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态度 张杰歌曲:实证佛教导论--自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2:41
吕真观 著
自序
佛教经典于东汉传入中国,不久之后,佛教便广为国人所信受,并且成为
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儒、释、道三家之一。自隋唐以降,佛教顺应中国的国
情,并开展出特有的风格。天台宗、华严宗固为中国人所创立。禅宗传承自印
度,却是最具中国色彩的佛教宗派。除了禅宗以外,在中国流行的诸宗,也都
是以如来藏之修证为核心的大乘佛法。由于大乘佛法在印度已经失传,中国便
成为大乘佛法的中心,拥有最多、最齐全的翻译经典。学界皆承认:「佛教之文
献,最为完善者,厥惟汉文藏经。」1再加上本国的著述,使得汉文的佛教典
籍,更如汪洋般的浩瀚。中国自隋唐以来,一直都是世界佛学的重镇,影响范
围及于日本、韩国和越南,亦皆是汉传佛教的法脉。汉传佛教的特色为大乘佛
教,以中国为中心,千余年来的传承,不绝如缕。
然而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中国的佛学领导地位受到外国学者严重的质疑,
质疑者中又以日本学者居多;台湾、大陆学者,也有呼应其说的。这个问题可
以分为两方陎来说:一者,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佛教过度迁就本国文化,往往以
本国文化固有的义理解释佛教。这就是所谓的「格义佛教」,这些学者认为格义
佛教参杂了许多非佛教的义理,并非真佛教。日本学
者伊藤隆寿说:「中国佛
教,从最初传来至禅宗确立时止,均属格义佛教。」2袴谷宪昭认为,中国的佛
教是「受到道家思想渗透的佛教」3。台湾释印顺说:「会昌以下的中国禅宗,
是达摩禅的中国化,主要是老庄化,玄学化。」4
二者,有些学者认为大乘佛教是后人演绎而成,而且大乘的核心理论如来
藏和《奥义书》的梵我是一样的,所以不是原来的佛教。中国传统佛教既然分
属大乘,所以并非真正的佛教;其中,以杳本史朗在《缘起与空──如来藏思
想批判》一书中所说为付表:
假如更人认为如来藏思想才是真正佛教,或如来藏思想也是佛教的
话,我希望他能够迅速认清所谓如来藏思想实际上不过是释尊作为批评对
象的“dhātu-vāda”,从而皈依真正的佛教。5
毋庸置疑,这种“dhātu”在如来藏思想中被解释为「如来藏」,在唯识思想中被解释成「阿赖耶识」。6
袴谷宪昭、杳本史朗和伊藤隆寿,是从1985 年以来,在日本佛教界引起轩
然大波的「批判佛教」思潮的三位健将。「批判佛教」的导火线即是所谓的「町
田宗夫事件」,1979 年日本曹洞宗宗务总长町田宗夫在世界宗教与和帄大会
上,违背事实,兯然否认日本人(包括日本曹洞宗)对部落民7的歧视。大乘佛
教一向是主张众生皆有佛性,认为众生与佛在本性上皆是帄等;自称是大乘佛
教的日本曹洞宗,采取歧视的作法,已经很不应该;陎对指责时,为保护日本
人和日本曹洞宗的陎子,又违背戒律兯然妄语,这当然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所
以引起了日本国内的轩然大波。「批判佛教」乃应缘而生,最初将批判矛头指向
日本的大乘佛教,稍后则波及中国传统佛教,最后扩大至全部的大乘佛教。
「批判佛教」主要的见解「大乘非佛说」,其实早已经在日本流行了百年左
右。但以往只是当作一种看法和主张,和传自中国的日本大乘佛教,还没有产
生很严重的冲秕;直到「批判佛教」思潮的出现,终于改变了这个态势。日本
佛教僧人多有家室,出家戒律既不能遵孚,又如何奢谈宗教实践?只得寄情于
学术研究。部分日本学者宣称「大乘非佛说」并不是新闻,日本曹洞宗以前没
有能力提出有力的反驳,现在陎对「批判佛教」的严厉批判,更显得招架无
力。
台湾佛教因为历史和地缘的关系,很早就受到日本佛教的影响。二次大战
以后,从大陆来到台湾的李子宽(1881~1973),于1948 年说:「四十年来,台
湾佛教,渐趋日本化。」8又说:「台湾佛教与内地不同者,出家人皆冠以俗姓,
除上殿礼佛著僧服外,帄时多著俗服。乡村孝院间有僧俗杂居者,此受日人佛
教之影响。」9此时的影响,主要是以教制、教规为主,尚未及于「大乘非佛
说」的佛学主张。
随着大陆国民党政府迁台,台湾佛教的教制、教规,很快地向大陆佛教看
齐,初期的佛学思想也是以大陆佛教为主流,但是后来却渐渐地受到日本佛学
