东支部原址上兴建起来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著名文博专家黎显衡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请老党员谭天度重访素波巷,其时八十多岁的谭老指认,当年广东支部就在小红楼原址上,“十中的前身兴华中学校刊记载,该校曾经大规模重建,原来的建筑全部拆除”。

  第十中学校长廖东说,小红楼前几年重新进行了修葺翻新,并挂上了介绍那段历史的牌匾。

  十多年前毕业于市十中、如今在媒体工作的任磊斌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在这里上课的情景,那时候小红楼还没有“挂牌”,前面还有另一栋教学楼遮挡,只是一栋普通的旧教学楼。“老师没有专门讲解,同学们都说不清楚有什么威水史,现在渐渐对那段历史有了认识,回想起曾在这里学习挺自豪的”。

  记者经过提前预约和门卫登记等严格手续才得以经过校方批准进入这栋小红楼。但除了墙上的几块小木牌写着她的辉煌往事外,已经很难让人将她与建党伟业联想在一起。小红楼一楼现在是体育器材室和科教室,二楼是校史陈列室。记者问陈列室里有没有有关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广东支部的史迹时,体育器材室一位年轻的管理员迷惘地摇了摇头:“没有。”

  “保护革命遗址光靠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广东省人大代表、珠影集团的国家一级编辑祁海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红楼的保护,收集史迹原址开设纪念馆,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

  更多红色足迹

  就在你我身边

  更多报道陆续推出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