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空间站普通单刷:聊聊“六一”那些事 今日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37:15
新华网荣誉出品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六一”国际儿童节,对小朋友们来说,幸福就是能痛快玩耍;对于成年人,也可借此机会重温一下童年的快乐。不过,孩子们的课业压力都很重,拿出一整天来玩耍,显得有些“奢侈”;家长们也希望能放一天假陪孩子。一些地方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更期待节日里能够得到关爱。今年“六一”,应该以怎样的心情度过?…[详细]
欢度儿童节不应只是孩子的情怀
与许多孩子欢度儿童节形成反差的是,不少贫困家庭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儿童节却很难欢愉起来。一定意义上,欢度“六一”儿童节不应只是孩子们的情怀,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政府派出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应具有“六一”情怀,以“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一个儿童节”为主旨,帮助所有孩子实现儿童节的快乐愿望。…[详细]
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们在给予自己的孩子十足关爱时,也能分一些关爱给别的孩子,无疑是对孟子这句话的完美诠释。每个孩子的幸福童年都不能忽视,帮助外来工子女、贫困学生等欢度“六一”,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公共精神的成长。渴望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俨然是一种社会心态,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而忽略。他们单纯的表示渴望在“六一”中游玩、游园、有人陪伴、收到礼物等也是一种公民表达。我们的学校、社区组织等单位部门,都应以“六一”情怀预设一种机制,组织那些家长没时间陪玩的孩子,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六一”。…[详细]
儿童节何以变成课业负担的“赦免日”?
现在的儿童节似乎有一种趋势,它正成为“小小孩”的节日——学龄前儿童没有功课,没有负担,可以尽情地玩;而对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节日的“意义”则多少有些不一样。这一天,他们基本上可以得到一张“赦免”的王牌,他们提出的任何要求,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他们可以暂时告别沉重的课业负担,可以不用为考了多少分而烦恼。儿童节成了“赦免日”,何尝不是跟大人们的“推波助澜”有关?现实情况是,很多孩子的童年,淹没在厚厚的作业本、艰难的技能训练、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中。…[详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泥森林”不但吞没了亲密无间的邻里情谊,也吞没了不少弄堂游戏,隔离了本应朝夕相处的玩伴。所以,孩子们不仅没时间玩,而且变得不会玩了。儿童节这一天,大人们尚且会怀念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而又将孩子们的童年安放于何处?可别让儿童节成为孩子们疯狂的一天。除了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之外,希望家长们能关注他们的幸福指数,让“六一”不再变得稀罕,让痛快玩耍不再是儿童节的“代名词”。…[详细]
孩子们过节,家长也要放假吗?
陪孩子确实可以天天陪,但是,六一节不同寻常,对孩子来说,这是一年一度的法定“狂欢”节。在这一天陪孩子,更有意义。而且,不少幼儿园或学校在六一节放假,家长不照看孩子,谁来照看,要照看就得放假。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放假,表面是家长沾孩子的光,实际上体现了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节日本意。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网友认为,不妨把儿童节当做家庭日,或者将儿童节延展为亲子节、家长节。为家长放假,陪孩子当然只是一个层面,联系到儿童节的设置本意,家长如何在儿童节这天尊重孩子,让孩子的性灵自由奔放地舒展,尤为关键。…[详细]
对于儿童节而言,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应该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也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和欢乐的日子,但在实际过节的操作中,几乎所有的大人却又把这个节日当作了孩子们“被节日”的载体。如果我们还是以一个大人的目光来对待如何给孩子过儿童节,那么这个“六一”对于孩子而言并非就是完全自由、快乐的日子。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便有家长陪在孩子身边,即便家长都做到不上班放假在家“看着”孩子,这对于过一个完全快乐意义的儿童节而言,并不是理性的对待。因此,对于儿童节而言,家长放假不放假不重要,如何让孩子快乐开心才最重要。…[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pk_gj.jsp?voteid=9069
扩展阅读
·“六一”有三愿
·儿童节不需要应景式关怀

婴幼儿假日“上班”忙

“六一”前共话校园安全
话中音
“不能只有‘六一节’这一天才想起孩子,才把他们当主角。 ”
——民俗学者高巍
“作为家长、作为学校的师长,不妨在百忙之中抽空跟孩子谈一次心。 ”
——《光明日报》·张传发
“让孩子在感受亲情关爱中快乐地学习,远胜于花大把钱财去接受他人那些所谓‘早教’。 ”
——《新华每日电讯》·凌军辉

在回答“儿童节怎么过”之前,先要明白“为什么过”。设立儿童节的初衷,是保障儿童权益,使之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籍此提醒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单纯追求“怎么过节”,就会拘泥于形式,甚至舍本逐末,催生出各种各样的“被过节”。主持者以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应该利用这一天多考虑考虑孩子的诉求,帮孩子按照自身意愿设计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