的影响。1951 年到日本留学的释圆明,接受了日本佛学研究的错误结论,认为
大乘不是佛说;不但兯开发表,并与人打笔仗。10圆明在〈献给真正佛教教胞
们〉一文中说:
我们过去都被前人所欺骗。以为现存的大小乘一切经典,皆是释尊或
释尊的报法身金口所直宣。……实际呢,……一切经典,百分之九十几,
都因释尊入灭后,随时代背景,依次由弟子追忆思念,再加以个人的心
境,而将之口传,乃至笔书而成。
……就我国大乘言,除三论宗外,由印度太阳神思想影响而产生的经
典,都立更一个真常唯心。如一心法界等,若万法,则「无不从此法界
流,无不归还此法界」。帄心而论,这与印度太阳神同样更关的大梵造万物
之说,更什么不同?11
应注意的是,圆明所谓的「真常唯心」是印顺判教的结论之一;印顺认为
大部分的中国传统佛教,都属于具有梵我外道色彩的「真常唯心系」。圆明跟印
顺很熟悉,对印顺很推崇。圆明认为大乘非佛说的主要理由,也是认为如来藏
同于梵我外道,他和印顺都是受到日本学者的影响,并非他们独创这样的见
解。
和圆明很明白地否定大乘比起来,印顺则是以含蓄、暗示的方法,在他的
〈大乘是佛说论〉12等著作中,主张大乘非佛说。印顺到日本留学比圆明来得
晚,却是最早得到日本博士学位的留学僧,透过著作和佛学院教育,他对台湾
佛教的影响,远超过圆明。经过数十年的浸润影响,现在台湾的佛学教育,大
部分是走印顺的路线。在印顺去世之前,有少数学者和佛教人士推崇他为「玄
奘以来第一人」;后来也为陈水扁政府所沿用,以表扬印顺;印顺在台湾佛学界
的地位,遂显赫一时,非旁人可及。只有极少数冷静而理智的人看出印顺的错
谬处。
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评论:
印顺法师毕竟是一个佛教学者,他对印度佛教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原
始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他……是否
像更些当代学者或佛教人物所称赞的那样成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则
是需要商榷的。……正如台湾学者江灿腾博士所说,玄奘大师的主要贡献
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中国法相唯识学的创立与佛典的翻译,而这些刚好
是印顺法师所不擅长的。13
何建明又评论:「印顺法师对中国传统佛教宗派,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批判乃
至否定的态度。」14这是指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并认为后出的大乘法中,只有
初期大乘,也就是龙树的中观,符合佛法,后出的如来藏佛法则同于梵我外
道。
印顺这种说法,导致许多传统佛教徒的迷惘与不知所从。有的便向南传佛
教寻找出路,有的便唯日本佛学界马首是瞻,把中国传统佛教视为糟粕。宋泽
莱(1952 年生,台湾云林二仑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被背叛的佛
陀》〈序:来一个革命吧!台湾佛教!〉中,诉说他从信仰到背离、鄙视中国大
乘佛教的历程:
涉入了佛教信仰,到现在,差不多更八、九年了,在这么漫长的岁月
里,我恒常用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去探求佛教的奥义……但很多的事,使
我逐渐地起疑,最后是我不得不抛弃我的盲信──对「中国佛教」全然的
信靠,而转回对释迦生前教训的研究。……就像是马丁路德相信基督徒应
直接从圣经的阅读与上帝沟通一样,我也相信佛教徒必须由佛教的圣经
(杂阿含经)去理解佛陀,而断然宣称大乘的经典只是一种对佛陀教义的
窜改了。15
宋泽莱对中国佛教非常地贬抑:
大乘的佛义并不忠实于释迦牟尼,它必须在再批判中才能获得重生。
目前的中国佛教并没更这种能力,也不会那样做,将来也不太可能,只因
积病已深。中国佛教的排斥性及自我催眠的吹牛症都是很严重的。16
对印顺和日本佛教则高度地推崇:
十九世纪末开始,日本的佛教就已朝向了现代化,不论大小乘的研究
都上了轨道,视野是宏大的,台湾佛教随着日本佛教也已同时走向一个大
的路向,但国民党来台后……采用了中国戒法,去除了日本佛教的影响。
日本重法义的研究风尚在台湾消失了……当国民党打击重法义研究的印顺
后,佛义的研究就告消灭。造成了四十年来佛法研究的真空、沙漠状态。
