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混沌改键教:启东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由监测数据看农村现代化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36:45
 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于1998年10月视察江、浙、沪时发出的关于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为江苏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经过三年的“富民兴村”工程实施,到1998年底全市基本实现村村达小康,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在1997年8月,我市被省农村现代化试验区领导小组确定为省和国家级的农村现代化试验县(市),以后寅阳镇列入省农村现代化试验乡镇,汇龙镇城河村、吕四港镇东皇山村列为省级农村现代化试验村。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按照择优试点、总结经验、以点代面、促进工作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启东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规划》和《启东市农村现代化试验区规划纲要》,到2000年底,汇龙镇城河村、城北村、汇中村,吕四港镇东皇山村、海渔村、海角村,天汾镇如意村、寅阳镇寅中村、和合镇杏梅村等9个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到2003年,按照梯度推进的原则,同步规划的5个乡镇,即汇龙、吕四港、寅阳、和合、天汾及51个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到2006年,规划再有8个乡镇及250个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到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目标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服务社会化。具体的内涵可以表述为(1)农业现化化,应包括设施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等内容,使农业由落后的小块分散兼业经营转变为工业文明武装的现代化产业。(2)农村工业化,应包括装备精良、管理科学、产品先进、效益较高等内容,使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高科技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3)乡村城镇化,应以乡镇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括交通便捷、居住集中、信息畅通、就业充分、环境优美等内容,使传统型农村面貌转变为既有田园风光、又有都市风采的现代化村镇。(4)农民知识化,应将农村劳动者逐步培育成一代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5)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收入比重占重要地位,使人们生活、生产方面的服务方式形式社会化、产业化,服务功能和水准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一般现代化水平。量化指标省试验办有一套评价体系,共分四大类28个指标,下表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容及我市所达到的水平。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启东达到的水平一览表 类型及权重 指标名称 目标要求 启东所及水平 差 距农业现代化 40%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农业商品率养殖业比重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农田林网覆盖率环境综合质量合格率 劳动力文化指数 ≥4% ≥400公斤/亩 80%左右 ≥50% ≤30% ≥60% 80% 55%左右 7000元 ≥90% ≥90% ≥10年 3.1% 273公斤/亩 79.6% 16.2% 48.8% 60% 66.5%(机耕79.6%机播36.8%脱粒96%机收22%灌溉92%机植保100% 50% 4124元 48.5% 地面水合格96%,饮用水96.5%,废水排放合格率55%,大气质国家一级,声环境已达规定标准 8.6年 0.9% 127公斤/亩基本达标 33.8% 降18.8% 达标 13.5% 5% 2876元 41.5% 基本合格 1.4年经 济结 构与水平 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品销售率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20000元 ≤10% ≥40% ≥95% ≥50% 4.5万元 8744元 24.9% 34.3% 93.1% 40.8% 3.62万元 11256元 降14.9% 5.7% 1.9% 9.2% 0.88万元 生 活环 境与质量 18% 农村住宅成套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电话安装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合格率 ≥50% 100% 10‰ ≥50% ≥75% ≥80% 30% 100% -0.65‰ 15% 15% 65% 20% 达标 达标 35% 60% 15% 社 会发 展水 平 7% 社会保障覆盖率 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万人刑事立案数千人拥有医生数 ≥90% ≥78岁 ≤4件 ≥1名 合作医疗51.6% 养老保险33% 社会保险覆盖40% 73.53岁 15件 1.06名 差距较大 4.47岁 降11件达标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同时成为全国首批小康县(市),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还刚刚起步,距离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农业现代化的12个项目中,只有3项已经基本达标,它们分别是农业商品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环境综合质量合格率,达到90%目标值的项目1项,是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差距较大的有3项,它们分别是养殖业比重,农田林网覆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已经达到4124元这一较高水平,但离7000元的目标值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难以积累更多的资金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而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农村现代化。在经济结构与水平的6个项目中,还没有一项达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两项指标差距较为明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8744元,占目标值2万元的43.72%,这说明我们的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高。而其余4项指标则相对较为均衡,都在80%的目标值以上。在生活环境与质量的6个项目中,有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等2项基本达标,而农村电话安装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的差距相对大些,分别只有目标值的30%和20%。在社会发展水平的4个项目中,有千人拥有医生数这一项目达标,而较为薄弱的是社会保障覆盖率。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绝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那种认为我们已经村村达小康,到时就能现代化的盲目乐观情绪,对现代化建设是十分有害的,但同时又要克服现代化可望不可及的悲观畏难思想,从9个试点村的情况看,我们认为如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完全是可能的。下表是今年上半年,我办对9个试点村按照省试验办试行的监测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分资料。 