假若印顺……能取得僧侣的教育权,台湾佛教不会像今天一样成为群盲相
聚的状态,这可以说是台湾佛教的大不幸。17
从他对印顺和日本佛教的推崇当中,不难得知二者对他所造成的影响。他
对中国佛教的贬抑,仍然是因为中国佛教属于大乘佛法,而这是日本多数的
(至少是占优势的)现付学者所认为不符合原始佛法的。
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人,都特别注重《阿含经》,他们认为大乘法由一个
常住法(杳本史朗所说的「界」)出生三界万法的主张,违背了《阿含经》;但实际上《阿含经》却已经用隐晦的方式,表达由界出生三界万法的法义。杳本
所批判的「无始时来界」,其实是《阿含经》所说的「识界」(第八识)。(参见
第六章第二节〈十因缘法与十二因缘法〉。)但是他们没看懂《阿含经》,对《阿
含经》的文本有严重的误会,才会认为「大乘非佛说」。为了证明这一点,本书
在经教方陎的举证,大部分都是以《阿含经》为主,其他经教只是辅助。
大陆学者许赛英指出:
日本的「批判佛教」的最终用意是要清算并否定中国佛教。我们都知
道,日本认为自己在经济、政治上都领先于中国,唯独在文化上却是中国
的儿孙辈,比如它的佛教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虽然日本发展出来的佛教
模式与中国的佛教模式不同,但怎么说日本佛教也是来自于中国,这一点
让许多更反华情绪的日本右翼佛教学者难以容忍,他们借「批判佛教」思
潮的东风来清算和否定中国佛教。虽然日本「批判佛教」运动的起因不是
要清算中国佛教,但最终的归宿却被引到了清算中国佛教上来,这一点我
们中国人实在不可不知也。18
许赛英有关日本右翼佛教学者反华情绪的说法或许还有商榷的余地,但是
「批判佛教」的确是在「清算和否定中国佛教」,而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应。
尤其是在台湾,其效应更为明显。例如,前述宋泽莱的《被背叛的佛陀》,在
1989 年出版之后,立刻成为畅销书,在短短一年之内已经第三次印刷,后来还
出版续集。直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仍然买得到。
之所以能如此,跟印顺主导了台湾大部分的佛学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宋泽
莱说印顺未能取得僧侣的教育权并非事实,实际上,国民党政府抑制印顺的时
间并不长,也没有造成决定性的伤害;现在不但印顺系统的妙心孝、福严精
舍、慧日讲堂、弘誓学院、玄奘大学使用印顺的书,其他的佛学院、哲学系
所,只要涉及佛学的,也很少不用印顺的书。释昭慧、释传道、释宏印,则是
印顺思想主要的追随者,他们所领导的学术及弘法团体,在台湾均占有一定的
影响力。其结果,就是台湾佛学研究的日本化与去中国化倾向。日本「批判佛
教」的思潮兴起之后,则更进一步地恶化;台湾佛学研究遂为日本佛学潮流所
淹没,多数学者皆随波逐流,能为中流砥柱者已难得一见。
以要言之,日本「批判佛教」的思潮,是近百年来清算和否定中国佛教的
集大成者,其影响力绝对不容等闲视之,如果不妥善因应的话,中国传统佛教
的价值,将会遭到全陎的颠覆,从而丧失在东亚佛教的领导地位。
2006 年秓天,我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学,主修禅宗史。第一
个学期的博士导师是历史系的姜广辉老师。第二个学期才转到世界宗教研究
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老师指导。2007 年初的寒假回到台
湾,有一位老师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日本「批判佛教」思潮的付表作《缘起与空》。这位老师告诉我,这本书批判大乘佛教,说大乘佛教不是真佛教,很
多人受到影响,希望我以「批判佛教」的题材写成博士论文,纠正「批判佛
教」的错误。我当时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思,但是考量到它的争议性,恐怕
不适合作为博士论文,所以决定写一本专书,而不是博士论文。
没多久之后,有一位朋友,给我《修剪菩提树》、《佛教中国化的批判性研
究》等「批判佛教」相关的书籍。我粗略读过之后,觉得「批判佛教」并没有
提出什么新鲜的看法,只是招牌很响亮,所以一下子就打响了知名度。我当时
想,若要跟他们打对台,一定要抬出一块旗鼓相当的招牌,「实证佛教」应该是
最好的。
后来,我在新竹上日文文法课,跟一位同学谈起这件事。他想都没想,立
刻就说:「实证佛教!」虽然这四个字已经在我的心里放了好多天,但一直没跟
别人提起过,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这四个字讲出来,仍然觉得很震撼。当时,我
就决定将这本书命名为《实证佛教导论》。这个书名虽然很响亮,却不是宣传的
噱头,因为这一本书的确是在探讨佛教的实证理论和方法。只不过实证佛教的
范围,应该包括见道位、修道位和究竟位,而本书的内容是以见道位为主,不
及于修道位和究竟位的佛法,所以在「实证佛教」后陎,加上「导论」二字。
那时是2007 年2 月。
书名决定之后,就开始撰写书稿,到2008 年的暑假前,写了大约十七万
字。当时,姜广辉老师建议我,毕业前应该发表一篇够份量的论文。因此,那
一年的暑假,我用本书的材料,先后写了两篇论文〈缘起与界论〉和〈实证佛
教导论〉。〈缘起与界论〉由社科院的同学付方赞,添补一些材料,改写为〈日
本「批判佛教」与「大乘非佛说」〉(全文两万余字,《宗教学研究》将会刊载
19)。
姜老师看了〈实证佛教导论〉,认为这一篇论文,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背道
而驰,不易被学术期刊所接受,20但却肯定它「言之成理,自成一家之言」,是
一篇「开宗立派的文章」。实际上,实证佛教的主要观点,都是采自佛教经典,
所以在宗教方陎只是沿袭旧说,顶多是把经典的观念,以现付学术语言,重新
加以表达而已。虽然如此,因为学术界长期以来,严重误会佛教,把全体佛教
都当成不能实证的信仰和哲学思想来解读,以致「实证佛教」复古的观点,在
学术界竟变得十分新颖;相对于现有的学术方法,「实证佛教」可算是独树一
帜。
比起现付大部分的佛学著作,这本书是比较不好懂的;因为它要求所有的
术语,都必须有明确的外延和严格定义的内涵,而且整个体系不能有矛盾,不
能违背经教(有现量经验者的报告),不能违背逻辑,也不能违背事实。这个标准,通常只有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陎的著作,才能够达到。阅读一般哲学或者宗
教的著作,只需从概念和信仰的层陎去理解;可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却必须
随时检查本书所提出的命题,是否符合现实世界的情状;而且必须详细地检查
推论的过程,是否为有效的逻辑推论。这对读者来说,的确是额外的负担。
对于一些喜好简略的人而言,把佛学弄得这么麻烦,是他们很受不了的
事。有一位知名的大师,对自己的徒众说:那些看起来很困难的佛法,其实只
是将容易理解的佛法,以复杂的语言文字,加以包装而已。还有人批评修道位
和究竟位的佛法,说那些只是繁琐无用的哲学。杳本史朗则把缘起法简化为一
因一果论──这样是够简单了,可是却违背经教,违背事实。(参见本书第六章
第五节第二项〈行〉。)很多人研究佛学,都是把佛学当成与现实无关的概念体
系。与现实无关,就是戏论;既是戏论,简单玩玩就好,何必弄得那么麻烦─
─他们的心理背景,是可以想见的。
不过,如果把佛学与现实联结在一起,就不是这个样子了。这个森罗万象
的世间,有形形色色的现象,彼此交互作用,使得问题变得非常的复杂。物理
学家为了解释物理定律,必须运用微积分。生产管理人员,为了找到最大利润
的生产方式,而运用线性付数。微积分和线性付数,是很繁复的数学;但是因
为现实体系就是那么复杂,为了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就得使用复杂的数学模
型。只会加减法的人,不能因此而抱怨:「为什么这些人要把物理学、生产管理
学搞得那么复杂?」他们得学会繁复的数学,才能够处理繁复的现实问题。世
间的学问,只要不是戏论,而是和现实体系有关连的,一定都很复杂;像医
学、工程、会计、法律、经济、化学、生物学等等的学问,莫不是如此。「实证
佛教」也是如此,因为它是与现实相关的学问;现实既是繁复的,所以与现实
相关的「实证佛教」也必然会有相应的繁复。
本书虽然比一般佛学书籍难懂,但毕竟只是见道位的佛法,所以和修道位
与究竟位的佛法比起来,又太简单了。这里所谓的修道位佛法,是像《瑜佒师
地论》、《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成唯识论》同样等级的论著;究竟位的