启东市9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村的综合监测评分资料 单 位权 指 评 重 标 分 城 河 城 北 汇 中 东皇山 海 渔 海 角 如 意 寅 中 杏 梅 40 农业现代化 30.21 29.88 24.16 36.76 33.42 34.52 36.18 30.80 29.95 35 经济结构与水 平 32.49 32.40 30 34.10 29.60 29.50 30.61 33.20 29.50 18 生活环境与质 量 16.50 15 18 18 18 17 18 18 15.43 7 社会发展水 平 6 6 6 5 6 6.5 6 6 6 总 分 85.20 83.28 78.16 93.76 87.02 87.52 90.79 88 80.88 在9个试点村中,有6个村有农业生产,2个村搞渔业生产,1个村处于市镇中心,从农村现代化进程测算情况看,得分在90分以上的有东皇山村和如意村。但从各村的特殊情况看,分数较低的汇中村没有土地,农业这一块没有得分,海渔、海角村是纯渔村,粮食播种面积单产、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农田林网覆盖率一分未得,这样缺乏一定的可比性。而城河、城北村失分也在农业,主要是城区范围内不允许搞养殖,制约了分值的提高。如果用一些替代指标或可比性强的方法测算,试点村的监测评分还要高些。证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工作前景一片光明。从9个村的试点经验看,主要表现为: 第一,十分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并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重点发展规模化的种、养业,培育好基地和龙头企业。寅阳镇的寅中村建设了富有当地特色的辣椒基地,并向全镇扩张,已形成了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同时成立了宏利调味品有限公司,引进全自动提取辣椒红色素、辣素等调味品生产线,产品全部出口。吕四港镇东皇山村农业高效示范园区达到了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农艺规范化,通过立体种养,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合镇的杏梅村,以蔬菜生产为支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实行农科教、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在蔬菜公司带动下,通过良种覆盖,设施配套,生产无公害的名特优新蔬菜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城河村建成了设施先进的工厂化果蔬农场,城北村也有近百亩的蔬菜示范方,如意村则建设了400多亩的连片水稻丰产方,同时有部分稻田进行扣蟹养殖。两个渔业村,则不断进行渔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深水流刺网生产,在滩涂养殖上,抓住紫菜、文哈等特色项目,在外向型的创汇农业上有了新的突破。 第二,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实际,大力发展经济,壮大实力。9个试点村都走出了较为成功的发展路子。在工业生产方面,城河村积极寻找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投资3000多万元兴办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塑料型材厂和塑钢门窗厂。东皇山村依靠开发的“四氧化三锰”与“759”高磁导率磁性原料相配套,满足了国内电子元件行业的需求,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确立了全国磁性材料行业的龙头地位。水产品的保鲜,加工也是吕四港镇3个村的特色项目。海渔村年产精加工紫菜系列精品2万余箱,全部销往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地。如意村的邮电器材、橡胶制品以及汇中村的液压件、保温材料、针纺织品等构成了村级经济坚实基础。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城河、城北、汇中村,利用特有的城市功能发展三产,形成了城河家具市场,长龙副食品批发市场,花鸟市场等。东皇山村利用港口优势,使得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得到延伸扩展。 第三,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大胆探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路子。城北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对村镇建设作了具体规划,初步形成了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文化娱乐区、村民住宅区、农民别墅区。城河村重点进行农民住宅改造,集中连片建房,精心规划了工业区、农副业区、住宅区、文卫区、娱乐休闲区等。其余的村都能按照交通便捷、居住集中、信息畅通、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的要求实施村镇规划。寅阳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进行了几项尝试,包括户籍制度的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投入机制的改革、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的改革等。同时,全市与农村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一批现代化的小城镇正在崛起。 这些说明,纳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的村,都能以项目为带动战略,发展村级经济,在致富农民群众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推动全市的农村现代化工作进程提供了经验借鉴,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一些地方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摆上应有的位子;一些单位的总体规划没有及时制订或调整完善好,对采取什么办法,通过何种路子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目标认识不清,思路不明;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比较大;一些部门和乡镇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上质量不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可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上进行突破。 一、整体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现代化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科学管理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教育培养农民,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把农业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美和土地产出率高、市场化程度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放式的现代化农业。达到:①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农业的物质装备、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科技含量都达到较高水平。②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高。农业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③农业市场化程度高。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通畅而规范,市场机制发育良好,农业商品率和农村经济外向度较高。④综合效益高。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对价格信号反应灵敏,农民收入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⑤劳动者素高。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⑥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高。农业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土壤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保护能力显著增强,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方面做文章,尤其是要把设施农业和产业化经营作为深化试验的重中之重进行整体推进。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农民三个基本载体及其相互关系,不断提高其承载能力。土地是作物的载体,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全面开发利用各类土地;二是逐步改良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三是充分利用正在利用的土地。可以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是提高土地承载能力的进程,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家庭承包经营是基本的制度载体,而且必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为中介,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为龙头,在这些组织形式中进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加快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增强其组合社会资源和资本要素、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的利益调节能力,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理顺与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民办、民有、民管、民收益的载体,整体推进农业产生化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土地经营规模较小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只要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民愿意接受的信息、科技、农机、销售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完全能够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就现代农业而言,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有效形式,通过建立高效化的农业结构、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中的设施配套必不可少,要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作物布局,产品定位,技术路线,要求配置,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施者,是关键的综合性载体,没有现代化农民的农业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管是在以劳动集约还是资本集约为特征的阶段,都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摆在重要位置。第一要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第二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水平,要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利用率,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自身进行科技积累;第三是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 其次,必须认识到在农业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中有三座桥梁,要不断强化其纽带作用。第一座桥梁是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集中产出与均衡消费的矛盾,使农产品价格与农产品的增长呈逆向运动,农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比一般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面前,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需要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这种起桥梁作用的组织,可以是横向的,即同种农产品的生产者之间的联合;也可以是纵向的,即农产品生产者同加工者、经营者之间的联合。第二座桥梁是技术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这一桥梁制约着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也制约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也制约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拓宽、加固这一桥梁。我们的农产品大都是老品种、品质差,在市场上价格很低而缺乏竞争力。这说明农业通过科技获得发展的潜力很大,今后应重点在良种培育、施肥技术、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下功夫。第三座桥梁是市场信息与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之间的桥梁。从表现形式上看,农产品和其生产者进入市场的桥梁只是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者从而诱导其调整产业结构的桥梁之一,后者的形式要比前者宽泛很多,内容上看更是完全不同。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农民作为实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其信息意识处于识别能力薄弱、时间空间意识薄弱、反馈意识薄弱的原始和不发达状态,这样,要架起市场信息与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之间的桥梁,除了要注重邮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外,更要注重主动耐心细致地为农民服务。 再次,必须正确认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性、长期性和重复性。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性包括在整体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在整体推进农村现代化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把握农业现代化各方面因素和环节,整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性决定了其复杂性,其复杂性又决定了其长期性,对此如无足够重视,浮躁冒进,必须损害农业现代化事业。二、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化 在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后,乡镇企业何去何从,农村工业如何进一步“化”摆在我们面前。 第一,充分认识乡镇企业体制再造。改革和发展之初,乡镇企业的体制是有优势的,尽管它是集体办的,产权也并不那么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这种优势也如同家庭联产承包制一样也逐渐释放完毕,相反其原有的一些弊端,如空间上的散、技术上的低、规模上的小、经营管理上的不规范等逐渐暴露并日益成为其发展的障碍。改革的产物成为改革的对象,乡镇企业必须进行二次改革从而才有二次创业。这几年我们对乡镇企业进行最全面的体制再造,力度是大的。但问题是不彻底,体制创新还没有达到优势重塑的要求。 第二,搞好农村工业的集聚。乡镇工业在发展空间上走的是一条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星罗棋布式的路子,这是当初大家都要致富又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缘故,是原始积累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果。