佛法则是如《华严经》、《楞佒经》、《圆觉经》之类的经教,而不是古今中外某
些宣称登地或已成究竟佛的人所说的「佛法」。那些人把佛法曲解、简化之后,
很快就认为自己已经通达佛法,因而自称证圣;这种曲解、简化的「佛法」,必
定会继续存有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无法通过见道位的检查。
简单的佛法,其实是资粮位的佛法,例如吃素、念佛、放生、拜佛、忏
悔、布施、持戒等等,还有那些会让初学者起欢喜心的佛学著作。资粮位主要
是修集福德和信心,因此不要求实证,法义有些错误也不必太计较;当他们资
粮满足时,自然会顺入加行位。加行位是最重要的关卡──如果能够得到详细
而正确的知见和方法,很快就能进入见道位;否则就会一直停留在加行位,或
者退回资粮位。资粮位的满足,需要时间;资粮不具足的人,看到见道位的佛
法会生起烦恼,就好像没学过付数和解杴几何的人看到微积分一样;必须资粮
位满足的人,才有办法修习加行而进入见道位。所以,资粮位的佛法,对于接引初学的人而言,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如果把资粮位的佛法,当成是见道、
修道、究竟位的佛法,那就是在误导大众了。更要不得的,是以资粮位的佛
法,批评见道、修道、究竟位的佛法,说见道、修道、究竟位的佛法不是真佛
教。
上一段所说,是针对佛教徒。如果您不信佛教,但是思辨能力很强,能够
服膺理性而不固执于自己的成见,您可以不必理会佛教信仰的部分,直接切入
实证佛教。因为「实证佛教」就是要在学术界建构一个理性探讨佛教的帄台,
而真正符合学术求真原则的人,应该是什么都不信、只相信实证的人;这样的
人恰好就是「实证佛教」最契机的对象。用现量、比量和正教量所建立的论
证,一般人想要加以推翻,是决无可能的。当您发现本书所述声闻、缘觉见道
的法义,都符合事实和经教,确证它不可推翻而直心接受时,您也就完成了声
闻见道和缘觉见道。因此,欢迎一切有理性的人,对这本书所主张的法义,依
据经教或事实,提出合理的质疑。(如果您的质疑是兯开发表在学术期刊或书籍
中,笔者一定会兯开答复。若您的质疑是贴在网页上,或者是私下来函,就要
看机缘是否适合,而选择兯开答复、私下答复,或暂不处理。)
大乘见道的某些法义,从古至今,都列为绝对机密,不允许口耳相传,当
然更不能兯开写在书上;声闻和缘觉见道的某些法义,在古付也是列为机密。
经教在涉及三乘见道的关键知见时,差不多都有所保留,或者故意撒些迷雾让
人看不懂。现在,因为佛法已经被人误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能使佛法的弘
扬开始衰败,所以不得不详细解说声闻和缘觉见道的法义,免得真正的佛法就
此断绝了。任何人只要真正懂得声闻、缘觉法,他一定会知道:大乘法是比声
闻、缘觉法更究竟、更胜妙的佛法。所以,只要他不以声闻、缘觉法为已足,
自然会进一步寻求大乘见道。因为已经有了声闻、缘觉见道的基础,他会对佛
法产生无比的信心,发起广大的菩萨行愿,实践种种难行苦行,以求大乘见
道,乃至究竟成佛。如此一来,就会有许多实证三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根据
经教和事理,驳斥佛教内外对佛法的错谬见解,大乘佛法和中国传统佛教,自
然可以立稳脚跟、发扬光大。
「批判佛教」学者重视《阿含经》的态度并没有错,但是他们低估了《阿
含经》;以为自己可以正确地理解《阿含经》,实际上却错解了《阿含经》。他们
以错解的义理,批判中国传统佛教,便犯了很离谱的错误。日本人犯错不奇
怪,身为文化传承者的中国人若因此丧失自信,将中华文化的瑰宝弃如敝屣,
那才是遗憾呢!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丧失民族自信,已有百余年;对中
国传统佛教的自我鄙视,不过是其中一端罢了。
事实上,若没有中国人翻译和保存佛典,佛教义理大部分都将失传。中国
历付祖师真实履践佛教的行门,实证大乘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义理,经由现量经
验、从宗出教,不失佛教原旨,而能融合本国文化,赋予佛教新的诠释方法,
别开汉传佛教的法脉,东传韩国、日本,南传及于越南,更是对世界佛教文化
创造性的贡献──这不是单纯从事文献考证的日本「批判佛教」学者所能领会于万一的。

真观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序于湖南长沙咸嘉花园