但一方面,这样的发展模式时至今日已经难以为继,我们的耕地、我们的环境质量已无法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也将扬弃这种存在;另一方面,通过20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有可能有条件改变这样的方式而走集聚集约的道路。从农村到小城镇、从城镇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这是企业随规模变动而变迁的一般规律。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企业从家庭、从村落向工业小区、向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镇集聚。如果我们不从政策上很好地予以研究和引导,我们可能还会走弯路,还会付代价。 第三,新时期政府的作用与工作方法。乡镇企业进行制度再造以后,事实上我们面对的多是个体私营企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还是这样一些企业,却使我们有了陌生感和距离感。我们原有的经验与方法,机构与干部也随之需要再造。这样的再造与转移是带有战略性的,是脱胎换骨式的。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营造环境,做企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就当前来看,在营造环境方面主要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为个私企业的发展提供真正的国民待遇。尽管个私经济已经从“补充”到“组成部分”再到“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不再心有余悸、心存疑虑,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对个私经济还是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不公平、不公正甚至是歧视的现象。二是要为中小企业、个私企业在获得技术、资金、人才方面提供援助。中小企业的业主感到最困扰的就是在这些方面处于无援状态,信息不对称,资金告贷难,人才难寻觅。其中最突出的是资金告贷难。这方面我们是有很多事可做的。如在解决融资问题上办理房地产证让企业用于抵押,组建担保组织为银企之间架设桥梁。三是要为中小企业减负。重点是降低要素价格减负、减费降负、减少审批降负、减少检查评比降负。 三、努力实施农村城镇化 农村的城镇化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从工作方法的角度讲叫做“牛鼻子”。第一,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农业龙头市场、龙头组织必须建在小城镇,农业的现代化还要解决一个“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大量农业劳动力必须向小城镇转移。农村工业化的题中之义是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第二,小城镇是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载体,道理非常浅显。第三,小城镇是广大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康到富裕进而进入现代化的载体。生活质量总是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城市优于城镇,城镇优于村落。第四,小城镇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农村的发展,最生动最主要的还是看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因此,农村的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点睛”之笔,要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抓紧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元投资机制的试验,特别是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中筹资机制,环境保护、社区管理、社会保障方面的结构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当然,城镇化也必须以产业化和工业化为依托,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依存、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的关系。 第一,培育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小城镇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实际上是先有集聚而后有辐射,因此先得解决集聚的问题。也许有人担心小城镇的容纳能力,这么多农民一下子进来,小城镇承受得了吗?我们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小城镇有没有吸纳力而是有没有吸引力。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户籍管理制度束缚了要素向城镇的集聚,造成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脱节。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巨变,发展最慢、变化最小的恰恰就是这些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有些传统的重镇甚至在不断萎缩,其中有的是因为原有国有企业的衰落,有的是因为离中心城市和县城过近而离心力大于向心力,等等。所以到了今天,我们这些小城镇大都功能不全、形象不佳。即使大开镇门,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进来。因此,我们首先解决一个凝聚力、吸引力的问题,从基本功练起,从塑造功能与树立形象做起,埋头若干三、五年。只有我们的小城镇主要是中心城镇,比之于乡村有更灵通的信息、更便捷的交通、更舒适的生活、更优美的环境、更好的教育质量、更高的医疗水平、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一句话,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发展条件,我们的小城镇才能有集聚作用。 第二,建立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塑造功能要花钱,树立形象也要花钱,钱从哪里来?为此我们必须寻找一块启动资金,我们必须依靠银行,可以向银行借钱。银行现在正愁存款源源不断地进来而贷款却不能相应的放出,但是要想银行把钱投向小城镇建设,供需之间还缺乏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便是还贷的机制。我们的小城镇不是明天没钱而是今天没钱,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因功能不全、形象不佳而致人口与规模的不经济,只要今天有一笔启动资金把这个结解开了,明天的小城镇建设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现在银行和乡镇都还有些犹豫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还没有完全想明白。因此我们必须瞄准银行而同时致力于建立小城镇建设的还贷机制,建立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 第三,农民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小城镇是农村的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我们必须确立农村小城镇农民建的指导思想。小城镇建设光靠政府一家唱“独脚戏”是不行的,政府主要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和人口支撑必须依靠农民。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产业的集聚,引导农民进镇办厂或从事第三产业,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产业支撑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规划上规定一块地,让农民自己进镇建住宅,城镇部门按照组团提供统一的设计,组团内整齐划一,组团间各具风格。既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又加快了人口的集聚,也可避免80年代有些地方农民城档次过低的问题,用建设中心村、新农村的办法来建设小城镇。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